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建設成效
時間:2022-10-08 11:08:30
導語: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建設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傳播性強、危害性大、波及范圍廣、成因復雜的特點。聯防聯控、區域協同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普遍共識[1]。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應急能力薄弱、資源配置碎片化、區域聯動不暢通等問題凸顯,迫切需要構建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當前,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建設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領域,而基于大型公立醫院的區域應急救治協同體系構建研究較少,省域大型公立醫院的資源稟賦和先天優勢未能在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充分發揮。有鑒于此,本文基于河南省人民醫院及其互聯智慧健康服務院牽頭推動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建設的實踐經驗,探索構建以“應急學科聯盟、隊伍共建、資源共享”為重點,以“線上線下、空地一體”為特色的跨級協同、分級救治和防治結合的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
1大型公立醫院稟賦和優勢
1.1政策層面公立醫院是醫療健康服務提供的主體,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及應急處置和救援是公立醫院的法定職責,也是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公益性的體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指出“公立醫院要強化醫防融合、落實公共衛生職責”。隨著大型公立醫院在醫聯體建設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建設成為醫聯體建設的重點任務。《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提出“醫聯體建設目的之一,就是有效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醫聯體牽頭醫院要落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醫聯體內應急物資儲備、開展應急演練等職責”。由此可知,基于大型公立醫院推進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建設是我國醫改的大方向。1.2技術層面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援技術是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關鍵所在。迅速而整體提升區域衛生救援技術特別是基層技術能力必須依靠大型公立醫院的技術輸入。基于大型公立醫院建立省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能夠有效發揮牽頭醫院急診、重癥、以及疫病相關專科的技術優勢,提高區域整體應急救治水平。結合大型公立醫院醫聯體服務網絡的多級協同優勢,可進一步激發牽頭醫院技術輸出的責任和動力,形成長效幫扶機制,進而形成穩定的省域公共衛生應急的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3資源層面從近年來疫情的防控經驗來看,基層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設備、設施、物資等資源不足,是我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救治初期面臨的主要障礙。究其原因,在于應急救治物資儲備需投入資金較大,基層政府財政能力有限[2],且大部分應急資源不能產生直接的社會經濟效益。基于大型公立醫院建立省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能夠有效發揮大型公立醫院設備、設施、物資等資源規模大、質量好、結構合理的先天優勢。加之近年來,大型公立醫院普遍在學科聯盟、遠程醫療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可為省域協同救治體系提供良好的學科、信息和人力資源。1.4管理層面省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需要靈敏的指揮協調、廣泛的區域覆蓋、全鏈條的防治服務。基于大型醫院建立區域應急體系能夠有效利用服務網絡的全覆蓋性,打破行政界線,形成區域內各成員單位密切合作,進而形成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自發機制。同時,大型公立醫院牽頭的醫聯體,通過網格化管理[3],使建立全民覆蓋的預警監測和指揮體系成為可能。
2實踐基礎
2.1醫療服務協同,提升省域診療能力河南省人民醫院自2015年起,啟動“互聯智慧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建設,以期帶動省域醫療服務協同發展。6年來,托管5家縣級醫院,與全省17家地市醫院和120多家縣級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以河南省人民醫院為龍頭,以市級醫院為區域中心、以縣級醫院為基礎紐帶、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為網底的互聯智慧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建立了覆蓋廣泛、高效協調的遠程醫療協作網絡,與省內130余家縣級醫院、地市級醫院,以及河北巨鹿縣人民醫院、山西晉城人民醫院、新疆哈密紅星醫院等開展遠程診療協作。成立河南省首個互聯網醫院,開展在線問診、預約診療、藥品配送、康復指導、慢病管理等全流程實體醫院線上醫療服務。2.2應急管理協同,提升省域救援能力醫院堅持公益屬性,把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及推動全省衛生應急能力提升作為醫院的重要工作。在省內率先成立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并按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標準建設移動車載醫院;利用醫院急診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等國家重點專科優勢,成立專科聯盟;建立航空救援網,以鄭州市為中心,以洛陽、安陽、商丘、信陽、南陽等地為分中心,以互聯智慧分級診療體系成員單位航空臨時停機位點為基礎,形成全覆蓋、常態化的區域航空醫療救治體系。
3體系建設及初步成效
河南省人民醫院依托醫療服務協同和應急管理協同奠定的基礎,借助互聯智慧分級診療體系在資源整合、全域網格化管理和密切成員單位協作方面的優勢,推動公共衛生應急救援技術、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設備等優質資源擴容下沉,構建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以省域分級分層救治體系為核心,以省域航空醫療救援體系和省域遠程醫療體系為兩翼,以省域衛生應急人才建設體系、省域物資儲備體系和省域預防預警體系為基礎,形成“空地一體、資源共享、線上線下融合”為特色的跨級協同、分級救治、防治結合的協同救治體系,全面提升省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能力。3.1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分級分層救治體系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分級分層救治體系是以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分級診療體系分級分層為基礎(按照托管醫院-緊密醫聯體單位-遠程協作單位等聯系緊密程度和市級-縣級行政劃分),以河南省人民醫院呼吸、感染、重癥、急診等專科聯盟為紐帶,以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河南省公共衛生中心和河南省急救中心為平臺,建立醫聯體內的分級分層應急救治體系,形成“平急結合”的省級、地市級、縣級等分層應急響應協同機制(圖1)。其中,“平時”依托河南省人民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開展技術交流、幫助基層醫院開展應急等相關學科建設;“急時”按照分級響應建立相應層級的救治工作指揮部,在政府領導和支持下,統一指導區域內醫院的感染管理、救治方案、病例分流、床位管理、資源調配等救治工作,全面提高區域內醫院公共衛生應急救治整體效能。3.2省域航空醫療救援體系依托河南省人民醫院航空救援中心建設河南省航空醫療救援基地,成立河南省航空醫療救援指揮中心,統一負責全省航空救援工作,明確領導機制、協調機制和空域保障機制,形成區域一體化的航空救援體系。按照航空救援指南要求,在科學分析區域主要災害事故類別、發生頻率、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基地-中心-分中心-臨時起降點”分布結構;實行與航空公司合作模式,實行全省“一張網”,并推動建立行業標準,實現全省航空救援裝備、人員隊伍、救援管理標準化建設。航空醫療救援體系建成以來,已在全省100多個市縣布設300多個位點,與河南省交通廳簽約,實現全省高速公路航空救援全覆蓋。航空醫療緊急救援累計完成近80例患者轉運救治,特別是在河南特大洪災中,救援直升機在道路盡毀情況下,轉運救治重癥患者,有力提升了區域應急救援能力。3.3省域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體系按照“平急結合、資源整合、科學分圖1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分級布、多樣儲存”原則,形成“1+1+8+N”的省域聯動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主要指建設1個全省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信息化平臺、1個省級公共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保障基地,依托市級醫院和托管醫院建設8個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分中心,在縣級醫院設立應急物資儲備點,形成物資分級分類儲備、統一調配的高效運行機制。建立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平急轉換機制[4],發揮區域規模優勢,選擇一批生產能力和物資儲備能力較強的企業,簽訂物資保障協議,鼓勵社會組織和民眾參與物資儲備[5],實現產品儲存和產能儲存的有效銜接,提高區域衛生應急物資保障能力。3.4省域衛生應急人才建設體系依托區域基層人才培養基地和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形成省域公共衛生應急人才培養機制。重點培養基層公共衛生人員綜合能力,優先推廣公共衛生應急相關事宜技術,全面提高基層公共衛生隊伍風險意識、識別意識、報告意識及專業判斷等應急能力,擴大區域公共衛生人才儲備量。依托河南省緊急醫學救援一隊(車載醫院)和區域航空救援網絡,形成常態化區域衛生應急演練機制,常態化開展跨區域、多部門、空地聯合演練,提高應急救援協作能力,全面鍛煉衛生應急隊伍。3.5省域預防預警體系充分結合互聯智慧服務體系網格化、全覆蓋特點,依托互聯智慧信息化平臺,建立區域公共衛生預警監測平臺,基于臨床觀察的病例資料進行可視化分析。充分發揮臨床醫生“第一發現人”的哨點作用,形成醫聯體內病例討論機制,切實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6]。利用河南省人民醫院科普宣傳平臺,形成區域衛生應急科普宣傳教育系統,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預防能力。3.6省域衛生應急遠程醫療體系依托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診療中心和互聯網醫院建立全省公共衛生應急遠程信息平臺。對上連接國家級優質醫療資源,對下整合地市級、縣級醫院遠程醫療平臺和互聯網醫院,實現區域內遠程會診、遠程病例、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遠程教育、互聯網診療的有效整合。提高民眾參與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揮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院在公共衛生救治、普及醫學知識、開展健康心理干預等的重要作用。
4對策與建議
4.1大型公立醫院牽頭引領,推進省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標準化建設標準化建設是形成科學規范、運轉高效的省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的基礎性和長遠性工作。在大型公立醫院牽頭、推進省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建設過程中,標準化建設起著導向作用。“十四五”期間,應由大型公立醫院牽頭,加快制定應急組織管理、演練培訓、應急預案、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技術應用、應急科普等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方面的標準和指南,實現省域公共衛生預防、準備、處置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標準化[7]。4.2大型公立醫院積極整合,提升省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協同度大型公立醫院應積極整合區域資源,建立基于全面整合的公共衛生應急救治模式,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形成跨層級醫院間多維度、深層次協同;積極拓展省域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體系內涵,強化與公共衛生專門機構、傳染病專科醫院等融合協作[8],重點指導基層衛生機構落實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職能,形成疾病分級預防和連續管理,形成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與傳染病專科醫院、綜合醫院與傳染病專科醫院、傳染病專科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縱橫聯動、上下聯動和高效協同的機制[9]。4.3大型公立醫院醫防融合,擴充區域公共衛生應急人才儲備從河南省人民醫院建設實踐經驗以及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來看,當前大型公立醫院普遍缺少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救治技術、管理人才。在重大疫情暴發期,從事應急協同救治的醫務人員、管理人員多數為臨時抽調,不利于疫情防控效率效果的提升。“十四五”期間,大型公立醫院應真正強化落實醫防融合,利用大型醫院醫療、教學、科研三位一體職能,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學生實習、基層人員進修等環節開展公共衛生應急救治教學,建立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間的人才交流培養機制[10],培養復合型公共衛生醫學技術和應急管理人才;建立區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人才信息庫,按照層級和專業建設省域衛生應急專家庫和人力資源儲備庫,實現區域人力資源統一、有序、合理及有效調配。4.4大型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投入應急救治體系投入不足是影響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主要障礙之一[11]。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政府投入相對不足問題較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在此情形下,公立醫院應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投入,結合省域公共衛生安全現狀,在基礎設施建設、學科建設、設備物資儲備等方面積極作為。同時,公立醫院要發揮平臺優勢和信譽優勢,聯合社會力量參與公共衛生應急救治服務供給,在維護公益性前提下,通過捐贈、合作、共享等多種途徑,探索出以解決公共衛生應急救治實際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的穩健籌資機制和長效的運行模式[12]。
作者:馬昕 李志錦 趙要軍 苗豫東 蔣帥 張祿生 吳建
- 上一篇: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
- 下一篇:飼料企業物流信息化升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