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移民扶貧視察報告

時間:2022-03-26 05:38:00

導語:全縣移民扶貧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移民扶貧視察報告

為進一步穩定推進我縣移民扶貧工作,縣政協根據年度工作安排,于2005年11月下旬組織相關政協委員對我縣移民扶貧工作進行了視察,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移民扶貧工作基本情況

我縣通過2003、2004年移民扶貧工作的開展,已先后有2120戶11733名貧困農民,告別了深山庫區,遷到了各移民安置小區,開展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創業。2005年,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移民扶貧步代,按照“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總體要求,堅持“三個結合”(即政府引導與群眾自愿相結合,上級扶助與自力更生相結合,移民扶貧與集鎮建、示范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相結合)和“整體搬遷,分類安置”的原則,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今年又將有2080戶10785名移民到新的安置小區歡度春節。至此,全縣將共建有土安置小區53個,安置移民3014戶16780人;無土集中安置小區2個,安置605戶3640人;分散安置542戶2199人;敬老院安置39戶39人。三年共計安置4200戶22558人,將超額完成“三年搬遷兩萬人”的目標任務。

這次視察我們所到的10多處安置小區在建工地,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通過對廣大移民戶的訪問和接觸,以及召開座談會、匯報會聽取意見,了解到今年我縣移民扶貧工作有如下幾個新特點:

㈠各級黨政高度重視,部門密切配合

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都將移民扶貧工作放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高度來認識。縣委、縣政府把移民扶貧工作作為全縣“一號工程”來抓,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擔任領導小組長和辦公室主任,選派了得力的領導分管,明確提出了“高起點、高標準、創一流”的目標,并決定每年從財政撥出3個100萬元用于移民扶貧工作經費、安置小區道路建設和沼氣建設。從今年起,縣委、縣政府將移民扶貧工作列入了對鄉鎮、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考評。各鄉鎮積極主動,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管,所視察的渣津、黃港、西港、黃沙、竹坪、黃坳六個鄉鎮都是黨委書記或鄉(鎮)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黃沙鎮因建點最多,今年搬遷的人最多,書記鎮長都親自上陣,黃坳鄉黨委書記不但著眼今年,而且著眼于明年,心中早有一盤棋。許多鄉鎮分管領導長年是半夜三更還在抓移民扶貧工作,許多節假日都顧不上休息,安置地鄉村干部熱心為移民戶解決各種困難,把困難和問題解決、消化在基層。電力部門工作超前,哪里要建安置小區就提前將高壓線、變壓器安裝到哪里;水電局黨委書記盧佑章同志帶著技術干部逐個安置點勘探尋找水源;交通局為新建安置點的道路修建已墊付資金200多萬元;農業能源部門今年計劃為移民戶打沼氣池820只,目前已完成600多只;農業綜合開發部門三年投入1070萬元用于安置小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部門為移民戶子女就近入學調整網點,調劑教師;文化、電信部門將有線電視、電話及時安裝到移民戶家中。

㈡移民戶自愿主動,安置地熱心服務。

視察中看到:廣大移民戶都盛贊移民扶貧是各級黨委政府為老區人民辦的一件大實事、大好事,是從根本上解決庫區、深山區貧困群眾生存出路的唯一選擇。因此,大家都爭著要求搬遷。不少至今未搬的山區群眾,還埋怨縣里指標分少了,鄉鎮對資格把得太嚴了,使他們要到明年、后年才能搬遷出來。大椿鄉70多歲的移民老人吳典橋說:“原來住在楊津山里,與湖北交界,買包煙都要走7里路,小孩子上學了要翻7—8里路的高山,中午要帶飯去吃,接個醫生要走15里,現在買貨30米,小孩上學只要10分鐘,中午可回家吃飯,找醫生看病也只要20分鐘。過去是想致富沒門路,現在出來外面,想干什么只要有力氣”。移民扶貧同時得到安置地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渣津東堰村一些老黨員、老干部自發組成工作組,在20多天時間內,動員群眾遷走荒坡上263座墳塋興建移民安置小區,協助調劑好286畝集中連片的上等水田給移民戶耕種;黃港月山村“兩委”調田給移民戶做到好壞搭配、遠近搭配,還攤平50多畝河灘地分給移民戶種菜。所視察的大部分鄉村都為安置小區移民戶劃出一定的土地和荒山蓋牛欄、作墳山。

㈢新建小區點多面廣、質量好、速度快

今年我縣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區有35個,點多面廣,可安置的人多。各鄉鎮都抓住機遇,爭取指標新建安置點,使今年可安置的人數將達到2003、2004兩年的總和;安置小區選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今年所建的安置小區均選擇在“近路、近水、近田、近電、近醫、近學”的適宜位置,在統一規劃時均做到建房選址,田土調撥、公共設施、移民計生等同步考慮。今年建設的安置小區質量好、速度快。在總結前兩年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采取了“統一調劑土地,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資金管理,統一配套建設,由移民戶自己選擇按標準自建或委托建房”的方法,使所建安置小區的質量大大好于往年。我們視察的安置小區建房,全部澆注了房屋基腳圈梁,全部采用合格機制紅磚或灰沙磚,全部用水泥漿砌墻體,按標號澆注樓面,而且速度普遍較快。目前除石坳鄉、三都鎮有兩處因開工遲而進度慢點,其余的安置小區都已完成一層以上。

二、目前尚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三年來的移民扶貧工作,探索出一條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新路子,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但是,今年來,由于我們的步子邁得較大,移民扶貧中自然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㈠配套建設欠帳太大,將影響“長期穩得住”。

視察中了解到,全縣2003年所建的10多個安置小區,只有太陽升、廟嶺、義寧與渣津長侖4個小區全部配套,其它安置小區的道路、排污等都未配套。2004年建的10多個安置點只有渣津東堰小區搞了路面硬化,其它全未配套。根據縣扶貧辦提供的數據,兩年的配套建設資金尚缺口1200多萬,其中道路交通726萬,排污3010萬,飲水110萬,供電、綠化等100多萬。今年全縣又新建了35個安置小區,其道路、排污、飲水等配套經費肯定是個不小的數目。然而這些配套資金都是要靠“跑部進廳”爭取的,能爭取多少是個不定數。但是,基礎設施不配套,移民戶搬進來不僅住得不安逸,更重要的是影響生產和發展,影響“長期穩得住”,甚至影響今后的移民扶貧工作。如黃港月山安置小區的出口道路,因未硬化,今年就兩次差點出現摩托車翻車、撞人事件;黃沙彭橋安置小區前臨河道、后靠沙山,如不修好河堤和道路,不修好護山墻體,一到雨季就有可能出現河岸崩塌或山體滑坡。

㈡致富發展后勁不足,將制約“逐步富得起”。

我縣的移民扶貧以有土安置為主。無土集中安置只是少數已通過外出打工積累了一定資金,有穩定收入來源,無需田土,樂意在城鎮定居的移民。85%以上的有土安置移民,過去居住在缺乏生存條件的庫區、深山區,正因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才告別過去世代居住的地方搬遷到外面。從視察訪問和接觸中了解到,他們搬出來后致富發展后勁不足,客觀原因是因為缺資金、無技術,主觀原因是整體素質低、陳舊觀念多、適應能力差、致富門路少。我們的移民安置小區是采取“三自一補”的方法建設,政府只是適當補貼,移民自費部分占大頭。一個四口之家,建新居要自己投資3萬多元。只好靠東借西湊。從2003、2004的移民戶看,不少人房子建好就負債累累,根本沒錢裝修,只好夫妻雙雙外出打工賺錢還債,因沒文化只能干點苦力活,賺些錢少得可憐的辛苦錢,問他們對今后發展有何打算,他們茫然地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些未外出打工的移民戶,在新的小區也是發展無路、致富無門。搞種養,因田土不足難形成規模;搞加工,既無錢投資又沒有技術。有些移民戶反映,初到生地,連小額貸款都貸不到。黃港南坪安置小區的移民反映獸畜嚴重,大橋關坑移民廖宗杭一家7口3.5畝田只收到19擔,全都野豬糟蹋了。視察中與當地鄉村干部交談,都認為如何使移民“逐步富起來”是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㈢安置調撥耕地困難,將影響“整體搬得出”。

視察中我們了解到,通過近三年的移民搬遷,田土較多的鄉鎮都先后接受了一批甚至幾批移民,耕地的調撥已越來越困難了,特別是隨著國家免征農業稅后,農民種田積極性的提高,許多人不愿把田地調出去,有些暫時外出打工無勞力耕種的都寧可將耕地拋荒閑置。加之我們對安置地的激勵措施,因安置小區的增多而不能及時到位。安置地普遍反映:用于田土調撥費、“三通一平”和購買“村民待遇”的1000元補助太少。有土安置形式是實現“整體搬得出”的基礎條件,耕地調撥困難將影響今后的移民扶貧工作。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移民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新路子。我縣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貧開發的任務很重,盡管近幾年通過移民扶貧,使2萬多人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但還有2.7萬人仍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庫區、深山區。為早日讓他們享受到國家的移民扶貧政策,搬出大山、奔向小康,我們應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移民扶貧步伐。為此,我們特提出如下幾點意見建議:

㈠加快配套建設進度,在“穩得住”上下功夫

針對現有安置小區配套建設欠帳多,資金缺口大的情況,建議除繼續實施“規劃時同步安排考慮配套建設項目”和“向上級爭取配套資金”的作法外,應采取政府補助、部門扶助、社會捐助、親友幫助與自己動手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在配套建設上,一要克服講排場求形式的作法,制訂出一個移民安置小區配套建設的適用標準。如小區綠化,就是宜栽花種草,那樣將來養護也是問題,因為畢竟不是城市,而是農村貧困戶的移民安置小區。要結合地方特色栽種經濟林木,象西港就宜栽化紅樹,其它地方可栽柚子樹、棗樹、板粟樹、石榴、山楂、銀杏、桂花、香樟等,甚至可栽花椒、油茶、油桐樹或培植大桑樹。二要克服移民戶“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鼓勵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能象渣津長倉小區那樣大包大攬,連到各家的分岔小路都打好24公分厚的水泥路面,還請花匠栽好花種好草。政府只要統一解決出口大道,公共場所路面硬化,飲水、供電等大的配套,其余的小路、排水溝,只要提供一些水泥和技工工資就可,由移民戶自備沙石、自當小工完成。政府幫扶要提高移民戶的“造血功能”,否則會使移民戶產生依賴思想。三要克服慢慢來的思想,不能讓移民戶在不安逸的地方一住幾年。2003、2004年所建安置小區,春節前其主道和排污配套要基本到位,2005年所建小區明年上半年應配套到位。今后每年所建安置小區其基本配套項目的建設應列入當年目標管理進行考評。

㈡加大政策扶助力度,在“富得起”上做文章

實施移民扶貧戰略,目的不僅是改變移民居住環境,落腳點是讓移民戶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改變生產方式,提高文明意識,實現逐步富起來的目的。因此,考核各鄉鎮各部門移民扶貧工作,不能光看移出多少人,安下多少戶,而要考核對移民戶的后期幫扶工作。建議除繼續完善“四優先,五減免”政策外,一要將省市縣單位部門的扶貧與移民安置小區的配套建設掛鉤,已配套的小區可不安排掛鉤單位,配套任務重,所需資金多的可安排“有錢”的單位掛。二要把示范村莊建設重點向移民安置小區安排,通過抓示范村莊建設,提高移民戶的文明程度,促進移民安置小區兩個文明建設。三是縣里一些優惠政策應向移民安置小區傾斜。要鼓勵移民戶發展生產、創辦企業。銀行信用社貸款應允許移民戶用住房抵押,以聯戶擔保或干部擔保。勞動就業局應有輸送地、有計劃地專門為移民戶培訓外出打工人才;農業科技部門應為移民戶培訓種養科學技術,確保每戶或有1名外出打工賺較穩收入,或有1名明白人在家從事種養加工。四是要在移民戶中培育看得見、可信服的致富典型,各鄉鎮都要在培養、引導上下功夫,在為移民戶找致富路上想辦法,以鮮活的典型帶動移民戶致富。

㈢加強關心管理力度,在“遷得出”上想點子

視察中,鄉村干部反映,移民扶貧工作將越來越難做。怎么按照“整體遷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總體要求穩步推進我縣移民扶貧工作?參加視察的政協委員通過座談,建議對近三年已遷移民戶,一要加大關心和管理,使他們想到有人領導、有人關心,感到與安置地村民同等待遇。移民戶從大山搬出來,初到之時肯定有許多不習慣、不適應的地方,鄉村兩級要教育黨員、干部、群眾去關心、幫助移民戶解決困難,幫他們度過一段不適應期,逐步與當地群眾融為一體。二是引導他們按照當地的產業鏈安排和發展生產,尋找致富的門路。三是教育他們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爭創“十星文明戶”。對今后的移民扶貧工作建議:一是安置小區選點可適當小一點,便于田土調拔。二是房屋不要統一面積和規模,讓移民戶有選擇。有錢的人口多的可選擇面積大的,無錢的人少的可選小的。三是建沼氣池應與建房同規劃、同施工,便于節省勞力、資金,保證質量。四是在每個安置小區安排一處建牛欄場地,一般可按3—5戶建一間12—15平方米的牛欄。五是前、后棟盡量錯開,避免前一棟的豬圈、廁所正對著后一棟的大門。

㈣加快小區建設速度,在“進得去”上見分曉

全縣各移民安置小區建設速度雖然較快,但卻不平衡,而且今年是元月份過春節,計算剩余時間與工程量、各鄉鎮還應抓緊時間,采取倒計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搶進度,以便移民戶能早日搬進新居過春節。各職能部門和掛鉤單位要圍繞這個“一號工程”,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和幫扶工作,以移民戶能否提前“進得去”來檢驗我們的群眾觀念和工作態度,檢驗先進性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