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養選拔調查思考

時間:2022-10-28 04:40:00

導語:干部培養選拔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培養選拔調查思考

少數民族干部是黨和人民政府與少數民族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他們了解本民族的歷史和現狀,熟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在本民族群眾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能發揮其他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別是,在改革發展的新時期,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因此,必須繼續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切實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通過教育培訓、實踐鍛煉、交流培養、選配后備干部等方式,切實建設一支能夠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繁榮的素質較高、結構優化、精干高效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筆者立足全國少數民族干部干部培養現狀,以**苗族自治縣為例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情況進行了調研,就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情況進行分析。

一、我國少數民族干部的現狀分析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目前,共有55個少數民族,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有44個少數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全國少數民族干部總量已由建國初期的3.7萬多人增加到290多萬人,40%的少數民族干部擁有大專以上學歷,每個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已全部由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擔任,甚至在許多雜居地區的黨政領導班子中也配備了少數民族干部,形成了包括黨務、政務、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相當規模的人才隊伍,保障了國家行政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個方面的人才需要。但是,由于歷史、地理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諸多限制,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仍然比較緩慢、不平衡,少數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仍然很不相適應。因此,加快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已成為新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課題。

二、**縣少數民族干部培養現狀

**縣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縣,全縣有7個鄉鎮,80個行政處(社區),總人口15萬人,以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12%。其中苗族61677人,占總人口的41.36%。近幾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始終把少數民族干部工作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合理的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機制,建立了一支素質較高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有力促進了黨的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使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到2007年底全縣各類干部2836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為1176人(苗族干部443人,占全縣干部總數的15.6%。其它少數民族干部733人,占干部總數的25.84%);截止**年8月,**縣科級領導干部總數289人,少數民族領導干部152名,占全縣領導干部總數的52.6%。(其中:苗族79人,[正科44人,副科35人]占27.3%;彝族57人,占19.7%;壯族7人,占2.4%;回族3人,占1.1%;白族3人,占1.1%;傣族1人,占0.3%;布依族1人,占0.3%;傈僳族1人,占0.3%)。全縣處級干部30人,少數民族14人,占全縣處級干部總數的46.6%,其中苗族7人,占全縣處級干部總數的23.3%;從任職情況上分析,全縣60個縣屬部門,有28個部門配備了少數民族干部一把手,其中16個部門配備了苗族干部一把手(監察局、文聯、老干、宗教、發改、民族事務、司法、財政、經合、畜牧、創新、糧食、黨史、610辦、婦聯、地震)。除了統計局、黨校、森林公安分局以外,各個部門中都配備了少數民族干部。鄉鎮班子中,科級干部58人,其中苗族19人(正科5人),占32.8%。還配備了1名27歲的苗族女鄉長。從文化年齡機構看,全縣少數民族干部1176人,大學以上220人,大專483人,中專以下473人。35歲以下435人,35-45歲489人,45歲以上252人。

總體分析:少數民族干部在年齡結構上相對合理,但文化素質偏低,少數民族干部與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還是不相適應,且存在著差距,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還任重道遠。

三、近年來少數民族干部培養的做法

近幾年,**一直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作為工作重點,精心規劃、加強培養,積極選拔,使一批少數民族干部脫穎而出,走上了領導崗位。

(一)健全各項制度,規范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機制。

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和《**苗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組織部門先后制定了《干部培養規劃》、《少數民族、婦女、黨外和年輕干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建立了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長效機制,不因領導成員調整而削弱或中斷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工作。如**年,**調整科級干部兩批131名,少數民族干部就有56人,其中苗族干部31人,為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培養措施,加大少數民族干部選拔力度。

一是各級黨委從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高度認識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在發展振興區域經濟工作中充分考慮民族地區、民族干部的特點和現狀,始終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作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二是認真貫徹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方針、政策,把培養、選拔第一線的少數民族干部為重要環節,積極選派少數民族干部到機關或基層掛職鍛煉,為干部成長造就平臺。三是重視后備干部培養,建立了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庫,結合多層次民主推薦、寬領域干部考察等方式,注重把那些工作實績突出、群眾擁護的少數民族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選上來,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進行重點培養。

目前,**全縣后備干部86人,其中少數民族后備干部48人,占全縣科級后備干部總數55.8%,為干部選拔提供人才資源。

(三)拓寬培訓渠道,強化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素質教育。

在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工作中,**把提高干部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作為重點,以調訓、主體班、選派掛職鍛煉、輪崗等形式,加強干部教育培訓。一是發揮黨校陣地的作用,對縣內少數民族干部進行理論政策培訓。二是采取交流等方法,選派了一批政治強、業務精、素質好的少數民族干部到北京、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掛職、培訓。下派了大批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少數民族干部到基層鍛煉,讓他們在基層鍛煉提高,盡早成熟。

2005年以來共培訓少數民族干部653人次,為培養跨世紀優秀年輕少數民族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存在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縣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績,但也有不盡如人意地方。

一是少數民族優秀人才異地交流、輪崗使用和培養不夠及時;二是少數民族干部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三是公開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方式不完善、面不廣,競爭、激勵機制還不健全;四是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長效機制還不夠完善,后備干部儲備少,對“接班人”培養后勁不足;五是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渠道單一,對少數民族干部成長規律及培養方法的特殊性研究少;六是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專業技術干部和經濟管理干部缺乏,尤其是工業經濟方面的干部和管理人才更缺乏。

五、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對策思考

民族干部狀況是衡量一個民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特別在少數民族人口集聚的邊疆自治地區,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尤為重要,作用更為明顯。做好這一工作,對于正確貫徹民族政策,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維護祖國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

(一)繼續強化領導,推進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深入推進,廣大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想發展、盼富裕的呼聲和愿望十分強烈。新中國建立以來,盡管黨和政府在政策和財政等方面給予了傾斜性支持和幫助,但由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民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相當差,科技文化等社會資源的占有極不均衡,因而其積貧積弱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社會經濟發展差距仍然非常明顯。據國家民委的調研顯示:局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滇、黔、湘、桂、川、青、新、隴、寧、內蒙古、渝等11個省區市中,還有約20個民族的390萬群眾所在的77個少數民族貧困縣,屬于特殊貧困少數民族地區。這77個少數民族貧困縣分別占全國民族自治地方縣總數的11%。絕對貧困人口390萬人,占全國絕對貧困人口的13.4%,占少數民族地區絕對貧困人口的30%。

而少數民族干部非常熟悉本地區的歷史和現狀,了解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善于理解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是黨和國家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因此,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建設,不僅是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的重要體現,也是加強黨的領導、在少數民族地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組織保證,是少數民族人民充分行使平等權利和自治權利的重要標志,同時還是加快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由此在新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提高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的認識,繼續強化領導,明確責任,統籌協調,明確總體思路,制訂具體措施,建立健全各種管理運行機制,及時解決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實踐中,對待廣大少數民族干部,不能完全責備,要少些埋怨,給予更多的耐心、寬容和熱情關注,在政策、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繼續提供傾斜性支持,努力營造氛圍、創造條件,形成一種民族平等友善的工作環境,從而為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構筑起更高的平臺,使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能夠脫穎而出。

(二)狠抓培訓教育,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整體素質。

同志強調,不論對于一個政黨還是黨的干部來說,理論上清醒與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與堅定的基礎。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整體思想狀況和政治素質,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府各項決策指示的全面貫徹,關系到所在民族區域的社會穩定。在少數民族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上,要切實制訂思想理論教育工作規劃,把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民族理論政策與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派少數民族干部到各級黨校培訓,參加各種研討班,使他們深刻領會和系統掌握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精神實質,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堅定信念,振奮精神。讓他們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正確理解和執行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始終擁護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形成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為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時,要注重業務教育,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能力素質。少數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環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文化知識、社會知識等諸多方面普遍比漢族干部差。就目前,全國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學歷比例仍然較低,他們的文化素質與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還有差距。可以說,新時期面臨著新任務,廣大少數民族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經濟恐慌,而真正普遍出現了“本領的恐慌”。因此,必須堅持把對少數民族隊伍的政治理論培訓與業務能力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以更加平等、開放、互信、包容、共贏的心態,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努力開拓境外培訓資源,有計劃地組織選派少數民族干部系統集中地學習市場經濟、現代管理、企業運作和城市規劃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真正跳出本民族和本國的區域圈子,全面認真地審視和推動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有效實現先進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的本土化。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正確引導和切實幫助少數民族干部參加自學、函授、脫產學習等多種途徑的學歷教育,使他們能夠自覺主動地不斷優化文化結構,提高理論分析能力和領導水平,適應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需要。

(三)加強實踐鍛煉,增長少數民族干部的實際才干。

在實踐中鍛煉干部,是我黨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一條根本途徑。為此,要結合少數民族干部實踐能力不夠強、能力結構單一的實際情況,打破地域和部門界限,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少數民族干部到“急、難、險、重、繁”的崗位接受鍛煉,重視選派一些德才素質好、文化水平高、有培養前途的基層少數民族干部到中央和國家機關或上級部門、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掛職,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領導和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對那些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大中專畢業生和長期在機關工作缺乏基層工作經歷和基層領導經驗的少數民族干部,應安排到生產第一線掛職鍛煉,對那些年輕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要有意識地開展輪崗交流,讓他們在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和不同部門豐富閱歷和工作經驗,增強改革開放和全局觀念,提高宏觀決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素質較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優秀少數民族年輕干部,宜采取小步快跑、不斷壓擔子的辦法,加快能力和水平提高,進行重點培養,成為各個單位、各條戰線的中堅力量。

但在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同時,要注意妥善處理好二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調動和保護漢族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心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使各民族干部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舟共濟、形成合力;二是處理好復合人才與專門人才的培養關系,既要重視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對流培訓,又要有意識地開展交叉鍛煉,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少數民族干部。

(四)健全培養機制,優化少數民族干部成長平臺。

要按照干部德才兼備原則和“四化”方針,全面貫徹《干部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完善各類聯系會議制度,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每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構建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分工負責、通力合作的工作機制;要加強監督管理,既要嚴把干部入口環節,又要更好加強對干部隊伍的教育和管理監督。幫助他們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防御各種風險的能力;要建立“傳、幫、帶”機制,形成“老”帶“新”、“漢”帶“少”的干部培養體系,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少數民族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辦成事、辦大事的良好輿論環境和社會氣氛,盡快使少數民族干部鍛煉成長起來;要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糾錯機制,及時糾正少數民族干部中出現的不良傾向,寬容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幫助改正缺點,促使他們大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動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事業。

(五)強化基礎教育,解決少數民族干部來源問題。

由于受歷史、自然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少數民族聚居區,由于信息閉塞、意識落后、社會經濟發展滯后,家庭貧困加之就學條件差,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很難升入高一級學校就學,“走不出來”是制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來源的主要問題。為此,要認真落實民族政策,抓住國家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的機遇,從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高度去認識,去重視,抓好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工作,從而不斷拓寬少數民族各類人才的來源。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地方關于少數民族考生實行照顧的政策,建立適應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機制,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入學率和鞏固率,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機會,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為民族地區培養更多高學歷高素質的優秀人才,為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優秀年輕干部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設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基金,加強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三是設立少數民族學生助學基金,通過政府投入、社會捐資等形式,設置助學專戶,對于那些學習成績好但面臨輟學的少數民族學生,加大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從根本上解決少數民族干部來源問題。

(六)落實民族政策,做好少數民族干部考錄工作。

少數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區的聲望、影響力、號召力以及與少數民族群眾的溝通等方面都具有比漢族干部較多的先天優越性。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自治條例,進一步深化招錄、選拔、使用少數民族的政策,適當增加民族干部招錄崗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少數民族干部,適當放寬少數民族干部在各行業的錄用比例,保證各行各業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干部,在發揮少數民族干部在各行業的獨特優勢,充分體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色。如**縣在每年的公務員考錄工作中,苗族、瑤族的考生放寬到高中學歷,并設置了特殊崗位,拓寬了少數民族干部的來源途徑。

(七)合理規劃,做好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儲備工作。

按照《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落實好中央的民族政策,根據領導班子的近期調整和長遠建設要求結合干部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少數民族后備干部人才庫,為培養“接班人”奠定基礎。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和面向社會公開招錄的原則,既要著重培養通才,又要注意挑選經濟、政法、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把綜合素質好、群眾公認、有培養潛力的少數民族干部充實到了后備干部隊伍中,并對后備干部實行動態式培養和跟蹤管理,及時發現優秀人才,隨時調整不合適人選,始終確保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真正成為“一池活水”。要注重培養和使用相結合,要明確后備人選的培養方向,對培養成熟的,要創造條件及時提拔使用,為少數民族干部的成長打好基礎。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繁榮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族問題的妥善解決有賴于廣大少數民族干部的素質提高,而少數民族干部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平時的培養選拔。所以,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多從全局觀念和戰略思維的角度,多方位思考、常研究,積極推動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走向正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加快培養選拔一批能夠適應改革開放推進民族團結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各少數民族干部更要樹立主體意識,強化全局觀念,克服依賴思想,不斷解放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民族團結為榮,有效領導和模范帶動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