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思考

時間:2022-10-03 04:29:00

導語:基層黨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黨建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基層黨組織提升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事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因此,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充分認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月晴鎮的基本情況

月晴鎮幅員面積238.65平方公里,全鎮總戶數3798戶,總人口10862人,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53個自然屯,94個村民小組。月晴鎮下轄26個基層黨支部,其中14個村黨支部和社區黨總支(下設7個黨支部)、2個學校黨支部、1個機關黨支部和2個非公農企業黨支部,共有606名黨員(預備黨員15名)。其中,農民黨員424名(農民黨員平均年齡為54.7歲)。

現我鎮共有一個省級試點村---馬牌村,一個州級試點村---白龍村,一個市級試點村---水口村。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我鎮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極大地推動著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這給我鎮的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

二、我鎮黨建工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中央1號文件和省州市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我鎮黨委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第一要務,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廣泛動員鎮、村各級干部和農民參加建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良好的開局。雖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和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制約我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

1.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

(1)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嚴重滯后,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活動范圍日益擴大,觀念日益更新,農民的價值觀趨于多樣化。許多中青年黨員和群眾外出尋找發展機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難以找到合適的黨員發展對象。這也是目前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嚴重的“五化”現象:年齡老化、缺少文化、宗旨淡化、思想老化、作用退化。

作為新農村建設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以上趨勢和不良傾向給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帶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出現階層分化,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弱化現象,使得農村黨建工作出現困難局面。

(3)農村基層黨組織體制無法適應建設新農村的新要求,嚴重制約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全黨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代,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許多農村組織在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方面的適應期過長。有些村黨組織在實施領導過程中,在具體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包攬型領導,即黨支部包攬一切,把村委會變成黨支部的附屬物;放任型領導,即黨支部班子軟、懶、散,作風不正,威信不高,沒有戰斗力和凝聚力,自動放棄領導,或者村委會無視黨支部的領導,凌駕于村黨組織之上,黨支部無權威性,領導作用無法發揮;對立型領導,即村“兩委”班子互相對立,形成兩股勢力兩大派別,矛盾斗爭尖銳,搞內訌。這些都使得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大削弱。

2.基層黨組織缺乏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知識和本領,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水平較差。

農村黨組織肩負著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光榮使命,處在農村工作的最前沿,是黨團結和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斗堡壘,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如何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及黨員的“自富帶富”作用,是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所在。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面前,由于一些農村黨員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缺少應有的領導水平和能力,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群眾“盼富”面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3.基層黨組織對于自己特殊地位的認識和營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氛圍的力度不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命題的提出,標志著農村黨建工作的社會背景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業和農村工作在全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總體上進入了“以城促鄉、以工助農”的嶄新歷史階段。在這個嶄新的歷史背景下,營造好農村黨員帶頭和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的政治氛圍,將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推進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找到能夠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和特長的位子,發揮作用,增強影響力,激發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積極性的力度不夠。這些現象制約了我鎮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瓶頸因素。

三、黨建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所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

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以發展新農業、建設新村鎮、培育新農民為重點,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逐步把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關鍵在于黨的領導。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積極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能力、改進方法、開拓創新,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1.深化“二十字”方針要求,圍繞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黨組織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能力。

(1)重點抓好村黨支部班子建設,使村黨支部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和建設新農村的力量源泉。

村黨支部是農村黨組織體系中的最基層組織,承擔著組織動員農村黨員投身創建活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職責。因此,建設和鞏固好農村村級黨組織這個“前沿組織部”是推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和前提條件。農村村級黨組織,要從深化黨員思想認識著手,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結合實際在基層黨員中開展好“構建和諧支部”、“和諧村委”、“文明信用村”等責任制活動,把穩定、協調、發展作為基層工作首要標準,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統一好黨員的思想。

(2)大力開展鄉村干部培訓教育活動,提高鄉村干部的政治素質、管理能力和致富技能,提高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

建設一支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村級干部隊伍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問題。因此,要把培養“雙強”型村干部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來抓,針對不同崗位對“雙強”型村干部的具體要求,每年進行集中培訓,通過學習加強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樹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配合新農村建設的統一發展和部署,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同時建立承諾上崗、任期目標制度、誡勉談話、引咎辭職和實際考核等記載制度,選優配強村級班子,把他們的積極性、注意力和興奮點引導到帶領群眾創業、謀發展、創實績上來,并努力改善農村黨員年齡、文化、思想結構,使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增加集體積累,為民興業,辦實事,永葆先進性。

(3)結合農村各地實際和開展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化聯系機制,落實“村民議事規則”,健全農村基層組織議事督政和民主管理的工作機制。

民主管理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實現農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農村村級黨組織應加強民主管理程度,保證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把黨的領導和和諧議事、民主督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依法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穩定和諧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的黨員聯系督察機制、考核獎勵機制、學習機制,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聯系,提高基層黨員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通過近幾年我鎮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馬牌村的實踐說明,“村民議事規則”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創造了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保證了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這一套機制在維護穩定、發展農村經濟、理順村級組織關系、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沖突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以生產發展為中心,加強和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新農村建設的經濟規劃,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準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第三,大力發展支柱產業。支柱產業發展是支撐新農村建設推進的關鍵所在,是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新農村建設中如果只追求形式,只注重村容村貌的建設,而忽視支柱產業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村容村貌大改觀,坐在金屋賞花草,產業發展無支柱,增收乏力囊中羞”的狀況。因此,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結合試點村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勞動力文化素質等,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支柱產業,把支柱產業做強做大,在農業生產和流通全過程中體現規模效益、品牌效益,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來源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2)實施幫村富民工程,搭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平臺。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離不開社會的富裕。只有發展農村經濟才能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發展為主線,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夯實經濟基礎,在統籌發展、分類指導的原則下,集中精力解決當前的問題。村黨支部應將幫村富民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加以落實,從工作機制上、幫扶措施上、干部隊伍建設上進行“立體式”絕對幫扶,實施“黨員進農戶,結對共建促民富”活動,使之形成穩定協調的互助“雙贏”關系,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結對共建、和諧發展的黨建工作新局面。

3.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只有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廣泛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激發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強烈愿望。目前,就我鎮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來看,大部分只采用宣傳欄的方式。對此,農村村級黨組織應加強宣傳力度,以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方式,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以此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大力營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氛圍,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是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證。作為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