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

時間:2022-07-16 04:43:03

導語:高新區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新區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

2011年,高新區廣大干部職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堅持以觀念提升為先導、以產業提升為核心、以環境提升為支撐、以管理提升為保障,狠抓觀念創新、體制創新和環境創新,大力實施“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加快三大片區規劃建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和產業扶持培育,全區的經濟運行和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現將高新區2011年工作總結和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報告如下:

一、2011年經濟運行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按科技部統計口徑,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63億元,較上年增長33.7%;完成工業增加值162億元,較上年增長35.7%;實現利稅56億元,較上年增長47.2%;實現出口創匯3.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0.9%。

按在地統計口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5.3億元,較上年增長20.2%;完成工業增加值71.7億元,較上年增長20.1%;實現利稅19.1億元,較上年增長37.4%;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2.8億元,較上年增長9.5%;實現出口創匯1.0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9.1%;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企業總數達161家;新增收入過億元企業9家,企業總數達22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較上年增長78%;實際利用外資8120萬美元,較上年增長503.3%;實際利用市外內資51億元,較上年增長18.6%;實現財政收入7.56億元,較上年減少8.1%。其中,預算內收入3.31億元,較上年增長37.3%;預算外收入3.56億元,較上年減少38.8%。

圍繞促進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確立“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深入開展形勢教育和解放思想的大討論,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得到較大提升。

為緊緊抓住新一輪建設發展的有利契機,明確高新區發展戰略和思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通過大家集思廣益,確立了“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思路,從而統一了大家的思想,凝聚了大家的力量。結合廣泛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了形勢教育和“解放思想、跨越發展”的全員思想大討論。使廣大干部職工在思想觀念上得到了較大提升。通過對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形勢的分析和實地考察參觀臨沂高新區及新泰的城市建設,對照先進找差距,大家普遍增加了壓力感和緊迫感,變壓力為動力,無形中增強了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鼓舞了團結一心,奮起直追,爭創一流的干勁和斗志。通過認真學習對比,更加習慣以嶄新的思維理念,用改革的精神、市場的辦法和社會化、開放式的運作方式,研究新問題,開創新局面,增加了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為推進高新區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二)大力組織三個片區規劃建設,高新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1年,新開工建筑面積完成121.4萬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積完成101.3萬平方米;新開工道路60公里;新竣工道路10.5公里;新增綠化面積49萬平方米。全年整卷上報轉用、征用土地12000畝,較上年增加6000畝,占全市用地指標的41.4%。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的項目用地檢查驗收審核中,未發現違法占用耕地現象,被譽為土地管理工作的“放心工程”、“安全工程”。

為加快孫村新區建設,突出抓了“五大”:即大框架、大項目落地、大綠化、大整合、大會戰。目前,孫村新區41平方公里地域按照統一規劃和產業布局框架一次拉開,已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新開工道路51公里,完成電力溝4.5公里、自來水管線9公里、燃氣管線4.5公里、通訊管線4.5公里,綠化16萬平方米。將軍煙草、浪潮產業園、新華傳媒和金華汽車等5個大項目已開工或進地鉆探。

中心區新開工道路9公里;新竣工道路6.2公里;完成熱力管線1.8公里、電力溝工程2.4公里、燃氣管線5.9公里、自來水管線2.1公里;新增綠化面積約12.6萬平米;確定了IT總部基地、新能源總部基地、先進制造業總部基地及中心商務區四個總部基地的規劃;順利舉辦了2011全國秋季糖酒商品交易會等21個會展,初步顯示出了會展業對高新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拉動作用。

出口加工區順利通過國家海關總署等七部委的封關驗收;封關驗收的1.2平方公里區域基本實現了“七通一平”。各種封閉監控設施已全面完成,海關辦公樓已竣工投入使用,海關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已正式掛牌運行。2011年,出口加工區新開工建設面積4.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道路1.56公里,完成綠化4.3萬平方米,區內的建設和環境形象得到較大改觀。

(三)實際利用外資和大項目引進工作實現新突破。

2011年,高新區共引進項目810個。合同利用內資122.9億元,較上年增長24.8%。完成實際利用外資8120萬美元,同比增長503%,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由2004年4%上升到2011年的16%,在全市各部門、各單位、各縣區中名列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引進了NEC、三洋、微軟、博士倫、郡是、中興、LG、青年汽車、華泰、將軍、浪潮等11個國內外知名公司投資項目;新華傳媒、中車工業園、法國阿爾斯通、中興軟件等13個項目投資過億元;先后有微軟、LG、日本NEC和三洋4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另外,一批重點項目正在洽談,為做好2012年的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項目儲備。

(四)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和培育扶持,高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為加大對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先后出臺了鼓勵企業規模發展和高新技術企業入區的土地優惠政策,對相關企業給予政策資金方面的有力扶持。特別是通過堅持管委會機關和園區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及時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組織申報引智項目22項,批準立項20項,組織實施18項,引進外國專家95人次,派出人員培訓12人次。成立了由國家、省、市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和齊魯軟件園4家組成的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基地,協助企業促進了智力引進和人才培養。

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5家,高新技術產品130項。組織申報各類科技項目、創新基金項目共73項。其中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1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7項,國家創新基金項目5項;對5家過億元企業、15家過千萬元企業和20多項重點產品,進行分類指導、重點幫扶,促成了愛普電器、神思電子、山大科技園等公司融資擴股工作的順利完成,增資總額近1.5億元。促使元隆生物、賽克賽斯、福瑞達化工等企業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促成了一批區內重點企業與外國大企業的合資合作,加快了區內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進程。申報技術中心5家、國家名牌產品1個、省級名牌產品5個,專利授權量143項,發明專利授權量16項。

齊魯軟件園通過各種渠道,為軟件外包企業培養、儲備1400人,高端人才引進20余名,有4家通過CMML2評估,有9家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新引進入園企業93家。創業服務中心落實市留學人員創業計劃12項,爭取扶持資金112萬元;落實省、市及高新區科技攻關項目22項,爭取扶持資金215萬元。成功獲得國家創新基金創業項目服務機構資格,有7個項目獲得立項支持,獲無償資助190萬元。幫助7家企業融資1700萬元。新發展孵化企業60家,其中留學人員企業16家;新畢業企業58家。大學科技園新引進企業117家,獲得中烏兩國科技部共同資助政府間合作項目8項、列入兩國政府計劃的合作項目17項。已實施中烏政府間合作項目25項,有55項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正在實施。

(五)深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有力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各項工作。

2011年,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分三批在廣大黨員中深入扎實地開展了先進性教育活動。管委會機關和事業單位的31個黨支部的355名黨員積極參加了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邊學習邊整改,對征求到的146條群眾意見梳理成五大類57條逐一進行了整改,使群眾滿意率達到100%。第二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高新區學校、社區、企事業等57個單位、238個基層黨組織、3963名黨員中深入展開。結合教育活動的開展,先后整頓了6個班子不健全、領導干部不得力的基層黨組織,充實調整了黨組織領導成員36名;為4家改制企業辦理了黨的組織關系轉入,使415名黨員落戶高新區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目前,孫村鎮和大正示范區的第三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正在按計劃、有步驟地扎實進行。

高新區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廣泛開展企業評機關活動和認真推行責任追究制度,積極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廣大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進一步增強,有力的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六)構建平安和諧高新區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2011年,高新區把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構建平安和諧高新區和推進高新區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的出發點,為解決村(居)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和就業安置問題,先后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班12期,培訓人員2255人次,就業安置與臨時用工3458人,發放養老金159.9萬元;走訪慰問貧困戶179人,優撫人員41人,現役軍人41人,發放慰問品與慰問金55萬元。為高新區12所中小學6165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按照免除學雜費人數10%的比率,免除了農村特困生的課本費。為給被征地農民提供長期生活保障,針對高新區實施產業開發的特點,制定了征地長期補償辦法。同時,積極穩妥地完成了孫村鎮、大正科技工業示范區的代管交接工作。

2011年,高新區的經濟和社會事業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是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開拓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用新的思維理念和改革的精神、市場的辦法經營運作高新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二是雖然在引進“大高外”項目上有新的突破,但真正能落地開工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三是體現我們發展后勁的固定資產投入指標,還是高新區的弱項。

二、2012年目標任務和工作要點

(一)2012年工作的指導思想

2012年是“十一五”的開局年,也是深入實施“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的關鍵年。2012年高新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認真落實全國科技大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實施“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擴大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規模,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強力推進三大片區建設,通過抓投入、抓創新、抓環境、抓改革、抓基礎、抓三農,促進高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2012年主要經濟計劃指標安排

按科技部統計口徑:計劃實現技工貿總收入768億元,增長15.8%;工業增加值186億元,增長14.8%;利稅64.4億元,增長15%;出口創匯3.8億美元,增長18.8%。

按在地統計口徑:計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51億元,增長28.5%;工業增加值90億元,增長22.5%;利稅23.6億元,增長23.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96億元,增長20.4%;出口創匯1.4億美元,增長34.3%;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家,企業達到201家。新增過億元企業7家,企業達到29家。計劃實現財政收入25.46億元,增長268.5%。其中預算內收入4億元,增長24%。預算外收入21.5億元,增長405.9%;實際引進市外內資62.7億元,同比增長25.4%;合同利用外資2.4億美元,同比增長26%;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同比增長23%。

(三)確保完成目標任務的主要工作措施

圍繞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按照高新區黨工委關于“一個總抓,六個主抓”的總體思路,全面開展工作。“一個總抓”,即全力抓發展,確保又快又好地發展。“六個主抓”,第一是抓投入、擴總量、增后勁。通過抓招商引資、抓企業膨脹和抓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以赴抓好投入,集中擴大投入總量,實現投入的跨越式增長,保證高新區的跨越式發展。第二是抓創新,形成自主創新高地。第三,抓改革,增活力。抓緊推進管委會各項管理制度、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切實增強和調動管委會各級各部門和每個干部職工的活力。第四,抓環境打造、保服務滿意。在環境打造上繼續下大功夫,確保高新區的各項服務,讓企業和社會滿意,提高滿意度。第五,抓基礎,促規范。通過扎扎實實地抓好各項基礎工作,保證高新區的各項管理工作科學規范,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第六,抓三農、保穩定、促發展。

1、深入實施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加快三大片區建設。

2012年基礎設施總投資計劃為18.5億元。計劃完成開工面積330萬平方米,竣工170萬平方米。續建道路44.5公里,新建道路30.4公里。新增綠化面積164萬平方米。基本建設工作堅持以抓好基礎設施和大產業項目建設為核心,加快三大片區建設。

新區建設確保在4月30日前完成預先確定的主要道路管線和楊家河立交及人工湖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10月1日前,第一批村莊整合和村民安置到位,并著手啟動第二批村莊整合工作,2007年6月底之前,完成第二批村民安置。集中抓好青年汽車、中車、華泰汽車、新華傳媒、高爾夫等24個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實現開工229.8萬平方米、竣工76.3萬平方米。同時,搞好兩河片區和莊科片區控制性規劃的編制報批及市政工程規劃,完成新建和續建道路、溝渠25條,完成綠化200萬平方米,完成農用地轉用和征收土地3000畝,為大項目落地建設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中心區的主要任務一是打造好軟件城。在齊魯軟件園建設發展的基礎上,以中心區為基地,打造好軟件城;第二,大力發展總部基地;第三,發展會展業及其配套;第四,建設研發基地,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同時,進一步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和功能,提升中心區形象。全力抓好中興軟件園、鴻海軟件基地、浪潮科技園、華東電子、紅菱重工和展威安全氣囊等新建項目建設,策劃建設好IT、新能源、先進制造業、商貿總部基地和金融總部基地,實現開工建設200萬平方米。做好中心區項目清理和土地招拍掛的組織實施,運作好、經營好中心區土地和各項資源,為新區的開發建設提供財力支撐。圍繞中興通訊項目的實施,搞好漢峪片區的道路基礎設施配套。

出口加工區主要任務完善圍網內的標準廠房、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搞好配套區域內有關地塊的招拍掛包裝策劃和運作;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確保全年引進企業15家,實際利用外資800萬美元,通過聚集企業擴大出口創匯。

2、抓好“大高外”項目的引進建設,大力提升實際利用外資和固定資產投入水平。

一是明確招商重點,強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計擴大實際利用外資和市外內資規模,提高內外資質量。突出對四大重點行業和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輸配發電、軟件、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醫藥等五大產業鏈的招商;突出對臺灣、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重點地區的招商;突出“大、高、外”和固定資產工業投資項目招商;突出中心區總部經濟項目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的招商。

二是通過強化項目生成機制,提升項目包裝和策劃水平,建立優勢招商項目庫;通過強化招商促進機制推行“全員捉信息,中介作輔助,專業招商促進”的運作機制,并積極采取專題推介會和以小團隊為主適量參加大型綜合招商會的招商方式促進招商;通過強化大項目推進機制,建立重點投資項目動態管理制度,對在談和在建項目實施分類管理,每月定期進行調度督查,強化領導責任機制,提高項目跟蹤水平和成功率。對國際汽車、鴻海軟件和汽車電子、中創軟件、華為通訊等20多個大項目分別制定推進方案,確保在引進世界500強和固定資產工業大項目上實現新突破。

三是完善專業招商機構與各園區招商工作的銜接機制,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形成招商合力,加大措施和工作力度確保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的完成。

3、大力實施“三個一批”工程,促使企業擴資膨脹速上規模。

“三個一批”是指提升一批骨干企業、膨脹一批中小企業、培育一批重點產品。進而推動企業快速膨脹發展,提升高新區的整個產業水平。一是對浪潮、齊魯制藥、博士倫福瑞達、齊魯電機、輕騎鈴木等5家重點骨干企業和將軍、浪潮、中車、青年汽車、華泰汽車、新華傳媒等大項目實施跟蹤協調服務工作。積極協助浪潮推動與微軟的進一步合作,協助齊魯電機組織好大型高壓發電及汽輪發電機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協助齊魯制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協助博士倫福瑞達做好項目擴產和數字化工廠建設,協助輕騎鈴木搞好三期技改。對20家過千萬元重點膨脹的企業和20種重點產品,提出培育扶持計劃,集中力量給予支持,幫助做大做強。

二是幫助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按照國家發改委的部署,重點組織好信息產業的企業升級、汽車控制系統、電力控制軟件和出口外包專項的申報,加大對國家和省財政扶持資金的配套力度。同時,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適時協助企業做好多元化融資,妥善解決好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4、大力實施自主創新工作,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大力促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中構建好五大技術服務平臺。第一以軟件園為載體進一步完善軟件測試技術服務平臺,在現有的基礎條件下,加強為軟件行業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高平臺的使用效率。第二以生物醫藥基地為載體,建立以福瑞達生物研究院為核心的生物技術開發平臺。第三與省環保局合作建設環保產業研發基地為載體,建立環保專業技術開發、孵化服務平臺。第四以創業中心與山大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綜合技術服務平臺。第五以省情報所為載體建立信息查詢服務平臺。同時,通過挖掘和整合區內的技術創新資源,建設好40個省級以上各類技術(工程)中心建設,并重點扶持一批有雄厚自主創新能力的大企業、企業集團和主要科研機構,建設國家級技術中心的梯隊,大力提升高新區專業化服務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籌備召開全區創新創業大會,廣造輿論,強力推動,真正使高新區形成自主創新高地,爭當全市乃至全省自主創新的排頭兵。

5、大力推進各項改革,進一步增強創新發展活力。

繼續抓好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事業單位的改革、國有資本投入和管理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用人機制的改革、全方位目標考核體系和獎勵分配制度的改革。通過深化一系列改革,建立新型的全方位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和獎勵分配體系,加強考核工作的社會測評和內部測評體系,加大重點工作指標考核和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的權重,實行個人工作效績與獎勵分配掛鉤。以加快直屬企事業單位的調整改革和高新控股公司的科學運作為契機,大力實施國有資本投入和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在盤活資產、集約用地、加強資本運營和多元化融資上作文章,在園區和直屬單位健全國有資產增值保值機制和退出變現機制,提高投入產出比率和資金使用效益。通過擴大積累、膨脹規模,提升國有資產集約化、規范化、效益化使用水平。

6、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切實搞好軟環境建設。

進一步樹立和強化各級各部門和全體干部職工的唯一權力就是服務的理念,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舉措,強化服務力度,通過開展全方位優質服務,努力營造招商、安商和富商的環境高地,大力提高企業的服務滿意度,促進高新區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結合全面啟用政務審批服務大廳和推行電子政務,進一步轉變部門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實圍繞企業需求,按照市政府的七辦要求,大力精減辦事環節,規范工作程序,推行依法行政和優質快捷服務。繼續推行好管委會機關和直屬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服務企業發展聯系人制度,通過開展與企業群眾貼近的“零障礙”服務和經常到企業走訪調研和與企業負責人交談征求意見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快速膨脹發展。

切實加強對高新區和高新區企業的對外宣傳策劃,突出宣傳高新區的自主創新、產業發展和環境建設。集中形成三次大的對外宣傳高潮,即3、4月份舉辦高新區15周年慶典的有關展覽等活動,宣傳建區以來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5月1日前后要重點宣傳軟件城和三大片區建設;8、9月份對高新區深入實施“充實提升、開拓發展”戰略的進展情況、大高外項目的引進建設情況和區內重點企業的技術創新及膨脹發展情況進行深度宣傳報道。大力提升高新區品牌形象和美譽度,擴大高新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品牌效應。

7、進一步抓好基礎工作,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高新區正在深入開展的第三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這項基礎工作抓起,認真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切實解決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帶來的新變化。同時,從抓基礎工作著手,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建立和完善保持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抓好各項基礎資料的管理和基礎工作的落實。結合管委會內部機制改革和直屬企事業單位的整合改制,從搞好基礎工作入手,進一步完善部門職能、精簡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依法辦事、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理順高新區檔案工作的管理機制,切實加強高新區檔案管理的基礎工作。同時,繼續推行領導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制度,完善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制度和財政投資監管制度,深入開展政務、村務、廠務公開。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同時,廣泛開展企業評議機關活動,進一步擴大參加評議企業的數量,將評議結果納入考核。促進各級各部門和全體工作人員在提高辦事效率、服務水平和廉潔勤政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8、切實抓好農村工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平安高新區建設。

農村工作是高新區201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組織編制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在做好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按照目標適當、循序漸進、穩步發展的思路,制定好具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年規劃。二是切實調動好孫村鎮、大正示范區和金橋辦事處服務于、服從于高新區大規模建設和自我發展的兩個積極性,大力抓好藍圖工程、致富工程、穩心工程、安居工程、服務工程和基礎工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平安高新區建設。

在“安民”方面,一是突出高新區產業開發的特點,堅持搞好被征地農民的長期補償,按市政府批復的長期補償辦法,為被征地農民提供長期生活保障。二是按區域總體規劃抓緊進行舊村改造和農民安置房建設。確保完成150萬平方米村民安置房建設任務;中心區舊村改造確保完成51萬平方米。三是積極探索農轉非、村改居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爭取納入市里的試點單位。四是大力開展各種類型的勞動技能培訓和就業安置,確保失地農民技能培訓達到7000人,就業安置4200人。并制定農村技能培訓、就業安置、勞務輸出和鼓勵農民創業的三年規劃目標和分期實施方案。

在“富民”方面,一是積極探索創新補償思路,對征用的集體經濟用地,采取以土地置換資產的辦法,按統一規劃布局代建標準廠房等形式作為補償置換給村里搞出租,并由高新區按一定的比例保底。以減少村鎮經營的風險和負擔。從而把村鎮經濟的發展,融入到高新區整個經濟的大發展中來。二是通過幫助鄉鎮和村(居)經濟實體提升發展規模和檔次,搭建好集體經濟發展平臺。積極引導扶持鄉鎮和村(居)利用高新區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帶來的有利商機,積極尋找致富門路。在加快原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企業發展的同時,組織搞好商貿經營和旅游農業、觀光農業和區域物流帶領村民集體致富。村帳鎮管工作通過帳目公開、科學管理,做到全面推行,管理到位,真正讓群眾放心,社會滿意,以便充分調動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

在“惠民”方面,重點圍繞全面實施免除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學雜費和其中的特困生書本費工作,切實解決好農村孩子上學難問題。并適時采取措施,提高農民醫療費的補助標準,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同時,出臺鼓勵農民在符合高新區發展規劃前提下投資興業、勤勞致富的優惠政策,讓廣大農民在高新區建設發展中發揮用武之地。

在創建全市一流鄉鎮、一流村(居)方面,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20字要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安民、富民、惠民作為創建全市一流鄉鎮和村(居)的工作重點,切實抓出成效。搞好農村合作醫療。

切實加強計劃生育、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整治和各種流行性疾病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大力促進平安和諧高新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