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財政支農資金使用講話
時間:2022-11-04 11:18:00
導語:視察財政支農資金使用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根據市政協今年重點視察課題計劃安排,由經科委負責組織部分常委、委員就我市“財政支農資金使用和績效”情況進行專題視察,上午實地視察了市區的幾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下午聽取了財政局、發改委及涉農部門的情況介紹,并組織了座談討論,現在我談幾點感受。
一、說明一下選擇這個重點視察課題的原由
選擇“財政支農資金使用和績效”這個問題作為今年市政協的重點視察課題之一,主要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服務大局的需要。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市委、市政府緊跟中央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實際,相繼作出了一系重大決策。作為政協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今年市政協多數協商課題都是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展開的,目的是發揮政協工作的特色和優勢,服務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獻計出力。二是順從民意的需要。財政支農、增加對“三農”的投入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最直接、最具體、最迫切的需要。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投入,農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是在新農村建設中為他們多辦實事、多辦好事。政協履職為民,理所當然應為處在弱勢的農業、農民多呼吁。三是總結經驗、探索提高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揮公共財政的杠桿作用,使財政投資效益最大化,其中有許多實踐經驗可總結,需要探討的空間很大,需要研究完善的管理制度、運作機制也很多。期盼通過調研剖析,為政協參政議政提供依據,共同促進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二、關于我市財政支農資使用和績效的初步印象
財政資金使用和績效的評價是一門科學。所謂財政支農資金使用和績效,就是對公共財政資金投入支農項目實施過程和完成結果的評價,體現了對財政資金使用的事先監督和事后分析評價的科學管理方式。從這個概念講,由于我們視察時間和專業水平有限,很難對我市財政支農資金使用和績效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但根據部門的介紹和平時的感受,給我總的印象是,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切實加大了對“三農”工作投入力度,公共財政投入“三農”的政策在完善,總量在增長,領域在拓展,管理在規范,結構在優化。具體表現在這些方面:一是加大了公共財政投入水利、飲水、農電、鄉村道路、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有利于改善農村、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體現了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二是加大了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綜合開發、種子種苗工程、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信息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取到了良好效果。三是重視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優質農產品基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的投入,有利于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四是在制定和完善各項惠農政策的同時,加大對資金使用管理監督,注重資金使用效益??偟膩碚f,財政支農工作是積極有效的。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的總量不足、比重不大、支持有限。(1)總量不足。財政支農資金支出相對財政總支出、相對“三農”面廣量大的實際、相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而言,幾乎是微不足道的。無論是財政預算安排,還是財政性建設資金投向農業的總量還是不相稱的。(2)比重不大。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就公共財政概念來說,應該是覆蓋全民的,如果按人口計算,面向農業人口的投放比重明顯偏低;二是計入投放農業的財政資金中,相當資金用于“養人”,且有許多項目也是惠及全社會的,而直接用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項目,直接讓農民受益的投入比重很小。(3)支持有限?,F在的“三農”工作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依靠農民自力更生的范疇,財政增長給農民帶來的實惠不夠多,與農民提供的廉價產品、廉價勞力、廉價土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支撐作用相比,公共財政對“三農”投資的補貼、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二是從現有公共財政支持農業的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分析,也存在一些弊端。(1)分配和管理支農資金的機構多而導致資金分散。由于分管支農資金的部門多、層次多,政出多門,易造成資金使用分散,削弱支農資金對農業的有效支持和保護。(2)行政運轉費用高。由于一些工程項目從立項到驗收程序繁雜,周期長,各項工作費用高,最終真正落實到農業受益的資金大打折扣。(3)投入方式存在缺陷。目前各部門投入“三農”的項目,多數兼有“以獎代補”、“拼盤子”等釣魚政策,客觀上導致政府資金較多流向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投向很不利。(4)監督機制不健全使資金使用最佳效果難以實現。從現象上看,往往重資金的分配、輕資金使用的全程監督管理,資金管理、財務支出透明度不高,對使用效果又缺乏規范的評價體系,從而使支農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加大公共財政支農力度,健全資金使用管理機制的幾點建議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根據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益事業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提出的具體措施和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三農”工作,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結合財政支農工作,談三點建議。
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的總體思路是:以政府資金投入為引導、以工商資本及農民資金投入為主體、以信貸資金投入為支撐、以社會性投入為補充,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三農”投入體系與機制,從根本上把投入“三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就政府財政投入“三農”而言應主要抓以下方面。
(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農業增長、農民增收,應該是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公共財政加大對支農資金的投入。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制度建設是根本,應努力抓好“一保障、四健全”。“一保障”,就是要保障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市政府有關支農資金預算安排的各項規定,促進支農政策制度化,確保財政支農資金“三個高于”的要求得以實現。“四健全”:一是健全財政性建設資金向農村傾斜的機制,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切實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投資重點。二是健全“三個主要用于”“三農”的投入機制,制定可操作性辦法,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特別是加大對農村教育、醫療、科技進步、文化事業的投入比重。三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機制,積極探索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盡力使農民能享受基本社會福利。四是積極探索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機制,發揮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對“三農”發展促進和帶動作用,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方略,推動農村、農業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二)優化支農結構,規范資金合理投向。從公共財政的理念看,財政資金的投入對象應該是社會公共產品。在目前農業生產經營性項目已市場化的情況下,公共財政投資的公平性、資金使用的效率、效益以及投放資金的安全等方面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如何運用公共財政的杠桿作用,既體現對農業的支持和投入項目的帶動作用,又增強政府財政投入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充分發揮政府財政投資的指導性和引導作用,帶動多數農民受益,其中有許多概念值得界定,許多關系值得理順。(1)財政投入結構上,應與WTO規則和我市實際相適應。重點投向農田水利、防災抗災、土地整理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對農技推廣、種子種苗工程、動植物防疫,市場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投入等。(2)財政資金投入方式上,進一步完善直補、貼息政策,規范可操制度,致力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高效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性農業支持,可由直接投入或有償使用,改變為建立補償基金或擔?;?,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和工商企業直接投入。政府投入既要體現公共財政使用的公平性,又要避免投入風險。
(三)強化監督管理,完善財政農資金績效評價和監管制度建設。本著支農的實際需要和實現支農資金效益最大化原則,廣泛開展財政投資績效評價工作。首先,要積極推進支農資金的有效整合。通過對現有支農專項資金的清理,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歸并職能。逐步建立按規劃統籌項目,按項目安排資金的機制,打破現有部門利益格局,改變政出多門、多頭投放、重分配輕監管的現象。其次,規范支農項目資金管理。在繼續發揮各業務部門向上爭項目爭資金的積極性的同時,要在財政部門監督下,對選項、立項、實施、后續管理等全過程中承擔監督指導。其三,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機制。由財政部門負責牽頭,研究制定支農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評價體系,推行績效考評工作,特別是對資金使用中違法、違規行為,損失、移用、浪費等行為實行問責。通過績效評價考核,引導用好每分錢,把資金用在刀刃上。其四,切實加大對各項惠農政策和專項資金使用落實情況監督,充分發揮財政支農效益,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上發言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
最后,衷心感謝市財政局、發改委及各涉農部門,對本次專題視察活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