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意見

時間:2022-09-19 11:38:00

導語:新農村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意見

**村是瀘西縣中樞鎮逸圃村民委員會下屬的一個純彝族村,位于縣城西南14公里處。全村有農戶69戶289人,有耕地578畝,人均耕地2畝,均為旱地;森林覆蓋率達31%。有共青團員21名。近幾年來,**團支部在上級團組織和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廣泛動員、組織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發展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戰場中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發展經濟當先鋒

烤煙是**村的經濟支柱,但實行“雙控”以來,收入便每況愈下,種植的投入越來越大,群眾增收越來越難。面對這一難題,村團支部積極響應村小組作出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培植后續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的號召。**年在村小組作出發展燈盞花的決策后,團支部便主動請纓參與試驗種植和推廣,為打消村干部的顧慮,團支部當即動員村中團員做通父母工作,拿出家中田地作試驗,使當年全村的燈盞花種植面積發展到50畝。為確保試驗獲得成功,團支部又組織種有燈盞花的團員青年與村干部一道外出學習栽培、管理技術,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燈盞花種植當年獲得了較大成功。**年,在示范引導的作用下,**村的燈盞花面積發展到了270畝,第一批參與試種的團員青年沒有保留技術,對種植燈盞花的農戶傾囊給予技術指導,傳授經驗,提高了燈盞花的質量和產量,當年全村燈盞花產值達135萬元。團支部的工作得到了村小組的肯定、群眾的稱贊。今年,由村小組從鎮上爭取到50畝荷蘭豆、40畝韓國辣椒的訂單種植任務后,團支部又動員團員青年參與到種植推廣中,目前90畝的蔬菜長勢良好,即將進入采摘階段。新產業的培植成功,為該村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為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投身建設展風采

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以來,**人的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家家戶戶過上了殷實的生活。但由于該村與外界連接的通村道路彎曲不平,路況特差,嚴重制約著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每到雨季,群眾交售煙葉、燈盞花及其它農產品時,根本無法出行。針對這一困難,**年在鎮領導、村干部的多方爭取下,得到州、縣領導的重視、支持,全長3.68千米的通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共投資178萬元,于11月開工建設。在工程建設中,團支部主動承擔起應由當地群眾投工投勞的基礎建設部分,組織團員青年近30人,與村小組黨員干部一道,奮戰在建設一線,10余天的時間,共投工300余個,期間沒有一名團員青年退縮,為該道路的按質按期完工奠定了基礎。不僅如此,在該村村間道路硬化、自來水管道鋪設中,團支部均充分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當修路資金不足時,團員青年與黨員干部一道帶頭出資,積極動員群眾,想方設法籌集資金,有人出人、有車出車,拉土鋪路,硬化村間道路3600米,實現了村內水泥路面戶戶通。鋪設自來水管道中,與施工人員一起,義務搬運、架設管道,使自來水入戶率達100%,為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倡導文明新風尚

為讓物質上富裕起來的**人也實現精神上的“富?!?,團支部及時向黨支部反映,希望成立一支宣傳隊,以便活躍當地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在得到村黨支部、村小組的支持下,**年初,團支部成立了青年文藝宣傳隊,農閑時節組織隊員,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農科知識、好人好事,編排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藝節目,在村中演出,使廣大群眾在欣賞文藝節目的同時,又了解國家的政策、法律,學到知識,使該村純樸的民風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延續,群眾尊老養老、鄰里團結友善,打架斗毆絕跡,多年無刑事案件發生,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好山寨,真正實現了“鄉風文明”的創建目標,為新農村建設開了一個好頭。

改善村容作表率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要建設“村容整潔”的村子,解決好群眾生產資料堆放這一問題是關鍵,為避免占街亂堆亂放的現象發生,在村黨支部、村小組的支持下,團支部有效地做好了三項工作:一是組織青年團員與村中兩名衛生人員一道負責村莊道路的清掃、監督;二是實施農村沼氣池建設中,團支部通過廣泛的宣傳,組織青年團員帶頭在自己家中建設,打消群眾疑慮,使全村97%的農戶(66戶)完成了“三改一配套”(即:改廁、改廄、改廚和配套沼氣池),既改變了當地群眾以往做飯靠燒柴的習慣,保護了森林資源、節約了勞力,又改善了庭院衛生,為無法堆放的糞草找到了新歸宿;三是響應州、縣、鎮實施城鄉衛生整治行動,動員團員青年搞好個人、家庭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走進現在的**村,村道整潔,農戶小院窗明幾亮,物品擺放整齊,與周圍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相得益彰。

黨有行動、團也有行動。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村團支部的工作才會得到組織和群眾的認可。現在他們在不斷探索、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依然奮斗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