棉花質檢改革調研

時間:2022-09-10 04:57:00

導語:棉花質檢改革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棉花質檢改革調研

為了推進我區棉檢體制改革,**年2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對我區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棉花質量檢驗體制現狀和存在問題

我國現行棉花質量檢驗體制包括棉花加工企業自行檢驗和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公證檢驗兩種方式。企業檢驗,是在籽棉加工成皮棉后,由棉花加工企業根據自己檢驗的結果,在棉包上標注棉花的質量等級。如果購銷雙方在棉花交易中發生質量爭議,一般通過協商定級解決,其結果主要取決于棉花市場行情和供求關系,不能客觀地反映棉花的品質。公證檢驗,是纖維檢驗機構依據《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的公證檢驗,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接受紡織企業的申報,對經營性棉花進行公證檢驗,公證檢驗結果作為紡織企業與售棉企業結算的依據;二是對國家儲備棉花進行強制性公證檢驗;三是中國纖維檢驗局對經公證檢驗的棉花實施監督抽檢。**年,我區的棉花質量檢驗中,企業檢驗量約為157萬噸,占棉花收購量的96.32%;公證檢驗約為6.4萬噸,僅占棉花收購量的3.68%(占全國公證檢驗總量的75%)。公證檢驗在國內棉花質量檢驗中處于起步階段。

隨著棉花在我區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日趨重要和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由企業對棉花質量進行檢驗的體制已不能適應建立現代棉花市場、發展棉花市場交易的需要,不適應把我區建成國家最大的棉花基地的需要。由企業對棉花質量進行檢驗的主要弊病,一是棉花質量標識缺乏公信度和權威性。企業檢驗棉花質量,其等級是由棉花加工企業自行標注的,缺乏公信力,在供不應求時,虛標等級、名實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供大于求時,買方又極力壓低棉花等級,買賣雙方缺乏互信。企業購買棉花后,往往要重新開包確認等級,造成重復檢驗,引發爭議,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流通效率。二是感官檢驗缺乏科學性且容易產生糾紛。企業進行棉花質量檢驗,均以感官檢驗為主,目測手扯,主要依賴檢驗人員的經驗,購銷雙方難以對檢驗結果達成一致。三是現行公證檢驗模式存在局限性,目前還不能做到包包普遍檢驗,只能對進入紡織廠后的棉花進行售后公證檢驗,不能適應棉花市場交易的需要。

隨著我區棉花產業的發展和棉花市場化流通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迫切需要改革現行棉花質量檢驗特別是企業檢驗體制,改進棉花檢驗手段,建立科學、普遍、權威的公證檢驗體制,從而提高檢驗效率,保證棉花質量,使我區棉花產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二、改革的目標及我區棉檢體制改革的進程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要求,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年度起,用五年的時間逐步推行棉花質量檢驗新體制。改革推行期間,棉花加工企業要逐步更新加工設備,配備400噸大型打包機及輔助設備,公證檢驗承檢機構要逐步完善檢驗技術條件,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采用科學、統一、與國際接軌的棉花檢驗技術標準體系,在棉花加工環節實行儀器化、普遍性的權威檢驗,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科學權威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

國家對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分為三個階段:準備、試點和全面實施。**棉花年度結束前做好各項改革試點準備工作,**棉花年度開始組織新體制運行試點,**棉花年度開始逐步推行新體制。整體改革分兩部分組成:公證檢驗承檢機構設備的更新改造和棉花加工企業設備的更新改造。

按照國家批準的規劃要求,公證檢驗承檢機構的改革進度為,到2009年我區應建設(改造)15個實驗室,配置100臺大容量棉花快速檢測儀(HVI)。我區棉花檢驗機構經過**年一年的建設(改造),目前已新建實驗室7個,改建8個,配置大容量棉花快速檢測儀(HVI)20臺,形成了30萬噸的檢測能力。**年采用新建(改造)實驗室和快速檢測儀(HVI)檢驗棉花6.4萬噸。**年計劃完成26臺的配置任務。

棉花加工企業的改革進度。截止**年底,我區通過棉花收購加工質量保證能力認定的棉花企業916家,目前,已完成更新改造107家,其中地方企業完成77家,兵團完成30家。**年已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申請改造的生產線有261條(其中地方147條,兵團114條)。據初步測算,采用新的打包設備和加工工藝,每條生產線可減少用工3人,包裝物料比原來節約30%,新舊工藝對比,皮棉品級提高半個等級,加工成本降低8.5%,加工時間縮短一半多。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棉花加工企業生產線的更新改造與纖檢部門檢驗儀器的更新改造發展不平衡,差距較大。據調查,**年列入自治區和兵團棉花加工設備更新改造計劃的企業中,有58%的企業未完成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年我區纖維檢驗機構通過新建和改造后,儀器化公檢能力達到28.5萬噸,但由于加工企業設備改造跟不上等原因,實行儀器化公檢的棉花只有6.4萬噸,與規劃確定的**年達到儀器化公檢28.5萬噸的目標差距很大,造成檢驗設備閑置。

2、在棉花交易中存在重復檢驗的問題。由于國家尚未出臺期貨、撮合大包棉交易規則,因此,按新體制進行儀器化公檢的棉花進入期貨和電子撮合交易系統必須重新檢驗,儀器化公檢的權威性得不到體現。

3、部分棉花加工企業對更新改造工作認識不到位,只算眼前經濟帳,更新改造力度不大。目前棉檢體制尚處于改革初期,新舊體制并行,大部分加工企業仍采用老的檢驗辦法,棉花質量等級是由企業自行檢驗自行標注的。同時,由于近年來國內棉花市場較好,一些未改造的棉花加工企業虛高等級,致使同樣品質的棉花其鑒定等級高于實行“公檢”的棉花,挫傷了已改造企業的積極性,致使許多企業仍在觀望中。

4、棉花加工企業更新改造成本較大,企業籌措改造資金困難。據調查改造一條生產線一般需要300萬元,而國家對一條生產線只提供25萬元的貼息貸款,企業改造有一定難度。

5、新舊棉花檢驗標準脫節。由于新的儀器化檢驗標準與傳統的品級標準有較大的區別,兩者相關性不強,紡織企業習慣采用老的公定重量結算,對新的儀器化檢驗標準規定的凈重結算不認可,使改革后的企業棉花銷售受阻,影響了部分企業采用新檢驗標準的積極性。

四、幾點建議

1、建議自治區財政給予支持,及時落實用于完善公證檢驗實驗室地方配套資金。棉檢體制改革有利于加快新疆棉花產業的發展,具有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通過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也可增加我區的地方財政收入。改革后的新體制是由纖檢機構免費為加工企業提供檢驗服務,檢驗費用是根據實際檢驗量由中央財政補助,公證檢驗的量越大,中央補貼越多。按照目前的改革目標,到2009年全區棉花全部實行儀器化公證檢驗,每年檢驗棉花約180萬噸,按國家每噸補助經費60元計算(財政部未最終確定),中央財政每年將支付我區檢驗費用1.08億元。

2、落實好有關優惠政策。建議棉花儲備和鐵路運輸部門要切實按照有關規定,對參加新體制的加工企業要給予優先收儲和優先運輸的優惠政策,從而提高加工企業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3、各地及相關部門充分重視,積極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各地、各相關部門首先應加快自身的觀念轉變,提高認識,努力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同時,要加大對國家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動員和組織棉花加工企業積極參與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

4、各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加強督查力度,嚴格把關。建議對已列入更新改造計劃的加工企業更新改造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對占用指標而不進行改造的企業,取消其更新改造資格。各相關部門要把好關口,從對棉花加工企業的審批到棉花進入流通市場,各環節必須符合新體制的要求,以此促進加工企業設備改造,加快棉檢體制改革進度,進而推動整個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進展。

5、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棉花加工企業的聯合、兼并、重組,改變目前棉花加工企業小、散、亂的落后局面,使我區的棉花加工企業盡快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增強企業自身實力,為進一步改革創造條件。

6、建立健全公平的棉花交易市場。建議纖維檢驗機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檢查力度,嚴防棉花摻雜使假,從市場準入到收購、加工、銷售環節,對棉花質量實施全程監控,努力創造棉花市場的公平交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