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應急機制傾力災后重建

時間:2022-07-20 08:55:00

導語:健全應急機制傾力災后重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全應急機制傾力災后重建

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襲擊了四川汶川地區,包括周邊省份、直轄市在內的大片地區房倒屋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重大損失,各種通信設施也受到了極大破壞。在此危急時刻,平時少有人知的應急通信系統危難之處顯身手,擔負起了災后第一時間通信保障的重任。

目前,這場災難已過去一月有余。那么,在抗震救災、幫助災區共渡難關、進行災后重建的過程中,應急通信發揮了哪些作用?今后通信業在災后重建中怎樣繼續擔負重任?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采訪,就以上問題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和詳細的闡述。

健全應急機制傾力災后重建

——訪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

七大措施力保抗震救災

《中國電信業》:在此次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采取了哪些及時有效的措施來組織各種救援工作?

奚副部長:汶川大地震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公眾通信服務也受到毀滅性破壞。地震和余震造成災區13個縣對外通信聯系中斷,8個重災縣、109個鄉鎮通信全阻。截至6月19日,川、陜、甘三省累計受災電信局所達3981個次,受災基站30110站次,受損線路3.5萬皮長公里,通信桿路倒斷18.9萬根次。

災情發生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當天就成立了應急指揮領導小組,連夜對全行業的抗震救災工作進行了了緊急部署,李毅中部長第一時間隨總理趕往災區現場指揮搶險救災。部內相應成立了前線指揮、通信保障、工業恢復等六個工作組,并派出工作組趕赴四川,幫助、指導、協調搶險救災工作。雖然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在組建當中,但是從部內司局到省經委、通信管理局和信息產業廳,從政府機關到運營公司、大企業和行業協會,大家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力以赴、忘我工作,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當中,在通信設施搶修和通信保障,提供救災設備、工具和醫藥物資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通信搶修和通信保障是我部抗震救災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信息不通、情況不明,必然嚴重影響和制約搶險救災工作全局。然而,由于道路、電力設施也損毀嚴重,且重災區大多地處偏遠山區,地理條件非常復雜,加之余震接連不斷,泥石流、山體滑坡時有發生,通信搶修恢復的任務非常艱巨。為此,我部在地震當晚對搶修恢復、保障通信做了全面部署,根據斷電、斷路,應急車輛一時無法到達災區現場的情況,及時調用了350臺衛星移動電話,并要求各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有關省市通信管理局的主要負責同志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靠前指揮,全力搶通重災區通信設施,全力保障各級黨委政府的抗震救災指揮。同時,各地通信部門也都緊急行動起來,按照我部的要求和部署,在全國范圍內緊急調集通信搶修隊伍、應急通信車輛和設備及各類物資支援災區,調動一切可用的頻率資源用于搶險救災。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從受災省和全國其它省份調集投入四川、甘肅、陜西災區現場的通信搶修隊伍達3.2萬余人、發電油機8千多臺、應急通信裝備(含應急通信車、衛星電話、VSAT和其他)3千多臺/套、搶險救災資金30.1億元。

為盡快搶通和恢復災區的對外通信聯系,我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緊急動員,限期搶通震中地區對外聯絡。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將四川重災8縣109個通信全阻鄉鎮分配給移動(65個)、電信(34個)、聯通(10個),限期搶通。各企業都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并行推進。搶通方式上,路通的用車輛搶運,不通路的派出突擊隊徒步翻山越嶺,地面無法通達的請求陸航直升機空投;技術手段上,小型衛星地面站(IDR、VSAT)、衛星電話、光纜三種方案并用。經過電信企業搶險隊伍爭分奪秒、夜以繼日的艱苦努力,重災區的對外通信聯絡陸續被打通,災區通信設施逐步修復。到5月16日,川、甘、陜三省中斷通信的13個縣城初步恢復公眾通信;到5月22日,四川8個重災縣通信全部中斷的109個鄉鎮中,已有108個鄉鎮恢復對外通信。截至6月19日,四川省移動基站恢復達92.8%,小(大)靈通基站恢復達92.9%。

協同作戰,努力為災區對外聯絡提供通信保障。對于縣城正常的公眾通信,采取多路由迂回保護,建立電路緊急調度機制,應急通信車、空投站備份等各種措施,保證至少有兩家以上電信企業提供通信服務。為鞏固前期鄉鎮搶通成果,采取加快推進多企業、多技術手段交叉覆蓋,同步保留應急通信設備作為備份,協調加大空運油料等緊缺物資范圍和頻度等有效措施,確保鄉鎮應急通信不中斷,公眾通信逐步恢復。

協同配合,有效保障抗震救災對外通信。與機場、民航、交通物流、海關、商檢等部門緊急磋商,建立了快速通道,解決通信救援設備的購置、進關、運輸等問題;與軍方緊急協調,派駐專人聯絡,加強空運力度,盡最大可能、以最快速度將應急通信設備和人員投放到災區,保障搶通任務的完成;與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中國石油等部門協調,設法解決了災區交通通行證和油料供應等問題;與發改委、民政部等部門協調,為通信搶險一線解決帳篷5000頂、活動房500套。

強化管理,做好數據采集和信息外報工作。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數據流轉系統,每日高頻次收集各地各企業最新受損情況、搶修進度、通信恢復情況、人員設備物資調配及抵達現場情況等統計數據并向外發送,頻次最高時每四小時接收刷新一次數據、一天發送信息報表八次,發往國務院、發改委、四川前線抗震救災指揮部等十幾個單位,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和有力支撐,為媒體宣傳和情況披露提供了實時信息。截至目前,共收集匯總7個受災省、6家企業的統計報表和上報信息600余份,報表涉及13類通信設施、40多個統計指標、10萬多條數據;共撰寫抗震救災每日重要通信情況專報47期,進展情況報告30余期,會議相關材料20余份,報送各類報表和信息2000余件次。此外,前方工作組還制作了重災8縣109鄉通信覆蓋情況示意圖、重災8縣光纜恢復情況示意圖、堰塞湖情況示意圖和重災8縣基站恢復情況示意圖等。

積極響應,確保各方救災隊伍通信保障。為全力支援各部門的抗震救災行動,我部主動向有關方面了解通信保障需求,動態調整通信保障方案,及時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5月12日晚即緊急調集350部衛星電話,第二天送到四川前線。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災區調集衛星電話1532部,在水利部、衛生部、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軍隊、電信企業等的抗震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唐家山堰塞湖搶險現場,電信企業建立了衛星移動基站,開通了11個視頻監測點監控水文災情,為順利排除險情發揮了重要作用。我部還從全國抽調大量技術骨干和應急通信設備組成突擊隊,隨公安等部門共同執行保障任務。此外,針對四川受災群眾安置點的通信服務問題,制定下發了通信保障工作方案,要求各電信企業按照安置點建設安置進度進行規劃,分片包干、同步完成全國對口支援的21個縣受災群眾安置點的通信網絡覆蓋。目前,已建成的454個安置點已全部實現公網覆蓋,其中26個還實現了互聯網接入。

以人為本,解決群眾使用通信的燃眉之急。在為救災工作提供通信保障的同時,我部積極組織和引導電信企業利用已恢復的通信網絡,為災區民眾提供各種便民服務。針對災區大面積斷電的情況,為解決通信設備用電和用戶終端充電問題,緊急從全國共調集108臺發電機,1000余塊衛星電話電池,210套野外充電器等,迅速在四川8個重災縣組建“抗震救災通信應急充電站”153個、流動充電小組782個,配備相關人員2003人,為縣鄉救援隊伍、災區群眾主動提供備用電池、手機充電等送電上門服務,目前已服務用戶26789人次。為方便用戶使用通信設備,組織各企業在四川災區累計組建7932支流動服務隊,投入服務人員72511人次,調用流動服務車990臺次;在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立免費通信服務點1766個,提供免費電話8495部。同時,采取多種手段,主動提供親情服務,如開通尋親熱線、提供免費報平安電話、短信搜索“沉默客戶”等;采取特殊措施,包括欠費不停機、停機用戶臨時復機等,保證特殊時期災區群眾通信服務;配合政府做好抗震救災信息。截至6月16日,僅四川災區,電信企業已累計免費各類抗震救災短信息8.4億條。此外,還為災區群眾贈送了一批電視機和衛星電視接受設備,豐富了災區群眾的日常生活。

全面推進,通信恢復和災后重建規劃工作有序展開。抗震救災工作開展之初,我部就確定了“搶通、恢復、重建”三步走的工作部署,并針對各階段抗震救災通信保障的工作重點,明確任務目標,及時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實施辦法和進度要求,逐項監督落實。從5月28日開始,四川災區全面進入通信設施恢復階段,我部又確定了已“三保五為”為主線的工作思路。“三保”即盡力保證縣城、鄉鎮對外通信恢復和為救災工作提供通信保障,并以10天、一個月、三個月為限,分別確定三個階段性工作目標。“五為”即為救災部隊的搜救工作、為受災群眾救護轉移和安置、為防止疫情傳播和蔓延、為防范次生災害的發生、為維護災區社會和諧穩定五個方面提供通信支撐和服務。目前,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已搶通四川省境內21個受災縣95%的鄉鎮、8個重災縣70%鄉鎮的公眾通信能力,通信恢復第一階段10天的目標已提前超額完成。

盡管如此,由于災情嚴重,災區尚待修復的局所還有100多個,退服移動通信基站220個,退服小(大)靈通基站419個、受損線路8835皮長公里、倒斷通信桿路62428根,災后恢復重建的任務依然艱巨。為此,按照中央有關部署,我部從5月30日起啟動了災后重建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工作,成立了規劃組,在對災區通信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與四川省共同研究編制了規劃大綱。目前,規劃大綱已正式報出,具體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

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通信預案體系

《中國電信業》:在每次搶險救災時,應急通信系統都擔負起了第一時間通信保障的重任。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如何進一步健全應急通信系統建設?如何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奚副部長:初步考慮,一是要針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細化完善應急通信保障預案體系。根據國務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以及“重在基層”的應急預案制定原則,通信行業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預案體系,并在歷次重大自然災害的實際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對汶川大地震這樣超常規的重大自然災害,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全部中斷,暴露出通信保障應急預案仍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下一步,我部將對應急預案進行科學評估,并根據應急預警和響應分級劃分,重點針對地震、雨雪冰凍、洪澇、火災和恐怖事件等重大突發事件,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應急通信保障預案,切實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完整性、規范性和科學性,使預案能夠在關鍵時刻真正發揮作用,并逐步貼近實戰需求。

二是要高度重視應急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大應急通信物資儲備力度,進一步提高通信網容災抗災能力。在今后通信網絡的建設中,繼續對一、二級干線光纜采取直埋方式,重要通信線路備份迂回路由,重要通信設施采用備份配置,重要通信樞紐和局(所)、移動基站配備一定數量的固定和移動油機發電機等等,切實增強通信網的容災抗災能力。同時,要摸清應急通信物資儲備數量,結合不同災情特點,加強重點物資儲備力度。下一步,首先要摸清“家底”,對資源配置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保證特殊情況下快速調動資源,隨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其次,可根據不同災害特點,如在地震災害易發地區加大衛星電話儲備力度;針對雨雪冰凍和洪澇災害,在全國范圍內加大小型油機和相關配套電源的儲備力度等,并結合歷次搶險救災工作經驗,增加應急車輛、桿路、光纜等應急物資的儲備,進一步提高容災備份應急能力。要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管理,做到件件有登記,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并定期組織檢查。此外,要加強應急通信設備國產化的研究和應用。組織專業技術力量積極跟蹤通信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逐步將應急通信裝備建設向數字化、寬帶化、便攜化、國產化、標準化和保密化的目標發展,并依靠國有企業,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可靠、小型化的現場應急通信裝備,以保證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情況下的應急需要。

三是要統一科學調配應急通信資源,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順暢。結合年初雨雪冰凍災害和抗震救災工作的經驗,遇有重大災情,要實行應急通信各類搶險救災物資的全國統一調配,按照全國與省內資源調度相結合、周邊省份互相幫扶、對口支援等工作原則,搶修工作采取“先重點、后一般”,“先搶通、后恢復”的工作思路,優先搶通和重點保障國家級干線光纜和重要用戶的通信暢通,優先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部門、黨政軍重要部門的通信需要,盡快搶通恢復災區公眾通信,最大限度地發揮搶險救災應急通信保障作用。加強突發重大事件時各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資源共享。此外,各類災害發生后,迅速恢復公眾通信非常重要,因此要利用此次抗震救災工作中企業間互用光纜的良好經驗,著力開展今后各企業通信資源共享的研究,出臺針對重大突發事件資源共享的管理規定,明確各運營商的責任、義務和共享原則,并明確可以共享的資源(如光纜、基站等),以推進通信網資源共享,提高行業整體的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四是要建立部門間應急聯動機制,切實提高共同應對災害的能力。借鑒今年兩次重大自然災害的良好協調機制,今后要進一步加強與發改委、民政部等綜合協調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作,確保搶險抗災工作中遇到的跨公司、跨地域、跨行業的各類應急物資協調和緊急調運問題能夠及時妥善解決,保證搶險抗災通信搶修恢復工作的快速有序進行。同時,積極加強與防汛、地震、森林防火以及電力、交通、石油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在保障各部門搶險抗災通信需求的基礎上,努力將通信作為電力、交通、石油等部門的優先確保對象,共同提高應對災害能力。

五是加強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應急通信快速反應能力。加強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定期對應急通信保障隊伍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應急通信快速反映能力。

以人為本,做好災后通信重建

《中國電信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于今后災后重建有哪些具體的考慮和計劃?怎樣進行本行業的災后重建?怎樣為其他行業和部門的災后重建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撐?

奚副部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災后重建工作,將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圍繞災區恢復重建的迫切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協調,科學規劃,以建設先進實用、安全可靠、天地一體的通信基礎設施為目標,提升通信服務水平和災備應急能力。

做好災后通信基礎設施的重建工作,首先要制定科學的規劃,以指導重建工作。國家成立了災后重建規劃組,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災區各省人民政府分別成立了“災后重建通信基礎設施規劃組”,由部內相關司局及有關省的通信管理局、信息產業廳具體負責,成員單位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部電信研究院和當地的通信規劃設計院。規劃組將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省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開展重建規劃編制工作。

按照有關方面的要求,通信設施重建規劃的范圍是受災較嚴重三個川、陜、甘三省45個縣市,其中四川38個縣、甘肅5個縣、陜西2個縣。規劃期以近三年(2008~2010年)為主,并確定了分階段的目標和任務,且要求具有可操作性。7月20日重建規劃編制工作將最終完成,并上報國家抗震救災總指揮部重建規劃組。待重建規劃獲得批準后,我部將按照規劃,與地方政府一道,共同組織各電信運營企業開展通信基礎設施的重建工作,力爭在不長的時間內,將災區的通信恢復到災前水平,并力爭有進一步的提升。

災區通信基礎設施的重建要堅持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遠近結合、協調發展,系統設計、保障安全的原則。所謂“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就是要圍繞災區城鎮體系建設、農村居民點布局、生產力布局和產業調整、社會公共服務加快通信基礎設施重建,在提供可靠通信設施、保障災區重建的同時,不斷提升普遍服務水平,推進災區信息化,支撐災區長遠發展。要統籌協調各運營企業通信網絡建設。以基站、桿路、線纜、管道、局房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切實推進網絡資源共建共享和互聯互通,有效避免重復建設。

“遠近結合、協調發展”,就是通信網絡重建要與服務臨時安置相結合,通信網絡覆蓋與安置點建設同步,滿足災區過渡安置需要;條件具備的地區,在充分考慮安置點通信資源再利用的情況下,加快通信恢復重建,滿足長遠發展需要。同時,網絡技術的先進性要與成熟性相結合,實現近期建設與長遠發展的統籌協調。重建網絡要既符合技術發展趨勢和管制政策,利于未來長期演進,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的作用,又要經濟實用可靠,符合災區實情,能夠迅速滿足近期通信保障需求。

“系統設計、保障安全”,就是要更加重視通信網絡的安全可靠性和災備應急能力。一要強化系統設計、提高安全標準,采取“有線無線相結合,固定機動相結合,空中地面相結合,建設運行相結合”的方針全面提高通信網絡的安全可靠性;按照國家確定的重建區域設防裂度標準和建設標準,適度提高通信設施的建設標準和設防等級。二要平戰結合,加快應急通信發展,在國家整體框架下推進應急通信能力建設,保障緊急情況下各級政府的指揮調度暢通無阻。三要系統考慮公眾通信網絡的安全可靠性,在網絡建設的各個層面、網絡配置的各個環節上綜合運用安全可靠性措施,加大無線和衛星等技術手段的配置和應用力度。四要加強網絡建設與運行維護的協調,網絡規劃建設和網絡實時話務控制、業務調度相結合,加強預案編制和演練,建立緊急情況下應對海量話務的機制與能力。

通信網絡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通信業是國家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通信重建要以服務災區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要為其他行業和部門的災后重建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務保障。首先,通信基礎設施的重建在時間上要考慮有適度的提前,要盡快建成先進實用、安全可靠、天地一體的網絡基礎設施,要在新建城鎮做到通信網絡覆蓋無盲點、服務無盲區;農村通電的行政村做到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第二,要在加快建設通信網絡設施的基礎上打造信息服務平臺,大力發展綜合信息服務,推進災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與網絡為其他行業和部門的重建服務,提升重建效率與質量。第三,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災區的社會重建。要在災區實施“網絡牽手、信息助殘”行動,積極推出適合殘障人士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以多種信息手段和信息內容為孤、殘等群體提供服務,注重精神家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