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體會議講話

時間:2022-09-29 03:57:00

導語:市委全體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全體會議講話

同志們:

黨的**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總書記在黨的**屆五中全會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提出了明確要求,不久前剛剛閉幕的省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對青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們召開這次全體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屆五中全會精神、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精神和省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上半年工作,安排下半年各項任務。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會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屆五中全會精神、總書記講話精神和省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黨的**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深刻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集中代表了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今年2月,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戰略高度,深刻論述了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系統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認識和處理好的重大關系,并對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以及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緊密結合青海實際,系統總結了“十五”以來我省“三農”工作的成就,對“十一五”全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重點任務作了全面部署。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都要深入學習黨的**屆五中全會精神、總書記講話精神和省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自覺增強搞好新農村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不斷加大支農惠農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進一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使農村經濟社會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農民收入穩步增長。200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比2000年增加了~元,“十五”時期年均增長~%。扶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五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萬人。農民人均住房面積從2001年的~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農民生活水平總體接近小康。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十五”期間,全市共修建鄉村道路~公里,其中鄉村公路~公里,村道硬化~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解決了~萬人、~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困難。建成日光節能溫室~萬棟、~萬畝,畜棚~萬座、~萬平方米。農村太陽能和沼氣受益群眾1.83萬戶6.38萬人。建成盤道水庫,改造灌區干渠~公里、支斗渠~公里,改善農灌面積~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8.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平方公里。

農業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五年來,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比重由~%增加到~%,畜牧業增加值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已達到~%,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農業增長方式開始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方面轉變。

農村改革穩步推進。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實踐中有了新的發展,城郊農村“村改居”工作正在積極推行,城郊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增強。

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得到發展,“普九”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加大,五年轉移就業農民~萬人(次),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得到提高。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市農村,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扎實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取得重要進展。農村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加強。

農村基層組織和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三級聯創”和“三培雙帶”活動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導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進,農民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大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推進“平安鄉村”建設,保持農村社會安定。

通過改革和發展,使全市農村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各族農民群眾進一步堅定了謀發展、思和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前景充滿了希望。但是,由于我市農業農村基礎薄弱,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貧窮落后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農民收入水平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到去年年底,全市農村仍有28萬貧困人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農畜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與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不相適應。這些矛盾和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艱巨任務,還需我們付出長期艱苦不懈地努力。

“十一五”時期,是**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關鍵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質就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建立起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于**來講,既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要準確把握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按照省委提出的**“要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走在全省前列,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要求,充分利用**區位條件和優勢,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二、以“家富、村美、民樂、人和”為目標,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

關于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在今年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已經作了安排和部署,在這次會議上,又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討論稿)》。為了進一步推動工作,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我再強調幾個重點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我們立足**實際,在量化、細化目標要求的同時,確定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家富、村美、民樂、人和”的目標。

家富:就是把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村美:就是搞好村莊規劃和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民樂:就是以提高農村現代文明素質為根本,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人和: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建設和諧鄉村。

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著重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著力增加農民收入

要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中心任務,把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三年內,市郊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元以上,三縣試點村要達到~元以上,到“十一五”末,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要超過~元,這是建設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也是實現“家富”這個目標的關鍵環節。

第一,要靠發展經濟增收。各區縣都要立足自身特色和現有基礎,明確富民產業目標,努力做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形成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要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和現代高效畜牧業,著力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重點做好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轉變。要加快特色優勢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建設,把馬鈴薯、油菜、蠶豆、中藏藥材等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到“十一五”末,特色優勢農作物比重達到75%以上。繼續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和設施畜牧業,到“十一五”末新建各類牲畜暖棚3萬棟,不斷擴大西繁東育、自繁自育規模,提高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水平,畜牧業增加值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要達到~%。要進一步發展無公害農畜產品、綠色有機食品,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努力把一批特色產品打造成特色品牌。要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加快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繼續在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向重點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傾斜,促其加快發展,迅速做大,重點扶持好~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到“十一五”末,使全市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以上,產業化經營組織對農戶的帶動面達到~%以上。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大力扶持農村能人,引導動員農村千家萬戶行動起來,不拘形式,不拘規模,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搞創業,擴大非農就業渠道。要積極發展以商貿、餐飲、運輸、旅游服務等為主的第三產業。鼓勵支持大中型流通企業經營網點向村鎮延伸,完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市場服務功能。供銷合作社要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開展聯合、合作經營,搞活農畜產品流通,保障農民生產資料的供應。要積極引導和扶持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民在自愿基礎上建立行業協會、專業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第二,要靠政策扶持增收。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研究制定扶持“三農”的政策,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力度。要繼續加大投入,“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要建立和完善對“三農”投入的增長機制,切實做到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投入都要有明顯增加。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的有利時機,堅持整合資金,每年辦一批實事。今年我們整合~億元資金,為農民辦10個方面40件實事,目前進展很順利,要繼續抓好落實。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調整信貸資金結構,完善支農便農服務體系和功能,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要采取貼息、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金向農村流動。要結合每年為農民辦實事項目的實施,引導農民通過投資投勞等方式,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總之,要通過政府、金融機構、社會力量和農民自身努力,建立穩定的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隨著各方面對農業農村投入的逐年增加,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形成有利于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良好環境。“十一五”時期要著重抓好盤道水庫灌區配套工程建設,新建西納川水庫和擴建云谷川等中小型水庫。要重點完成~萬畝灌區節水灌溉工程,結合其他小型灌區改造建設,改善農田灌溉面積~萬畝。

第三,要靠科技進步增收。科技進步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效益的關鍵環節。要加快農作物及畜禽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加快培育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和科技示范大戶,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力爭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要充分挖掘科技在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中的巨大潛力,努力做到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科研開發與成果推廣相結合,科技人員和專業大戶相結合,使科技進步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四,要靠提高農民素質增收。要圍繞每年培訓~萬農民的目標,認真實施農民培訓“陽光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由市農牧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整合培訓資源、培訓部門和培訓經費,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著重抓好訂單培訓、技校培訓和職業培訓,重點培訓農村能人和貧困家庭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要有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措施和目標,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和技能水平,使農民有較強的務工技能。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向城市、城鎮轉移。進一步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切實加強對跨區域勞務輸出的組織引導,重點扶持邊遠山區及貧困家庭農民的勞務輸出,爭取全市農村每戶都有一名務工人員。要抓好基地建設、信息服務、權益維護、社會保障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為農民創造寬松的就業環境和均等機會。“十一五”期間,力爭每年輸出農村勞動力~萬人(次),其中輸出長期相對固定農民工~萬人以上。

第五,要靠扶貧開發增收。要以**市在全省率先脫貧為目標,堅持開發式扶貧的基本方針,突出抓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等工作,整合各類資源,實行劃區域、定項目、定年限的分類分區扶貧,努力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繼續動員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強化扶貧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各扶貧聯點單位的作用,從培育致富產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人口素質等方面入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給予扶貧地區更多的智力、物資和資金扶持,確保每年都有一部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到2007年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脫貧實現溫飽,到2010年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達到小康水平。

第六,要靠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增收。只有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才能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為工業反哺農業、帶動農村發展提供經濟基礎。要努力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有效機制,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民族用品加工等勞動力密集的加工制造業,延長產業鏈,更多地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要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加快小城鎮建設,重點抓好三縣縣城、建制鎮和中心集鎮生活經營設施及公用設施建設,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輻射周邊鄉村經濟發展的能力。

(二)搞好村莊規劃和整治,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搞好村莊規劃和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進入農村和農業,參與農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開發,使村容村貌有新的改觀,這是建設新農村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村美”這個目標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做好村鎮規劃。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點、適度超前”的原則,從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美化綠化環境、節約保護耕地、尊重傳統文化出發,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編制村鎮規劃。特別要抓好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四線”地帶(寧張公路沿線、寧果公路沿線、青藏公路沿線、青藏鐵路沿線)以及城鄉結合部村鎮的規劃工作。有步驟地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實現全市村鎮規劃全覆蓋。在新農村規劃中,要保留農村歷史文脈,注意傳承建筑文化,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不搞千篇一律。通過制定規劃,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推進村鎮建設。

第二,要整治村容村貌。當前,全市部分農村根據市委要求,大力開展了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到目前為止,一些村已經基本完成了治理五亂(即亂占道路、亂堆糞土、亂垛麥草、亂倒垃圾、亂潑污水)和改廁工作。改圈、改水、改廚、改路工作在7月底基本完成。有關部門在7月底以前還要拿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措施。對于這一部分村在村莊環境衛生整治中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經驗,要在全市農村推廣。要從村莊公共環境和農民庭院環境入手,治理“五亂”,進行“五改”,引導農民群眾開展庭院美化和環境整治工作,徹底治理臟、亂、差,達到布局優化、建筑美化、道路硬化、環境綠化、衛生潔化、水體凈化、路燈亮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村莊道路管護、環境衛生管理評比、農戶門前“三包”等長效機制,建設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的新農村。

第三,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要加強對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的整治,做好農村水污染和水環境控制治理。組織實施好人飲解困工程,“十一五”期間要解決~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搞好“一池三改”項目,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要突出抓好荒山、荒地、荒灘和沿路、沿河的大面積綠化,組織鄉村干部群眾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和荒山荒坡綠化,大力推進天然林、水源涵養林保護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完善農業生態屏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三)提高農民素質,著力樹立文明新風

要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使農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不斷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這是建設新農村的精神支柱,也是實現“民樂”這個目標的重要內容。

第一,要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要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提高廣大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形成鄰里友好、家庭和睦的鄉風。加快農村科普事業發展,大力倡導農村健康文明新風尚,使農村傳統美德不斷發揚光大,引導農民革除陋習,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廣大農民共享文明成果。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文明村鎮、星級農戶、誠信村民等創建水平,吸收農民群眾廣泛參與,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村入戶到人,不斷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第二,要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加快建設“三室兩欄一校一所”(黨員干部學習室、圖書閱覽室、宣傳文化活動室、村務公開欄、閱報欄、村民學校、文體活動場所和文體設施),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完善、服務方便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結合發展農村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為農民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文化服務。加強文體隊伍和“文化中心戶”建設,深入挖掘和保護民間文化藝術,大力發展有特色的鄉村文化事業,廣泛開展內容健康、形式多樣、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要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要大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繼續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使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加快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加大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健全大病醫療救助體系。依法將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范圍,逐步建立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制度。繼續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和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重點解決農村災民和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救濟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農村養老制度,使農民老有所養。到2010年,按標準改造建設好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村級衛生所普及率達到~%,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全面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

(四)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著力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積極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依法保障廣大農民的知情權、決策權、管理權、參與權、監督權,這是建設新農村的政治保證,也是實現“人和”這個目標的基本前提。

第一,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農村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組織基礎,農村黨員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力量。要進一步鞏固擴大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踐成果,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不斷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要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重點抓好村黨組織建設。繼續開展“三級聯創”活動,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三培雙帶”活動,提高黨員素質,充分發揮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模范作用。

第二,進一步落實各項民主制度。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健全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扎實推進民主管理各項工作,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真正享有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加強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建設,讓群眾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約束。進一步推行村務公開,鄉鎮政務公開,真正讓農民群眾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進村民民主議事方式,引導和組織農民運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機制,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

第三,切實維護農村穩定。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和邪教、各種非法傳教活動的查處、打擊力度,防止黑惡勢力抬頭。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認真搞好“平安寺院”建設,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進一步完善農村矛盾糾紛預防、排查、調處機制,認真處理和化解因土地、住房、鄰里關系等引起的群眾糾紛。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穩定。

三、創新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證。新農村建設是全市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和部署上來,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這件關系全市發展大局的大事抓緊抓好。

第一,加強組織協調,抓好工作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歷史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確保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實效。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農村、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廣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努力使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符合實際、符合民意。各級農業綜合部門要牽頭負責,擔負起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主動掌握和及時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積極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全市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職能,制定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工作計劃,每年都要有新內容、新舉措。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每年的經常性工作,列入目標考核內容,年底進行考核,確保全市新農村建設不斷推向前進。建設、交通、水務、科技、衛生、文化、司法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切實配合做好新農村建設中“五改”、“五亂”整治和“七化”工作,大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各區縣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立足自身實際,扎實做好工作,努力推動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縣鄉兩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新農村建設上,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各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要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去。宣傳輿論部門和各類媒體,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好經驗好做法,在全社會營造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

第二,充分依靠群眾,精心組織實施。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農民主體、群眾自愿”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農民成為投入的主體、創造的主體、受益的主體。要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區分輕重緩急,切實為農民群眾多辦好事、多做實事,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具體實施中,要切實做到不搞一刀切、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做無實際效益的“表面文章”,特別要防止出現以各種名義增加鄉村債務和農民負擔的現象。要教育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與自己切身利益的關系,克服依賴思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建設美好家園,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第三,搞好試點工作,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各區縣、各部門要根據市委、市政府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切實抓好全市13個村和一個鎮的試點工作。試點工作要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強引導,依法有序推進。各部門對試點工作有關事項要做到特事特辦、特事快辦,尤其在項目審批、用地審批、資金撥付等方面要簡化程序,提高效率。要通過“自己籌、政府補、金融貸、社會捐、優惠政策減、幫扶單位助”等辦法籌集資金,注重從群眾迫切希望解決而目前又能夠解決的問題入手,加強資金協調和整合,抓住關鍵環節,集中力量辦大事,帶動整個試點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確保試點村建設一個、成功一個、群眾受益一個,切實把建設成果體現在基層,讓廣大農民真正感到變化、看到成效、得到實惠。

第四,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綜合配套改革。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轉讓,推進農業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的規模效益。按照縮小征地范圍、完善補償辦法、拓展安置途徑、規范征地程序的要求,進一步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全面落實《**市海湖新區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辦法(試行)》和《**地區被征地農民培訓就業工作意見》,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建立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已經出臺的各項支農措施,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并逐步把行之有效的支農措施規范化、制度化,形成連續穩定的支農政策和制度。要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推動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要為農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發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對農民群眾的服務,引導城市資金向農村流動。加快城郊農村和失地農民“村改居”、“農轉非”步伐,通過整體規劃、統籌建設,進一步融入城市發展之中,提高城市化水平。要擴大城市容量,增強和完善城市功能,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發揮好人口聚集、服務延伸、輻射帶動作用。

第五,切實轉變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對各級領導干部思想觀念、政策水平、領導能力的全新考驗,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既要敢闖、敢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群眾動員組織起來,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又要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強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攬,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形象工程。要結合縣(區)、鄉(鎮)換屆,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舉辦研討班、現場會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鄉、村干部的培訓,提高他們領導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對鄉、村干部的培訓,要在一年內完成。在這里,我要著重強調一下在新農村建設中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問題。新農村建設涉及的項目多,資金量大,我們要切實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絕不允許出現擠占挪用項目資金的現象。

同志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巨,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緊密結合農村工作實際,振奮精神,勇于創新,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扎扎實實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