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利用探討
時間:2022-09-05 11:15:54
導語: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利用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粵西古村概況
粵西地區古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點。當前,粵西地區古村落整體分布較為集中,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著名的粵西古村如陽江地區古村落等分布在粵西地區,在當地獨特的自然氣候和生產生活環境中發展形成。這些古村落有著悠久的歷史,或依山傍水,或臨靠海邊,其功能也有所不同,或是為了抵御山匪而修建,或是為了方便漁民的生產生活而修建,大體來說與當地的歷史環境與人居特點緊密相關。以八坊村為例,其具有集建筑、美術和民俗于一體的獨特文化價值。八坊村地處茂名信宜市鎮隆鎮,地勢平坦開闊,村內有八座牌坊,民居連綿成片,規模較大,村內有名的大洪國王府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村中的建筑造型古樸,有著繁復美麗的裝飾,同時其合院式的建筑布局使得村落形成了精巧整齊的面貌,文化氛圍濃厚。粵西地區的古村落群數量巨大,其在規劃布局時嚴格按照一定的秩序,并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契合。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粵西古村多用鵝卵石和蠻石,與當地景色相搭配,并裝飾有各種自然植物,這種水、建筑、地形相結合的特點使粵西古村呈現出獨特的美感。當前,粵西古村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因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粵西古村的活化利用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粵西古村保護與活化利用現狀保護現狀古村落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孕育了深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是承載一代代人鄉愁和美好精神向往的家園。粵西古村規模較大,有名的古村落數量較多,對其進行保護具有現實意義。從其保護現狀來看,當前針對粵西古村的開發利用以保護為主,通過對域內的古村落進行收集整理并制定相應的村落名錄,眾多古村落得以在現代化的城鎮建設和開發中被保留下來。由于部分古村落的建筑已經出現倒塌或無人居住的情況,因此在對其進行保護時,除了拆除部分建筑外,對于保存良好的村落民居應采取加固、更新等措施。為了在保護建筑群落的同時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不少古村落修建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如村民文化廣場、公共廁所、馬路等,在不改變村落現有文化結構和建筑特點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化手段對其加以保護。但同時,由于保護的手段較為單一匱乏,且不少古村落地處偏遠地區,出現了許多古村落的經濟發展活力不足,許多建筑被村民自主拆除,并修建為現代化建筑的情況,還有一些古村落已經消失。從粵西地區古村落保護的現狀來看,經費缺乏、古村落完整群落較少、保護程度不高、缺乏保障措施等仍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
活化利用更新現狀
在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圍繞古村落保護的鄉村建設和經濟建設也在大力開展。當前,為了實現對粵西地區古村落的活化利用與更新發展,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合作開展對古村落的經濟開發工作,其中一大創舉就是對古村落的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以及研發特色周邊產品。一方面,古村落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在加快對古村落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后,村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其以村民自主創業和招商引資為舉措,發展特色旅游業,并與當地的生產生活特點相結合。如大澳漁村、泥溝村等古村落的開發利用,它們分別以特色漁業和僑鄉文化為指引,與本地特色的民風民俗相結合,打造了集特色民宿居住、文化旅游、特產銷售等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另一方面,粵西地區范圍廣泛,有著豐富的古村落種類和文化內涵。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古村落的常態化保護,可以以特色民宿文化為中心,在充分考察當地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建設博物館、文化館等形式整合和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粵西地區古村落是粵西地區建筑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必須做好對其內涵的傳承和發揚工作。只有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工作理念對相關文化資源進行活態開發利用,才能確保粵西地區古保護策略
1.增強保護意識,引導原住民回流
對古村落建筑進行活態開發利用,必須要增強保護意識,并進一步引導原住民回流。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的服務與號召能力,深入基層一線,對古村落村民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保護古村落意識教育活動,鼓勵當地居民減少對民居建筑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改善居住環境,主動參與政府主導的文化資源開發活動。村民要認識到古村落的特殊意義,樹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原住民回流建設家鄉。如不少古村落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村民可以依托當地的文化優勢,發展特色旅游和服務業。
2.建立保護管理機構
對古村落要堅持保護優先的策略。要充分響應政府號召,以古村落居民和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為主力,協同建立保護管理機構,并加大相關的人力和維修資金投入,進而保護好古村落寶貴的文化資源。首先,要建立專業工作機構,落實管理責任。由文物部門牽頭,當地村民對村內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登記和整合,形成相應的民居目錄。如扶參村對村內的石牌坊、石橋、石碑刻、祠堂等進行登記管理,組建了一支由當地村民、鄉鎮干部和政府文物部門工作人員構成的文物保護小組。其次,古村落的不可再生性使得維護和修繕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大,除了政府財政撥款以外,還要吸引更多社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款,進而落實好對古村落的保護工作,并為后期的開發利用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3.構建旅游發展模式
粵西地區古村落民居的建筑造型獨特,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審美藝術價值。粵西古村受自然環境和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文旅融合TheFusionOfLiteratureAndTravel民俗文化的影響,特產種類豐富,民俗文化多樣,可以適當構建旅游發展模式,以特色旅游業為主導,兼有服務業、農業、加工業等各類產業類型,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經濟發展動力。還可以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撥款下,適當對本地民居建筑進行加固和修繕處理,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招商引資,鼓勵更多企業和商鋪進駐,并聯合本地的產業開發特色旅游產品。通過“一村一品”的形式深挖本地旅游資源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活化利用更新
1.村落肌理的保護與更新
部分粵西古村的經濟發展緩慢,傳統建筑相對保存良好,形成了較為整齊的建筑面貌。當前,在活化利用粵西古村,發揮其促進鄉村振興和建設作用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村落肌理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一般來說,要結合當地的建筑布局與村落構造進行分團化管理,如對村民進行分戶管理,以5—6組為佳;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聯通道路,不同的組團之間要形成聯系。針對每組建筑民居,可以采取個性化的保護和開放利用方式,分別開展產業活動,從而在保護其特色風貌的基礎上激活建筑群的經濟發展活力。
2.建筑空間的營造與再生
為增強古村落的建筑功能,實現活化利用,應當適當對建筑空間進行營造和再生,從而升級建筑的綜合功能,在不影響建筑原貌的基礎上適應經濟建設與開發的需求。粵西古村臨山靠水,可以將沿河地區重點打造為休閑空間,營造品茶賞景、娛樂戲水的空間;將山地地區則重點打造為居住區,發展特色民宿業,在升級建筑功能的基礎上提升其服務性能。還要適當對本地建筑進行更新和調整,加強對村落街道基礎設施的修建,加強環境美化,如在街道兩旁種植本地特色花卉植物。同時,要適當保留本地建筑裝飾特色,統一風格,打造優美的村落建筑風貌。
3.對村落生態節點的打造
在對粵西古村進行活化利用改造的過程中,為充分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需求,要做好對古村落生態節點的打造工作。具體來說,就是對民居中的山、水、土地、村落進行生態結構的布置和優化。以梅州橋溪村為例,其原有明清時期修筑的眾多客家民居,綠化環境以周邊山林為主,同時兼有河流,因此其生態節點可主要集中于傳統客家建筑、周邊山林和河濱地帶等。在構建生態節點的同時還可充分考察當地的經濟產業特點,做到生態節點與產業經濟相結合,塑造旅游品牌,在保護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發展。
4.村落鄉土文脈的激活
當前,本地居民外流,人口空心化是眾多古村落存在的普遍問題。為提高古村落發展活力,為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供更多人力資源,要主動采取措施,激活村落鄉村文化的文脈,以便使特色古村落民俗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的生機。在充分采集古村落文物與建筑信息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構建文化展示館,復活碉堡戲樓和祠堂等傳統建筑,重新開展節日民俗文化活動。同時,為了打造鄉土文化品牌,可制定鄉規鄉約,激發古村落村民的親緣聯系,從內部激發古村落文化的活力,激活村落的鄉土文脈。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古村落不僅是重要的文化資源,還是廣大農村人民賴以生存的精神文化家園,而在對古村落進行綜合保護、活化利用與繼承的過程中,對古村落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其保護和開發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孤立、靜態化的保護。當前,由于與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歷史傳統相結合,同當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相結合,粵西古村的文化魅力得以凸顯。在相關政策文件的支持下,研究和保護粵西古村的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進一步挖掘其文化內涵,堅持與粵西本地的傳統文化相結合,靈活開展保護與利用工作,以實現對古村落的科學治理,在謀求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推動當地的文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雷蕓.粵西地區古村落文化與遺產傳承保護研究——以蘇二村為例[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21,42(05):67-69.
[2]黃葉凡,黃華明.粵西地區塘口古堡群保護與開發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05):8-9.
[3]車璐,彭慧蘊.基于空間句法的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研究——以綿陽市魏城鎮鐵爐村為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22,37(01):59-66+100.
[4]魏成,成昱曉,鐘卓乾,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實施與管理評估體系研究——以嶺南水鄉中國傳統村落為例[J].南方建筑,2022(04):46-53.
[5]林立英.鄉村振興背景下福建黃田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04):130-133.
[6]黃義華,劉燕榮.深入學習鄉村振興、留住鄉愁的重要論述——聚焦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利用的金溪樣板[J].河北農機,2021(11):105-106.
作者:雷蕓 單位:湛江科技學院
- 上一篇:百合不同種植密度試驗研究
- 下一篇:共享時代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