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的應用
時間:2022-05-07 09:27:51
導語: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區公共健康服務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的良好發展,逐漸延伸出了體醫融合科學理念。相關研究發現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中有較好的發展方向,并且能夠有一定深度的發展趨勢,在運動處方、AI運動技術指導等方面可以作為體醫融合發展中深度研究并應用的領域。
關鍵詞:體醫融合;社區;公共健康;健康服務;應用
在現代科學健康發展觀的指引下,對于體質健康培養已經從早期的醫學手段延伸到醫學、體育學、健康學等多樣化促進的新模式。醫學中分化出有關健康醫學、疾病預防、慢性病康復等專業類型,體育學中也分化出運動康復、運動人體科學等專業細化,這是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必然需求。我國自2014年就已提出“推動體育健身與醫療、文化等融合發展”的理念,并將“全民健身”提升為國家戰略,在“健康中國”的時代背景下,體育的含義從最初的提高身體素質作用轉變為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發展(包括情感、意志培養)的重要作用,是人們生活中培養健康體魄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趨勢,慢性病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首要問題,老年人也是患病的主要人群。我國為解決國民的健康問題,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等一系列政策,從頂層設計層面提出科學的健康指導思想,讓醫療與體育協同發揮對健康的促進作用。
1、社區公共健康服務
社區公共健康服務是以社區為核心,輻射社區中的所有居民,以老幼、婦女、患病人群為重點服務對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科技設備,從預防、保健、康復的目的出發,發展居民的體質健康水平。公共健康是影響社會各個層面的主要健康問題,在此次疫情中,公共健康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保障全體居民健康生活質量的基礎。目前我國社區公共健康服務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我國現階段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體育發展與資源受到國情影響,體育事業在鞏固發展基礎的情況下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突破發展,全民健身策略的發展需求與社會現有資源還不匹配;第二是群眾基礎還不夠,雖然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公共健康服務主要實施的方式是社會體育參與,我國基層社會體育受眾人群比例相對還較少,在黨和政府的政策與號召下還未迎來新的突破節點;第三是群眾的科學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國民對健康的理解還比較片面,對體育鍛煉的價值也較為淺顯,急需用有效的方式促進社會體育觀念的轉變;第四是公共事業投入的不足,基層體育事業服務不夠完善,相關公共事業單位的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的作用體現;最后是新的公共健康服務體制還沒有完善,新的發展力量還沒有明確的作用方向,需要有明確的行為規范或體制要求加強公共健康服務的建設。
2、體醫融合科學健康理念概述
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其在促進健康、慢性病的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由此在專業領域引出了“體醫融合”的科學理論探索。體醫融合是從體醫結合理念發展而來,我國最早提出的是“體醫結合”概念,是結合體育與醫學優勢發展健康領域的主要思想。在結合美國“運動是良醫”健康理念后,逐漸發展出“體醫融合”科學健康理念,“體醫融合”是以醫療問題為導向,以體育運動鍛煉發展健康素質為手段,與傳統體育技能發展有所區別,體醫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引導、重新認識健康、認識疾病。“運動是良醫”健康理念是協同體育、醫療、健康、衛生等多元化合作,共同促進人們的健康體質發展,強調體育與醫學的深度融合,以體育運動作為主要的改善體質健康的方式。將“體醫結合”與“運動是良醫”兩個健康理念融合提取精華形成了我國的“體醫融合”科學健康理念。對于體醫融合學術界有多種認知,有學者認為體醫融合是體育與醫學中理論、思想、成果的交叉融合;也有學者認為體醫融合是以體育與醫學手段在群眾的疾病預防、康復、身體鍛煉等方面做出正確的指導與把控;還有的學者認為體醫融合是在醫學中融入體育鍛煉元素,以體育運動發展體質健康的價值屬性促進健康醫學的有效實施。綜合目前相關研究可以得出體醫融合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彌補公共健康服務領域的斷層面與缺陷,健康是體醫融合理念的核心要素,以體醫融合理念作為中心思想引領健康服務的工作開展,體育運動是具體實施方式。正確理解體醫融合科學理念,從體育方面正確看待醫學價值,從體育促進醫學發展,也要從醫學正確看待體育價值,懂得體育在疾病預防、康復中的重要價值。兩方面的科學理念讓健康服務更具有科學性,指導內容更實用、實踐結果更高效。體醫融合發展提出了“一三三四模式”,是中心模式:是以人們健康為中心,完善健康政策,促進群眾的全面發展,倡導科學健康生活方式,引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良好發展。原則上要懂得運動的安全性,尤其是患病人群的運動安全要有所保障,需要體育事業的全力支持。運動的有效性,對癥下藥,科學的運動處方作用是有顯著效果的,運動的可持續性,以運動鍛煉作為慢性病的康復手段,要讓患者長期參與,堅持運動鍛煉,養成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三融合模式是指技術融合、資源融合、話語權融合。技術融合是將體育與醫學的技術特長相融合,將醫生的醫療技術與體育指導員的運動訓練技術結合,發揮兩個領域的協同作用;資源融合是要把體育設施、場地與醫療設備、人力等相結合起來,比如,退役運動員有著豐富的運動訓練與運動損傷經驗,可以進行醫療培訓作為體醫人才引進渠道,體育專業人才經過固定的培養方式也可以作為長期的人才引進通道;話語權融合是指醫生對患者的話語權有較大影響,體育專業人士對體育運動鍛煉的指導有較大影響,將兩者結合發揮出最大作用,對體醫融合工作的開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讓體育局與醫學界共同宣傳推廣體醫領域的重要意義。四合作模式,是以衛健委及體育局、三甲醫院、社區醫院和溫暖醫學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主的四方協同合作。在管理和實施層面避免場地不足、人員不足、專業性不足而導致的健康服務效果不理想的問題。體醫融合將會改變多種社會現狀,如醫藥服務獲利到健康服務獲利的轉變,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醫療干預到非醫療干預的轉變,也是我國醫改的中心思想。堅持黨中央提出的在偉大復興中發展健康事業———“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
3、體醫融合由戰略思想走向實踐
在健康中國的政策引導下,為了推動“體醫融合”領域的發展,我國做出了較多的宏觀指導思想,具體的行為規范落實也開始了初步的探索,各地都開始建設體醫融合示范社區、體醫融合科研組織、運動處方研究團隊等。其中較為典型的是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成立的“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以及以高校資源為主導的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研究所和重慶醫科大學體育醫學學院等相關研究組織,通過科研、學術交流平臺共同發展“體醫”領域,促進體育與醫學的深度融合。在發展中落實的相關政策有北京的“體醫結合健身中心”,江蘇省的醫保健身卡,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體檢+運動俱樂部聯合管理模式,和2021年天津市健康教育協會體醫融合分會的成立等,都是體醫融合由健康發展戰略思想步入實踐發展的標志,是“體醫”領域初步探索中的成果,初步探索中的實踐應用就是“體醫”領域未來發展的指向標。
4、體醫融合健康理念的發展目標
體醫融合健康理念的發展目標是在體育與醫學在平等中為共同實現健康促進目標形成自覺合作,發展出新的合作共贏方式。醫學為科學的指導提供思路,體育為科學的指導提供實踐方法,所以體醫融合的健康理念發展不只是將體育與醫學單純的重合,需要發現兩者的關鍵點協同發展,發揮最大的“體醫”價值。體醫融合發展模式的主要對象就是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亞健康身體狀況等人群。對于青少年重點是要發展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促進良好的身心發育;對于老年人是要通過體醫融合的科學指導防治慢性病,促進我國的健康老齡化;對于亞健康身體狀況人群是要以體醫融合的健康指導改變其亞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中國”的戰略發展,要通過體育來改善國民的身體狀況,脫離身體的亞健康實現高水平健康狀態,并且盡可能地脫離藥物的過分治療。
5、“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中的發展原則
5.1、全面性原則
體醫融合的全面性是面向整個社會群體,是為全體居民服務的健康指導工作,不只是體育與醫學的人才融合,也是管理者之間的融合。管理者必須要對體醫融合健康理念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在兩方面都有發展才能在實踐中做好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的工作方向指導,讓體醫融合與健康中國更好的相融合。
5.2、差異性原則
體醫融合的差異性是指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每個居民的個體差異性,每個居民的人體狀況都是不同的,就像中藥藥方1000個人就會有1000張不同的藥方,運動處方也與之相同。差異性按照人群特點可以分為:老年人、兒童、青少年、婦女、中青年等。也可以按照需求類型分為:生活方式亞健康人群、慢性病患病人群、殘疾人等,甚至可以按照文化水平或是文化背景劃分人群特點。根據不同類型人群的不同需求,為居民做出科學、合理的健康服務指導,是體醫融合的正確實踐基礎。
5.3、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主要是指人的主觀能動性,體育鍛煉的參與是以居民為主體,要按照居民的意愿進行活動開展。體醫融合的健康指導是要積極引導居民的參與興趣,營造良好的社區體育鍛煉氛圍,力求在長期的健康工作中培養全體居民養成正視體育、主動鍛煉的良好健康觀念。
5.4、服務型原則
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本質上是新時期黨和政府以健康為中心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新內容,體醫融合是提高國民健康體質的指導思想,社區公共健康服務是實施方法,相應建設的平臺也是基于服務的本質基礎,要充分考慮到每類人群的需求,優化服務過程。
5.5、發展性原則
促進全面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居民體質健康的發展性是大健康時代的必然需求。體醫融合通過公共健康服務對居民做出的科學指導對于居民長期的體質健康都是具備發展性的,根據運動處方對居民長期生活的健康指導與管理做合理規劃。
6、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發展中的應用分析
通過相關調查發現,在一些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質監測中心與醫院中有體醫融合的初步發展模式。社區體質監測中心是結合社會體育指導與社區醫療資源建立以體醫融合為工作指導思想的基層門診,服務于社區居民的健康指導工作,引導居民的體育參與。上海市楊浦區長白新村體育俱樂部在2018年啟動體醫融合高血壓患者運動干預項目,利用醫療手段與運動康復手段改善群眾的體質健康水平,并且獲得了大部分群眾的認可與支持。江蘇省的社區公共健康服務工作開展狀況較為良好,目前已經有上百個省級社區體質監測中心,并且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于工作人員,為40多萬基層群眾提供免費的健康指導工作。醫院中建立的健康指導中心是以體醫理念指導下為患者開運動處方的具體形式引導患者以體醫融合理念的手段進行康復治療。還有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服務模式可以作為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發展中的參考,如2016年由尚體健康科技在上海市規劃、運營的社區老年體醫融合中心,將運動健身、身體康復、慢性病預防集于一體,并且受眾廣泛,靈活性強。雖然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發展中的發展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是我國社會各階層積極配合的態度下,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逐步在實現“全人群健康指導”與“疾病全過程指導”。結合我國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體醫融合的應用發展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將全民健身數據、全民體質數據、社會體育場館與設施數據做出整理分析,為不同地區與不同人群適配相應的指導意見。目前對于體醫融合的應用研究較為廣泛,主要在于運動處方、AI技術指導、科技設備平臺等方面。運動處方是體醫融合的重要應用實踐方式,不同人群適合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環境都有所區別,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發育情況、身體機能特征也大不相同。對于普通人群可以直接利用具體的體測數據和體檢數據制定合理的運動處方,但是慢性病患者的指導中要格外注意一些問題,如患心腦血管的患者在運動中的心率達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立即停止運動。AI技術指導主要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AI遠程指導群眾的運動過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采集技術的支持下,遠程對患者的運動過程做出指導,指導患者的動作,從設備反饋的數據中分析患者當時的生理情況,做出相應的即時性指導,根據實時反饋的生理數據變化隨時做出調整。在科技設備平臺方面目前有較為顯著的是神經反應性平臺相類似的產品,但是該產品目前多用于運動員選材,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拔中有較為突出的作用。運動員的神經反應速度在絕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后天訓練帶來的改變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在選材中要注意運動員的神經反應速度,但是傳統的方式總會有一定的人為誤差性,借助科技儀器與科技平臺的數據操作在最大程度上規避了人為誤差的發生,極大地增強了競技體育運動員選材的科學性。除以上幾點之外還有常見的線上學習,互聯網、電視、新媒體等文化知識傳播方式都是目前常見的線上學習途徑,較為正式的是在互聯網上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共享和公開是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之一。通過移動互聯網與電腦上的軟件平臺傳遞給群眾,同時居民可反饋自主的學習與鍛煉情況,隨后平臺會智能制定出適合居民的個性化鍛煉方式與學習計劃。如國家體育總局與旅游衛視出品的《健生堂》節目,倡導全民運動,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節目邀請了各領域專家傳授經驗,普及新興的運動健身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社區公共健康服務的工作開展中可以學習、借鑒一些有利于發展的方式,思考自身工作如何有效開展,這將成為我國體醫融合在社區公共健康服務中發展的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王世強,李丹.基于體醫融合的社區健康促進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4(12).
[2]韓重陽.健康中國戰略下體醫融合發展困境與推進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1,7(7).
作者:馬文超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
- 上一篇:傳統文化在白茶包裝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林業規劃系統建設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