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畢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03:54: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園藝畢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園藝類畢業論文指導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高職院校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走向社會前在學校的最后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教學環節,合格的畢業論文(設計)是衡量高職院校教學水平及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為有效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園藝相關專業的共性與特殊性開展研究,總結出論文指導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從課程改革、增強師生交流、加強學生能力鍛煉等多方面提出對策分析。
【關鍵詞】高職;園藝;畢業論文
高職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走向社會前在學校的最后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最佳途徑[1];是學生探求真理、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同時服務社會、提升知識儲備、強化技能操作和完善自我能力的重要過程;更是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及意志品質、嚴謹求真的工作作風及關鍵創新意識的重要一環。其中,由于近年來國家對園藝產業的重視,社會對園藝相關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素質儲備、實踐技能掌握等要求不斷提高。在園藝專業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不斷加強、創新精神的要求不斷提高、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的結合日益緊密的情況下,如何使學生將所學、所看、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結合,以完成最終的實踐考核,成為當下的研究目標[2]。
一、高職院校園藝相關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開設情況及存在問題
高職院校園藝相關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通常開設于第四學期,并貫穿學生頂崗實習及畢業實習。在此階段,學生已學習或正在學習專業課程,其中包含園藝植物生產技術、園藝植物育種、園藝植物保護、設施園藝、園藝產品營銷等專業核心課程[3]。在該過程中,為行之有效地檢驗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掌握情況,需要讓他們在后續實習階段,通過參與到校企合作實踐項目、院區結對服務項目,參加招聘會等形式,投身至園藝產學研相關行業。基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在完成實習要求的同時,學生將以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對所學專業進行有效提煉及總結。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的開設,則是為了更好銜接學生的校園學習與初次步入社會的生產實習。由于園藝專業涵蓋面較廣,專業課程又細分為果樹園藝、蔬菜園藝、觀賞園藝、生活園藝、觀光園藝等方面。因此課程開設數量較多,內容詳實復雜,培養過程中理論知識掌握與實踐能力提升并重。對學生提出了全面了解園藝產品自育—產—研—銷四步完整過程的高標準嚴要求[4]。目前,高職院校園藝相關專業依舊沿用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模式,在吸收本科院校較為完善的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指導相關經驗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的問題。1.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初期(1)學生重視程度不足本階段的授課過程中,任課教師將畢業論文(設計)拆分成數個重要的組成模塊,分門別類為學生進行講解與授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相較于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專業課程,同樣為專業必修課,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由于內容集中于書本,實踐操作較少,即便借由多媒體的展示及相關專業知識的案例分析,仍有部分學生缺乏對課程的重視性。(2)對授課教師個人能力依賴較高本課程在課本教材的基礎上,相較于知識點的分析,更偏重于實例講解。要求授課教師能夠就園藝相關專業的不同方向,對不同類型的論文進行拆解,有條理、有層次地向學生講授。現階段,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所占比例不斷增大[5],他們必然要直接參與到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中去。青年教師基本都是碩士或博士畢業,專業知識豐富,思維活躍,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質。但相較于青年教師在研究生階段所開展的研究工作,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內容更偏向于生產實踐。同時青年教師所學專業通常為園藝學下屬某個方向,對其他研究方向的了解可能存在欠缺。這種知識面廣度的不足會導致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只講授自己所熟悉的內容,而無法較為全面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延伸的鍛煉。(3)相關參考書目指導性不足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參考數目雖多,但內容普遍大同小異。其中針對園藝相關專業書籍較少,通常包括在農業大類中。而傳統大田作物與園藝作物生長周期、生長特性、產銷需求的差異,決定了適應高職院校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所采用的參考書籍需要細化,不可一概而論。2.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中期(1)學生實習時間安排有待優化本階段,學生已步入社會,走到實習崗位中,承擔起崗位相應職責。但新的環境和工作內容會擠占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造成學生能夠花費在論文設計上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很多學生在此階段無法做到合理安排時間,實習或畢業論文往往會相互影響,使得學生在選題過程中思考不夠充分,知識體系的盲點補充不及時,最終影響畢業論文或設計的完成質量。(2)教師跟進存在困難該階段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論文初定選題起,完善選題方向、確定文章題目。在填寫論文任務書后,逐步完成論文提綱、開題報告,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初稿,交予教師評閱。教師根據學生選題及開題報告,對初稿提出修改意見。學生拿回初稿,根據教師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從而形成二稿,三稿,直至最終定稿,結束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環節[6]。但在此階段,由于學生基本不在校,且實習單位各異,因此大多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聯絡不緊密。實際上論文指導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在學生進行論文初步選題時,指導教師無法及時根據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具體崗位工作及職位安排進行選題指導,從而使后續擬定論文提綱及撰寫開題報告等工作受到影響。同時論文初稿完成后,需經反復修改才能夠定稿,但學生正處于畢業生產實習中,繁重的實習任務容易使部分學生產生懈怠心理,無法及時修改甚至是不愿修改論文,最終影響論文質量及答辯結果。(3)實習單位對畢業論文的支持不力原則上,學生的實習工作與畢業論文或設計存在緊密的聯系,學生的畢業論文或設計基本脫胎于頂崗實習過程中所從事的工作內容。但實習單位出于保密性需要或其他原因,對學生在工作中獲得的與畢業論文(設計)有關的數據,不能或不愿意提供相應的支持,使得學所需數據往往不完整或不連貫,無法很好支持論文的撰寫。部分企業安排學生實習工作時,給學生安排與專業關聯不高或無法接觸專業相關內容的簡單重復勞動崗位,使得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設計)時無從下手,無法按照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提煉出具有研究價值的觀點,或無法將現階段工作或任務的成果進行有效轉化[7]。3.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后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工作圍繞著論文答辯進行。在此階段,學考索•探微•2生所面臨最大挑戰是如何建立強大心理,順利通過答辯。答辯要求學生在現場能夠順利講述論文選題意義、研究現狀及進展、實驗開展情況、所得文章結論及存在不足,較為準確回答答辯小組提出的問題,沉著應對答辯現場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二、高職院校園藝相關專業學生不足
新西蘭梅西大學農業類高等教育教學
摘要:新西蘭梅西大學農學專業是該校最老的專業,2015~2016年在世界大學排名農業和林學專業擠進前50名,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梅西大學注重培養學生實際產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學生極具競爭力,深受雇主歡迎。本文總結了梅西大學農業類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培養過程、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與我國農業類專業相比較,梅西大學辦學具有專業設置靈活、基礎厚、注重過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特點。梅西大學在農業類教學中的有益經驗,對于中國農業類高等教育教學具有較大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農業類;梅西大學;高等教育;經驗;啟示
1949年前,中國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體制主要是學習日本或者德國模式,后轉而學習美國,1949年后進行到全面學“蘇”階段;20世紀80年代后再次向美國學習,借鑒美國高等教育模式。體系頻繁變更、直接拿來主義,再加上政策導向為主、高校缺乏自主,偏重短期目標、缺乏長遠規劃等原因造成我國學科專業設置較為混亂。我國農學類專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培養環節大多延續老的傳統,在培養現代農學類創新型人才中很難有突破。目前我國現有農業高等院校59所,在校人數大約9萬人,平均每萬名農業人口中擁有在校大學生1人,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但就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很多人在畢業時覺得農業收入低、工作累、沒有發展前途而轉行,繼續做農業的學生,通常因實踐能力差、所學知識落后等原因不能勝任工作崗位。要解決這一困擾我國農業類高等教育發展的桎梏,吸取先進經驗無疑是個好方法。
1梅西大學簡介
梅西大學是新西蘭最大的一所教育和研究學府,于1927年建校,原為農學院,60年代后相繼成立獸醫學院、理學院等,目前是新西蘭唯一一所真正的全國性大學,現下轄五所學院,分別是商學院、科學院、藝術學院、教育學院以及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梅西大學在商學、獸醫、農業科學、工程、航空和藝術等學術研究方面極為出色,梅西大學在全球大學實力綜合排名在283位(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名校排行榜),農學專業世界大學排名19位,在農業類教學具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力和研究水平。筆者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首批農學類高等教育教學法出國研修項目留學人員到新西蘭梅西大學留學訪問,系統學習了西方高等教育的一些理論基礎;與專業課教師就他們獨特的上課方式、所用數字化資源開發、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旁聽了部分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參與一些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實驗和實訓。通過這一系列學習,深刻體會其辦學特色鮮明、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靈活,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2專業設置
園林專業畢業設計管理問題及建議
摘要: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園林專業畢業設計作假行為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加上園林專業自身特點的原因,如題型多而雜,效果圖占比多,畢業設計成果規范化欠缺,以及其他不利因素,這就需要在管理上更加精細化,使園林專業畢業設計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園林專業;畢業設計;真實性
畢業設計是本科生在四年大學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對所學主要專業課程的一次全面、徹底的總結、提煉與升華,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結合工程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的實踐平臺,是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重要過程。畢業設計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能力的發揮,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質量的直接反映[1]。工科類專業畢業設計管理一直存在諸多不足,加上園林專業作為邊緣學科的自身專業特點,在畢業設計管理上要求更加精細化,本文提出幾點建議,供同行參考。
1畢業設計選題環節的管理
在畢業設計中,科學選題是關鍵,題目決定了畢業設計的內容,是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工作、達到上述畢業設計教學要求的先決條件。但是,在實踐中反映出選題環節存在如下問題:①部分選題過于陳舊。有些教師的選題重復自己的科研或設計,有的向多屆學生連續提供同一題目,導致學生抄襲甚至直接拷盤;②題型不夠豐富。有些院系的設計題目主要集中于居住小區環境綠化設計,而實際上此類題目由于主干道路、建筑等均已經由其他設計單位定稿,留給學生發揮的空間不多,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設計水平和能力;③設計真題比例偏少,有實際工程背景的設計真題能提供詳盡的植被、水文、地質及現狀地形圖等資料,實戰氣氛濃厚,學生參與畢業設計的興趣較高,而虛擬的設計學生興趣不高,完成的質量也不盡人意;④選題與社會需求脫節。目前,園林施工、施工組織設計、養護管理、預決算等是園林工程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有關的設計題目基本不見蹤影,絕大多數的選題依然注重規劃設計;⑤其他問題。如有的題目難度和廣度超出學生能力,有的題目工作量不足,未能和創新創業訓練掛鉤,缺乏學生自選自擬題目的機制,選題環節的資料未及時存檔等等。
2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有關問題
小議高等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索與實施
摘要:在中國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了解探討高等教育質量與高教教育改革的關系影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繼承和發揚悠久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優秀辦學特色與傳統,從改革實踐教學入手,走出了一條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關鍵詞:實踐教學模式教育創新頂層設計實踐教學平臺體系質量監控與評價
1.農林大學本科實踐教學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近1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依靠合并、升級和擴招等措施的推動,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隨著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張,教育質量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迫切需要通過有效制度和機制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進行建設和監控,確保其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為此,教育部于2001、2004年分別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主旨是培養高質量的創新性人才。實踐教學作為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其作用已日益彰顯。2009年教師節前夕,國務院總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調研,并在該校聽了五節課,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座談。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特別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從國內外的比較看,中國培養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還比較缺乏。這應該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說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比較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應該說,我們早就看到了這些問題,并且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為什么成效還不夠明顯?我覺得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敢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地探索和改革。我們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見的教育家來辦學,這些人應該樹立終身辦學的志向,不是干一陣子而是干一輩子,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獻身于教育事業。我們正在研究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是想通過改革來努力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縱觀全國高校的實踐教學現狀,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培養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1實踐教學普遍不足,學生動手能力差。這一則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二則由于中國的基礎教育設施普遍不足,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多數沒有動手或很少動手做過實驗或參與實踐,基本上是“出了學校門,再進學校門”、在書桌上面度過的。
1.2新入校的大學生和部分年輕教師,受中國教育習慣和傳統觀念的影響,普遍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對新時期實踐教學在培養創新、創造、創業“三創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導致實踐教學環節長期得不到各有關方面的足夠關注。
科研實踐與生物化學教學體會
摘要: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但因其知識點多、理論性強、且知識點與相關技術更新較快,如何打破傳統教學的框架,開展有效的教學改革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本文探討了科研實踐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科研實踐如何與教學相互促進,有助于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科研實踐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研究生物體化學組成以及化學變化規律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1-2],是生命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等)各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農林院校大農學各專業(農學、植保、園藝、食品、資環)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3-4]。然而該課程知識體系龐大、理論抽象,多學科交叉密切[5],加上其知識與技術方法發展更新較快[2],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難懂。因此,勢必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框架,開展教學改革,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選擇適合不同專業和不同特性學生的教學方法,結合課程內容與社會熱點,挖掘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和思政元素,凸顯“以教學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達到教書育人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本人經驗,談談科研實踐與生物化學教學相長的體會。
1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優勢
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6]。教學是科研的基礎,而科研則是教學的延伸和提升。只有將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才能充分推動教育的均衡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7]。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是本人在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經過十年的教學,發現科研活動與課程學習和教書育人密切聯系,教學科研相結合具有以下優勢。1.1有助于課程理論的理解。提前進入實驗室,學生在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級學生的直接指導下學習相關實驗技能,課堂理論可以更好地得以實踐,更有利于教師啟發式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在理論學習中通過對專業典型案件或學生正在研究案例的講解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科研實踐過程中涉及的實驗原理,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與運用相關實驗技術,激發興趣,寓教于樂,加強學生對課程的代入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有效提高理論知識的吸收轉化,二者相互促進。1.2有助于科研興趣的培養。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為所有活著的生命體,因此,蛋白質、核酸、糖、脂、相關酶等的組成、結構、理化性質、生物學功能及變化規律都屬于本課程的范疇[8]。在課程理論學習基礎上開展主動性的科研實踐,是對未知科學問題的探索與求證,而不僅是為了學習實驗技術。提前進入實驗室,讓學生在科研實踐和問題與質疑中學習,可激起他們更為濃厚的科研興趣和更為飽滿的學習熱情[9]。同時,科學研究還可讓學生提前接觸專業領域的前沿動態,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領域的認識與求知欲望,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愛好。1.3有助于研究方向的選擇。研究方向的選擇是開啟科研之路的重要一環,若一開始就能遵從個人的興趣,便可更堅定地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然而,很多學生在臨近本科畢業時沒有經過“輪轉”(rotation)培養或更深入的了解,草草選擇實驗室和研究方向,這不但無法完全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與熱情,也會讓他們今后的科研道路布滿荊棘,學生培養的效果也會倍受影響。通過低年級的科研實踐,更有利于學生對畢業論文研究方向的選擇,從而對學生將來從事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領和啟迪作用,為今后順利開啟科研之旅提供重要前提[9]。1.4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養。科研的過程是充滿驚喜與收獲的,同時也是枯燥與反復的。在研究道路上能走下去,對研究人員的要求不僅僅是實驗技能的嫻熟和求知欲望的催化,更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嚴謹的科研態度與刻苦的學習精神[10]。通過開展基于《生物化學》理論學習的課外科研實踐,有利于學生拓展理論課堂上接觸不到的學習體驗,對學生務實求真的態度以及思維方法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教書育人的成效[11]。當然,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提前開展科研實踐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課余時間的投入可能會影響學生全方位綜合能力培養的比例,畢竟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生物化學課程的理論學習基礎上開展科研實踐,只能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選擇性、多元化、多水平地開展,對專業與科研充滿興趣的同學無疑在這項活動中可使二者產生良性互動,受益良多。
2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成果轉化
教師創優典型事跡
生科班的、、等位同學去年以優異成績分別考入大學、師范大學、農業大學等高校研究生;、、等5位同學也同時考取國家公務員;余下13名同學也全部就職企業。該班29名學生在四年學習生活中無一人違反校規校紀,7名同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優秀班級的形成得益于一位優秀的班主任--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師、首批黨員示范崗實驗教師。
同志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是他工作的二十七個年頭,也是他從事班主任工作第十七個年頭。這些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時時以一名優秀教師和模范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引領、示范、表率的作用,深受學生、同事、領導的好評。
嚴師慈父當好學生領路人
“老師對我的培育之恩和無私幫助,怎能用只言片語說盡,我要做常懷感恩之心、常思奮起之志的人,以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正如老師所教育、所期盼我們的那樣……”每每說到此處,同學都潸然淚下。
在大三的時候,正在備研考試的她突然接到父親離世的噩耗,她第一時間跑到老師家里,哭訴著要退學。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在偏遠山區供養一個大學生太難,還有2個年幼的弟妹需要照顧……多么可憐的孩子,多么沉重的擔子,老師憐愛在心。他第一時間召開了班會,號召全班同學向同學伸出援助之手,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她更多幫助。他利用各種機會找她聊天、談心,了解她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動態;多渠道為其申請學校困難補助,助學金等,更大程度的給予她關心和支持。天氣變化時,老師就會發短信噓寒問暖;生活中有困難,老師就會買些自己女兒時常喜歡的日常用品帶給她;時常周末、節假日,老師家里的餐桌上也會出現這個學生的身影……
天道酬勤,勤奮好學的以370分的成績被南京師范大學錄取。當然,老師也是第一時間收到這個喜訊。電話中,哽咽著說了6個字:“老師,謝謝您……”我們知道這時的淚水是幸福的,喜悅的。
卓越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論文
一、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指導思想
“卓越”幼兒園教師的內涵,是卓越的學識素養,更是卓越的從教精神;是卓越的專業基礎,更是卓越的實踐能力。我們提出“尚師德、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以達到國家對卓越幼兒園教師的要求。尚師德:追求高尚師德。師德是從教的基礎。良好師德是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師德則是卓越幼兒園教師的首要條件。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虐童”事件時有發生的背景下,強調教師的師德更顯緊迫和嚴峻。由于幼兒園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園教師的師德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高的要求。從信念層面來看,需要有篤實的專業信仰、務實的專業精神、樸實的專業態度;從情感層面來看,需要愛幼兒、愛幼教,對幼兒教育事業有熱情、有責任、有理想;從行為層面來看,需要踐行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幼兒園教師的培養,首要的任務就是師德教育,不僅要在平時有機滲透師德教育內容,更要通過相關的課程設置將其顯性化。厚基礎:強調寬厚基礎。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從知識深度上看具有啟蒙性,而從知識范圍上看又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全科與整合,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提倡圍繞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統整性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各個領域的發展。顯然,幼兒園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師而非分科型教師。這就決定了幼兒園教師的知識結構具有廣而全的特點,不僅要有基本的藝體技能,還要有堅實的專業素養;不僅要有教育理論素養,還要有寬厚的人文科學素養。傳統培養模式中那種重藝體技能、輕教育理論素養和人文科學素養的做法不能勝任卓越教師培養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礎,才能厚積薄發、深入淺出。強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視研究能力。幼兒教育的工作不是看護幼兒,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也不僅是會唱歌、跳舞、講故事。幼兒教育的對象處在生理、心理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的發展水平、學習特點與其后的小學、中學階段有明顯的差別。這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更需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因此,幼兒園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兒、教育幼兒的能力。首先,幼兒園教師需要有研究能力,成為研究型的教師。通過研究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點,研究有效支持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方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將自身的教育實踐真正建立在研究證據的基礎上。其次,幼兒園教師需要有教育教學能力,成為有實踐智慧的教師。要能將理論、觀念、研究證據轉化為實踐操作策略,從教育實際出發,設計和組織教育活動,實施班級管理,溝通家園關系。第三,幼兒園教師還需要具有自我發展能力,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教師。不僅要能實踐,還能對實踐進行反思;不僅關注自身的實踐,還能與同行進行合作與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提升經驗,實現專業能力的持續發展。重融合:注重多維融合。幼兒教育是關系到個體和人類未來的實踐,哲學、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乃至腦科學等各個學科的發展都有可能對幼兒教育產生深刻影響。當代中國處在社會文化急劇轉型的時期,中西文化價值觀念激烈碰撞,各種教育理論和觀點百花齊放,這些對幼兒園教師素質以及幼兒園教師培養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僅要使未來教師具有多方面的知識素養基礎,更要具有融合和開放的態度。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多學科的融合。在教師培養中體現多學科的融通與互滲,幫助學生將多學科的視野融會貫通,并將其轉化為對教育實踐的影響力。其次是中西視野的融合。既要向學生介紹國際研究前沿的新理論、新進展,也要讓學生了解中國本土的幼兒教育家和幼兒教育思想,在貫通中西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既要讓學生接觸與了解理論的多樣性,更要讓學生體會與認識到實踐的復雜性和生動性,避免紙上談兵。
二、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具體目標
根據“尚師德、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同時秉承兒童教育家、南京師大學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陳鶴琴先生開創的研究精神和實踐精神,本專業設定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素養全面、學識寬廣、有持續發展潛力并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型幼兒園教師。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論,也是基礎實、善實踐、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領的研究型幼兒園教師。以“研究性”和“實踐性”為核心,構建了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的目標體系。
(一)具有高尚師德
研究兒童、了解幼教是師德培養的起點。通過參與幼兒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學生應能:
高等院校質量的實踐與經驗綜述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林業院校研究生招生規模大幅度提高,為滿足林業事業對大量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礎。但是在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高等林業院校如何保證和提高研究生的質量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現談談我校提高研究生質量的一些實踐和經驗。
一、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報考,擴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報考的人數,尤其是高素質考生的報考人數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質量。
學校的知名度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歷史積淀外,還取決于學校現實的辦學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業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業大學雖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大學,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所以林學為主導的單科性大學,學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招生質量。近幾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發展的機會,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林業工程學等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經、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準我校試辦研究生院,在全國林業院校中率先進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開始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擴大,招生數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學學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為163人,2003年高達900人。僅1999年至2003年間的招生人數就擴大了5倍。以前報考我校的生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本校和其他農林院校的畢業生。近年來,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全國其他綜合大學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擴大,招生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
嚴把培養質量,是提高學校知名度,進而提高學校招生質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各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生生源競爭激烈,如果在報名條件、入學考試、錄取及其后學習、考核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比較嚴格,將會影響本校的生源。但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嚴把學生入學和培養質量關,培養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學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質的考生。些學校,只為盲目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和培養標準,短時期內達到了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長期下去,考生和社會最終會擯棄這些學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他們真正能學到知識,增長能力,順利地成為生產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質的考生報考,最終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質量,實現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良性循環。
農林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摘要:高本貫通培養的學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體,其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是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為例,重點分析了其高職階段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培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大學生創新項目、學生社團活動、大學生導師制度、校企合作橫向項目等多培養路徑的開展,使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高本貫通;農林專業;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精神和能力是加強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近年來,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都對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工作做了積極的探討和有益的嘗試,但尚處于萌芽階段。“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簡稱高本貫通培養)學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體,對他們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進行著力培養是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以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為例,重點從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培養現狀、影響因素及培養路徑4個方面進行探析。
1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1.1科研創新
能力培養是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繼續深造的需要盡管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國,可是與農業相關的農學、園藝、園林等專業依然沒有受到考生的青睞,許多家長及考生尤其是農村的考生談“農”色變,避而遠之,因此農林專業一般存在生源短缺問題,很多就讀的學生都是非第一志愿或調劑的。他們一入校就決定繼續深造,跳出“農”門。此外,由于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而投資農業的企業數量增加較少,大批農林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以上原因導致大部分貫通培養學生本科畢業后都會繼續考研以改變自己今后的人生,但是他們前3年以專科生身份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習,轉入本科院校后2年時間內要完成分散在大學4年課程高深部分內容的學習,并且還要面對畢業實習設計、找工作等現實問題,沒有過多的精力專注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其發展后勁、創新能力難以與普通本科學生相比,因此高職階段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在他們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解析高等院校質量的實踐與經驗
一、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報考,擴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報考的人數,尤其是高素質考生的報考人數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質量。
學校的知名度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歷史積淀外,還取決于學校現實的辦學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業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業大學雖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大學,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所以林學為主導的單科性大學,學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招生質量。近幾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發展的機會,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林業工程學等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經、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準我校試辦研究生院,在全國林業院校中率先進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開始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擴大,招生數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學學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為163人,2003年高達900人。僅1999年至2003年間的招生人數就擴大了5倍。以前報考我校的生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本校和其他農林院校的畢業生。近年來,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全國其他綜合大學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擴大,招生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
嚴把培養質量,是提高學校知名度,進而提高學校招生質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各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生生源競爭激烈,如果在報名條件、入學考試、錄取及其后學習、考核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比較嚴格,將會影響本校的生源。但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嚴把學生入學和培養質量關,培養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學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質的考生。些學校,只為盲目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和培養標準,短時期內達到了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長期下去,考生和社會最終會擯棄這些學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他們真正能學到知識,增長能力,順利地成為生產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質的考生報考,最終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質量,實現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校通過碩士生提前攻博、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資助研究生在國內外高水平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建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制度、建立優秀論文激勵機制、資助出版優秀博士論文等措施,顯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質量。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是學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塊試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學科和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兩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博士論文,林業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國農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國大學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參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語學位統一考試,我校碩士生的一次通過率達到62.3%,博士生達到41.6%,已進入北京市高校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