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

時間:2022-02-06 09:34:00

導語:班主任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主任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

一、充分認識班主任的作用

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其關鍵是要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學校是公共教育的專門機構,中小學生的可利用時間主要用于在學校接受專門教育。相對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來說,學校教育更集中、更系統。在學校,同學間的相互影響、老師的示范引導,都更令中小學生所接受、所模仿。因此,學校教育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而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則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一)班主任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者

在中小學中,班主任的主要職責是以班級為單位,協調和統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在校生活進行指導與管理,促進學生在各方面和諧發展。首先,班主任是學生思想的指引者。班主任在處理大量具體事務和進行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思想進步。其次,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父母”。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和思想方面關愛學生,也要在生活方面關愛學生。特別是在與學生思想溝通方面,班主任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與自己的父母相比,中小學生更愿意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敞開心扉。第三,班主任是知識和經驗的傳授者。中小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很多是通過模仿進行的。班主任的人格、性格、道德、學問、態度、言行等,對學生的品德行為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第四,班主任是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者。中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社會行為等多方面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劇變化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內心深處常常發生沖突和矛盾,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從而誘發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加之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種種影響,使當代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發生變化,產生個性心理特點。針對這一現象,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關的心理知識普及教育,有針對性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心理健康討論,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使他們不斷提高心理素質。

(二)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班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組織。班主任對班集體的組織建設負有專門的責任,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管理工作。制定和確立班級的發展目標、規劃和設計班級的前進方向,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班主任必須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對青少年一代的要求,依據班級群體的現實發展水平,制定出一個高于現實水平、又有可能實現的目標。與此同時,班主任必須把制定目標的過程變成發動和激勵全班學生積極向上的過程,把實現目標變成全班學生內在的要求,并在一個目標實現以后,又引導學生確立新的目標。

(三)班主任是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社會各方面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班主任正是按照國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政策以及學校的教育要求來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影響,在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班主任如何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將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客觀地講,家長與班主任在教育目標上其實是一致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希望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職業和道德要求,要對學生教育全面負責。雖然在教育學生成材這個目標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對教育復雜性的理解不盡一致,以及對學生教育方式上的差異,班主任與家長間難免會產生矛盾。當矛盾發生時,處于學校教育主導地位的班主任應尊重家長的人格,主動協調好與家長的關系,在主動協調中建立密切的協作關系,堅持家訪制度和家長會制度,辦好“家長學校”,形成對學生教育工作的合力。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性格愛好等要與家長勤溝通。班主任只有強化和擺正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間建立和諧、有序的聯系,促使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好培養學生的教育目標。

二、努力提高班主任素質

教育是一門塑造人的綜合藝術。作為工作在這條戰線上最前沿的班主任,其威信不是靠“主任”身份“授予”的、令人屈從的權勢,而是在學生敬佩和信服的基礎上被認可的一種形象。這種威信正是班主任素質的綜合體現。我們在學生中開展素質教育,首先教育者要具備較高的素質。然而,當前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是時常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用傳統的觀念來教育復雜的對象。因此,作為處于教育中特殊崗位的班主任,更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要有積極向上的創新精神

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教育需要創新型教師。新課程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目的在于促進每一個學生在潛能、個性、創造等方面得到長足發展。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發揮學生的長處,開發學生的潛能,努力對工作方式進行開創性的改革和實踐。為此,班主任角色必須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傳統觀念下,班主任角色只是學科教師的一種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師只要在自身專業方面有所長,都可擔任。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內涵是豐富的。他不僅應是“學科專家”,而且應是“組織者”、“管理者”、“領導者”、“模范公民”、“父母人”、“學生的朋友與知己”、“學生人際交往的指導者”、“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咨詢者”等等。而所有這些內涵,對新時期班主任的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都需要通過不斷創新來完善。二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傳統意義上的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經驗為主,不少人需要走過一些彎路后才能獲得理論層面的教育理念。有人認為對學生越嚴格、越管住就越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結果使不少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過度自卑、焦慮等。近年來,常常有因教育方法不當導致悲劇發生的報道見諸媒體,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是一種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事業。在現實條件下,我們強調的是掌握教育科學和管理科學知識,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管理理論與現代教育思想創造性的指導班級工作,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專業化”的班主任。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就應該是一位教育專家。三是由現實型向未來型轉變。教育要面向未來,教育者首先要有長遠意識,著眼于社會未來以及個體發展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以及意志品質等各方面的素質,使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把學生培養成能適應未來變化、有自主發展能力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