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職業培訓總結材料
時間:2022-07-04 04:36:00
導語:職校職業培訓總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授學院領導的委托,由我來做學校職業培訓工作報告。請在座各位領導及代表們審議。在過去的五年里,我校全體師生在學院領導、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在廣大同學的支持與配合下,在我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有聲有色的開展了各項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一直以來,學校緊緊圍繞著院團委的工作中心,結合我院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學校特色的培訓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省職業技術學校,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我校“雨露計劃”工作的關懷、指導和支持,現將我校五年來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情況匯報如下:
基本情況
我校于年月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五年來,學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區主辦”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面向市場、訂單辦學、保障就業”的培訓要求,在市、區扶貧辦的直接指導下,采取轉移培訓與學歷教育“一校兩線、齊頭并進”的方式,走“場地租賃制、設備股份制、教師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種新機制,從而有效保障了轉移培訓的良性發展,形成了“一校兩分三制、定單培訓、定向輸出”的培訓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勞務品牌,真正實現“培訓一期、學到一技、安置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五年來學校共培訓學員7500多人,占計劃任務的100%,其中學校安置7356人,自主擇業144人,安置就業率達98%。就業學員90%免費安置到沿海等發達地區,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訓成果在年年月全國“雨露計劃”成果展覽會上作為省僅有的兩家培訓機構參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機關領導的肯定,有多個省扶貧辦帶領本省參展基地學校前來觀摩、學習。
主要做法
一、優化就業維權服務,搭建輸出平臺
在轉移輸出上,學校努力搭建平臺,以實現全方位就業安置。首先根據市場和用工單位的需要,采取“訂單培訓、定向輸出、廠校聯姻、校企協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訓學員。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媒體,通過學校網站、電視廣告學員信息,延請外地用工單位主動來校招工,多途徑實現學員非農就業。
學校對每位結業安置學員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過學校就業安置維權中心、企業工會、民工救助中心等組織多渠道維權,通過切實履行“七項承諾”,使學員得到最優化的服務保障。而今,學校已在安置就業相對集中的等地設立就業維權服務中心,通過中心對輸出學員進行跟蹤服務管理,做到了訂單培訓—就業—維權—回引的全程服務。
二、營造良好氛圍,培訓開展“四到位”
領導到位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培訓中心主任,副校長為培訓中心副主任,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勞動力轉移培訓領導機構,由一名副校長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培訓中心下設辦公室、招生部、培訓部、就業安置部,具體組織開展培訓工作。
宣傳到位學校積極探索構建多層面、多序列的招生宣傳模式。一是成立以區(縣)為中心,學校為主體,鄉、村、社積極參與的宣傳保障機構;二是政府每年將送培任務下達到鄉鎮,各鄉鎮落實專人負責組織、協調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區扶貧部門為主導,學校在新聞媒體開辟扶貧欄目,及時宣傳報道招生培訓信息。學校深入鄉鎮、村組,采取放錄音、發資料、送傳單等形式,真正做到宣傳工作“四覆蓋”。
學員組織到位采取貧困學員自愿申請、村社公示、鄉村審核、縣(區)扶貧辦審定的程序招收學員入學參培,嚴格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招生。機制到位整合教育資源,構建了以巴山職業技術學校為“龍頭”,各網絡學校參與的勞動力轉移培訓體系。實行動態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個培訓工作駛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規范資金運行
學校按照扶貧部門制定的《培訓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切實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實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單、一查、一維、兩證、兩合同、兩臺帳、四制”管理模式,廣泛接受社會、財政、審計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檢查。在資金投入上,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初步摸索出一條“補、讓、集、貸”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四、注重培訓過程,打造技能型農民工
在強化技能培訓的過程中,五年來,學校切實做到“兩個規范”、“四個統一”、“八個結合”。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就業要求,規范培訓過程,確保培訓質量,立足市場和用工單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確保培訓一期,學到一技,增長一智。從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勞務品牌——巴山漢(妹)子,以品牌拓寬了勞務市場,以高技能提升了農民工轉移就業的身價。
探索經驗
一、彰顯與時俱進,扶危濟困分國憂
特大地震后,學校決定為災區免費培訓駕駛員200名。災區的100名學員已順利結業,災區的100名100名學員正在培訓中,此舉得到了省委副書記的高度評價。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許多農民工紛紛失業返鄉。學校抓住這一契機,大力宣傳轉移培訓政策,讓返鄉農民工走進學校接受技能培訓,為再就業積聚力量,截止月,已有300多名返鄉農民工接受了學校技能培訓,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二、創新就業模式,實現優質安置
為確保就業高質、穩定,學校還逐步探索出一條“回訪制”、“招回制”與“提高制”相銜接的就業保障機制。從而使受訓學員出得去、留得住、能掙錢。根據學校的跟蹤調查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情況,就業學員少部分素質較高,大部分能勝任工作,個別需要招回,就業穩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業安置的基礎上,學校加大對參培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引導,將向市外安置與本地非農就業相結合,引導學員自辦公司、工廠及企業。目前,已有數十名學員學成后在當地或周邊市區自主創業,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同時,學校積極引導已有成就的參培農民工返鄉創業,開辦企業,這樣即可對口安置參培學員,又可樹立就業榜樣,推動雨露計劃持續,深入發展。
三、以政策為導向,創新培訓對象
是貧困地區,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基數大,為了讓更多的貧困農民受益于國家的勞動力轉移政策,學校準確把握政策精神,盡可能讓貧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費培訓機會。
為此,學校在嚴格準入制度的同時,準確把握對象。將貧困農村人口、城市周邊失地農民、兩后生均納入培訓范圍。在此基礎上,對初三分流生實施兩步走,對少數完成轉移培訓計劃、考試考核合格、推遲就業又愿意繼續深造的學員,經本人申請納入中職就讀,享受國家中職生補助,進而實現從短期培訓轉移到長期培訓的目標。
同時,為順應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潮流,學校因地制宜,嘗試將農村農機操作手和農村實用技術人員納入培訓對象,嚴格準入關、對象選擇關、就業轉移本地關、政府督察關。
四、著眼學員實際,創新培訓內涵
1、注重產教結合。整個培訓過程中,學校嚴格實行三合一制度(教師與師傅合一,實習車間與教室合一,實習操作與生產加工合一),讓培訓的每一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研發校本教材。參加勞動力轉移的學員,大多知識水平低,市場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適用,為此,學校根據情況自編適合農民工的教材。農民工教材,只講怎么做,不講為什么,讓學員學到實際操作技能。
3、聘請高能高技教師。學校從廠企高薪聘請、引進重實作、操作能力強的專業教師,并與訂單企業聯手,實施校企聯合,由訂單企業派遣老師,實行定向定專業培訓。學員技能學習針對性強,畢業后即安置到企業就業,從而實現了培訓就業一體化。
4、教學重點體現技能。在培訓課時安排上,學校側重技能實作,將實作課與理論課學時按3:1安排。理論課主要講解法律常識及就業常識,讓學員學有所用。
五、逗硬考試考核、提高培訓質量
學校采取“學校+扶貧辦+勞動安監”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檢測培訓學員。理論考試由學校出題,技能考試由扶貧辦、勞動安監、學校聯合進行,嚴格考試制度,檢測合格后實名填券。保證了培訓質量,確保參培學員學到過硬技術。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職業技術校勞動力轉移培訓正處在發展攻堅階段,如辦證費用偏高、學員脫產學習生活費用負擔等問題還亟待解決。學校將更加注重專業設置和培訓質量,為地震災區培養合格技術人才,大力推進返鄉農民工培訓進程,著眼于優質發展,著力于內涵發展,努力開拓,不斷探索創新,全面協調推進學校勞動力轉移培訓發展的各種內外力量,辦好國家示范基地,為地區經濟快速和諧發展作出新貢獻。
職業培訓可以使更多的無業工作人員學習新的技能知識,在不斷的前進中得到更多的進步,在學習到新的技術之后,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也為自己的將來闖出了一片新的天地,這才是我們職業培訓的最終目的,讓更多的人才走上社會,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小議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模式
- 下一篇:貫徹民政局加強文明創建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