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探索思考
時間:2022-10-21 06:32:00
導語: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探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這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基層黨的建設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近年來,**縣結合下鄉駐村(包村支農)、進廠駐企、在職黨員進社區、黨員服務隊進農村(社區、企業)等工作,積極探索城鄉黨組織開展組織聯建、黨員互動、活動互聯、資源共享活動,搭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交流融合、互促共進的平臺。近期,我們組織力量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建立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進行了進一步總結和思考。
一、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的重要意義
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新任務,對打破城鄉區域界限,改變城鄉黨建自成體系、相互分隔狀況,推進城鄉互動、區域聯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是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七大提出,要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目的在于通過統籌兼顧、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形成合力、整體推進,把城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統籌起來,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黨的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二是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適應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客觀要求。當前,我縣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來新課題新挑戰。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就是要及時改革調整黨組織功能、黨組織設置、黨的活動方式和黨員教育管理等,使黨的建設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三是構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在新時期、新階段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通過開展城鄉黨組織、黨員之間的互幫互助活動,有效整合城鄉社會、經濟資源,有利于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有利于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城鄉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前進。
二、牢固樹立與構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相適應的思想觀念
一是要樹立農村黨建與城市黨建協調發展的整體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增強城鄉統籌意識,轉變城鄉二元分割的思維模式,打破城鄉黨建封閉格局,努力實現城鄉黨建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二是要樹立農村黨員與城市黨員都是黨內生活主體的平等觀。要認真落實黨章規定的黨員權利義務,消除黨員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鄉差別”。城市黨組織要主動把農民工黨員納入管理服務范圍,一視同仁保障城鄉黨員權利。要積極搭建城鄉黨員共同學習、共同開展組織生活的有效平臺,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員活動模式。
三是要樹立與時俱進抓好城鄉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觀。要在繼承傳統黨建工作有效做法、經驗的基礎上,對一些不適應、不符合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進行改革,優化思路,拓寬領域,豐富內容,改進方式,健全機制,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四是要樹立以構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來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服務觀。要切實改變“就黨建抓黨建”的現象,把基層黨建融入城鄉統籌發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圍繞城鄉統籌發展搭建基層班子,配置基層干部,培養黨員隊伍,開展黨的工作,把黨的基層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
三、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縣堅持以構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為目標,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黨組織的比較優勢,與農村黨組織開展廣泛的互幫互助活動,大力推動城鄉黨建工作優勢互補、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為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探索新路徑。
一是堅持“共建、聯合”,設置基層黨組織。積極探索在城鄉新經濟社會組織、產業鏈、專業協會、社區樓幢、產業園區建立黨組織及成立“支部+協會”,在建筑、個體等行業和系統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努力實現黨的工作覆蓋面100%的目標,強化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有效發揮黨組織的職能、黨員的先進性。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支部+協會”26個,流動黨員黨支部2個,黨建示范園區35個。吉布庫鎮達坂河村在養殖小區成立協會的基礎上,建立了黨支部,“支部+協會”互促互進,作用發揮明顯。黨組織設置上,在現有按地域、單位為主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今后應不斷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在城鄉機關、鄉鎮、城鎮、村、社區、企業、學校、“兩新”組織之間建立“聯合黨組織”,推動基層黨組織動態延伸和全方位覆蓋。完善推行村與村、村與企業、村與社區、村(社區)與園區等聯建黨組織,構建與城鄉統籌發展相適應的基層組織體系。
二是堅持“靈活、多樣”,豐富互幫互助形式。采取“強幫弱”及“共駐共建”等形式,城鄉黨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互幫互助活動,各城鎮黨組織還通過幫助修建村級辦公用房和活動場所,改善基礎設施等形式,深入開展互幫互助活動。縣國土資源局黨組織與七戶鄉屯莊梁村結成共建對子,幫助建成了村級辦公場所,為干部群眾提供了一個好的辦公和活動陣地;縣征稽站黨組織與五馬場鄉沙梁子村結成共建對子,幫助鋪設了5公里村組巷道,促進了新農村建設。截止目前,全縣結成城鄉共建對子58對。在進一步豐富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的形式和方法上,今后可采取對口幫扶、強強聯合等多種形式,實現城鄉之間黨的基層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幫互助、共同促進。
三是堅持“雙向、互動”,促進干部人才交流。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村、社區任職、掛職或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村、社區的優秀干部到機關跟班學習、掛職鍛煉,加強優秀年輕干部的培養,促進城鄉黨建工作的交流。2004-2007年,**縣共從機關、事業單位選拔76名年輕干部,充實到各鄉鎮黨委、村、社區和機關任職、掛職,通過到不同崗位的鍛煉,選派干部的工作能力、自身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目前已有23名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今后,應進一步改革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選人用人機制,推行公推直選,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同時可以采取“請上來”(組織村組干部和黨員骨干進城,通過跟班工作、集中培訓、社區掛職等形式,學習城市先進管理理念和社區建設、管理、服務的先進經驗,回去后運用到農村城鎮化建設之中,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送下去”(通過流動黨校、科技之冬、“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載體,組成專家講師團,將先進理論和科學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實地指導新農村建設)、“走出去”(有條件的機關黨組織還可以組織社區(村)黨員干部到發達地區學習培訓,更新知識,用先進的城市發展觀念武裝頭腦,用城市發展的巨變來教育黨員干部,增強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等途徑,加強對村組干部和黨員骨干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四是堅持“共育、共管”,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大量增加,由農村進入城市務工經商的黨員逐年增多。他們從業和居住的流動性,給黨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課題。針對黨員管理難的問題,建立了流動黨員雙項管理機制,城鄉黨委簽訂了黨員雙項管理協議書,建立了流出地黨組織和流入地黨組織聯席會議制度以及流動黨員管理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了縣域內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履行做好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實現了縣域內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全縣18個基層黨委簽訂了流動黨員雙項管理協議書,與162名流動黨員流入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系,對流動黨員實行雙項管理。在對現有城鄉黨員的教育管理中,今后應進一步拓展黨組織服務功能,推動黨員互幫機制。城市黨員在知識、能力、信息、資源儲備等方面有相對的優勢,農村黨員人數眾多,但整體素質相對偏低。要通過城市(單位)幫農村、干部幫農民、先進幫后進、黨員帶群眾,促進城鄉聯動、共同進步。
五是堅持“開放、聯動”,充實互幫互助內容。城鄉各黨組織采取上黨課、座談交流、組織黨員互觀互學等形式,增進了解,促進共同提高。結對支部本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目標,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結對共建活動。縣財政局黨組織和漲壩村黨支部、農機局黨組織和三個莊子村黨支部每半年開展一次上黨課、座談活動,支部組織黨員開展互觀互學活動,增進了支部間的相互了解,密切了干群關系,增強了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在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和方式上,今后應積極探索城鄉互相融入的開放型組織生活,探索聯合開展組織活動的有效方式,組織城市黨員下鄉、農村黨員進城過組織生活,在開放、聯動的組織生活中增進城鄉黨建融合,搭建城鄉交流的橋梁。
六是堅持“全面、務實”,深化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把工作重點放在聯系和服務群眾上,切實幫助城鄉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結合包村支農、進廠駐企、黨員服務中心、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城市解困工程、在職黨員進社區等工作,深入開展黨員服務隊進農村(社區、企業)、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結對幫扶、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對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方面,重點將在搭建平臺、拓寬渠道、注重激勵、確保實效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深入開展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活動,發揮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黨員服務中心(站)、村(居)民事務中心(點)等,創新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途徑和方式,落實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鄉鎮、工作組包村支農、一般干部聯系農戶等制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完善黨員考評辦法,把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情況納入民主評議黨員、黨性分析評議和考核評優的重要內容。
七是堅持“深入、全面”,落實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實踐證明,激勵出活力,關懷出動力,幫扶提高凝聚力。近年來,我縣健全和完善特困黨員救助中心、黨員扶貧金等制度,縣委組織部和15個鄉鎮黨委通過財政補貼、黨費劃撥和黨員捐款,分別籌集了1萬元以上的扶貧金。縣委對符合政策的“三老”人員定期發放生活補貼,春節期間對生活困難黨員和流動黨員進行慰問,2006以來,共籌集160萬元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基層黨員群眾的普遍贊譽。黨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要求,是把這項工作制度化、機制化的體現。今后的工作中,應進一步建立幫扶困難黨員和群眾工作責任制,形成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齊抓共管幫扶工作的整體合力。在保證落實農村“三老”人員生活補貼的基礎上,逐步解決未享受離退休待遇城鎮老黨員生活補貼,努力實現城鄉老黨員生活補貼全覆蓋。進一步深化黨內幫扶,拓展黨內送溫暖活動,做好關心愛護鄉鎮干部和村、社區干部工作,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機關黨支部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措并舉,除普遍對困難群眾進行捐款捐物外,還要結合機關工作職能和業務特點,采取送政策、送知識、送技術等方式,解決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村群眾致富,提高基層群眾的認同度。要突出對老黨員、老先進、老模范中特困戶的結對幫扶。一方面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反映和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另一方面引導他們現身說法,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宣傳黨的光榮傳統和富民政策,參加黨組織活動,積極諫言獻策,達到幫扶一個,影響一片的效果。
八是堅持“互補、互助”,整合黨組織資源。樹立優化資源配置的理念,積極探索在黨建工作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形式,統籌調配黨建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城鄉黨建資源雙向流動。在黨建工作經費、黨務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農村;在活動陣地、教育培訓設施等方面,城鄉整合利用;在經驗、信息等方面,城鄉互學共享,充分發揮城鄉黨建資源的整體效益。要鼓勵機關社區(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公共設施、黨員教育設備等資源雙向開放,提高黨組織硬件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鼓勵機關社區(村)立足基層居民群眾實際需求,發揮機關和基層黨員群眾的特長和智慧,聯合開展各種聯誼活動、娛樂活動、主題實踐活動、志愿者活動,服務群眾,教育黨員,促進機關和基層黨員互聯互助、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通過硬件設施的整合,活動的互聯,整合機關、社區(村)黨組織資源,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四、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建立健全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是黨的十七大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一個新課題,需要不斷地探索、實踐和總結。在具體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必須堅持服務中心、推進改革。要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來謀劃、部署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開闊工作思路,拓寬工作領域,使建立健全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的過程,真正成為服務、保障和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
二是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共同發展。要在統籌上著力,以觀念統籌為前提,以資源統籌為重點,以工作統籌為保證,推動城鄉黨建工作互促互進,實現城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由相對分隔向相互融合轉型。
三是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大膽實踐。要大力破除黨+建工作方面不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尊重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創造活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力創新,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 上一篇: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思考一
- 下一篇: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