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動高危行業轉變
時間:2022-02-10 04:04:00
導語:努力推動高危行業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安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必須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近年來,兗礦集團在國家安監總局和有關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一系列方針政策,牢固樹立“事故可防、風險可控、災害可治”的理念,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到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決定一切的位置,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努力推動高危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2003年—*年兗礦集團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為0.067。截至2009年1月10日,企業連續安全生產926天,其中興隆莊煤礦安全生產超過7周年。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年12月7日在《經濟日報內參》刊載的《興隆莊煤礦安全生產的經驗值得借鑒》上專門批示,要求在全國宣傳和推廣興隆莊煤礦的經驗。
一、大力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探索適應兗礦實際的技術裝備
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裝備是推動高危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的重要基礎。我們堅持重裝備、高可靠性、自動化、用人少、素質高的方向,全力探索符合兗礦地質條件的安全高效集約化生產模式。
1.完善“科技興安”投入機制。“十五”以來,累計投入生產安全費用22.6億元,維簡大修資金69.97億元,科技研發資金24.2億元,重點投向重大災害防治和重大隱患治理。
2.構建安全高效的生產系統。簡約的生產系統、高性能的技術裝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出路。我們不斷調整巷道開拓方式,優化采區和工作面布局,簡化生產環節和生產系統。礦井采煤工作面由4-5個減少到1-2個,生產輔助人員減少60%。堅持引進先進適用裝備與改造關鍵系統裝備相結合,“十五”以來累計投資28.89億元,裝備4488臺(套)先進綜機設備。公司采掘機械化程度達到97.33%,綜采機械化程度100%。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礦井控制和監測自動化水平。完成主扇風機數控化、供電系統自動化、提升運輸系統電控數字化、膠帶運輸系統集控化等信息化改造。投資1.6億元,建成語音、數據和視頻“三網合一”的企業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實施對井下作業環境的自動監測,各礦普遍建成束管監測系統、瓦斯超限斷電報警系統、注漿注氮防滅火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等安全監測系統,提高了礦井防災抗災能力。澳思達煤礦建成綜采放頂煤自動化工作面。
3.創新研發和應用安全生產技術。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10個專業技術研究所和7個校企共建研究機構,圍繞安全生產重大課題,實施產學研聯合攻關。“十五”以來,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7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綜采放頂煤技術的基礎上,完成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年產600萬噸綜放裝備及工藝技術研究”,形成國內能力最大、性能最好、安全可靠的綜采成套裝備和工藝,創出綜放工作面單產684萬噸國內新水平。研制成功兩柱掩護式放頂煤支架,與DBT公司簽訂專利技術有限使用權轉讓合同,是我國首次向發達國家輸出先進采礦技術。研發成功煤層火災隱患識別及控制、沖擊地壓綜合防治、瓦斯賦存規律及治理等重大自然災害防治技術,36項技術獲全國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
二、全面強化安全基礎管理,構建推動高危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的管理模式
嚴格、規范、系統、科學的管理,是推動高危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的重要保障。我們從制度建設、現場管理、文化氛圍等方面著手,大力推進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預控常態化、安全質量標準化、安全文化特色化,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1.強根固本推進安全管理制度化。制度建設具有長期性、根本性和穩定性。我們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完善156項安全管理制度,修訂45項技術標準規范和106個煤礦工種技術操作規程,涵蓋安全責任、技術管理、教育培訓、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方方面面,形成配套完善、嚴密科學的安全制度保障體系。
2.狠抓超前推進安全預控常態化。堅持“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預控原則,健全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監控預警和應急管理機制,推行三位一體安全評估,對企業存在的49項重大危險源全部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實現了安全風險超前辨識、過程控制、閉環管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運用行為科學理論,創造性地實施手指口述安全確認制度,職工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對作業環境和崗位操作進行腦想、眼看、手指、口述安全確認。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初步形成符合兗礦實際、系統規范的現場安全預控管理方法,在山東省煤炭行業推廣。
3.自我加壓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制定實施高于行業標準的企業煤炭標準,編制258個工種的崗位標準化操作規程,做到崗崗有標準、人人有規范、處處有監督、事事有考核。組織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精品工程”競賽,嚴格檢查考核,實現高位動態達標。制定實施煤化工、煤電鋁、實業和物業安全質量標準,形成覆蓋整個集團公司的標準化建設格局。集團公司被國家煤監局評為安全質量標準化公司。
4.突出創新推進安全文化特色化。在綜合分析人、機、料、法、環安全因素的基礎上,總結安全生產規律,構建以“三為六預”、“興隆鼎”為代表的安全文化創建模式,推動安全管理向高層次的文化管理轉變,職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三為六預”即: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為天、預防為主,構筑“預教、預測、預知、預報、預警、預防”遞進式、立體化事故隱患預防體系,形成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機制。“興隆鼎”即:強化行為、狀態、責任三大要素管理,立鼎興安,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
三、堅持以人為本、群防群治,全面提升推動高危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的行為能力
我們緊緊圍繞增強干部職工的安全思考力、執行力和應變力,嚴責任、打基礎、強素質,企業安全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1.嚴格責任抓安全。健全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部門業務保安責任制、工人崗位責任制,嚴格實行安全目標管理,逐級下達安全考核指標。加大安全責任與分配掛鉤力度,建立安全、質量、經營任務目標“433”分配制度,對礦處領導班子實行薪酬安全一票否決制。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三違”處理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
2.重心下移抓安全。區隊班組是企業的細胞,是安全工作的落腳點。我們突出強化區隊班組安全責任,以“區隊自主、班組自治、個人自律”為目標,細化安全、技術、質量、成本管理措施,推動區隊班組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明確正班長抓安全、副班長抓生產制度,賦予區隊班組長安全管理、生產組織和考核分配等權力,落實職工“十項權利”,形成干部工人雙向監督制約機制。
3.提高素質抓安全。加強安全培訓機構、師資隊伍和培訓教材“三項建設”,建成國家一級安全培訓機構、9所煤礦安全培訓基地和6個重點專業實訓基地,形成39個工種安全培訓教師人才庫,編制51個工種安全培訓教材,年度安全培訓總量75000人。建立崗前培訓、崗位深化、動態考核、不合格者下崗的全員強制性安全培訓制度,重要生產崗位工人100%持證上崗。實施“首席技師”和“金藍領”工程,每兩年舉行一次崗位技能比武和優秀技術技能人才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技術專家、專業技術學科帶頭人、優秀技術人才、優秀技能人才,每月分別給予3000、1500、600、500元的特殊津貼。目前,公司大學以上學歷人員8253人,其中碩士627人,博士112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21330人,占職工總數的21.3%。
各位領導、同志們,兗礦集團在依靠科技進步、推動高危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方面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要求和先進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探索本質安全型煤炭企業建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以這次會議為動力,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廣泛吸收國際發達采煤國家先進的安全理念、思路和方法,學習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提高安全預控能力,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我國煤炭行業的安全管理模式,為我國煤炭行業向安全行業轉變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 下一篇:西餐飲食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