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從牢騷中察民情

時間:2022-06-04 11:53:00

導語:善從牢騷中察民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待群眾的一些“不中聽”的“牢騷話”,歷來有兩種態度:一種聞之則怒,視言者為“刁民”,必欲懲之而后快;一種是聞之則喜、或聞之則憂,從中體察群眾的情緒,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化被動為主動。

群眾發“牢騷”,一般都有原因。他們或是工作、生活不如意,或是利益受侵害、訴求未被及時解決,或是對個別黨員干部的做法有意見。盡管有時候說話有點刻薄,實則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眾的呼聲。如果漠視不管,極易損害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形象。

現在一些地方干群關系比較緊張,群眾有問題不是找基層干部,而是層層上訪。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少數干部工作作風不踏實,不了解群眾困難,甚至與民爭利,侵害民利。群眾認為這些干部“不像話”,因而心生“牢騷”。對此,各級領導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群眾的怨諷之言,不能視為洪水猛獸,更不可置若罔聞,而應深察細品,耐心疏導,及時化解矛盾。當然,“牢騷話”不像“三伏天喝冰水”那樣舒服,有些話非但不大中聽,而且還如芒在背。然而,作為領導干部,必須要坐得住、聽得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