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工作總結二
時間:2022-02-10 02:48:00
導語:生態建設工作總結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在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和全國第六次、全省第八次環境保護大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為指導,大力抓了生態市建設工作,各項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取得較大成效,確保了全市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現將我市*年生態市建設工作情況總結及2007年工作打算匯報如下:
一、*年以來主要工作情況
(一)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出生態市建設良好氛圍
1、省市領導高度重視生態市建設工作。*年以來,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對我市生態市建設工作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持,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態市建設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年6月10日,市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我市的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6月20日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我市的生態規劃,并對規劃的實施提出了寶貴建議。為促進我市生態市建設工作,5月17—19日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對我市生態市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深入單縣、東明縣、鄆城縣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報市政府。調研報告肯定了我市生態市建設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難點,并對問題的解決、今后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建議。市生態辦就生態市建設工作召開了兩次專門會議,由各縣區生態辦相關人員參加,分析了生態市建設工作的重點與難點,今后工作的思路等。各縣區政府在財政資金較緊張的情況下,高薪聘請有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為本縣區編制高水平、有較強指導性和操作性的生態縣(區)規劃,目前我市除東明縣外其余八縣區已完成了生態縣(區)建設規劃論證工作。年底,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專門就*年生態市建設工作情況及2007年工作計劃進行了匯報。
2、加強業務培訓。為加強生態市建設的教育培訓工作,推動生態市建設目標和任務的落實,加快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市生態辦組織我市各縣區生態辦有關人員參加了省生態辦舉辦的生態省建設培訓班。對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省建設,生態省建設規劃與具體工作要求,生態省建設中的法律法規,生態監察,生態保護等知識進行了業務培訓。此外我市還專門組織了一次由各縣區生態辦工作人員參加的生態市建設業務培訓,對我市的生態建設重點工作、規劃的實施等方面進行了培訓,提高了生態建設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明確了我市生態市建設工作的重點。
3、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活動。圍繞“六五”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突出了生態市建設的重要性;僅市生態辦今年一年在山東環境網站上發表有關生態市建設情況的稿件就50余篇;在菏澤環保網站上開設了生態建設專欄;定期在上發表有關生態市建設工作情況的文章。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的開展,從部門領導到普通群眾,對生態市建設工作的認識都有了新的提高。
(二)突出工作重點,明確工作目標,生態市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產業,走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的發展新路子。我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積極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著力健全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經濟體系。在工業方面,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引導工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大力發展低消耗、無污染或少污染、高產出、循環型的產業和產品,目前我市已有9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也脫穎而出,東明石化集團、國能單縣生物發電有限公司、菏澤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山東達馳電氣有限公司等一批代表菏澤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水平的企業參加了首屆省建設節約型社會成果展。在農業方面,我市牡丹區、鄄城、鄆城、單縣、曹縣先后承擔了國家、省級生態農業建設示范項目,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生態環境明顯優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示范區研究開發出的以沼氣為紐帶的平原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節水與土地可持續利用、生態種植等生態農業模式,為我市生態農業建設提供了經驗和支持。積極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堅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發展方向,堅持政府推動為主導,政府推動與市場引導相結合,發展特色品牌農業,加快了生態農業的發展。*年有13家企業,20個產品,85萬畝生產基地通過國家無公害食品認證;有2家企業,11個產品,60萬畝生產基地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有1家企業,1個產品,40畝基地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一是提高秸稈利用率,全面提高秸稈還田水平,大力推行秸稈過腹還田,利用秸稈大力發展食用菌。二是大力發展農村能源沼氣建設。三是大力推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四是積極倡導農民大力發展庭院生態經濟。通過以上措施,促進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農業建設進程,使秸稈利用率比達到92%,每畝土地增施有機肥3.5立方,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農產品質量。
2、加強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進一步改觀。一是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引黃供水、綠化、節能、節水、利廢和墻材革新、建筑節能等工作的實施,大力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了人居環境質量。市污水處理工程當前日處理污水5萬噸,滿負荷運轉率達到62.5%,出水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八縣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投入運營,使城區水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市中水回用工程設計規模為3萬噸/日,計劃2007年底前建成。市垃圾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引黃供水工程土建施工已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綠化趙王河公園面積90公頃,布置綠化樹種200余種;沿環城公園護城河兩岸興建綠地生態系統75公頃;城市綠地建設方面,自2003年以來,共興建24塊街頭綠地,新增公共綠地面積142公頃。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情況,新型墻材生產使用自2003年以來,節約土地2439畝,節約能源9.16萬噸標煤,綜合利用廢物88.7萬噸。二是大力實施“碧水工程”,加強點源治理。按照南水北調工程的要求,我們把水污染防治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淘汰了一批生產工藝落后,未建任何污染治理設施的企業,限期治理了一批重點水污染企業,對重點河流斷面和重點污染源加強監管,加大了一些企業的結構調整。經過努力,在*年旱情較嚴重,雨水稀少的情況下,三條主要河流東魚河、萬福河、洙趙新河出境斷面COD分別為36.2、39.1、55.9毫克/升。三是大力實施“藍天工程”,加強城區空氣污染防治。了《關于菏澤城區實施“藍天工程”的通告》,取締城區所有1噸以下燃煤鍋爐、小窯爐,大力推廣清潔能源。要求有關燃煤電廠上馬脫硫設施。*年菏澤城區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91.5%,比去年提高了7.9個百分點。四是大力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通過加大城市市政設施建設力度,新鋪設供、排水管網,完善道路綠化配套工程,加強城市環衛設施建設及管理,拆除違法建筑等一系列措施,城市環境得到較大改觀。
3、加大對礦產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力度,大力開展水土流失治理,積極發展生態林業,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優化。一是加強煤礦開采區的環境保護管理。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組織專門人員對我市六對礦井建設情況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環保監管,市環保局、市煤炭管理局聯合組織人員對煤礦開采區的建設情況及環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調研,成立了專門的小組對煤礦開采區的環境保護及生態恢復進行監管,計劃下一步將組織編制生態恢復規劃,早動手、高起點、嚴要求的做好煤炭開發區的生態恢復,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二是認真開展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年我市重點開展了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檢查、礦產資源開采情況清理排查和礦產資源管理中違法違規行為清理等三項檢查工作,對無證勘查開采、亂采濫挖、浪費和破壞礦產資源、未經批準非法從事采礦活動等違法行為進行了依法查處,破壞浪費資源的礦山停產整頓;不按時足額繳納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的,依法追繳,并處以罰款;對非法轉讓探礦權的違法行業逐個排查,對未經批準擅自轉讓的,按照法定權限責令改正,沒收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對持證開采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沒有發現越權發證、不符合法定條件等礦產資源管理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共查出年檢不合格勘查項目2個,均為沒有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無證采礦企業3個,欠繳礦產資源補償費2例,全部及時進行了處理,無證開采企業已責令停產,并予以處罰。18個“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的磚瓦窯廠和資源枯竭的16個磚瓦窯廠全部關停。制訂了。我市的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三是認真實施礦產資源的規劃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年,全市僅新增開采項目1個,即巨野煤田趙樓煤礦,符合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對不符合規劃的所有勘查、開采項目,一律不予核發采礦許可證。針對當前耕地保護的新形勢,近年來,我市相繼對部分粘土資源枯竭的磚瓦窯廠進行關閉,并實施復墾整理。引導農民群眾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引導磚瓦企業逐步向黃河灘區轉移,利用黃河落淤燒制磚瓦。針對巨野山石資源已近枯竭的現況,對山石開采進行了整頓,并制訂了開采計劃,實行有計劃的限量開采。目前我市開采的磚瓦粘土和普通建筑石材,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100%。認真開展了礦山企業年檢工作,對轄區內所有采礦企業進行了檢查,礦山企業年檢率達100%,勘查、采礦項目持證率達到了100%。四是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實施《菏澤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并實施了《菏澤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新辦礦山一律進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要求投產礦產企業按照方案要求開展恢復治理工作。逐步實現開發、保護和治理的統一規劃,同步實施。認真開展巨野金山地質遺跡保護工作,在保護區內杜絕了一切采礦企業,完成了保護區附近礦山企業的改造,有效防止了對保護區的破壞和污染,維護了保護區的完整性。五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及“四荒”開發力度。*年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40公頃,減少土壤流失量55.2萬噸,共建成基本農田1589.2公頃,水保林593公頃,經濟林230公頃,建塘壩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31座,新實施生態修復面積600公頃。針對全市“四荒”面積大,成因復雜、水土流失嚴重的特點,我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采取了承包、拍賣、租賃、股份合作等靈活的綜合開發治理形式。目前,全市已完成的治理面積12475.4公頃,其中*年治理面積423公頃。本年度治理廢舊坑塘18個,治理面積450公頃。六是積極開展生態林業建設。為全力打造平原生態森林城市,唱響林產品品牌,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林業的建設,今年全市共完成綠色通道工程800多公里,豐產林基地15萬畝,啟動了村鎮綠化示范工程,營造高標準農田林網70多萬畝,完成了36公里長的環城生態林帶,極大的改善了城區生態環境。目前我市有林地面積450萬畝,已經顯現出良好的生態效益。
4、全面開展生態社會建設,積極培育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友好型企業,發展環境優美鄉鎮,推進生態文化建設,倡樹生態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觀,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市建設的順利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市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個,省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4個,省市級環境優美鄉鎮22個,省市級環境友好型企業14家,省市級綠色社區16個,省市級綠色學校30個。生態示范系列工作的開展,使我市生態市建設工作從點到面,從城市到鄉村,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落實責任,強化考核,為生態市建設建立有效保障機制
1、落實責任,層層推進,從區域上實現以城為主向城鄉聯動的轉變。我市充分發揮中心城區龍頭帶動作用,以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建設為載體,認真抓好鄉鎮和農村生態系統的建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城為主向城鄉聯動的轉變。一是明確了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目標。全面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按照每個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分類指導,每年選擇一批條件較好的鄉鎮申報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先進帶動落后,要求在2020年以前,所有鄉鎮要達到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指標。*年我市已有17個鄉鎮申報了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由省局對申報材料及現場進行了核查,待正式命名。二是積極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市文明辦、農業局、環保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意見》(菏文明辦[*]6號),對全市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工作做出了具體的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創建工作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通過所在鄉鎮推薦,縣區文明辦、農業局、環保局初審,市文明辦、農業局、環保局審核,*年命名市級文明生態村290個。三是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四四四一”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四清”工作基本完成,初步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的局面;“四改”工作進展順利,大力實施改廁、改灶、“村村通工程”,目前農村改廁完成3萬多個,改灶近3000戶,建沼氣池2000多個,絕大多數農村通上了柏油路,60%以上的試點村已通自來水;各級把“四學”作為提高農民素質的根本措施來抓,多次舉辦培訓學習班;“規劃”工作穩妥展開,和農村經濟村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農村環境保護五個專題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四是開展我市生態功能區調研。因我市是平原地區,地形單一,缺乏珍稀自然資源,我們在立足本市實際的基礎上,對我市一些具備特殊生態功能的區域進行了專門調研,如鄆城縣的宋江湖,是八百里梁山水泊遺水,環境優美,在此棲息了許多野生動植物,有的還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類;單縣的浮崗水庫容積達1億方,是豐富的水源涵養地。在對這些具有特殊生態功能區域調研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做好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
2、建章立制,強化考核,為生態市建設建立有效保障機制。一是建立監督檢查機制。要求相關單位定期向市生態辦匯報工作情況。推行環保義務監督員制度,代表性地選擇40名義務監督員,參與對環保工作的監督。二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定期檢查考核《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2003—2007)》落實情況,增強生態市創建工作的動力和壓力。三是建立輿論引導機制。在市區設立大型公益廣告牌,擴大生態宣傳,培育生態文化。印發了、及一些環保常識傳單,免費送到市民手中,在中開辟環境保護專欄,參與菏澤電視臺環保欄目的制作,促進全社會生態理念培養,自覺的參與共建美好家園。
3、狠抓整治,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經常性的開展對環境保護及生態市建設工作的檢查,一旦發現生態破壞事件,立即進行處理,決不姑息。僅*年以來就開展了七次全市范圍內的大檢查,另外還不定期的開展暗查活動,對發現的違法企業市政府下文進行了嚴肅處理。
二、存在的問題
我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認識不到位。個別部門還沒有把生態市建設工作自覺納入本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缺乏“份內”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協作精神,認為生態市建設只是環保部門的職責和義務,全民生態觀念淡薄,沒有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并積極參與的局面。二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仍存在著不協調。我市經濟落后,目前急需發展經濟,招商引資力度非常大,有些鄉鎮領導及單位尚且沒有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起來,重發展輕保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三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我市工業化程度相對滯后,一些企業規模較小,生產方式和工藝較落后,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及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循環經濟進展緩慢。四是農業面源污染仍較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惡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五是缺乏專項資金支持與專業人才支撐。六是生態市建設基礎設施還不健全,環境監察及監測力量薄弱。
三、2007年工作打算
1、繼續加強宣傳與教育工作。我市已制定了生態市建設宣傳及業務培訓工作計劃,計劃用明年一年的時間完成從各級政府領導到企業法人的輪訓,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活動,爭取通過宣傳活動,讓生態市建設與生態保護觀念家喻戶曉,鼓勵社會團體及個人參與生態市建設工作。
2、進一步完善監管與考核體系。定期召開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與環保義務監督員會議;在重點保護區樹立標牌,加強監管,防止生態環境破壞;按照生態目標責任書對責任單位及縣區經常性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完善考核辦法,定期組織考核。對各縣區、鄉鎮的年終考核時,把生態市建設市縣區長目標責任書中規定的有關考核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對干擾生態市建設,造成嚴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故的,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要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規給予相應的處理。
3、加快生態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小城鎮生態建設與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對特殊區域編制生態保護規劃,如煤礦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區等。
4、強化生態市建設各項工程。由各相關單位負責,按照《菏澤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與目標責任書要求實施各生態建設工程,確保按要求完成。
5、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生態破壞行為。環保、監察、工商、質檢、國土等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按照職責分工,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提高執法水平。定期開展專項行動,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給予嚴肅處理。
6、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培養生態市建設科研人才,不斷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加大投入,做好生態市建設各項重點工程;完善環境監測監理設備,提高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日常監控檢測水平,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制定、完善環境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及信息報告制度,確保及時處理各類生態破壞事故。
四、工作建議
1、加強生態市建設工作的指導、學習與交流,學習先進市的經驗及一些重點生態工程,如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的建設,生態功能區的保護等方面的經驗,促進本地的生態市建設工作。
2、加大對重點生態市建設工程的支持。通過政策上的傾斜,資金上的扶持和技術上的幫助,加快生態市建設重點工程的實施。
3、加強對生態市建設專門技術人才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