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全面推進干部隊伍建設

時間:2022-07-08 05:58:00

導語:自覺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全面推進干部隊伍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覺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全面推進干部隊伍建設

一、干部隊伍的整體性建設

整體性是系統的首要特征,要求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著眼于有機整體,把發揮整體的功能和效益作為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避免局部、個別、孤立地看問題。系統的整體性原理告訴我們,應將干部隊伍當作一個整體,并進行整體性建設。

1、根本指導方針的整體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是干部隊伍建設的根本指導方針。其中革命化是前提,指明干部隊伍建設的方向;知識化是革命化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如果缺少知識化,革命化和專業化無從談起;專業化側重的專業結構和專業素養,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發揮革命化、知識化和年輕化的作用,沒有專業化,革命化將失去依托,知識化將脫離實際,年輕化變得毫無意義;革命化、知識化和專業化需要有物質載體,而年輕化包含了身體素質、自然規律和未來,是最佳的物質載體。上述四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四化”方針的整體性,要求我們在干部工作中立足于整體把握,四方面都要打好礎,培養提高。

2、隊伍組成的整體性。同志明確指出,黨的干部隊伍應當包括黨政干部、企業經營管理干部、科學技術干部和其他戰線干部組成的宏大隊伍。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牢固樹立三支隊伍一起抓的思想,在下大力抓好黨政干部建設的同時,抓好企業經營管理者、科技人員隊伍的建設。早在1984年中央就要求:“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形成一支包括這些人才在內的,門類齊全、成為配套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干部和技術干部的宏大隊伍。”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后兩者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影響更大,忽視企業經營管理者、科技人員這兩支隊伍建設將嚴重影響整個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性,進而影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

3、建設要素的整體性。干部隊伍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三大要素,整體性原理要求干部隊伍建設三大要素并舉。思想建設處在干部建設的首位,是干部隊伍建設的基礎和靈魂。組織建設是保證,是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的載體。作風建設是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外在體現,是對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檢驗。一支好的干部隊伍,必定是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完全過硬,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具備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能力的隊伍。一段時間,在干部隊伍建設中,忽視了建設要素的整體性,重組織建設,輕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致使干部隊伍不能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也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干部隊伍的結構性建設

要使干部隊伍這個系統發揮最大的功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實現黨的十五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目標,應當高度重視干部隊伍的結構性建設,優化干部隊伍的結構。

1、專業結構的優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因而客觀上要求我們的干部隊伍專業結構應充分考慮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非常注意干部隊伍的專業結構,認為要推進黨的事業,必須擁有各種專業的人才。

2、年齡結構的優化。為保證事業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客觀上需要干部隊伍年齡結構的合理分布,既要有年富力強、有開拓精神、具備潛能的中年骨干,也要有經驗豐富的年齡較大的干部,從而形成老中青的梯形結構。年齡結構優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他們能力、經驗、體質、精神狀態最佳的年齡段擔任合適領導職務。這樣一個由老中青三支隊伍組成、在他們最佳使用期得到合理使用的干部結構,不僅能發揮不同年齡段干部的長處,克服各自的短處,而且有利于年輕干部的成長,保證領導干部的穩定、連續和活力。

3、知識結構的優化。知識結構的優化與否直接影響干部隊伍這個系統的功能優化。同志非常重視干部的知識結構,他多次強調領導干部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他指出,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復合型、外向型的知識結構,應當以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為指導,以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礎,以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為主體。

4、能力和氣質結構的優化。不同的干部,能力特點和氣質類型也有差別。在干部隊伍建設中,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點和不同類型氣質的搭配,做到優勢互補,協調組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中,更要注意能力和氣質結構的優化。同一類型氣質或能力特點組成的班子,很難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三、干部隊伍的層次性建設

從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看,干部隊伍可以自上而下分成五個層次,即中央、省、地、縣、鄉,中央處于系統的最高層,鄉處于系統的最低層。由于層次等級的差異,產生了不同層次干部地位與作用的差異。運用系統科學的層次性原理,有助于我們提高干部隊伍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隊伍功能的層次性建設。中央、省、地、縣、鄉五個層次從功能上相應可分為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和操作層。決策層主要是決定干部隊伍建設的大政方針和主要目標,協調層主要是起到參謀助手和橋梁作用,執行層直接負責人、財、物的調動和組織,操作層主要從事具體任務的完成。不同的層次,履行不同的功能,在干部工作中,運用層次性原理,通過制訂并落實各自有針對性的內容,可以使整個干部隊伍發揮最大的功能。

2、素質的層次性建設。由于層次和功能的不同,客觀上對干部的素質要求有所差異。對省級干部,中央提出不僅要努力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為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對縣級干部,同志在今年高州“三講”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對鄉鎮這一層次干部的素質主要是能懂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勤政廉潔、團結協作。從中央對省部級干部、縣級、鄉級干部的素質要求看,具有明顯的針對性,這是符合系統的層次性原理的。

3、領導班子建設是每一層次建設的關鍵。系統的層次性原理告訴我們,在同一層次中,也可再細分成不同的層次,以縣級為例,一個縣級黨政領導班子與一個廳機關下屬的處級班子差別就很大,對此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但其共同點在于:關鍵是抓好縣級以上領導干部的培養選拔,“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好”,“我們說的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也必須首先是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好。”因此,從層次性角度看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關鍵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

四、干部隊伍的穩定性建設

系統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系統能夠在自身范圍內不斷進行調節,通過某種開放動態的交換過程保持一定的有序狀態,保持和恢復本來的結構和功能,從而表現出質的穩定性。干部隊伍作為國家政治體系中一個特殊的系統,保持相對穩定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1、堅持選人用人路線和標準的一貫性。1938年,同志提出了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對“賢”的涵義作了具體的解釋,即“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選集》第2卷,第527頁)陳云同志在延安時期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時,繼承和發揚了同志提出的干部路線和選人用人標準,把同志提出的德才標準進行了具體化,對任賢也作了進一步探索。鄧小平同志在正確把握新歷史條件下用人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并有政績”的選人要求。(《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00頁)同志今年的廣東講話中提出了黨的建設“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確立了新時期選人用人的標準,即就是我們必須選拔任用能夠貫徹“三個代表”的干部。通過三代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的論述可以看出,我們黨選人用人的路線和標準是一貫的,不論革命和建設任務的變化,都把培養和選拔忠誠于黨的事業的干部放在選人用人的首位,這對保持干部隊伍這個系統的穩定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今后仍需繼續保持這種一貫性。

2、要重視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與合作。系統科學認為,只有開放的系統才是穩定的,而封閉僵化的系統必將導致退化、瓦解。開放的過程也是新陳代謝的過程,通過新陳代謝、吐故納新,從而保持活力,達到系統的穩定性。干部隊伍也一樣,新陳代謝和吐故納新不可抗拒,時刻面臨新老交替與合作的任務,這是一個自然規律。我黨一直重視這項工作,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著干部隊伍新老交替與合作的正常進行。但由于“”的沖擊,干部隊伍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了斷層,新老交替與合作的矛盾比較突出,引起了全黨的高度關注。經過全黨不懈的努力,20多年來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順利完成了新老交替與合作的任務。但干部隊伍新老交替與合作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必須時刻高度重視。正如同志所說的那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干部隊伍新老合作與交替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3、抓緊選拔和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確保干部新老交替與合作,必須要有一支優秀年輕干部隊伍。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通過公開競爭、民主推薦、實踐鍛煉、壓擔考驗等途徑,加大了培養選拔的力度,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但選拔培養年輕干部仍然非常緊迫。世紀之交,縣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又面臨一次較大的新老交替,如果現在不抓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進班子,就會影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從現在起,就必須抓緊時間,認真努力地辦好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