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提高教學建議
時間:2022-06-19 05:26:00
導語:區提高教學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印發<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意見>的通知》精神,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及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意見》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不斷推動全區教育事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
1、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到2015年,中小學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創新取得明顯進步,學校教學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2、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取得實效。按照《省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使教育教學回歸生活,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改變教育教學嚴重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現狀。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堅決摒棄單一的應試教育。加快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構建現代課堂教學新模式。
3、教學評價更加科學。以“減負提質”為目標,狠抓“八個嚴控”,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中小學質量評估方案》,發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評價功能,建立健全評價內容多元、主體多元的學生評價機制及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評價體系,對中小學教育質量和中小學生德、智、體、美等受教育狀況進行監測,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4、師資素質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總量逐年增加,年齡、學歷、學科、職稱結構及配置趨于合理,敬業精神明顯增強,教學水平和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教師“從教、樂教、愛教”及生活的幸福感明顯增強。到2015年,全區各類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9.5%。小學教師本科學歷達30%以上,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不低于10%。
5、學校特色基本形成。通過特色學校建設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提升學校辦學品位,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的格局,形成具有符合實際和先進教育理念的學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推動教育品質發展。爭取2015年全區90%左右的學校達到學校特色要求,30%左右的學校成為特色學校,2所以上學校成為全市有影響的特色學校,1所以上學校成為全省有影響的特色學校。
6、辦學效益穩步增長。通過五年左右努力,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體系完善、特色鮮明、質量優良、社會滿意”的教育發展格局,城區、城鄉、校際之間差距逐步縮小,擇校問題、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基本緩解。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顯著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顯著增強,全區教育綜合實力處于全省前列。
二、重點工作
(一)改革評價機制,構建科學考評體系。
1、完善中小學教學質量評估方案。以小學、初中國家課程方案的落實和監測考試成績、普通高考成績等為主要指標,進一步完善《區中小學教學質量評估方案》,對教學質量進行科學評價。
2、建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制定《區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細則》,開展由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注重學生成長過程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
3、完善《中小學校長績效考核方案》。完善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重點的年度工作考核和任期目標考核辦法,把教育質量作為獎懲和任免校長的重要依據,實行教育質量年度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4、完善學校年度工作評價體系。不斷完善《區中小學年度工作考核辦法》,實行綜合考核,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二)建立培訓長效機制,提高兩支隊伍素質。
1、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三愛”主題教育,出臺《區關于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不斷豐富師德建設的內容,實現全區師德建設工作常規化、制度化、科學化。
2、建立教師繼續教育長效機制。設立專項經費,制定培訓計劃,圍繞“強化能力、提升素質、決戰課堂、提高質量”總體目標,以“一德四新”為主要內容,以農村教師為重點,以“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為引領,以“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計劃”和市級培訓為抓手,以區級培訓和校本培訓為基礎,開展全員培訓和專項培訓;深入開展學歷提升、骨干教師、農村教師素質提升、班主任遠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等各類培訓;制定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將信息技術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程。教師熟練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比例達到70%以上,其中城區達到85%以上;出臺《區首席班主任評選與管理暫行辦法》,提升班主任素質;強化新教師崗前培訓工作力度,樹立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良好教師形象。
3、建立教師業務考試制度。深入實施《市區教師業務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堅持暑期教師業務考試制度,以考促學、以考促培,不斷創新考試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以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4、建立校長培訓長效機制。嚴格按照省市的相關要求,制定中小學校長培訓計劃,創新培訓理念、培訓內容、培訓形式,促進中小學校長專業化發展;扎實開展校長后備干部隊伍培訓、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校長管理能力提高培訓等常規培訓;建立校長掛職學習制度,定期選派鄉鎮學校到城區學校掛職學習、定期選派校長到教育發達地區掛職鍛煉。
5、建全骨干教師選拔培養制度。建立健全省、市、區、學區(校)四級骨干教師隊伍體系,完善骨干教師選拔培訓及考核制度,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思想素質、較強業務能力、較新教育觀念,在課程改革實驗與培訓中能起帶頭作用的省、市、區級骨干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帶頭和示范作用,明確“以老帶新”和“結對幫扶”任務。落實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評優選先的優先政策。
(三)切實抓好各項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1、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按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辦學標準》的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到2015年,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0%達到省頒標準,到2020年全部達到省頒標準。繼續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等義務教育重大投資項目,提高農村寄宿學生義務教育保障水平。
2、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以門戶網站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各級學校局域網建設和數字化校園建設,每年投入500萬元,以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為重點,三年內鎮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全面建成校園網或局域網,城區學校實現網絡環境下“班班通”,并建設成電子白板環境下的視頻錄播教室。鄉鎮中心學校配齊多媒體設備,5年實現網絡環境下的“班班通”,8年內逐步實現片區學校以上每個教學班都能開展多媒體教學,城區、鎮中心校、村校逐步達到省級一、二、三級標準。縮小城鄉學校信息化差距,城區學校信息技術課生機比達到1:1,鎮鄉學校不高于2:1。積極構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綜合電子政務管理平臺和教學科研服務平臺建設。3年內建立教育信息資源庫與運行平臺以及教育基礎數據庫與應用系統,健全教育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3、加快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擴大區級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基地覆蓋范圍,5年內覆蓋片區校以上學校。加強數字化資源建設與研發骨干隊伍建設,完善教育資源研究、規劃、開發、應用體系。依托教育資源網,建設內容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習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開發一批具有特色的網絡精品課程和課件。城區學校建成數字資源庫、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鎮鄉學校逐步建成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資源庫。探索形成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的體制和機制。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推動課程教學與信息資源的有機融合,形成開放、互動、共享的教育模式,滿足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
4、深入推進“名師工程”建設。建立和完善“名師工程”考評體系,健全骨干教師培訓培養機制,積極組織各層次骨干教師推評工作,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扎實開展“青藍工程”,促進青年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5、大力開展特色學校建設。以《區特色學校建設實施意見》為統領,成立具有指導能力和水平的特色學校建設專家指導小組;豐富和完善特色建設的有效路徑和方法,繼續通過專項督導、評估驗收、一對一定點指導、深入學校調研、召開現場會、完善激勵機制等措施,指導學校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建立特色發展的理論模型,用“2+3精品建設”與“普遍建設”模式,選取有代表性的3所小學和2所初級中學,著力打造成特色學校建設的品牌學校,點面結合,分片區組團打造特色,整體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力爭通過三至五年的時間,創建一批教育理念先進、管理模式科學、師生素質優良、學生個性突出、辦學特色鮮明的特色學校,形成具有特色的發展模式,有效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內涵發展、優質發展。
6、著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制定《關于推進“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建設的指導意見》,按照“分步實施,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完善評價機制。加強“高效課堂”理論培訓力度,繼續開展教學視導,組織各層面、各學科“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研討會,圍繞“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建設,深入推進校本教研,開展全員校本培訓,鼓勵教師自我研修;指導各校建立健全學科中心教研組、備課組,著力解決小規模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困難的實際問題;加大學科教研組長培訓,切實組織好集體備課;定期開展優秀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案、課例、課件評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對農村學校的扶持,發揮學科分會作用,組織研討、觀摩、講座到鎮、校,促進農村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全面推進高效課堂建設。
7、繼續抓好“三室”建設。根據《市教育局關于實施實驗室標準化建設的意見(試行)》要求,加大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狠抓實驗教師培訓,開展區級實驗教學教研活動,舉辦全區實驗教師技能大賽、優質課比賽、中小學生實驗技能大賽。組織開展實驗室管理、實驗教學及圖書管理專項督查,努力落實“中小學實驗室標準化建設”要求,促進實驗教學及“三室”管理規范有效,保證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有效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8、認真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建設。推動陽光體育活動不斷深入開展,進一步督促指導學校開展“1+X”體育活動,使“體育大課間”活動常態化,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將學生專項體育訓練隊組建訓練納入學校常規;加快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加大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資助,開展中小學生航模比賽;組織學生書畫比賽,開展校歌合唱比賽、校徽設計評比、校園風貌攝影大賽等活動。定期舉辦“校園之聲”文化藝術節,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拓寬師生展示才藝和特長的平臺。
9、全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為適應未來教育發展需要,各級各類學校要高起點實施學校文化建設工程。到2015年,初步建立以學校管理、學校發展、學校課程、學校教學、教師發展、校園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學校文化建設新模式,以學校特色發展為核心,不斷培養師生的學校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性,全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以文化的力量推進質量快速提高。
10、認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改革創新德育教育方法,摒棄“假、大、空、遠”,倡導“近、小、活、實、主、新”等德育教育方式,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在中小學校廣泛深入開展“五好”教育,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各族人民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在中小學認真開展“文明六在”(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身上、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筆下)活動,提升中小學生文明素質;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全面滲透法制教育,培養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從根本上扭轉中小學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缺失的狀況。
11、積極探索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積極探索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形成政府投入、社會投資、多方捐贈的多元投入機制,積極開發利用學校所在地區的工廠、農村、部隊、社區、高校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活動場地。到2015年,力爭區內至少有一所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經濟實用、功能配套的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綜合實踐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要面向廣大未成年人開放,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基地要堅持公益性質,突出社會效益,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
(四)創新管理體制,不斷激發提高教育質量的原動力。
1、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主體多元、形式多樣、充滿活力的中小學辦學體制,采取招商引資、獨資辦學、股份制等多種形式興辦普通中小學,重點支持發展民辦普通高中,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中小學教育新格局。
2、深化公辦學校辦學模式改革。在部分公辦學校推行合作辦學改革,探索兩種辦學模式試點,即強校引領、法人不變、編制不變、師資互派、資源共享、捆綁考核的盟校辦學模式,以強并弱、資源整合、班子重組、交融發展的兼并式辦學模式,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建設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后勤保障制度改革和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學校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相關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學習和引進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理念。
3、建立完善學校結對幫扶制度。建立與區外學校“結對”機制,從高中到小學選擇部分學校與區外名校“結對”,促進學校快速發展。建立城區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結對”幫扶制度,深入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和“城區教師支援農村學校”活動。定目標、定措施、定期限、定獎罰,并實行捆綁考核,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積極探索城鄉教師均衡配置的新途徑,通過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城鄉教師雙向對口換崗任教、城鄉學校互派校長交流掛職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村學校盡快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進步,均衡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和改善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一件大事。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要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重要職責,及時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教育優先發展問責制,把教育質量的提高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范圍。
(二)健全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完善義務教育財政全額保障制度,積極爭取并統籌管好用好教育經費,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公共資源,加大對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體育運動場館建設和體育藝術設施設備投入,進一步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重視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接受良好教育問題,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堅決糾正截留、擠占、挪用教育經費和學校資源等行為。
(三)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各級黨委、政府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大力營造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要關心教育,努力為學校和教師辦實事、辦好事。宣傳部門要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教育系統先進事跡和發展成果。政府各有關部門對涉及學校建設和發展的事項,要主動配合,簡化程序,減免費用。城鎮社區和農村文化體育設施要向學生免費開放。綜治、公安、教育、文化、工商、環保、衛生等部門要緊密協作,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重點解決校門口擺攤設點、交通秩序混亂、治安狀況不良、噪音污染、黑網吧等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干擾教學和危害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要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大力倡導家庭文明生活,加強家庭教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為中小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未經教育行政部門許可,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到學校亂檢查和隨意動用師生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
(四)強化督導和問責。加強政府教育督導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督導職能。完善區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機制和考核機制,突出督政,強化督學。每年對鎮(街)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一次,并將督導結論以適當的形式向有關部門通報或向社會公布,強化社會監督。各職能部門和鎮(街)要全面履行教育工作職責。區委、區政府將對部門、鎮(街)履行工作職責情況實行嚴格問責,對履職不力甚至造成失誤的將嚴肅追究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 上一篇:煤礦班組明確職責交流材料
- 下一篇:適宜四川種植的雜交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