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黨組書記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23 09:58:00

導語:工會黨組書記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會黨組書記事跡材料

她,來自基層,她,作為一名工會干部,一干就是20載,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無私地奉獻給了內黃工運事業,使一個處于困境的基層工會建設成為了“全國先進縣工會”。她,就是全國勞模、全總執委、內黃縣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豐富的工作經歷,艱辛的創業歷程,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名植根基層、艱苦創業、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新時期工運楷模、優秀領導干部。

一、白手起家,艱苦創業

19*年,*出任內黃縣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當時,縣工會只有幾間辦公室,幾把破桌椅,活動無陣地,幫扶無經費,職工不認可,領導不滿意。面對這樣的狀況,*說:“工會要想有地位,必須有作為;要想有作為,必須干實事;要想干實事,必須有實力;要想有實力,必須有陣地。”為此,她牢固樹立了“內蓄實力,外塑形象,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發展思路,帶領工會一班人,沉下身心,克服艱難險阻,大力發展工會陣地。先是在縣委的支持下,收回了期間被其他單位占用的工人俱樂部,繼而又出資5萬元收購了人民劇場,采取招商引資、借船出海的辦法,投資30萬元,將其建成為一個集影劇院、會議室、商業服務為一體的新工人俱樂部,內黃縣2萬多名職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動場所。1993年,*又瞄準了一個更高的目標——興建工人文化宮。建設文化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短缺,為籌措資金,*把自己的家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全部用于建設。為把好工程質量,她每天堅持上工地檢查,因勞累過度,摔倒在工地,被鋼筋扎入腿肚一寸多深,鮮血洇透了褲子,在場的工人說:“邵主席簡直就是一個拼命三郎”。天道酬勤,通過艱難不懈的努力,1996年10月,總投資450萬元,占地15840平方米,建設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宮勝利峻工,這是內黃工會干部汗水、淚水、血水和鋼筋水泥的結晶。一位領導同志在視察文化宮后當場揮毫題道:“中州大地耀明星,白手建起文化宮。”

有了活動陣地,全縣職工文化活動蓬勃展開。——縣工會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全縣職工運動會,聲勢規模逐年擴大,參賽運動員都在千人以上;以文化宮為依托,縣工會組織成立了老干部釣魚協會、乒乓球協會、太極拳協會和籃球隊、秧歌隊、鑼鼓隊;16年來,縣工會先后舉辦職工文藝晚會58場,各類知識競賽51場,職工自編自演文藝節目1000多個……

踏平坎坷,征服困難,*憑著自己的“熱勁、干勁、韌勁、拼勁”,給內黃工會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內黃縣工會事業駛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在全縣職工中樹立起了“工會”這塊沉甸甸的標牌!

二、開拓創新,乘勢發展

*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提高一直是她的不懈追求。面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又提出了“站在新高度,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尋求新突破”的工作理念,以此為指導,內黃縣總工會迅速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高潮。

——投資30萬元,完成了工人文化宮二期續建工程;投資50萬元建成了職工計算機培訓中心,投資12萬元建成了職工愛心幼兒園……縣總工會固定資產由建會之初不足1萬元,劇增1000多倍,突破1600萬元,闖出了一條白手起家、實力強會的發展之路。

——大力開展基層工會組織建設,18年新增基層工會組織408個,總數達到783家,較19*年增加3.2倍;新發展工會會員6.2萬人,總數達到7.9萬人,較19*年增加3.6倍,全縣建會率和入會率均達到100%。

——連續18年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設立了“內黃縣職工服務中心”、“內黃縣困難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內黃縣農民工維權服務站”等維權幫扶機構,開通了7711110職工維權服務熱線,印制了《農民工維權手冊》,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六清”幫扶臺帳和定點看病醫院、定點購物超市,并通過黨政工“一對一”結對幫扶累計使1.8萬人次困難職工直接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及工會組織的關懷與溫暖,使1800余名特困職工子女化解了入托與上學難題。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勞務輸出。投資208萬元的全縣第一家量販式KTV——“真愛99KTV”落戶內黃縣工人文化宮;組建成立內黃縣總工會勞務輸出辦公室,年均輸出農民工和下崗職工異地就業1000余人,探索出了一條開放式幫扶新途徑。

……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的帶領下,縣總工會先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先進縣工會、全國送溫暖先進單位、全國申奧活動月先進單位、全國新建企業建會先進縣等榮譽稱號;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河南省先進縣工會,全省新經濟組織建會先進單位,河南省體育先進單位、全省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先進單位等各項榮譽稱號15項;被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授予各類榮譽稱號92項。內黃縣工會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會逐步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工會系統的前列,成為全國知名工會。

三、情系職工,關注民生

為職工作一件好事不難,單位獲得一年先進也不難,難的是20年如一日,這一點,*做到了,她領導的內黃縣工會做到了。20年來,*把一顆心全交給了職工、交給了群眾,她始終把職工當作自己的親人,把發展壯大工運事業當作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她常說:“職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工會是職工的娘家,娘家就要為職工說話辦事”。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逢年過節,她都到困難職工家中噓寒問暖,送油送面,讓困難職工過上年,過好年。

——常年開展“心系特困生,幫扶魚水情”金秋愛心助學活動。達到了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孫雷紅、晁茜……一大批特困職工的子女,通過“愛心助學活動”,邁入了高校的大門。

——油廠一名女工上班時不慎燒傷,企業不愿過多賠償,*進駐企業,與企業主促膝長談,耐心開展說服工作,最終為該女工爭取傷害補償20萬元。

——農民工董運堂之子董軍偉,因父母雙病,家庭特困,考上大學無力支付學費,*隨為其送去助學金3500元,該生入校不久,其母病故,*又拿出1000元錢為董軍偉母親辦理喪事,這一舉動感動了全村村民。

……

這一切,都飽含著*的辛勤和汗水。這位女工會主席以她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她不追求升官,只追求人生價值的堅定信念,使弱勢群體共享了和諧社會建設的成果,為困難職工送去了黨和政府及工會組織春天般的溫暖。

四、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當前,工會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面對新時期、新任務、新職能、新挑戰,*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為打造學習型組織,提升職工隊伍素質,在全國率先開展職工書屋建設活動,于2006年11月3日組建成立了全國首家“職工書屋”,通過開展“四級聯創、五統一共建職工書屋”活動,職工書屋如雨后春筍在全縣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己組建職工書屋60家,藏書56萬冊,為廣大職工搭建起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平臺,這一首創經驗引起了全總和省、市總工會的高度重視,被稱贊為“是一個新的創舉”,在全國開創了職工書屋建設的先河。

——為把職工最大限度地組織到工會中來,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了“五個一”村級農民工工會建會模式和“十有”“六清”規范建家標準,先后組建村級農民工工會520家,新發展農民工會員48000多人,實現了村村建工會,會會都有維權聯絡站,叫響了“農民工不落淚,有困難找工會”的維權最強音。

……

*有很多“名言”,這些“名言”是她人生的感悟,工作的淬煉,更是她作風的寫照,她說:工會工作要切實做到五到,即服務職工責任盡到,橋梁紐帶作用起到,維權保護依法做到,實事好事件件辦到,工會職工心心連到;每一名工會干部都要成為“銅頭鐵嘴橡皮肚子飛毛腿”,當好六大員,即當好分管工作的指揮員,又當好沖鋒一線的戰斗員、克難攻堅的攻關員、釋疑解難的協調員、能講能寫的宣傳員和一心為民的服務員。她常說:“人生之樂,在于奉獻”。在她的生活日歷上,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家中、路上都是辦公室。她從不計名利,不計得失,為了自己熱愛的工會事業,毅然辭去了縣人大副主任職務。為節約資金,每次協調職工書屋建設,都乘夜車進京,餓了就在火車上沖袋方便面,她以勤勉為公、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使內黃縣工會由落后變先進,一年一個臺階,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同級工會的前列。省總兩次在內黃召開現場會,全總專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宣傳推廣內黃職工書屋建設經驗,9省市(地)、縣工會50多批次計3600余人次來內黃考察學習,給予廣泛好評。縣委、縣政府對工會工作也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社會穩定離不開工會,經濟建設離不開工會,職工文體活動離不開工會,改革開放離不開工會,和諧社會建設更離不開工會。*本人也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執委會委員,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送溫暖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女職工之友等榮譽稱號;并先后受到、、、尉建行、王兆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市總工會向全市工會干部發出了“向*同志學習”的號召,《中國工運》、《中華世紀行》、《銅鏡》、《河南工人日報》、《安陽日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安陽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刊播她的先進事跡。上級領導稱贊她是一團火,溫暖一處,是一盞燈,照亮一方,是一面旗,帶動一片;廣大職工稱贊她為“新時期的女強人、干部職工的貼心人、廉潔自律的帶頭人、大公無私的忘我人、辦事認真的鐵面人、黨的事業的忠心人、與人為善的正派人、敢想敢干的開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