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促進新興產業規劃

時間:2022-05-25 10:41:00

導語:市促進新興產業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促進新興產業規劃

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的經濟優勢在工業,已逐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優勢明顯的工業體系,擁有一定數量、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已成為我國西北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裝備制造業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歷了從上世紀80年代快速發展、90年代出現徘徊,進入新世紀以來連年保持較快增長的過程。工業是的立市之基、強市之本。在落實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等全力加快工業發展措施的過程中,工業企業數量猛增,工業總量節節攀高,發展速度全面提升,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92.8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89.7億元,年均增長17.2%,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5.7%提高到50%左右,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左右;規模以上432戶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52.49億元,其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五年位居關中各市前列;鈦加工材、機床設備、石油鉆采、鋼管、鐵路橋梁道岔、心臟起搏器、真空開關等60多種產品銷量位居全國前列,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從產業發展基礎條件、集聚程度、技術水平、帶動能力、成長潛力、科技資源聚集等因素看,鈦及鈦合金、石油裝備、航空安全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和能源化工已成為優勢主導產業。按照溫總理界定的新能源產業、傳感網、物聯網、微電子等新型材料、生物醫藥、海洋工程等五大新興產業領域,我市鈦及稀有金屬合金、航空安全裝備、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及核材料、傳感器、專用機械、生物質工程、生物醫藥等相繼集群式快速成長,已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興產業排頭兵。

我市新興產業呈集群配套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政、產、學、研、金緊密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支撐和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迅速發展和壯大。我市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技術創新示范城市、全國制造業信息化及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在西部地區唯一榮膺“中國品牌經濟城市”稱號。

關中—天水區經濟發展規劃的實施,作為經濟副中心,被賦予了重要發展建設任務,也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比而言,我市工業領域產業體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暴露出的一批產品市場范圍狹窄、本地自主配套性差、核心產品產能過小、高端引領產品少等問題,對加快工業化進程形成明顯約束,嚴重影響了產業整體發展能力。所以,整合科技資源、加快完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已成為市做強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壯大經濟實力的重要任務,也是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新興產業發展概況

1.鈦及稀有金屬合金。鈦及鈦合金作為國際公認的第三戰略金屬是國家大飛機、新型戰機、載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電和國防安全等戰略領域的關鍵材料,其產業鏈的構建與發展直接影響國家大戰略的實現和國際核心競爭力。我市是我國鈦及鈦合金產業鏈主要分布地區,已形成特色產業集群,研發和生產企業約400余戶,從業人員約4萬人。寶鈦集團是該產業體系核心,也是該領域國、軍標主要起草制訂的主要單位。目前產業鏈具備了從鈦礦、海綿鈦、鈦熔鑄、鈦及鈦合金加工材及鈦設備制造等完整的生產工藝環節,能夠生產世界鈦材75%的牌號鈦合金材料及應用產品,代表著我國鈦工業體系的發展水平,初步呈現向高端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態勢,中強損傷容限型、高溫高強、阻燃等特種鈦合金前期預研工作已經展開。2008年我國鈦加工材產量占世界產量的23%,地區占國內產量的80%,其中鈦民用品和鈦粉市場占有率分別為80%和66%;寶鈦集團等龍頭企業鈦加工材產量占世界總量的15%以上,占我國國防軍工市場的95%。2008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建設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基地拓展面積33平方公里。2009年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列入《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商務部批準建設鈦材出口基地。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優選鈦合金產業鏈予以重點支持,有關申報工作正在進行。

2.航空安全裝備。我國航空安全裝備與飛行監測、導航、控制相關設備及組件研發生產企業主要有寶成儀表、凌云電器、長嶺科技和烽火通信等公司,集中于約2平方公里范圍;擁有核心技術23大類,研發生產水平處于國內第一位,協作密集暢通;產品主要涉及飛行安全CNI通信、導航和識別航空電子綜合系統、組合導航系統、飛行環境監測等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基本覆蓋飛行安全所有領域,產量約占行業需求的80%,2008年航空安全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3億元。近臨西安閆良民用航空基地和西安航天基地,區位優勢明顯,易于實現集群化大配套、大協作,向系統集成和綜合儀表國際標準靠攏。目前在市政府主導下,委托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編制的《中國航空安全產業發展規劃》初稿已形成,正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規劃涉及總投資25億元,建設系統集成研發中心、總裝測試生產線、驗證實驗場及三大生產基地,形成300套系統產能。

3.軌道交通裝備。我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以中鐵寶橋集團、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器材有限公司為龍頭,以中鐵寶工、南車時代工程機械、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為骨干,規模以上7戶企業總資產31億元,從業人員約90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90人,技術裝備水平國際先進占40%,國內先進占50%。主要產品包括鐵路道岔、鋼梁鋼結構、高錳鋼轍叉、電氣化接觸網、城軌交通器材、軌道設施、接觸網輸電線路、軌道專用滅弧室、軌道自動過分相裝置、軌道探傷車、電氣化作業車、重型軌道車、鐵路非金屬配件、專用工程機械等。中鐵寶橋的鋼橋梁、鐵路道岔的制造技術和產品質量居國內領先地位,先后獲得科技進步獎60余項,普通道岔產銷量占國內市場的45%,高速道岔產銷量占全國市場的50%;中鐵寶工的探傷車國內市場占有率95%,軌道起重車、重型軌道車、電氣化作業車市場占有率30%;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是我國2萬多公里的電氣化鐵路工程交流接觸網及其配套器材唯一供應商,約占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寶光股份的真空滅弧室占國內產量22%,市場占有保持國內第一,真空斷路器產銷量國內第一,承擔的“中國高速列車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制”七項研究課題,已通過京九鐵路實驗,正在進行武廣高鐵實驗,是我國突破日本明電舍技術壟斷瓶頸的核心。2008年該產業完成工業產值30億元,增加值7.3億元,利稅1.31億元。

4.石油裝備制造。我市石油裝備制造業以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和石油鋼管有限公司為龍頭,以住金石油、智邦石油、瑞通石油、寶石特種車輛、中發石油等11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13家)配套中小企業為集群,形成了我國最大石油鉆采和石油鋼管生產規模,2009年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石油鉆采裝備特色產業基地。2008年從業人員1.3萬人,工業總產值15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7.7%。寶石機械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陸地石油鉆機和泥漿泵制造企業,能夠生產包括1000-12000米九大級別、四種驅動形式、全井深、全天候、全地貌、成套陸地、海洋石油鉆機;500-2200馬力F系列泥漿泵、井控井口設備、井田特種車輛等50多個類別、1000多個品種規格的石油鉆采設備及配件等產品,產品結構合理,主導產品產量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獲國家專利88件,9項產品列入中國企業新紀錄;“寶石機械”榮獲“中國名牌”稱號,鉆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為50%,泥漿泵國內市場占有率為60%。鋼管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實力最強、市場占有率最高、最具成長性的專業化焊管公司,集科研、制管、防腐、套管和輔料加工于一體,擁有17項制管和防腐核心技術,鋼管焊接速度達到每分鐘1.7米以上,焊管產能位列全球前三,產量占國內陸上油氣長輸管道鋼管用量的80%,產品是“國家免檢產品”和“中國名牌產品”,石油鋼管高端市場占有率90%。兩公司先后承擔國家級火炬、攻關計劃項目11項,1998年至今共有64項技術獲國家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0項填補國內空白,83項獲國家專利授權。目前,高新區管委會正在編制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5.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及核材料。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深入,秦川機床、凌云電器、烽火集團、石油機械、西北機器等紛紛利用軍工優勢科技資源,在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上取得突破,開始生產風力發電增速機、500MW太陽能晶硅切片、200MW光伏并網逆變器、110MW非晶硅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太陽灶、LED生產工藝裝備及單元、ZN-40.5新型永磁機構、3MW半直驅變速恒頻風電機組、節電中央空調、節能微排放鍋爐、新型沼氣發生器等,引進無錫尚德電力控股200MW太陽能電池組件及60MW光伏電站。促進了生物質、沼氣發電、秸稈氣化等相關清潔能源工程的建設,如:昌大、和氏、關山、得力康、秦寶等公司的沼氣利用、國電二電廠的生物質混合燃燒、省柴節煤灶炕及太陽能灶、垃圾發電機、污水余熱利用等項目已初具規模。

核級鋯材是核電工業發展的基礎。2007年11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寶鈦集團發起成立國核寶鈦鋯業股份公司,引進消化吸收美國西屋全套AP1000第三代核電核級鋯材生產加工技術,整合西北鋯業公司生產技術和國際認證及國內鋯業資源,建成包括核級海綿鋯在內的我國完整的核級鋯材產業體系,實現我國核級鋯材的國產化和自主化,保障我國核能政府采購需要。項目實施按照分期、分步推進,分為鋯鉿研發中心、核級鋯材熔煉及坯料生產線、返回料處理生產線、核級鋯板帶材生產線和核級鋯管棒材生產線等五項子工程建設。對管棒材生產線一期實現管材100噸/年和棒材40噸/年的生產目標,基本滿足2013年前市場需求;二期實現管材擴能360噸/年的生產目標,可滿足2020年的市場需求。目前主體工程均已開工,設備正在采購,建設進度為工程量的45%,預計2011年底前進行試生產。

熱核聚變反應堆用鈹小球。熱核反應堆是下一代最具潛力的核電前沿技術。鈹金屬小球具有球徑小、球形度好、單分散性好的特點,是用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ITER)設計的固態氚增殖劑產氚實驗包層的特殊功能材料部件。ITER項目中國部分TBM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擔,2007年8月與市海寶特種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在現有生產工藝技術基礎上,研發成功一種特定規格的金屬鈹小球,通過了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項目相關檢測,使該公司成為世界上繼日本某公司之后唯一能夠生產熱核聚變反應堆用鈹小球的供應商。2009年8月該公司計劃建設年生產200千克金屬鈹球生產線,該項目已列入科技部“973”計劃,按照科技部ITER中心規劃要求,2011年底建成投產,保障國家ITER研究需要。

6.傳感器。隨著傳統硅技術的成熟和MEMS工藝、量子、分子器件等微電子技術跨學科融合,傳感器已成為主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基礎和關鍵器件。我市傳感器生產企業約30戶,2008年產能70萬只,產銷規模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實現銷售收入約5億元。秦明電子、恒通電子、渭河工模具是國內少有的具有規模化芯體產能的核心企業,已形成“麥克、恒通、渭河”三大品牌,產品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產業形態已初具集群效應。主導產品主要有植入醫療電子產品,壓力傳感器、汽車電子傳感器、精密角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基礎元器件、變送器及工業電子控制儀表等。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中國第一。如:心臟起搏器、半導體壓阻壓力傳感器、OEM與高精度高可靠壓力傳感器、中低端壓力傳感器出口等。傳感器芯體支撐全國約2000家傳感器生產企業的應用延伸,汽車傳感器占國內市場約40%,壓力傳感器占國內市場的35%,出口占全國行業總出口的70%以上。

7.專用機械。專用機械是我裝備制造業的特色,形成配套能力的主流的主要集中在前紡及磚瓦行業。長嶺紡電、寶成精密制造和恒鑫紡機組成了我國較為完備的前紡裝備產業鏈。條干均勻度分析測試儀打破了國外壟斷,數字式電子清紗器世界首創,新型高速并條機、精梳機、自動絡筒機、電子清紗器及噴氣織機已形成10大門類、40多個品種系列,已成為紡織行業更新換代、生產效率提高的首選。“寶花”系列高速并條機已占國內中低端并條機市場30%、高端雙眼并條機市場50%份額,條干均勻度分析測試儀國內市場占有量40%,HXFA299精梳機主要性能指標達到或接近國際前沿的瑞士力達E62的水平,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億元。寶深建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皇城建材機械集團、皇城玉全機械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等7戶規模以上企業及70多戶配套企業組成了磚瓦裝備產業鏈,主導產品是各類真空擠出機及配套的挖掘、供料、破碎、攪拌、輸送、切割、擺渡、運坯、窯車等80多個系列品種,基本涵蓋了我國磚瓦工業裝備的需要。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市場占有率30%,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產銷量的15%。2008年,實現總產值9.2億元,銷售收入10億元。

此外,鈦合金領域產生了鈦關節、鈦牙、人工肺、鈦體育器材以及熔鑄裝備真空爐及配套設備制造等;電子領域產生了針對衛星應用的多模式兼容天線、授時系統、用戶接收機、射頻模塊等;生物醫藥電聲領域產生了骨傳導接收器、電子耳蝸、飛行受話器等,道地動植物藥材繁育領域產生了規模秦艽種植、林麝、梅花鹿養殖等,衍生一批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農產品深加工領域,在農業專家大院的支撐下產生了花椒籽仁油、辣紅素、大豆異黃酮提取等;其他領域還有高精度公路軸重儀、PDC模具材料、LCD背光源電極、鋁鉬鈦中間合金等。隨著國家創新戰略的推進,將很快成為支撐我市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

(三)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現狀

我市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主體在企業,90%以上企業設有研發機構,集中了95%以上的研發人員,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占總投入的95%以上,企業職務發明專利占全市發明專利的96%,專利成果轉化能力較為顯著。

(一)企業創新投入及成果。2009年全市企業實驗與研發投入17.9億元,占相關企業銷售收入的2.2%,已形成關中—天水經濟區繼西安之后的第二大科技資源聚集區。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5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各1個、省級重點科技產業園區10個;高新技術企業88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7%;民營科技工業企業132戶,創新型試點企業27戶(其中國家級2戶,省級3戶)。成功創建“鈦及鈦合金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重型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石油鉆采裝備特色產業基地”等三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形成高新技術產品中國名牌產品6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名牌產品53個。2008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23.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7.9%,其中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68.5億元,占全部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52.1%,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8%。2009年市本級科技投入達1.94億元,扶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33項,實現國際先進16項、國內領先23項、國內先進118項,填補國內空白6項,開發新產品170個,獲得專利授權309項,其中發明專利32項。自主研發的“1.2萬米交流變頻電驅動鉆機”、“X80高強度管線鋼φ1219×18.4mm螺旋埋弧焊管”、“VTM260/5精密、數控五軸聯動復合機床”、“大規格磨齒機”、“高速鐵路道岔”、“磁懸浮軌道”、“城軌交通接觸網”等產品形成了多個國際、國內第一。扶持的航空結構鍛件、鋁鉬鈦中間合金、PCD模具片材料、納米鈀炭催化劑、地鐵鋼鋁復合軌等52項中的44個產業化工程已初顯成效。

(二)公共創新平臺建設。結合電子政務、數字、數字城管等工程,建成了大中型企業信息網、中小企業信息網、農業信息巷等門戶網站,形成了科技文獻查詢服務、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專利技術產業化服務、技術轉移服務、農業科技信息綜合服務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發展規模以上企業加盟會員近300戶。先后建成投用先行大廈等6個科技孵化器和10個省級專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鈦專業孵化器在建,累計孵化企業380多戶,形成產值規模近20億元。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為主體、以園區和特色產業基地為載體的區域自主創新新格局。

(三)創新人才培訓。人才培訓能力建設初見成效,“技工”國內著名。文理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省電子工業職工大學等6所大專院校年均畢業9400人,省電子工業學校、省第二商貿學校等8所中等專業教育學校年均畢業4650人,1368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教學點2317個)年均結業學生23.8萬人,13個勞動力轉移再就業培訓基地和38所企辦專業技工學校年均結業19萬人。

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類人才19.62萬人,占總人口的5.2%,其中創新型科技人才6.2萬人(含工程技術7021人,農業技術1729人,衛生技術1.2萬人),占人才總數的31.6%,占全市總人口的1.6%。在創新型科技人才中,高級職稱人數3410人,占總數的5.3%;中級職稱人數19644人,占總數的31.8%。高、中、初級人才比例為1:5.36:11.5,接近國際公認的1:6:14合理比例;省部級專家166人,其中突出貢獻專家省部級34人、國家級4人。市級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及中青年拔尖人才18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員47人。

二、新興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規模偏小,產業鏈不配套,產品鏈不完善。產業鏈過短,鏈條單一,相關龍頭企業主導產品深加工不足,配套生產派生不充分、不系統;當地配套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低且同質化,導致主導產品生產成本偏高,質量管理控制困難。如:鈦及鈦合金產業鏈,海綿鈦在外,加工材在本地,從產業鏈看帶材及復合材加工能力嚴重不足,從配套鏈上看使用板材廢料多,復雜結構件及大型鍛件成型工藝技術落后,加之低成本鈦合金制備工藝技術研究能力不足,制約了國家大戰略的發展需求。

(二)核心技術與主導產品生產不配套,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缺乏基礎配套產品支撐。我市產銷規模相當大的部分產業核心技術在外,部分產業我市具有核心技術,但主要產銷在外。如:機床產業的電控關鍵件技術配套主要源自天水、深圳等地,高性能伺服驅動單元、主軸驅動單元、定位檢測部件等技術和產品還沒有形成本地化產業規模及整體解決方案;汽車產業的汽車發動機、專用IC、高檔傳感器、微處理器等核心部(組)件也主要源自西安及外地配套,本地配套率不足20%,而支撐整個亞洲的紡機制造的紡織電子關鍵技術卻在我市。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優勢主導產業高效生產組織協作模式的形成,是產品同質化問題的根源。

(三)公共創新服務能力不足,統籌不到位。除鈦及鈦合金產業實施了科技部批準的公共綜合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方案外,其它產業的公共綜合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方案還列入議事日程,資源統籌滯后,政府引導資金投入不足,龍頭企業公共服務意識不強,導致支持行業科技創新的平臺少,造成公共創新服務基礎能力支撐不足,制約了這些產業進一步發展。

(四)近幾年形成的PDC模具材料、醫用鈦合金材料、LCD背光源電極以及新型傳感器、衛星應用、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等多以單產品發明專利成果轉化體現,形成的配套產業有限,盡管多數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尚處于市場開拓初級階段,要發揮在創新發展、替代進口等支撐國家大戰略方面的作用,仍需解決工程化和市場認知度等制約發展瓶頸和克服生產規模偏小、應用領域偏窄等問題。

三、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

(一)鈦及稀有金屬合金

1.建筑用鈦材料技術主要研究解決表面著色均勻一致、大晶粒化、表面不易污染等問題。

2.體育、汽車等精密鑄造用鈦材料主要研究解決澆滿率、表面氣孔、沙眼、陰極輥焊接技術等問題。

3.新型飛機發動機等用高溫鈦合金材料主要研制解決600℃及以上溫度高溫新型鈦合金設計、加工工藝、熱處理制備技術等問題。

4.多層復合板主要研究面積大于20平方米以上鈦-鋯-鋼多層復合板爆炸工藝技術,解決大面積貼合率及焊接強度不夠等問題。

5.鎢(鉬)滲銅技術主要研究解決滲入均勻性、骨架強度等關鍵技術。

6.型材批量生產擠壓技術主要研究擠壓工藝、潤滑技術、表面處理技術、板式換熱器板材熱工及形狀設計等關鍵技術。

(二)航空安全

I通信、導航和識別航電綜合系統技術主要研制解決通用模塊、高速數據傳輸總路線、軟件、數據融合與仿真和綜合化設計等技術的集成研究。

2.組合導航系統技術主要研制解決各種組合組合方式下的系統綜合導航通信計算機設計及軟件開發。

3.綜合飛行環境監測系統技術主要研制解決綜合處理機研制、S應答模式功能、告警模式模型及算法、氣象雷達回波雜波抑制、風切變特征參數提取、仿真測試等技術的集成研究。

4.微慣性器件研發解決溫度漂移、微電容檢測電路(ASIC)研制、微結構芯片成品合格率等關鍵技術,建立微機械加速度計裝配、封裝、測試和實驗條件,研究GJW-15微機械加速度計批量生產和測試技術。

(三)軌道交通裝備

1.更新裝備,解決設備老化制約產能擴張問題。

2.引進牽引變生產企業及技術,整合資源,組建國家鐵路供電裝備工程中心,引領行業發展。

3.加速鐵道自動過風相裝置及磁浮技術研制與實驗研究,替代進口,增強國家基礎產業自主化發展能力。

(四)石油裝備制造

1.石油鉆采機械500-3000米海底水下防噴器及控制技術,主要解決防止鉆井時井噴事故的殼體承高壓結構、高壓密封、閥件、加重剪切及變徑閘板、電液控制、防腐設計、大變形、耐高溫、耐高壓的環形膠芯膠料配方及硫化工藝。3000米以下,還涉及監控系統、蓄能器組、系統集成等工藝技術研究。

2.石油鉆機剎車系統性能決定鉆機鉆井安全,液壓盤剎故障率高,維修困難。氣控剎車系統用較低的氣壓實現較大的剎車力矩,結構設計、摩擦片材料研制及試驗已取得突破,比液壓盤剎容易操作,維修方便,安全可靠,受到了用戶的歡迎。但超大型鉆機還需要盤剎來完成剎車,技術研究需建立摩擦系數檢測實驗臺和鉆機剎車模擬實驗臺,解決剎車氣缸增力和高摩擦系數摩擦材料兩大難題。

3.石油輸送管道技術主要研究解決ERW油井管制造相關技術、石油天然氣輸送用焊接鋼管焊道形貌控制技術、前擺式短流程機組鋼帶糾偏控制技術。

(五)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及核電材料

1.大功率LED單元制造工藝技術,成套LED生產裝備技術。

2.風電、太陽能儲能技術及輸變電技術。

3.建設國家核級鋯合金工程技術中心,加速引進、消化、吸收步伐,形成我國自主核級鋯工業體系。

(六)傳感器

1.加快微機械加工技術生產工藝技術應用,形成規模化生產技術路線。

2.擴大醫療植入產品規模,深化智能儀器、儀表應用,進軍傳感網和物聯網產業。

(七)專用機械

1.研究開發高可靠性模塊化設計及可重構制造技術,在前紡裝備上優化技術路線,依托長嶺紡電形成成套裝備供應能力。

2.研究解決節能高效磚瓦成套裝備,優化技術參數并形成系列標準,引領集群良性發展。

四、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新興產業的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強生產要素整合,加大國內外戰略合作,圍繞產業鏈優化組合,完善重點產品鏈規模,加快構建以高附加值、高市場容量、高技術含量、強競爭力的高端精尖產品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化基礎配套本地化、科技支撐服務公共化,提升工業經濟整體發展實力,形成“產業分帶、集群布局、基地支撐、項目帶動、集團引領、園區承載”的產業結構新格局。

1.鈦及稀有金屬合金。(1)優化產業鏈發展環境。一是建設中國鈦材期(現)貨交易中心;二是建設中國鈦谷鈦材料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和新材料基地創業服務中心;三是設立新材料基地創業投資基金。(2)強化創新基礎能力建設。一是建設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培養高端人才,研究新品種、新工藝、新裝備,降低生產成本;二是組建一批專業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三是在優勢企業建設若干特種材料工程研究驗證生產線。(3)實施一批產業鏈優化和提升項目。按照《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規劃(2008-2015)》總體要求,實施一批產業鏈優化項目,計劃實施項目26個,總投資39.2億元。

2.航空安全。打造組合導航系統、飛行環境監測系統集成產業鏈,建立以系統集成為核心的工程中心及總裝生產基地。(1)集成控制、傳感器、顯示、通信、網絡等技術,將航電儀表系統、火控系統、機上傳感器、電子設備及信息融合為一體,促進向CNI通信、導航和識別航空電子綜合系統等高端領域延伸。通過對衛星導航、無線電羅盤、微波著陸、無線電高度、大氣數據、多普勒雷達等導航技術和產品進行組合,促進向功能完備、信息綜合的機載新型組合導航分系統等高端領域延伸,將慣性和衛星導航系統的組合實現全航程精確任務導航能力;將慣性、無線電和大氣數據的組合,實現高中低空飛機高度的準確感測;將慣性、衛星、無線電羅盤、微波著陸系統的組合,實現起飛、進場、著陸(著艦)的引導導航,保證飛機安全;增加多普勒雷達的系統配置,形成一套更適合水上飛行的機載組合導航分系統。(2)集成增強型近地警告、空中交通防撞、氣象/地形探測、空—空、空—地、地—地數據鏈、信息顯示、語音提醒及告警、燈光提醒及告警、飛行包線、音頻視頻和飛行參數記錄、三維航跡顯示等技術,在已有的組合導航系統、增強型近地告警系統、液晶顯示器、氣象雷達、TCAS研制以及無線通信等技術基礎上,促進向綜合飛行環境監測系統等高端領域延伸,填補國內空白。(3)加快去偏技術光纖陀螺產業化,在飛行器、航行器姿態測量和定向導航領域及相關民用領域,應用低成本、新型慣性導航器件,促進向系列化光纖陀螺等高端領域延伸。

3.軌道交通裝備。打造軌道交通裝備供電設備為核心的制造基地。(1)依托軌道交通交流接觸網成套設備產銷市場和設計權,加快鐵道自動過分相裝置科研進程,引進牽引變龍頭企業相互配套,培育絕緣支撐、防護、工程扣件等配件配套集群,全面系統支持國家電氣化鐵路、地鐵、城軌、輕軌等軌道建設,形成產業配套基地。(2)繼續做大軌道專用車輛生產規模,重點發展探傷車、重型軌道車、電氣化作業車、軌道起重車等產品,同步擴大集裝箱專用門式起重機、電動大型養路機械、軸溫報警器、機車空調器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支持國家大鐵路建設。(3)重點發展大號碼道岔、客運專線高速道岔、無砟軌道高速道岔、貨運重載道岔等,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努力向磁浮交通軌道裝備延伸。(4)規劃建設鐵路網電器材產業園、鐵路車輛及配件制造產業園、鐵道電器研發和產業化基地,促進中國西部現代鐵路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

4.石油裝備。圍繞做強石油機械廠和石油鋼管廠兩大龍頭企業,積極促進配套產品生產和配套中小企業發展,打造石油鉆井裝備和鋼管制造兩大產品體系,建設西部石油鉆采設備制造和石油鋼管加工制造基地。(1)做大做強主導產品。一是在石油機械領域加快提升全井深系列、全地域系列、全氣候系列的石油鉆機等裝備;二是在石油鋼管領域加快提升油氣輸送管、石油專用管、鋼管防腐、鋼管輔料四大系列產品生產規模。(2)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和關鍵技術產品生產。一是加快推進新型石油鉆井裝備及全系列泥漿泵,以及相配套的設備、工具和配件等產品的研制。二是強化鋼鐵、鑄管、機械加工、電子制造等上游基礎產品的生產或外協,強化對主導產品生產的支撐力。(3)加快建設“兩集群一中心”。兩集群:一是以石油機械廠為龍頭,聯合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礦山石油鉆采機械公司等四家企業,建設石油機械產業集群;二是與中石油油田專用管加工業務實現聯合,建設鋼管產業集群。一中心:以油氣輸送管、石油專用管制造為主業,重組資陽鋼管廠、遼陽鋼管廠,組建國家焊管技術中心。

5.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及核材料。打造風電增速機、并網逆變器、大功率LED單元及生產裝備、太陽能電池、節電中央空調、節能微排放鍋爐等生產配套基地,著力研究或引進成套新能源裝備生產工藝技術,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建設中國核級鋯工程研究中心,形成我國自主核級鋯工業體系,擴大鈹小球生產,保障國家熱核聚變反應堆研究需要。當前要加快總投資37億元的21個項目的實施進度。

6.傳感器。主要引進微機械加工技術,對心臟起搏器等醫療植入電子產品,主要解決國產化率低、規模小等問題;對壓力傳感器、變送器及工業電子控制儀表產品,主要研究解決半導體硅片設計制造技術和不同應用領域原理相同結構不同條件下的規模化生產工藝技術;對汽車電子傳感器、精密角度位移傳感器產品,主要解決國產車型上的配置應用,開拓德國BOSH及其中國合資機構空缺市場,開發低成本產品,并逐步實現出口配套。當前要加快總投資為5.6億元5組11項1100萬只產能擴張項目的實施進度,形成與國際同步的“MEMS”和“ASIC”技術能力,建成中國壓力傳感器技術試驗中心和省級檢測認證平臺。

7.專用機械。整合現有資源,完善生產體系及產品配套方案標準,形成規模化生產配套能力。對磚瓦機械主要開發節能成套裝備,治理產品同質化問題;對前紡成套裝備,整合長嶺紡電和寶成儀表裝備體系,優化成套技術標準和用戶解決方案,形成最優成套配置能力。同時大力發展醫療用伽馬刀,平板顯示器專用對合機等專用機床,支持特殊行業共同發展。

五、全面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措施

(一)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市新興產業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其中鈦及稀有金屬合金600億元,航空安全30億元,軌道交通裝備100億元,石油裝備200億元,新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及核材料30億元,傳感器10億元,專用機械及其它30億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強規劃引導及用地供給

支持產業體系建設,按照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各專業規劃與國家高技術產業專項政策,為優勢產業、重點產業園區及產業集群的重大項目和綜合配套項目實施有效引導。

切實國家示范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優先將符合國家高技術產業政策的示范項目用地列入年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出讓計劃,嚴格執行《市產業體系建設用地指南》和建設用地規劃技術標準,促進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大膽借鑒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換社保以及以農村建設用地入市等流轉模式,積極推行土地年租制,建立工業用地地價成本補償機制和多樣化的供地方式。

2.創新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構建立體交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連接資源開采地、產業園區及物流園區的交通通達能力。整合內外資源,拓展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模式,促進傳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升級和發展,構建以陳倉物流園區為主,以西部集裝箱、東嶺金屬材料、秦川機電設備、陜汽加工等五大配送中心為輔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形成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加強產業園區、基地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專業園區、汽車零部件孵化園、新材料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鈦專業孵化器)、中國鈦材期(現)貨交易中心、中介大廈等項目建設,強化專業化配套服務,培育產業集群,壯大特色經濟規模。積極申報省級和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強化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高度重視園區科技、教育、物流、金融、設計、律政等綜合服務能力配套建設,構造優質企業服務“社區”。

3.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調度發揮財政在科技三項費、項目前期費、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節能獎勵很有成效資金效率,用足用活高新區創投資金,注資設立新材料創業投資基金,鼓勵和引導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科技含量高、自主創新性強、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項目,申報市“6333”工程、中小企業創新,申報省產業引導資金、省裝備制造業引導資金、“13115”工程,申報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支持民生、中信等商業銀行在市內設立分支機構,參與我市經濟社會建設;支持縣區積極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服務中小企業和社區,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解決。

加大財稅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國家現有西部開發、高新技術、研發費、資源綜合利用等財稅優惠政策。對于二十個行業的重點項目,對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自投產之日享受1年的試生產期市、縣(區)收入流轉稅全額返還優惠,對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享受2年相應優惠。

創立專業分工明確的產業引導基金。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吸引企業、銀行及社會資本共同注資,以專業基金理財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建設基金,重點設立新材料創業投資基金和市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用于推進鈦產業鏈和具有重大帶動作用項目建設。同時引導國家、省上各基金,對全市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實施包裝上市計劃,搭建融資平臺。

4.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統籌科技資源,努力構建產業鏈自主創新平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加快鈦材料應用研究院、國際鈦材料檢測中心和一批服務行業的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和科技資源中心、農業專家大院等項目建設,鼓勵企業認定省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強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升級引導,提升新產品開發、制造、試驗、檢測能力,形成梯次結構合理的產學研結合促成果轉化的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進程。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積極引導企業改善內外部管理,增加科研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鼓勵企業與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形成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創新投入模式,努力攻關、掌握一批關鍵集成技術,建設一批引領行業發展服務的專業工程技術中心和產品公共檢測平臺,全面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實國家各項鼓勵自主創新政策,突出抓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按照國家關天規劃和市十二五規劃綱要總體要求,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方案落實,制訂相關地方促進新興產業發展若干政策,通過推行名牌帶動、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化戰略,提升優勢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關聯性和區域帶動力的形成,壯大經濟實力。

5.加強組織體制保障

組建市級決策咨詢委員會。擬定產業體系建設戰略,制訂相關促進政策,監督落實考核目標責任。統一匹配財政支持政策措施,繼續執行領導包抓項目責任制,形成統一組織協調項目實施的監控、評價的合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建立相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統籌推進產業標準化、信息化、統計指標、監測和評價體系、人才培養、產業安全預警應急、策反饋等基礎性工作;指導區(縣)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以及園區工作;協調設計相關部門,促進協作配合,實現信息共享,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推進新興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