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裝備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分析

時間:2022-06-06 08:29:01

導語:制造裝備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造裝備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分析

摘要:闡述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OBE)、持續改進的指導思想,培養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專業人才。探討創新意識和工程應用能力的融合,從而提高分析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產出導向,創新意識,工程應用

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緊緊把握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先進理念,參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在人才培養中遵循三大基本原則:(1)教育價值轉型,“突出學生為中心”。(2)教學模式轉型,“突出產出導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3)“突出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各高校專業點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相適應專業人才畢業要求,合理設計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落實產出導向的教育(OBE),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各類專業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按照《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參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對培養目標、培養標準、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進行相應調整,重構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符合度,促進地方區域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

1《機械制造裝備課程教學改革的特點

《機械制造裝備》課程是高等院校機械制造類學生的一門主干專業課程,是機械制造技術的重要載體。這門課的學習需要學生有前期機械、電子和自動控制等方面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還要能設計出滿足實際工況的機床傳動系統和維護各種機械設備。就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機械結構識圖能力,對機械行業的工作現場、機械設備的系統性及工程設計制造的合作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才能有很好的學習效果,真正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的。

2存在的問題

目前機械制造裝備課程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1.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課時需縮減為50學時左右,但課程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在有限學時數如何完成教學目標,是該課程教改面臨的首要問題;2.目前該課程為大班授課的形式,教師無法對所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的差異化來進行因材施教;3.課程專業性較強,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較弱,需要教師引入更加生動靈活的教學手段進行驅動。4.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學生長期以來習慣于教師密切指導下的學習,以課堂講授為主,依據教材逐章講解說明,常常滿足于上課能聽懂,在課余時間很少能主動參閱相關書籍。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對學生主動汲取知識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養不足,這樣就形成了“學生被動的學習,教師被動的教”的局面,很難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

3課程改革的內容

機械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在人才培養中遵循“以學生培養為中心”、引入“產出導向(OBE)”、突出“持續改進”的教學改革理念。在課程教改中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和地區行業發展的需要,將機械制造裝備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重新整合,明確課程具體教改內容和教學形式,在課程教學中突出“一個核心、兩個關鍵點”,即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一個核心”,以課程教學目標達成度和教學過程的評價為兩個關鍵點。在課程建設中注重“三度”即關聯度、飽和度及亮度的融會貫通。在課程目標的制定中注重與前期課程的關聯度,前期專業基礎課的實現度在該課程中需進行監測和檢驗,以便持續改進前期課程的目標實現度。在教學內容的完善中,需結合地區經濟和產業結構特征,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實現課程建設具有飽和度和亮度。在課程內容的理論教學部分以概念和基礎原理為主,強化應用;在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基礎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把培養學生工程系統理念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來考慮。通過課程開設的實踐環節,將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工業現場項目相結合,突出學生工程實踐及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構建一個由課堂教學和多層次實驗實踐環節組成的完備課程教學體系。在課程教學中發現問題,持續改進,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1)完善課程教學目標,形成具體指標。根據貴州省及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通過“五業”(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專業)聯動對機械類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研究,在機械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指導思想下對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完善和補充。根據培養方案確定培養目標,由培養目標的實現度提出相應的畢業要求,將各項畢業要求分解成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標點,由指標點的完成需要構建課程體系,明確課程體系中《機械制造裝備》課程的教學目標,并通過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落實課程教學完成的具體指標點,由課程教學完成后的具體指標考核結果對照畢業要求中該課程對應的指標點的達成度,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分析和評價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完善課程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對后續教學持續改進,提高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2)教學內容的改革。《機械制造裝備》這門課程由金屬切削機床、機床典型部件和傳動系統設計、機床刀具及夾具等內容構成。根據《國標》的要求在相關的知識點設置課程考核指標內容。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和編排上突出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機械制造裝備課程的知識內容主要由兩條主線貫穿,一條主線是知識遞進的過程:功能→原理→應用。從零件成型運動的實現引入機床主運動和進給運動傳動原理的分析設計,進一步應用到不同機床總體傳動系統的設計。另一條主線是按系統構成的過程,從零件→機構→整機。從刀具切削零件成型運動的過程中引入機構的功能和典型部件結構,從機床總體傳動系統的實現引入整機結構的思想。教學中這兩條主線不是平行延伸,其中功能→原理→應用的主線需要嵌入到零件→機構→整機的主線中。但這兩條主線的知識的延伸都是要為機床和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運行服務,從機械制造工程應用的角度對機床、刀具和夾具的有效結合來進行強調和突出。同時考慮專業課程的遞進和關聯性,在教學內容上知識體系以理論和應用有機結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工程項目引入《機械制造技術基礎》《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機床電氣控制》等相關課程內容,將這些課程貫穿起來,培養學生的工程裝備系統意識,培養對復雜工程問題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3)教學實踐環節的改革。在機械制造裝備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將工程教育的CDIO理念應用于該課程的教學中,在課程實踐環節知識體系的安排中,根據“基礎—提高—創新”的思想,從學生認知過程建立以演示性實驗、動手拆裝實驗和工業現場項目實驗構成三個層次的實踐。在各種機床成形運動、傳動原理和分類等內容的講授中以演示性實驗來鞏固知識點,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典型機床加工,使學生能“看中學”;在機床機構的講授中以讓學生動手拆裝機床的主要部件結構來加深理解,使學生能“做中學”;在機床系統的知識點講授中以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傳動系統的設計使學生理解具體應用,使學生能“用中學”。在這三個層次的實踐環節中根據項目內容設置指標點,并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將學生分成多個組,使學生在組中通過實踐環節中的合作、交流,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交流溝通能力。通過三個層次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形成團隊工作、相互溝通、應用知識和總結知識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實踐環節的考核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持續改進,完善課程教學體系。(4)教學方法的改革。突出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引入現場教學和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教師教學的重點從課堂知識講授變為既有課堂教學也有工程情境創設教學,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興趣,以工業現場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教師從教學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教學過程實現以“以學生的培養為中心”,有助于創立一種認知環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工程理論和原理。(5)制定課程評價方法。結合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要求,建立基于“持續改進”課程教學質量評估體系。課程成績的評定方法采用:考試成績(60%)、自主學習(5%)、課堂討論(10%)、出勤(5%)和實踐環節(20%)。在課前通過提問形式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在教學中通過課堂討論、提問方式掌握學生學習狀態,通過出勤和實踐環節了解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熱愛度。通過這種成績評定形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責任,在教學過程中全程監控學生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4教學效果的評估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通過課程“三度”教學研究的深入,不斷完善課程知識體系和引入有效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連續兩屆機制專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普遍提高,不及格率大幅降低,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效果。

5結語

基于機械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指導思想和框架要求,《機械制造裝備》作為機械制造專業主干課程,針對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中更加強調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融合,學生創新意識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引入課程“三度”教學研究,在課程中既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又突出通過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機械類專業人才。

作者:梅怡 單位:貴陽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