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區發展路徑研究

時間:2022-04-14 16:17:38

導語:金融集聚區發展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集聚區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自2018年吉林省政府出臺《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區建設上有了長足發展,但目前仍面臨著金融集聚區發展相對滯后、供給不足、結構非均衡等問題。文章以此為出發點,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現狀與勢態、金融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增長耦合發展、金融集聚區影響因素展開一系列理論與實證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致力于探索出一條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金融集聚區發展路徑

關鍵詞:吉林省;金融集聚;耦合發展;“金融+產業”

1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現狀與勢態

1.1產業層面

文章采用區位熵衡量吉林省金融產業的集聚程度。區位熵是一個地區特定行業的產值在該地區總產值中所占的權重,與全國該行業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占權重的比率。m區域金融集聚區位熵FAm的計算公式為:FAm=Q'm/QmQ'/Q,其中:Q'm為m區域金融產業總產值,Qm為m區域的地區生產總值,Q'為全國金融產業總產值,Q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經過歸一化處理后計算可得表1。從表1可知,近年吉林省整體金融集聚區位熵均低于全國水平,但隨著吉林省持續強化金融集聚建設,吉林省及下轄各地市的金融集聚區位熵逐步增長,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減小,部分地市的金融集聚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整體發展趨勢向好。

1.2技術規劃層面

吉林省金融集聚區以建設長春“東北亞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為關鍵突破點,目前規劃以長春市南關區的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為核心,連接南關金融服務區與凈月金融服務區,形成“一核心、兩區域”金融中心空間布局。2016年11月,吉林市昌邑金融集聚區正式成立,以“互聯網+三農金融”為特色,力圖在網絡金融、科技金融、產業金融領域實現創新,致力于打造吉林省金融集聚區試驗田。同時,吉林省對全省金融集聚建設提出“長春中心、市州環輔、縣區并進”點線面規劃格局,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跨境開放、吉林市特色小鎮、白山市綠色發展、四平市特色產業園區、遼源市資源型城市轉型、白城市特色農業、松原市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通化市醫藥健康等地方特色產業,針對性提出建設特色金融集聚功能區,實現與特色產業的融合對接,開拓特色化“金融+產業”集聚模式。

1.3制度政策層面

為推動吉林省特色“金融集聚區”的建設,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為深度推進長春“東北亞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的建設,吉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東北亞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了金融集聚發展在吉林省“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目前,落戶于“東北亞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總部共計235家。

2吉林省金融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增長耦合發展的實證研究

2.1耦合協調模型構建

文章將金融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增長兩個子系統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體系視為“金融集聚區—經濟增長耦合系統”。2.1.1功效函數建立功效函數U1=∑ni=1aixi與U2=∑mj=1bjyj,兩者分別為金融集聚區子系統序參量與經濟增長子系統序參量,其中:xi與yj分別為兩個子系統中第i個與第j個評價指標,ai與bj分別為兩個子系統評價指標的權重。2.1.2耦合協調度模型耦合度C=2U1U2(U1+U2)(U2+U1),系統耦合協調度D=CT(T=αU1+βU2),其中:T為耦合系統的綜合協調指數,α與β分別為兩個子系統的權重參數,且α+β=1,令α=β=0.5。按照系統耦合協調度D值、U1與U2的比較,可將耦合系統分為若干類,詳見表2。

2.2指標體系構建

在進行實證研究之前,需要確定功效函數中的評價指標xi與yj。根據對歷史研究資料與文獻的歸納和梳理,并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連續性與口徑一致性,文章選取評價指標如下:金融集聚區子系統U1(包括金融產業總值—x1、金融集聚區位熵—x2、金融產業年增長率—x3、金融從業人員總數—x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x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x6),經濟增長子系統U2(包括GDP—y1、人均GDP—y2、GDP年增率—y3、地方公共財政收入—y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y5)。

2.3實證結果分析

通過計算可得對應的系統耦合度C值和系統耦合協調度D值,并參照表2,得出各地市的耦合類型,詳見表3。從系統耦合度來看,各地市的C值均高于0.90,這表明吉林省的金融集聚區子系統與經濟增長子系統的關系緊密,能夠產生顯著的影響效果。從系統耦合協調度來看,各地市的D值均高于0.40,表明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經濟增長耦合系統”基本形成了初步耦合發展。從系統耦合協調的類型來看,近年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區建設發展上頗有建樹,但由于金融集聚賦能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時間滯后性,導致金融集聚區子系統與經濟增長子系統的發展非均衡,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及傳導機制的完善,這種非均衡狀態可能有所緩解。

3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3.1構建空間計量模型

3.1.1構建空間權重矩陣在構建空間計量模型之前,需要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水平進行空間相關性檢驗。文章采用Moran'sI指數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水平進行全域空間相關其中:n為樣本總數,wij為空間權重矩陣W的元素,xi與xj為各區域的變量值,x-為變量x的均值,S2為變量x的方差。3.1.3設定模型通過Moran'sI指數空間相關性檢驗,若證明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存在顯著的空間相關性,可依據拉格朗日乘數檢驗來選擇空間滯后模型(SLM)或空間誤差模型(SEM)。空間滯后模型(SLM)引入空間滯后因子,具體表達式為Y=ρWy+βX+ε,其中:Y為被解釋變量,ρ為空間回歸系數,W為空間權重矩陣,Wy為空間滯后解釋變量,β為外生解釋變量影響系數,X為外生解釋變量矩陣,ε為隨機誤差項。空間誤差模型(SEM)引入空間誤差系數,具體表達式為Y=βX+ε與ε=λWε+μ,其中:ε為引入空間誤差系數的誤差項,λ為空間誤差系數,μ為符合正態分布的隨機誤差項。

3.2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發展現狀與勢態,結合國內外文獻選取指標的參考,文章最終選取了2006—2019年吉林省宏觀面板數據。選取評價指標如下:被解釋變量為金融集聚發展水平(金融集聚區位熵FA);解釋變量有6個,分別為經濟發展水平(國內生產總值lnGDP)、產業結構(第三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I)、科技進步(專利授權數lnT)、勞動力(從業總人數lnL)、對外開放(實際使用外資金額lnO)、政府干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lnG)。

3.3實證結果分析

3.3.1空間相關性檢驗文章對2006—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的金融集聚區位熵(FA)與空間權重矩陣(W)計算全域Moran'sI指數。結果顯示,近年吉林省全域金融集聚區位熵的Moran'sI指數始終為正,且通過5%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表明吉林省全域金融集聚區發展在空間上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基于以上結果,文章采用空間計量模型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3.3.2空間面板模型估計結果文章采用拉格朗日乘數法(LM)來選取更為合適的模型。檢驗結果顯示,LM(Lag)與R-LM(Lag)均通過10%顯著性水平檢驗,而LM(Error)與R-LM(Error)均通過5%顯著性水平檢驗,可見空間誤差模型(SEM)更具優勢。文章使用空間誤差模型(SEM)對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進行極大似然估計(MLE),估計結果詳見表4。6個解釋變量中,僅勞動力的回歸系數β為負,其余各變量對金融集聚區發展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經濟發展水平、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對外開放、勞動力、政府干預。

4吉林省特色“金融集聚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4.1打造吉林省特色“金融+產業”集聚

目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呈現中東高西北低的發展趨勢,白城、松原、通化屬于區域內金融集聚區建設的洼地。吉林省在持續推動金融集聚區發展的進程中,可以將各區域特色產業與金融集聚區發展相結合,譬如,白城市特色農業、松原市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通化市醫藥健康,打造吉林省特色“金融+產業”集聚。

4.2深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與農業大省,其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具有一定的歷史優勢。但是,隨著我國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等大趨勢,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深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勢在必行。吉林省可以充分發揮制造業與現代化農業的優勢,增強在全國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持續推動其在專業化、多元化方面的優化升級,促進金融行業與制造業、現代化農業的深度融合。

4.3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金融集聚的主要動力

在之前的實證研究結果中,科技進步是促進金融集聚區發展的第二大影響因素。吉林省可以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動力,堅持科技創新在金融集聚區發展的關鍵地位。在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前沿科技領域,吉林省可以致力于打造科技、金融、產業、人力資源融合的創新型經濟體系,進一步激發吉林省發展金融集聚的內在動力。

4.4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

吉林省與俄羅斯、朝鮮兩國接壤,不僅是中國距日本海最近的地區,還與韓國隔海相望,擁有十個對外開放口岸,是我國開拓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朝鮮市場國外貿易的核心窗口。吉林省可以充分利用跨境開放的地理優勢,充分發揮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優勢,推進中朝中俄邊境、跨境、境外經濟合作區發展,力圖打造東北亞經濟中心,進而賦能吉林省金融集聚區的全速發展。

4.5打造金融集聚政策高地

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政府干預也對吉林省金融集聚區建設起正面作用。因此,吉林省可以制定一攬子金融集聚區發展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引入金融機構增進交流,完善區域金融治理體系,令吉林省今后金融集聚區建設可以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同時,通過因地制宜落實財政、稅收、產業、土地、人才等一系列配套金融集聚區扶持政策,打造金融集聚政策高地,大力促進吉林省金融集聚區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任英華,徐玲,游萬海.金融集聚影響因素空間計量模型及其應用[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5):104-115.

[2]李秋敏.金融集聚的經濟增長效益及時空分異特征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0(8):101-106.

[3]唐冬卉.長三角金融集聚區對區域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市場,2021(7):30-31.

作者:唐冬卉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