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7-05 10:31:00

導語: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

入迷是成功的基礎。一個對事業入迷的人,必然是一個勤奮的人,肯于吃苦的人。

在**公司,就有一個入迷事業、癡迷地下的人。他就是共產黨員、高級技師張**。工作27年來,他多次被評為公司雙文明先進個人,1998年以來連續四年被評為管理局勞動模范,1999年榮獲中石化崗位技術能手的稱號,2002年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在張書同眼里,入迷地下世界,生命才活得更有意義、更有滋味。

一、“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滿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識貧乏”。僅從張書同的筆記本,就可以看出他的學習是永無止境。

熟悉張**的人都知道,在他上衣口袋里總是裝著一個筆記本,記得是什么呢?原來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歷年來各類探井、開發井的資料和數據。有的井是他參與施工的,他記錄下來;有的井是別人施工的,他想方設法借來資料和數據,也記錄下來。張**的筆記本,也可以說是他個人學習的“數據庫”,是他個人學習的軌跡。一有時間,他就打開筆記本進行思考,反復琢磨這一口井為什么有油,那一口井為什么沒油,對試油沒有結果的井總是愛打個問號,想探個究竟。有一次,局油藏工程處的一位同志隨口問張**草84井的基本情況,張**一口氣說出該井10個基本數據,那位同志很驚訝,說:“沒想到你對5年前完鉆的井況還知道得這么全面。”至今,他的筆記本上還在不斷新增著各類井的井況。筆記本的故事是張**勤奮學習的最好見證。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這么愛學習的他,原先只是初中畢業的普通工人。張書同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進行過專業深造,干地質這個行業可謂“先天不足”。但他在學習上常以勤自勉,以鉆自慰,相信苦學就能出成果,更能彌補“先天不足”。在張**辦公室里,存放著有關石油行業、地質專業的理論書籍近百本。對每一本書,張書同都花費了相當的時間,結合專業工作實際去研讀。張**深有感觸地說:“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滿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識貧乏。”工作27年來,他苦學了27年。自學的知識包括鉆井地質、石油地質、油藏工程、鉆井工程、井控、測井、錄井、HSE等20門學科。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平時學習中,張**既搞好理論學習,又注重理論思考。這幾年,他把很多井有代表性的巖心樣和砂樣,加上標識,裝進塑料袋,存放在家里。一有時間,他就攤開樣品鋪在桌子上,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反復研究和琢磨,發現新的問題。書本、筆記本、地質樣品,都是他學習研究的好工具,幫助他一起走入地下迷宮。勤奮學習使張**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多次在公司技術比賽中摘到桂冠。

二、如果說,苦學是張**的學習信條;那么,破難是張**的工作準則。在他看來,地下雖是一個迷宮,既然走進去,就要走出來。

勝利油田地質層位復雜,構造類型多樣,有地質大觀園之稱;油氣層分布零散,如一個摔碎了的盤子,規律難循,又有地下迷宮之稱。而工人出身的張**在研究地下迷宮、破解地下難題方面頗有一套,先后捧回局級以上優秀成果15個,創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在油田勘探開發系統很有名氣。

張**1975年參加工作,一年的學徒期,他三個月就出徒,半年獨立頂崗,不到四年時間就擔任了地質技術員、地質組組長,1989年被油田聘為首批工人技師。期間,他以汗水做代價,以壓力為動力,用智慧去描繪,在成材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1986年孤東會戰時,他給自己訂了三個目標:一是層位卡準率100%;二是資料優良率100%;三是不該打的進尺一米不多打,該打的進尺一米不少打。在當時,這三個目標誰也不敢輕易做出承諾,因為會戰場面大、速度快,稍不留神就可能打過目的層或油層。然而,張**憑借著強烈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作風,在他參與施工的每一口井上都實現了這三個目標。特別是以資料優良率100%,在孤東贏得了良好口碑,獲得了“孤東會戰先進生產者”的榮譽稱號。

孤東會戰結束后,張**愈發成熟自信。他認為:“地下雖是一個迷宮,既然走進去,就要走出來”。正是基于這種思想認識,張**在每一次會戰中都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務。1996年在勝利油田第一個蒸汽實驗區草20塊開發會戰中,張**帶隊會戰。當時,該區塊地下地質情況復雜,鉆井施工難度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井漏并污染油層。面對風險性很大的施工難題,張**絲毫沒有畏縮,反而更堅定了他破難的信心。為保證油層不被污染,張**又一次“走進了”地下迷宮,分析了大量的區域資料,制訂了一套防油藏污染的技術方案。在會戰4個月里,他卡準了59口井的潛山界面和完鉆層位,提前85天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工程節約鉆井進尺650多米,主動建議加深11口井,取得了1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所施工的井沒有發生一口井漏,保護了油氣層,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現河采油廠、鉆井公司的好評,他也由此獲得了草橋地區“**專家”的稱號。

某一件事干多了,便可能熟中生巧;經驗積累多了,解決問題就迎刃而解。作為生產技術決策者,張**遇到的技術難題很多、責任很重,但他依靠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破解了一道道難題。近年來,油田勘探對象轉變為隱蔽式、復雜式油氣藏,對**技術人員發現油氣層、卡取取心層位增加了相當的難度和風險性。圍繞勘探難題,張**制訂了系列應對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針對潛山油氣藏,他制訂了“停、循、定”的技術措施,口口井卡準潛山界面,打掉了潛山地層這只“攔路虎”。針對隱蔽式、復雜式油氣藏,他在每口井施工前廣泛搜集區域資料,對該區地下地質特征做到心中有數;制訂詳細的技術措施,對關鍵深度(如取心層位、油氣顯示層位、靶點等)提前預測,進行實鉆對比,確保生產技術決策準確無誤。2001年施工的馬來西亞云鼎公司樁古14-D1井,是口斜井,周圍鉆探有易發生井漏的歷史教訓。因此,甲方要求在進入潛山地層兩米內卡準界面。張**在施工關鍵期間,上井10天,晝夜盯卡,發現了正鉆靶點和實鉆靶點不符,立即采用起鉆降斜、加密錄井等特殊技術措施,卡準了界面,贏得了甲方的高度贊揚。張**在技術決策上精益求精、精雕細刻,使他工作27年來,施工的千口井上無一差錯。

三、別人不敢想的,張**敢于想;別人做不到的,張**卻做到了。他打破前人思維定勢,演繹著創新的軌跡。

在浩瀚的地質海洋里,張**搏擊了近30年,獲得了許多地質研究方面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正是基于豐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張**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想、敢于做,在創新中提升了工作價值和生命價值。老井復查是張**技術創新的一個亮點。1983年完鉆的草13-97井,當時由于顯示不好,焊完井口一直未試油作業,在別人看來是—口沒有希望的井,而他卻不以為然,對該井無油“耿耿于懷”,當時他的想法是:如果一下子提出草13斷塊片麻巖出油似乎難以讓人置信,但不提出來,一口出油井就會長期被判“死刑”。為了以理服人,證實自己觀點是正確的,他翻閱大量的資料,統計了近百口井的油層數據,用放大鏡在一條條測井曲線上尋找疑點,反復驗證、仔細對比、認真推敲,終于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草13—97井有油。并向上級大膽提出草13—97井片麻巖含油的建議,同時送交了詳細的論證材料及施工意見書,被有關業務部門采納,初步測試后,獲工業油流3.6立方米/日。1996年至1997年,張**利用業余時間,復查了百余口老井,對4口老井提出了施工建議,使死井復活,增加了新的地質儲量。

矢志奮為,篤行不渝。在地質研究的迷宮里,張**敢于打破前人定勢思維,縱橫馳騁,走自己的路。他依靠數十年打探井的經驗,深思熟慮后,蒙發了奇想:能否將系統工程原理引入地質工作領域,使得地質解釋符合率更高,油氣層判斷更準確,地下構造情況更清楚。別人知道這個想法后,有說他是異想天開,有說這是天方夜譚。但不干,固然遇不著失敗,也絕對遇不著成功。他敢想敢做,走上了創新之路。兩個月就完成了該課題論證立項,一年就見到成果。他使用系統工程原理解決了草橋地區油層污染問題,對5口井提出不下篩管的建議,主動建議加深18口井,均見到油氣層,在1997年,張**的《系統工程原理在草20塊鉆井地質工作中的運用》課題獲局企業管理優秀成果二等獎。之后,他的《關于對草13-97井前震旦系地層試油建議》課題也獲局企業管理優秀成果二等獎;《系統工程原理在地質錄井生產中的應用》獲局企業管理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習創新永無止境,張**面對新的知識和技術,像小學生一樣謙虛肯學。近年來,公司先后引進和生產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國內先進水平的綜合**儀,生產方式由單一的地質**逐漸轉變為綜合**,綜合錄井技術日益重要,成為錄井技術的主導。張**面對新形勢,積極轉變觀念,努力學習綜合錄井技術,使地質知識和綜合錄井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促進自身工作能力提高。用學習地質知識的精神開始摸索國際先進的綜合錄井技術,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請教年輕人,請教行家里手,用心去記,反復理解。盡管年紀很大、一時記住的知識容易忘掉,但他學習勁頭很足,學習一個小小參數不厭其煩,讓周圍的同事和領導肅然起敬。憑著這股鉆勁,張**現已能用綜合錄井儀的全烴、曲線、壓力、扭矩等幾十種參數,判斷油氣顯示和地質層位,似如虎添翼。張**所在的**二分公司,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占了80%,他們對年近五十的張**師傅格外敬重,對張**師傅苦學鉆研、執著創新的精神十分佩服。

學習,創新;再學習,再創新。張**的學習、創新之路隨著時展進步在不斷延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