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自考助學教學創新方式

時間:2022-05-12 10:09:31

導語:全日制自考助學教學創新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日制自考助學教學創新方式

摘要:自考助學作為繼續教育的一種重要組成形式,自創建以來,為許多職場人士提供了提升學歷、拓寬眼界、提高技能的機會。如何培養、打造市場需要的應用實踐技術人才,如何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過程當中具備可觀的競爭力,將是今后全日制自考助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實踐,對自考助學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課程實踐的重要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全日制自考助學;素質教育;課程創新;教育信息化

一、全日制自考助學的常見教學問題

全日制自考助學班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形式,是基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這一平臺,為有脫產學習條件的自學考生提供全日制社會助學的一種方式。它充分運用自學考試開放、靈活的機制,與現有高等教育資源進行有機結合,既可幫助考生提高學習質量和考試成績,又有利于進一步挖掘和利用高等學校教育資源,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綜合效益。然而由于其普惠性的特點,全日制自考助學的入學門檻較低,這也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在客觀上為教學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一定難度[1]。1.學生層面存在的問題學生作為課堂當中的最主要的信息接收者,直接受到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影響,由于自考助學班在學位授予上呈現出的高風險測試的特性,及時發現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學生順利通過學歷課程考試,是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1)缺乏學習動力。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補充形式,全日制自考助學班的主要生源由高中畢業生(以下稱“高起本”)和大專畢業生(以下稱“專接本”)構成,且高起本學生所占比例更大。相比于已經接受過三年大專教育的專接本學生來說,高起本學生在學習動力上有著明顯的不足。相對難以管控的課堂秩序以及較低的平時作業按時收交率都是這一問題的佐證。有些學生在面對老師的問詢時,甚至以“不想寫”、“上課走神了,沒有聽見”等原因作為理由。疏于平時的積累,再加上省級、國家級統考的正式程度都遠高于統招本科生面臨的期末考試,有相當比例的自考助學班學生在出現“掛科”情況之后顯得非常焦慮,這種以“掛科”來激發學習動力的代價未免稍顯高昂。(2)學習習慣與能力不足。此類學生普遍保有較高的出勤率和良好的作業完成情況,但是在最終的考試成績呈現上卻并不理想。經過筆者的大致觀察,這類學生普遍在學習能力與習慣上有所欠缺,注意力不集中,怯于就不理解的問題提問,缺乏自學能力等都是較為常見的原因。這些學習習慣和能力的不足,大多形成于學生之前各階段的學業過程當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并不能簡單的依靠“題海戰術”或所謂的“嚴師出高徒”等陳舊的教學辦法[2],尤其是在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未來職業技能的高等教育階段,因此要通過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來解決類似的“頑疾”。(3)缺乏學習目標。與缺乏學習動力而容易導致“掛科”的學生相比,缺乏學習目標的學生往往能夠順利通過各項考試,但是分數普遍不高,呈現出一種典型的“及格萬歲”心態。這類學生通常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為只要完成家人對自己的學習期待就可以交差了事,所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是老師點完名之后就“溜之大吉”,復習備考階段則是依靠拼湊的復習資料“挑燈夜戰”,憑借幾分聰明才智來通過考試,而對于課程當中實際講授的內容基本是考完就忘,只有死記硬背,沒有深入理解[3]。筆者認為,這類學生看似易于管理,但是若不能加強引導,為其指引生活和學習的方向,他們往往容易蹉跎歲月,不能夠真正的兌現自身才智。2.教師層面存在的問題(1)“應試教育”卷土重來。由于成人自考在學歷課部分主要采取省級、國家級統考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作為一項高風險測試,學生往往抱有極強的功利性來進行課程學習。在筆者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關于“劃重點”,“給答案”的訴求不絕于耳。大部分教師更傾向于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進行授課,將知識點進行提煉梳理,按照課程進度嚴格檢查學生的識記、背誦情況。學生們對此雖然感到有壓力,但是有顧忌于考試通過率,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知識點,雖說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產生了一批高分學生,但是學生在考試通過之后還能記得多少內容,需要打上一個問號。(2)通過有色眼鏡看待自考助學班。在自考助學班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課堂觀察以及與其他任課教師的交流中發現,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教師本身,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對自考助學班這一學習形式抱有偏見。由此引發的師生之間的對立事件也時有發生。作為學生,據筆者與學生日常交流過程中得到的信息,部分學生也對于在高考或者專升本考試失利后選擇來到自考助學班進行學習感到心有不甘,因此在對待議論與批評時情緒往往會更加敏感。因此,作為專職教師,如何正確看到自考助學班的形式以及如何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學生相處,不應該只是開會時流于形式的口頭表態,更應該找到合適的路徑去建立切實的內在價值認同。

二、自考助學課程創新的主要方向與形式

1.結合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自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重組,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景象,顯示出多方面共同發展的趨勢[4]。結合自考助學班實際掌握的教學資源,所學專業的課程結構以及學生總體的學習能力,教學實踐的創新內容主要圍繞加強信息化與終身化來展開。(1)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將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信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高等學校教學過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的過程。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主要是在教學交互化的方向進行創新[4]。在一門廣告策劃相關的課程教學當中,大部分教學內容是在線上完成,筆者選用QQ課堂作為網課工具,通過QQ課堂自帶的群資料共享,作業布置以及在線批改等功能,進行了加強教學交互化的創新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預先設定一家以食品快消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作為模板(筆者通過個人渠道,能夠與該公司市場策劃部門進行實際溝通,能夠通過行業一線人員對于學生的練習、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在市場分析、競品分析、策略制定、策劃案撰寫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將課程練習和情景模擬分析的故事背景都設定為該模板公司,并要求學生將身份帶入為該公司策劃部員工A。通過盡可能接近真實工作內容的問題設置與情景,開展隨堂討論與課后練習。隨堂討論通常以學生開麥進行交流或提交在線文稿,然后教師直播點評的形式來完成。高度的信息化交互使學生的情緒能夠更加投入,注意力也更為集中在線點評文稿的形式也縮短了學生在完成作業后獲得教師反饋的周期,能夠明顯減少因為記憶衰減帶來的信息傳遞損耗。除去教學過程當中的高度交互性和便利性,QQ群課堂自身作為一個以課程為單位的公共領域,也成為學生們互動討論、交流思想的空間,不但體現了顯著的教育信息化特征,也使得學習交流探討的空間得以拓展,由此,關于教育終身化的思考也得以進入筆者的研究視野當中。(2)教育終身化。終身教育主張將教育和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倡導人終身接受教育、終身學習;一個人從高等學校畢業之后,并不意味著教育的終結,而是倡導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后,再“回歸”到高等學校,補充新知識,增長新技能,陶冶新性情,從而實現“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良性循環,貫穿人的終生。由此可見教育終身化確實是高等教育實踐過程中的重要目標,筆者此前根據某公司真實的經營情況為依據來開展練習和討論,也正是為了加強學生們對于真實職場的認知。有學生在反思中曾寫道:“一家公司如果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不斷進取,那么它離被淘汰就不遠了,作為一名打工人,現實亦是如此殘酷。”由此可見,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不但能夠使得學生逐漸認識到終身學習的必要性,也能夠激發他們當前自考助學階段的學習動力和目標。根據后續的調查訪談,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利用真實企業作為研討模板,結合線上教學工具帶來的交互性和便捷性,激發了他們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也增加了對于概念性知識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理解。2.以就業為導向,發揮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教育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促進個人收入和企業利潤國家稅收的增加,從而促進個人企業和國家儲蓄的增長以及國家資本形成能力的增強。高等教育促進經濟的增長主要從智力資源、基礎知識、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促進科技創新等四方面來體現。高等教育的發展也從根本上受制于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果,因為經濟增長為教育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以及對高等教育發展具有制約和導向作用。通過對高等教育經濟功能的分析不難發現,當今人才培養主要從科技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能力兩個方面來開展。因此,作為面向全社會開辦的自考助學班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把為行業進行智力資源儲備以及為行業輸送順應發展趨勢的人才作為主要目標。由此可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多地融入行業一線企業的工作情境供學生進行模擬練習,對于學生技能培養和教學實踐效果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三、結語

全日制自考助學班作為面向社會開辦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存在著生源狀態復雜,學生能力區別較大等教學難點。但是由于其極強的經濟與就業導向性,在教學創新過程中的思路與方向也較為明確。筆者利用自身資源,積極與企業進行對接,使得學生在課程實踐過程中不再是“過家家”式的憑空模擬,而是能夠在獲得行業一線從業人員信息反饋背景下的真實情境演練。鑒于這種教學實踐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普遍歡迎,筆者也將就此種模式在更多課程當中進行應用,以期形成一套更為理論化、標準化的應用模式。

【參考文獻】

[1]黃紅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2]楊國華,孫鎮雷.自考助學模式下教學質量的提高——生源質量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系[J].中外企業家,2014(09):158-159.

[3]胡田,田建湘,戴歐琳,黃丹.試論自考助學班學生厭學行為的原因及研究對策[J].科技風,2016(18):195-196.

[4]胡建華,周川,等.高等教育學新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38-41

作者:趙子豪 時涵 單位:南京傳媒學院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