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社會化思考

時間:2022-11-20 03:55:00

導語:人才工作社會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工作社會化思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社會“四個多樣化”,不僅拓寬了人才工作的領域,豐富了人才工作的內容,也對組織人事部門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手段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構建人才工作社會化運作機制是適應社會變革,發揮組織人事部門自身優勢,整合社會力量,做好人才工作的效途徑。

一、人才工作社會化是落實科學人才觀的內在體現

科學的人才觀,就是對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問題的科學認識。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談科學人才觀時強調指出:“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這是從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及其作用的緊密聯系來加以闡述的,并由此構成了科學人才觀最主要的內容。科學人才觀的內涵包括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科學人才觀突破了以往狹隘的人才觀念和人才評價尺度,以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為標準和社會承認、業內認可衡量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可見,科學人才觀充分體現了人才的社會屬性,而人才的社會屬性就決定了人才工作社會化。所以說人才工作社會化是落實科學人才觀的內在體現。只有全面落實科學人才觀,加強對人才及其成長規律的理解和認識,形成社會人才社會共同參與開發格局,才能發現更多人才,才能培養更多人才,才能聚集更多人才為建設社會服務,才能調動更多人才的積極性來做好人才工作,人才工作才有活力。

二、貫徹黨管人才原則要求推進人才工作社會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最近李源潮同志提出黨管人才主要是“抓戰略思想的研究、抓總體規劃的制定、抓重要政策的統籌、抓創新工程的策劃、抓重點人才的培養、抓典型案例的宣傳”。可見,無論是“四管”,還是“六抓”,都為黨委及其組織部門抓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工作著力點,也講明了黨管人才不是黨包辦人才方面的一切工作,而是把握好人才工作的方向,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的大事,解決好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廣泛調動黨內和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重視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推進人才工作社會化,并不是說讓人才工作放任自流,而是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人才開發工作,形成社會人才社會共同開發的格局,走出傳統的黨委、政府包辦代替的封閉狀態;把人才工作放到社會的大背景下去審視、去謀劃,用社會化的思路和方法推動人才隊伍建設,促使黨委、政府人才工作得到社會的廣泛認知、認同,形成有利于人才開發的人文環境和社會文化;進一步拓寬人才工作覆蓋面,將黨委、政府的人才政策、工作措施延伸到社會各個群體,提高他們建設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按市場需求原則,通過人才的合理流動,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就要構建社會化人才工作機制,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尤其是積極引導工青婦、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組織等廣泛參與人才工作,注意發揮好企事業單位在人才培養、吸引、使用方面的主體作用。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社會化人才工作新機制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化人才工作新機制,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尊重人才、服務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促進人才全面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一)以整合社會力量為目標,建立統分結合的社會化工作格局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積極發揮工、青、婦、科協、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人才優勢、組織網絡優勢和職能優勢,使各類群團的基層組織成為人才開發的重要陣地。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大力發展民間組織,發揮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在培養聚集人才中的突出作用,通過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搭建發揮人才作用的廣闊舞臺。同時以各類組織活動為載體,讓全社會都來參與、支持人才工作。

(二)以構建學習型社會為主線,建立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培養離不開學習,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理念,鼓勵人們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終身學習,積極推動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建設。由于多元化社會需要多樣化人才,多樣化人才學習需要建立多元化培養機制。一是實現人才培養投資主體多元化。大力支持社會辦學,形成多種辦學體制的人才培養格局。二是培養模式多樣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手段,以需求為導向,整合社會教育培訓資源,正確運用自主性開發、培養性開發、使用性開發和政策性開發等多種辦法,實現開發培養手段多樣化。三是培養對象專業化和特色化。針對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不同性質和不同層次,注重實效,注重特色,以滿足現代社會對各種不同人才的需求,完善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

(三)以業績和能力為準繩,建立社會化人才評價使用機制

根據科學人才觀,誰是人才,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單憑學歷、職稱等要素來決定,也不能由個別人或機構來決定。歸根到底,應該把實踐作為衡量人才的根本標準,由其對社會的貢獻程度來決定。為此,要建立社會化人才評價使用機制,一是評價內容要以人才對社會的貢獻大小為尺度,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二是評價主體范圍應適度擴大,避免個別人說了算和閉門造車現象的出現,信息將會更加全面和準確,結果將會更加公正和客觀;三是評價方法以業績為準繩,以群眾滿意為宗旨,引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對黨政人才的評價重在群眾認可,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評價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這樣評價使用的人才社會承認度高,群眾的民主參與意識和認同感會更強。通過社會各界群眾對人才評價使用的廣泛參與,不僅有利于營造“四個尊重”的良好氛圍,而且也為人才工作社會化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四)以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為導向,建立社會化人才服務體系

隨著人力資源市場逐步規范,人才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逐漸得到發揮,人才資源的社會優化配置,促使人才服務進入社會化,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所以,要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方向,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積極推動戶籍管理、社會保障、人事檔案管理等相關體制改革,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以發揮人才的最大效能。同時要加快推進依法管理人才進程,抓緊制定人才流動、人事關系、職業培訓、收入分配、社會保險、勞動保護、爭議仲裁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正確處理好市場配置人才資源與依法管理人才的關系,完善社會化人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網絡,推行統一項目、統一標準、統一程序、統一管理,按照就近、便捷、高效的原則,改進服務手段,拓展服務范圍,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覆蓋全社會的人才服務體系,為用人單位和人才個人提供規范化、標準化、高質量的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