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植物栽培與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2: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園藝植物栽培與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園藝植物栽培與管理

篇1

關鍵詞:高職;學分制;園藝植物栽培技術;教學改革

學分制以其靈活的學習制度,獨具特色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融合“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先進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適應“大眾化、國際化”趨勢的必然選擇,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主動適合經濟社會、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在學分制運行模式下,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園藝園林技術系將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的《園藝植物栽培技術》內容體系經重構后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

1 課程發展的主要歷史沿革

園藝學起源于古代的園藝技藝,現已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國是世界園藝業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雖然我國園藝高等教育起步較晚,但其發展與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步,始終與我國社會和經濟的變革息息相通。《園藝植物栽培技術》是高等農業職業院校種子生產與經營、農藝教育和應用生物教育專業重要的專業技術課。對在提高上述專業學生的生產理論知識和畢業后在生產一線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這門課程的前身(蔬菜栽培學和果樹栽培學)可追溯到1987年的內蒙古農牧學院分院建院初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在不同的辦學階段對其內容和教學有著不同的要求。1998年國家教育部將全國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全面的調整,按照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將原有的果樹專業、蔬菜專業和觀賞園藝專業合并為大口徑的園藝專業。為了適應這一新的形勢,該院在2006年參照園藝專業課程安排的基礎上,制定了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根據新的人材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決定開設融果樹、蔬菜和觀賞園藝于一體的新的課程——園藝植物栽培技術。

在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被列為必修的專業核心課,從2007年開始開課。迄今已為種子生產與經營專科生開過5輪,聽課學生達600多人,教學效果顯著。除理論課教學外,還開設4周的《園藝植物栽培技術實訓》、園藝栽培教學實習和校外參觀實習,形成了理論教學與實驗實習相配套的園藝課程教學體系。目前,學院大力推進學分制改革,園藝園林技術系的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被選為試點專業,《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課程學時由原來的72學時更改為64學時,實訓學時由原來的4周更改為3周,為適應學分制改革,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實訓大綱、考核大綱等教學文件做了相應的修改。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已經形成學分制下獨特的課程體系,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內容選擇與編排,實踐時間、地點、技能培訓方式及考核標準,結合專業課的實訓基地建設,實驗室的建設與使用,配套實驗材料收集、整理與制作,教學方式與考試模式都制定了相應的內容規定與操作保障措施。

2 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師資培養探索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課程是農業種植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目前,在該系講授該課程的教師有5位,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2人。為了不斷優化課程的教學隊伍,該系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繼續教育、委托培養、企業調研和各種教研活動,使各位教師充分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園藝產業人才需求狀況及該課程與實踐生產的聯系;同時通過本專業骨干教師的傳、幫、帶、和聽課、評課,使青年教師了解本專業的特點,掌握教學、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在該系新進的年青教師必須在相關企業生產第一線或實訓基地進行1年以上的生產實踐鍛煉,通過參與內蒙古農牧業科技園區項目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以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通過外出進修(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學歷(在職博士)、參觀考察等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鼓勵專業教師考取相應的崗位證書,加大“雙師型”教師比例;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訓練貫穿課程建設的全過程之中。

3 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3.1依高職教育特點,精選優化教學內容

按照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把原來的《蔬菜栽培學》、《果樹栽培學》和《花卉栽培學》3門課程整合更換為《園藝植物栽培技術》,理論學時數由原來計劃的162減少到64學時,占總學時的40%;將實驗課學時調整到12學時,占總學時的18.75%;設置實訓72學時。新編了《園藝植物栽培技術教學大綱》,在大綱中突出了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園藝生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手段,基本學會園藝現代生產的一些必要的技術,并納入考查(核)項目之中。目前該課程的理論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園藝植物分類,園藝植物生物學特性,園藝植物繁殖,種植園建設與管理,園藝植物調控技術,設施園藝,園藝產品采后處理;實驗部分內容包括:園藝植物種類識別,園藝植物嫁接技術,園藝植物扦插技術,園藝植物育苗技術,常見園藝植物栽培技術,日光溫室性能觀測。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論知識,重點掌握園藝相關技能的實踐操作,并且能根據生產實踐完成相應的項目制定和實施,最終使學生具備園藝師、花卉工職業技能考核的應知、應會要求。

3.2進行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信息量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課程的教學目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黑板、粉筆和掛圖教學,而是利用集圖像、聲音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采用電子課件、電子圖片、實物、演示模具等方式形象生動的展示園藝植物形態、操作步驟等內容,這些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而且能將靜止的結構通過動畫顯示,連貫地反映出現代園藝生產技術過程,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為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綜合能力及素質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3.3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考核的探索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課程考試在考試(核)形式、考試(核)內容、考試(核)標準和成績的測算方面更加科學合理,更加注重技能和素質的考核。該課程考核分理論考核、實踐考核和平時考核三塊內容,其中理論占40%,實踐占40%,平時占20%;理論考試中90%為課內知識,10%為課外拓展知識,實踐考試中學生自評占5%,組內自評占5%,組間自評占15%,教師評價占15%(見表1);平時考核中回答問題占5%,出勤占5%,作業占10%。本考試(核)系統既科學地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進行了考核,也對教師在能力和素質培養方面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客觀的反映。

3.4實踐教學的探索

在本課程中安排了12學時的實驗和3周的實訓,實訓地點主要為內蒙古農牧業科技園區,共有22座日光溫室、1座現代化自控溫室和上百畝的果園,該園區還是內蒙古的綠色食品基地,學生在該基地可參加園藝植物從種到收的整個環節,有些學生還可承包園區的溫室自己經營。在實訓過程中主要進行整地、施肥、現代化育苗、嫁接、扦插、播種、定植、園地管理、植株調整、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操作。這些實踐項目都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并且按照實踐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在實訓過程中每組學生經過查閱文獻,論證等環節確定一個科研小項目,在業余事件完成項目的實驗數據統計和分析,在實訓結束時形成科研報告,一并計入實訓考核成績中。同時該系和內蒙古綠之源農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花鹿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作為學生實訓的校外基地,在公司生產任務較多的時候或暑假期間,將學生派往公司參加單位的生產實踐任務,學生在提高實踐技能的同時,還讓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企業的生產現狀,工作要求及今后畢業從事本行業的基本要求。畢業生就業率以及就業層次不斷提高,就是有力的證明。

4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探索

4.1創設問題情景進行啟發式教學

該方法不是簡單的提問,而是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認真思考、綜合分析,才能獲得答案的學習情景,是一種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例如,在教學中提前向學生安排所要提問的題目,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通過收集資料、總結、分析,在適當的時候,每組之間進行匯報、討論、修改,由任課教師點評,最終形成可行的調研報告。這種教學方式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鼓勵學生深入實踐,了解生產第一線的實際情況,避免了學生一味學習,不懂社會,不懂實踐的現狀。

4.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在本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機會,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實踐技能,而且對知識理解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極大的提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幫助。

4.3課程論文撰寫方法訓練

在本課程教學中多次安排相關題目,讓學生查閱大量資料,從中獲取更多信息,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知識面。例如本地區蔬菜生產現狀的調研,設施園藝發展現狀,提高農民收入的途徑等。

4.4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在保留傳統授課優點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從平面到立體,由單純文字到圖文并茂,拓展教學空間,增加教學信息,極大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篇2

【摘要】  《藥用植物栽培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文章探討了在科技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引入其它學科的前沿動態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適應知識的更新和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藥用植物栽培學; 科技發展動態; 前沿知識

《藥用植物栽培學》(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plant)是研究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栽培技術措施以達到穩產、優質、高效為目的的一門應用科學[1]。這門課程以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遺傳學、昆蟲學、病理學和中藥學為基礎,借鑒了農業、林業、園藝等栽培植物的技術和措施,成為自成體系的學科[2],為人類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生產優質的中藥材。因此,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物種減少,導致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日趨減少,甚至有些種類瀕臨枯竭,所以,今后的中藥材在相當長時間內主要來源于人工栽培,尤其療效顯著需要量大的藥材更是如此。這就需要培養從事藥用植物栽培的人才,生產出栽培規范化、質量標準化的優質中藥材。

為達此目的,必須打破傳統觀念,在原有的課程內容體系基礎上,引入近年來的科學進展和高新技術新成就,以便拓寬課程體系的廣度和深度。

1 結合gap標準化種植知識,了解相關法令法規

藥用植物的栽培比普通農作物的栽培要求高,要符合gap標準化種植,對中藥材生產全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是保證中藥材質量“穩定、可控”,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調通過革新栽培技術,獲得高產量、高質量、低農藥和低重金屬殘留的原藥材。同時,補充學習國

家出臺的中藥質量管理規范內容,包括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中藥提取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一系列管理規范和與藥用植物栽培直接相關的法令法規,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學研究過程中增加相關的規范意識和法律意識。

2 結合現代農業技術,扭轉學生錯誤觀念

針對學生認為藥用植物栽培就是簡單重復大田、林學、園藝等植物的栽培經驗,沒有科技可言這種狀況,將現代農業技術引入到課堂中,提高學習積極性。

2.1 增加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和理化防治的內容在藥用植物栽培管理過程中,如何控制病害、蟲害和草害,是提高中藥材的產量、保證中藥材質量的關鍵。在講授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時,除介紹一些常用化學藥物防治方法外,同時強調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旨在盡量減少藥用植物中的農藥和重金屬殘留。例如:利用植物之間的對等效應[4,5],間、混、套作種植一些具有防病蟲害作用的植物;使用天然植物型農藥;利用天敵或一些致病真菌防治害蟲;利用紫外線誘殺害蟲;利用輻射或性激素干擾害蟲等措施,均可達到不使用農藥、無殘留、生態和諧的目的。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對于病蟲害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同時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2 增加節水農業的相關內容我國是世界上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尤其在某些久負盛名的地道藥材產區更是如此,為此,在講授灌溉的內容時,引入節水農業[6,7]的概念,包括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節水基因型篩選、植物精量給水、區域智能化給水技術等。同時重點介紹了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和澳大利亞的局部根區變干給水技術,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的新型灌溉技術以及技術改進后對于產品質量的改良效果。

2.3 增加生物入侵與防治的內容在藥用植物引種和馴化的過程中,要做好植物材料的檢疫。從國外或外地調運種子、種苗時,

必須經過檢疫,在確認無檢疫對象和主要病蟲害后,方可調運。近百年來,由于沒有入侵生物檢疫的概念而人為或無意引進我國的新物種非常多,對我國的生態和經濟都造成極大的損失[8,9]。這些實例能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外來物種可以改變生物的種群、群落甚至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對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隱藏著巨大的威脅。外來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徹底根除極為困難,因此在學習和生產過程中必須形成憂患意識,防患于未然。

2.4 增加綠肥和菌肥的內容在藥用植物栽培時,結合間、混、套作種植綠肥[10,11],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腐殖質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藥用植物品質和產量,而且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同時可以通過綠肥飼喂牲畜“過腹還田”、或放養蜜蜂生產蜂蜜,達到提高經濟收入的目的。利用菌肥[12,13]則可以通過菌肥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動,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參與養分的轉化,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發育;抑制作物有害微生物活動,利于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

3 結合生物技術,開拓藥用植物栽培新領域

無土栽培、細胞的工業化生產[14,15]雖然屬于生物技術范疇,但可以引用到藥用植物栽培,生產中不但可以打破土壤栽培的連作障礙,節水、節肥、省工,還可以在不適宜于一般農業生產的地方進行藥用植物種植,避免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和工業污染,生產出符合gap標準的藥材。在授課過程中添加這些方面的內容,會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其中的技術所在,思路更加開闊。而脫毒快繁、細胞融合等技術也廣泛應用到藥用植物生產研究領域中。目前,蜜環菌、紫草、人參的細胞懸浮培養、地黃的脫毒苗、曼陀羅和百合等的花藥培養、桔梗的多倍體培育以及一些轉基因藥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為藥用植物栽培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4 結合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增強中藥質量監控意識

藥用植物引種栽培不單單以成活為目的,同時要求能正常生長發育,并獲得一定產量,而且藥效成分、含量以及醫療效果達到藥典要求,因此需要與中藥質量檢測技術相配合[16,17]。通過補充該課程的相關發展動態,使學生了解有關中藥質量狀況、中藥質量控制的思維方法與發展趨勢,增強質量意識,明確“藥材好,藥才好”的相關性,為今后從事藥用植物栽培、中藥質量控制、中藥質量規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5 結合實踐教學,培養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藥用植物栽培學》以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等知識為課程基礎,同時又要求與實踐相結合。由于現在的學生真正接觸農事活動的機會非常少,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安排一周的百草園內種植實習[18],可以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藥相關的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增強專業實踐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習之前,要求學生提前查閱資料,結合前沿的技術,自行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試驗,在實習和觀察的過程中,記錄相關試驗結果,分析和討論一些栽培管理措施對于藥用植物的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加深學生對《藥用植物栽培學》的理論理解和感性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配合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6 激發學生自學興趣,主動學習多學科前沿知識

在《藥用植物栽培學》的學習中,不但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到目前科技發展前沿,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同時結合課程論文,鼓勵他們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將前沿知識與藥用植物栽培結合起來。例如,有的同學設計了太空藥用植物種子,將gps、rs和gis技術與藥用植物栽培結合,或結合生物技術生產超級人工包衣藥用植物種子,通過不斷引導學生主動查找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加課外知識,逐漸重視藥用植物栽培的技術性與重要性。

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穿插藥材生產、農業生產、生物技術的前沿知識,同時增加藥物知識、醫藥最新動態及臨床應用等方面的介紹,可以讓學生將理論與生產實際相聯系,將單一的專業課程與其它學科相聯系,不但縮短了對藥用植物栽培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時間,能夠快速進入實際應用,而且使學生系統掌握了中藥專業相關課程的內在聯系,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動機和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課程結束時學生調查結果反映良好,滿意度高。對《藥用植物栽培學》進行教學改革,符合中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發展需求,能夠盡快為我國中藥gap標準化種植培養優秀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郭巧生. 藥用植物栽培學[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

[2] 程惠珍. 論藥用植物栽培學科的發展方向[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 19(1): 9.

[3] 程惠珍. 優質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及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研究[j].中藥研究與信息, 2000, 2(2): 19.

[4] 李寶平,蘇仙絨. 試談植物相生相克效應的應用[j]. 運城高專學報,1999,4:23.

[5] 方綺軍, 傅 昀, 程世清. 植物之間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1999, 14(2): 206.

[6] 許迪, 高占義. 農業高效用水研究進展與成果回顧[j].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8,6(3): 199.

[7] 郎旭東, 許寶明, 賈鳳英. 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j]. 地下水,2001,23(1): 82.

[8] 章承林, 李春民. 園林植物引種與生物入侵探討[j].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1): 7.

[9] 汪官余,姚維志,于孝東. 我國外來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決對策研究[j]. 資源環境與發展,2006,1: 15.

[10] 許冬梅. 擴種綠肥的重要性及發展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08,14(3): 54.

[11] 陳澤美. 發展綠肥生產是提高農業效益的重要措施[j]. 耕作與栽培,1995,4: 37.

[12] 李海云,王 靜,呂福堂,等. 生物菌肥發展現狀與展望[j]. 土壤肥料, 2008,10: 53.

[13] 王素英,陶光燦,謝光輝,等.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03, 8(1): 14.

[14] 趙樹進,陳 念,韓麗萍. 藥用植物生物工程技術研究進展[j]. 時珍國醫國藥,2008,19(7): 1692.

[15] 黃玉吉,陳義挺,陳菁瑛. 生物技術在中藥研究和生產中的應用[j]. 福建農業學報,2008,23(1): 100.

[16] 鄧少偉,賀 強. 中藥質量標準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和建議[j]. 中國藥事,2006,20(9): 566.

篇3

關鍵詞 藥用植物栽培學 實驗教學 改革

藥用植物栽培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規律,產量、質量構成因素及其與環境條件相適應的調控途徑,以其理論和技術來指導,使藥用作物獲得高產、優質、低耗、高效的一門科學[1]。藥用植物栽培學就是指導藥材生產的學科,實踐性強,實踐教學的過程能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驗教學是藥用植物栽培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實驗教學作為高等學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2]。

實驗教學是大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實驗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所培養的人才是否具備從事相關科研的能力,畢業后能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4]。

廣東藥學院中山校區 2004 年建成,并新開設了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和中藥資源與開發兩個中藥學本科專業。藥用植物栽培學分別是上述兩專業學生的必須課和專業限選課,與之發生關系的學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態解剖、生理生化、生態群落、生物學、農業氣象、土壤學、農業化學、農業昆蟲學、植物病理學等。上述學科各自從藥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從生活環境的某一側面研究與藥用植物生產有關的問題[4]。然而,我校為歷史悠久的藥學院校,沒有農學背景,該科的實驗教學基本上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實驗教學看做是驗證課堂理論的方法和輔助手段。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體制和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基礎實驗技能,并通過實驗驗證,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在這些方面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為:(1)實驗教學多為驗證式、被動式,實踐性不強,學生能力培養及素質教育沒有得到很好體現;(2)學生雖然參加了實驗教學中的各項技能學習,但多處于被動地位,該課程在學生簡單看來就是“種地”,學生對該學科的認識不夠深入和科學,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不太愿意表現出來;(3)又因校區建設是逐步完善,實驗室投入不夠多,基礎不夠堅,學生多為4 至 6 人一組開展實驗,獨立操作的時間相對較少;(4) 我校開設藥用植物栽培學實驗整體時間短(32學時),但中藥材生長的周期長,個別生產性實驗結果不能及時、客觀地反映出來,影響實驗教學結果。以上這些弊端導致培養的學生知識面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我校人才培養目標,現就藥用植物栽培學實驗課的改革談一些體會。實驗教學內容改革要符合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發揮地方優勢和專業特色,培養出更多“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高素質人才。

1

優化實驗教學課程內容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必須處理好其與理論教學體系及試驗方法的關系,對實驗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整體優化,使創新意識和實驗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實驗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我們藥用植物栽培學實驗內容有實驗一:種子活力、發芽率、發芽勢測定;實驗二:種子含水量、凈度、千粒重測定;實驗三:種子處理和播種育苗實驗;實驗四:枸杞扦插實驗;實驗五:藥用植物植株性狀考察。其中,有兩個是在室內完成的驗證性實驗,有 3 個是在室外完成綜合性實驗,但是這些還不足以滿足目前的學生培養需求,應對內容進行更新、充實,減少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部分綜合性試驗內容。且藥用植物栽培學理論課教材是楊繼祥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該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藥用植物,而對南方藥用植物講述甚少。面對上述問題,我們嘗試把實驗一和實驗二合并,增加一個廣金錢草種子質量標準研究的實驗;把枸杞枝條扦插實驗,改成不同生長調節劑處理廣藿香扦插的設計性實驗;將種子處理和播種實驗與藥用植物植株性狀考察這兩個實驗聯系起來,藥材種子播種后,學生參與日常的栽培管理,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實驗任務自行設計方案,獨立進行操作并得出結果。

根據藥材生長的周期長,我們把實驗內容的順序按照時節調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開學初,做扦插實驗和播種實驗;中間做藥材種子質量標準實驗;學期末做藥用植物植株性狀考察。

學生普遍認為設計性實驗更具有挑戰性,學生上實驗課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們經過詢問和調查對比發現,學生產生了從被動式灌輸學習方式到主動尋知求學學習理念的轉變。

2 強化實驗場所建設

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等是實踐教學的物質條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傳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為師生科技創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水平,完善實驗教學的政策、體制保障,是充分發揮實驗教學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與高等學校教育目標相適應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學評估為契機,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在校內建設藥圃占地10 余畝,包括野生藥用植物保護區和藥用植物栽培實驗區。野生藥用植物保護區是未經開墾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長的,經調查約有 210 種藥用植物,可以豐富學生視野,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認識更多的藥用植物,為學生調查藥用植物生長環境提供場所;藥用植物栽培區約 4 畝,由相關專業老師指導,校中藥協會實踐部負責管理,學生可申請一定面積的土地,在自己申請的“一畝三分地”里耕作種植藥材。在教師的指導下定人定區,栽培和管理藥用植物,如小駁骨、水茄、廣藿香、廣金錢草、何首烏等種植面積較大,還有其他藥用植物,使學生在勞動中自覺觀察比較自己的勞動成果,培養勞動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中藥協會實踐部形成“老”會員對“新”會員進行“傳”、“幫”、“帶”的格局。在此過程中,教師隨時幫助學生解決栽培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為了進一步強化專業技能培養,以便更好地為將來學習,為工作服務,教師還要求學生善于進行知識積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詳細的工作記錄,這些記錄對以后專業課的學習有很好的幫助。

3

結合南方特色中藥材生產實際,以藥材 SOP 操作規程模擬中藥材 GAP 種植中藥資源是中醫藥事業和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彰顯中醫藥國際競爭的優勢所在。但長期以來,我國中藥資源無序和不加節制的開發利用,導致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逐年減少,部分資源緊缺,甚至瀕臨滅絕[6]。種質資源是中藥材生產的源頭,是優質中藥材形成的物質基礎,故種質的優劣對中藥的質量和產量有決定性作用[7]。

在資源相對較緊張、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實行中藥材GAP種植,對于保證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高栽培藥材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前景十分廣闊,發展也越來越迅速。

而作為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和中藥資源與開發兩個中藥學本科專業的學生勢必了解、學習和研究中藥材GAP種植的相關知識和實踐。

我們選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代表性的“十大廣藥”之一廣藿香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學生開展廣藿香的GAP 種植實驗。

要求學生參照劉大會等(

2009)中藥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驟,做一定的改動完成實驗,具體步驟:(1)文獻資料調研,全面了解選定藥用植物的已研究資料,通過文獻資料檢索, 寫出該種藥用植物的綜述報告, 作為對該中藥材進行GAP 種植的基礎背景資料。(2)產地生態環境和物種生物學特性研究,調研選定對象的野生資源分布區及其生長有優勢優質種群的原生環境的自然生境條件,并對原生環境中藥用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進行調研。在上述調研和資料收集的基礎上寫出研究報告,為制定藥用植物GAP 種植的技術方案提供依據。(3)藥用植物的生理學基礎研究,對藥用植物野外分布的優勢優質種群開展定點跟蹤調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結果比較的基礎上寫出研究報告,進一步為制定藥用植物GAP 種植模式提供技術支撐。(4)生產基地的選址,在文獻資料收集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則,進行中藥材 GAP 種植基地的選址。(5)制定栽培技術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參閱農作學、園藝學、設施農業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植物保護學、肥料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栽培學、植物化學和管理學等各專業學科的相關知識,結合種植基地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設計并制定該種藥用植物 GAP 種植的具體技術方案與實施方案。(6)基地建設和栽培技術的實施與完善,根據上述藥用植物 GAP 種植的技術方案,開展種植基地的建設,建立藥材田間復合生態系統,實施各栽培技術方案,驗證并記錄栽培技術方案各步驟的實施效果,并根據田間實施效果對栽培技術方案進行不斷補充、修改和完善。同時,從藥材質量、產量及經濟和生態等方面進行中藥材 GAP 種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藥材生產的質量標準,并撰寫栽培技術總結報告。(7)操作規程(SOP)的制定,根據上述 6 個操作步驟,制定出中藥材GAP 種植的標準操作規程(SOP)[8]。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學習和應用成為一個統一的過程。

在學習中,學生更能體會到中藥材 GAP 種植是今后中藥材生產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實驗技術的同時,科研實驗能力和論文寫作水平也相應提高。開展廣藿香的 GAP 種植實驗后,學生從試驗設計到實驗實施直到撰寫論文獨立完成該課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求心理,培養科學研究意識,同時應用實驗技術和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實驗結束后組織學生總結分析,提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發現的現象,共同討論和總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這種結合實踐的討論,對于引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處。通過開展像廣藿香的 GAP 種植這種研究式綜合性實驗,學生人人都可參與,人人都必須參與,解決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時,學生“人為滿患”的問題,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4

結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引導學生開展藥用植物栽培學科學前沿的研究創新性計劃實施的主體是學生,一個創新項目的實施,往往一個人是難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體智慧,需要一個穩定高效的團隊[9]。

例如,我們考慮到苦參生長的周期長,在組建科研小團隊時,成員一、二、三年級學生都有,經過查閱文獻,了解中藥栽培學的科學前沿,結合本校實際,在實驗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我們選定研究課題為《苦參的引種實驗》。實驗過程中,老師對學生進行的每一項工作進行跟蹤監控,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定時檢查學生項目的完成情況,對于學生取得的結果,要求學生及時地分析數據,討論實驗結果的科學性。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藥用植物栽培學實驗教學中實驗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有更大空間學習和研究藥用植物栽培學的科學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

總之,以上

4 種措施運用于藥用植物栽培學實驗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學校將繼續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緊扣中藥材生產的實際和科學前沿,與時俱進地更新實驗教學內容,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實驗條件和平臺,以保證實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出更多“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符合社會生產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郭巧生.藥用植物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亞俊.全面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7):78- 80.

[3] 韓方珍,俞守華.淺談高校實驗教學的改革[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25(3):78- 80.

[4]李桂芳,楊曉獻,孫輝.面向 21 世紀生命科學類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管理[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園藝專業實習基地培養創新型人才[J].2010(18):199.

[6]陳士林,肖培根.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導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9.

篇4

《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是一門實踐性與操作性強的課程,為響應學校轉型發展的要求,本文根據《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現狀,提出從教學方式、考核辦法以及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來進行改革,預期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為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打下基礎。

【關鍵詞】

轉型發展;能力培養;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

本文為湖南城市學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編號:JK14B013)成果。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校的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為提高學生的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國內的諸多高校近年來紛紛在尋求轉型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就是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是風景園林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實踐性與操作性強,涉及面廣。為了響應學校轉型發展的要求,本課題組近來根據《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現狀,就該課程的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等內容進行了改革探討,以進一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預期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一、《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

在《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往基本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鴉雀無聲,并認真地做筆記、聽講,整個課堂死氣沉沉,課堂上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很少,學生間的討論基本沒有,老師基本上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而已。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其實是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機會,忽略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實踐教學缺乏。

《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總學時32,只有理論學時,沒有實踐學時的安排,屬于純理論教學。該課程實踐性與操作性很強,這種只注重理論教學,忽略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最終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表達,嚴重制約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改革對策

(一)改革教學方式。

1.加強互動式教學。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是相悖的,教學提倡教、學并重,要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對課堂所學內容展開討論,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這種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必須加強互動式教學,以促進教與學的有機融合,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使學習成入一種投入狀態,教師從中加以引導,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

2.加強案例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是就與某一知識點有關的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分析,以達到深刻理解并充分運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1]。這種教學方式可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可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介紹大樹的栽培與養護管理時,可將學生帶到室外,要求學生對一些新栽的大樹長勢不理想或已枯死的原因進行現場分析。通過鍛煉,學生能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這將極大地提高《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教學效果。

3.加強轉翻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顛倒課堂時間安排的新型教學模式[2]。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教學內容可分為3個模塊:即模塊1———園林苗木的培育;模塊2———園林植物的栽培;模塊3———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如有可能,對于該課程或其中的任何一個模塊或模塊中的某些章節,比如模塊3中園林植物土、肥、水的管理等章節可探索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根據需要設計教學資源與學習環境,重新規劃課堂時間,通過課前知識獲得和課堂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間的角色,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3]。《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將極大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自主學習及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4.加強項目式教學。項目教學是根據職業能力的需要,設置一個具體的生產項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法[4]。《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可將3個模塊,即苗木的培育、栽培與養護管理等融入到一個項目中去,學生通過參加項目學習,可基本熟悉整個項目的流程,大大增加與企業的對接,畢業到崗后可減少與企業的磨合時間。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就業為導向”,使學生輕松自主地學,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展示個性和培養創新能力[5~6]。

(二)加強實踐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之一就是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近年來,國家愈來愈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與科技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實踐性與操作性強,因此,必須改變純理論的教學現狀,加強實踐教學,可將總課時增加至48,理論課時32,實踐課時16等,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進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與綜合素質。

(三)改革考核方式。

《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以往均是采用開卷考試或寫論文的方式,這樣對學生們來說可減輕他們的“負擔”,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考核方式已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宗旨,應加強過程考核,可將現有的課程成績構成稍作調整,減少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的成績可由30%的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表現與平時作業等),20%的實踐課成績(包括出勤、實踐技能與實踐報告等)及50%的期末考試成績構成。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試卷涵蓋考試大綱所有的知識點,題型應多樣化,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與論述題等6種題型,考試內容盡可能避免死記硬背,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三、結語

為適應當前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如何使培養的學生更好地與產業對接,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是當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從教學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開展改革探討,欲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旨在為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打下基礎。

作者:周小梅 文彤 余紅兵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常富,趙桂玲.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的“園林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11,29(3):38~40

[3]穆建亞.論反轉式教學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6,18:118~120

[4]王春燕.“項目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堂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5,8:204~205

篇5

關鍵詞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圖分類號:G645.1文獻標識碼:A

獨立學院多數是在申辦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母體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特色上雷同現象嚴重。但隨著獨立學院逐漸“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如何打造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是現階段獨立學院面臨的重要課題。①

1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近年來獨立學院逐步轉變辦學方向,在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上不斷摸索。比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實行“錯開定位,配套發展”策略,建設了適合自身學校定位的應用型專業體系,實行“橫向可以轉移,縱向可以提升”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提出了“三突出”人才培養模式,即在理論教學中突出夠用、能用、會用,在實踐教學突出基本技能、專業工作能力和綜合技能,在實驗教學中突出基本實驗、綜合實驗、仿真與開放實驗;江南大學太湖學院提出“2+1+1”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即“兩年通識教育、一年專業教育、一年自主教育”。②越來越多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已經與母體高校有了明顯的區別和自身的特色,踏出了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2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20世紀30年代浙江大學等少數學校開設了觀賞園藝課程,標志著我國園林專業高等教育的開始。80年代后,園林專業高等教育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得以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約有60多所院校開設園林或相近專業。我國的園林專業高等教育多數分布在農林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因自身學術背景不同,園林專業各有所長。與上述兩類院校園林專業相比,獨立學院應重點發展園林規劃設計,兼顧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培養具有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部門、園林公司、花卉企業以及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園林人才。

3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及特色

3.1 農學學科與藝術學科結合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40%的獨立學院開設了設計類藝術專業。因此,獨立學院園林專業依托于母體高校園林專業,結合本校藝術類專業,形成兩專業優勢互補,學科間交叉融合,可以有效增強學生藝術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結合,進而突顯創新精神與創意能力。

3.1.1 注重美術基礎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招生多為文理兼收,學生入校前沒有經過系統的美術訓練。較少的美術課程設置對于沒有美術功底的園林專業學生來說,難度大,壓力重,學生難以靈活掌握。通過新增相關美術課程以及延長美術課程學時,達到強化園林專業學生美術基礎的目的。以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園林專業為例,相比較母體高校而言,增加了《速寫》、《中國畫》、《建筑畫》、《設計表現》、《構成設計》、《美學原理》、《中外美術史》等美術類課程,同時又增加了《素描》、《色彩》的學時。

3.1.2 強化美術實踐

寫生是美術類各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作為園林專業的學生同樣需要通過短期的集中寫生訓練。通過藝術寫生,使學生能夠體察自然和社會風貌,并運用課堂教學所學方法與技巧進行獨立的寫生實踐。共享學校藝術類專業寫生基地,擴大學生視野,將課堂理論與室外景觀相結合,由校內訓練轉向戶外真實實踐,使學生的美術能力、創造力得到提高。

3.2 強化設計實踐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雖然全國各高校進行了一些探索,但 “重認知輕實踐 、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在我國高校里仍較突出,畢業生實踐能力弱已成為學生就業、社會適應和創造性的不利因素。③

3.2.1 注重園林設計

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是國內園林專業的主要內容,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強化園林設計,以園林植物與園林規劃設計的培養并重。學生既要熟知園林植物種類和習性,又具有較強園林規劃設計功底。作為獨立學院園林專業的特色,提升學生的規劃設計能力尤為重要。園林設計從業人員的質量取決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和基礎訓練,因此,注重設計,提高園林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在教學改革中努力提高園林設計能力。

3.2.2 強化實踐環節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注重素質、突出能力,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努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參考國內外園林專業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體系,堅持課程設置與就業密切聯系,堅持因材施教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環節35周。其中,軍事訓練2周,在第一學期集中安排;社會實踐4周,在寒暑假進行;基礎寫生4周,在第三學期集中進行;課程實習5周;第七學期園林規劃設計綜合實習4周;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16周,在第八學期進行。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該進一步增加設計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積極建設校內外教學基地,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有效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

4 結語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對園林專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獨立學院園林專業定位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也應進行相應變革。一方面要滿足園林建設與管理要求;另一方面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不斷摸索,走差異化發展路子,既要區別于一般綜合性大學研究型人才培養,又要區別于高職、高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該重點發展園林規劃設計,兼顧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在人才培養中積極強化實踐教學,突出“文理與藝術學科結合,注重美術基礎,強化設計實踐”的特色,不斷加強教學條件建設,規范教學管理,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注釋

①胥秋.獨立學院十年發展歷程的回顧與反思[J].現代教育管理,2011(10):48-51.

篇6

一、“園藝植物種子學”課程教學特點

園藝植物種子學是研究園藝植物種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基本理論和農業生產應用技術的一門應用科學。該課程是園藝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是園藝專業主干課程“園藝植物育種學”及“園藝植物栽培學”的后續課程,在這兩門課程之間起了一個橋梁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園藝植物種子的基本生物學特性特點,認識種子質量的重要性,掌握種子質量檢驗的一般原理和規程要求,熟悉種子生產、貯藏、加工、處理和檢驗管理等環節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能擬定種子生產、貯藏、加工和管理中合理的措施和手段,并提出生產、加工中控制和提高園藝植物種子質量的途徑。該課程的開設對于完善學生園藝知識結構體系,使之更進一步地掌握和擴寬園藝植物栽培和育種知識,實踐專業必修課的一些知識內容具有重要作用。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此門課程每年的選課人數在100人左右。作為專業選修課,在教學上除了要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應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前沿性、實用性[2],要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增強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因此,如何針對學生的需求及培養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與素材,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本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二、“園藝植物種子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內容多,課時不足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使用的教材是鞏振輝教授主編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園藝植物種子學》。該教材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涉及面廣。從種子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特性到種子的生產、貯藏、加工、檢驗、管理,從理論到實踐,涉及了蔬菜、果樹、花卉種苗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而此門課程只有24個理論學時。要在教學大綱規定的學時內完成如此廣泛的教學內容,而且還要講授種子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對學生和教師來講,都是一個巨大挑戰。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授課課時的限制,如果不分重點,面面俱到,勢必造成教學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現象。因此,如何確定該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合理分配授課時長,并體現課程的知識性、系統性、實用性、完整性和前瞻性,成為我們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在現行的“園藝植物種子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手段已顯示出其獨特的優越性。在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更多的知識點,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得教師忽視了其他教學方法的使用。而單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得教師一心想盡可能傳播給學生更多的信息,完成教學內容,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學生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常常連筆記都記不下來,更不要說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了,從而大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熱情。

(三)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模式陳舊園藝植物種子學是一門實驗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驗課以課程實驗教學的方式開展,約16學時。由于課程實驗學時數較少,在課程實驗教學中,為了節省時間和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現行的實驗教學內容以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偏多,教學方法上大多采用“照方抓藥”的模式,因而導致實驗內容呆板單調,缺乏新意,實驗教學與社會服務、科研、生產第一線脫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制約了學生分析問題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園藝植物種子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方案

(一)精煉、優化、更新教學內容對“園藝植物種子學”此門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我們以拓寬專業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立足點,把握了“新、專、精”的原則,注重綜合性和實用性。講授內容以教材作為參考,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表1)。我們結合中國種業的生產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簡和補充,重點突出了國內主要發展的優勢園藝作物種子的特性、生產及加工技術的教學。結合生產實際重點講述與實踐操作聯系緊密的、對實踐技能具有指導作用的理論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就生產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創新。補充了當今與種業聯系緊密的新技術、新知識、新成果及行業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等內容,并將園藝作物種子標準化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更好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另外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前后融會貫通的專業學習能力。通過上述教學內容精簡與優化,使得有限的授課時間內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二)優化課堂講授,提高教學效果在“園藝植物種子學”課程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教學手段。很多在本地或教學期間無法觀察到的園藝植物種子的制種技術能通過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種子檢驗、加工等教學內容還可以通過視頻來演示,既形象又生動,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和理解。但是教師要注重應用演示法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法教學、引導自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在講授種子的形態構造、人工去雄等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實物進行演示,原本抽象的東西就變得形象直觀,便于學生記憶。在講授種子活力時,我們列舉了發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花生種子活力的案件以及《東周列國志》中越王勾踐向吳王夫差借糧和還糧的故事,引導啟發學生對種子活力的理解。在講授園藝植物種子生產時,可同時采用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讓學生查閱資料,寫出園藝植物種子如瓜類種子制種及種子收獲、加工、貯藏、檢驗的實施方案,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擬定的方案,然后教師進行評析,并以黃瓜種子生產為例進行講解。對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田間管理等內容,教師可先布置任務,由學生依據教師的要求,在相關的網站上進行預先學習、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和討論。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和主動性,我們采取了一種激勵的教學方法:在期終成績中劃出20%作為課堂參與的得分。為了準確地計量學生的參與度,我們制作了標準的小卡片,當學生回答問題和討論時發給他們,讓回答問題的學生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回答的內容后交給老師,以此作為參與分的給分依據。從實際的教學實踐來看,這一方法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氛圍。

(三)突出綜合能力培養,改革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實驗教學體系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相互銜接。必須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方法等,使學生能夠接受先進的專業技術,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園藝植物種子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中,以追蹤學科發展前沿、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大膽改革傳統落后的實驗內容,刪除與其他課程(如“育種學”、“栽培學”)重復的實驗項目及方法落后、應用不多的實驗項目,引入方法手段先進、實用性較強的實驗內容。在對本門實驗課的實驗項目認真分析的基礎上,開出驗證性、綜合(設計)性等不同層次的實驗項目,構建了“園藝植物種子學”實驗教學內容體系(表2)。改革后實驗內容的安排既保障了實驗課與理論課的有機銜接,又避免了教學內容上的重復,提高了實驗課的效率。在實驗教學環節上,還采取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教學準備,主動設計、進行實驗的方法[3]。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在實驗開始前3~4周將實驗的初步設計方案(包括處理或者操作的依據,試劑及用品的準備,處理的設置,操作步驟,預期的實驗結果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交給授課教師,由授課教師評閱后返還給學生,學生經過修改后再交給授課教師。在實驗開始前1個禮拜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將詳細的實驗方案敲定,由實驗室管理人員依據每小組的實驗方案準備相關的用具。實驗開始的時候,由各個小組依據實驗方案配置所需的試劑并進行課程實驗。針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授課老師及時給予講解及糾錯。通過上述的教學環節實施和應用,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7

關鍵詞:園藝通論 課程體系建設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如今,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很大,特別是對于農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業面相對較窄。近些年,本科教育本著重基礎,寬領域的方針,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對于農學類專業如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都開設了《園藝通論》這門課程,目的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農科專業的學生對于園藝知識有一個提綱挈領的掌握,并與其他課程融會貫通,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高農科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園藝通論》是初級園藝學,主要研究園藝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與栽培管理技術。包括蔬菜、果樹、花卉等園藝作物的生物學特性、栽培、育種、繁殖、貯藏加工和設施園藝等方面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而近些年,課時量又在不斷壓縮,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該學到的知識,就必須確定好授課內容。既要重視課程本身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又要突出本課程的重點。在課堂教學內容方面,我們結合教材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普及基礎、突出重點,強化應用的教學改革。

“園藝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一章,主要介紹園藝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各部分器官的形態、結構與功能,這些內容學生在《植物學》課程中都有過系統的學習。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重點講解園藝植物與其他植物不同的地方,而共性的東西如“各器官的功能”“各器官的基本類型”等就可一帶而過,沒必要重復。因此,本章重點介紹后半部分內容“園藝植物的生長發育周期”“園藝植物對環境的要求”等內容,這些知識也為后面章節的學習打下基礎。

“園藝植物的繁殖”一章,種子繁殖是較常見的繁殖方式,因此主要介紹播種前如何選種、消毒、催芽、打破休眠等。播種方法簡單,主要提醒學生掌握注意事項即可,如蓋土的厚度要合適,避免出現“帶帽苗”等。本章重點和難點是幾種無性繁殖方式,特別是在果樹和多年生花卉中應用較普遍的嫁接和扦插,要做詳細講解并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使學生掌握技術要領,并了解不同園藝植物各自適用的繁殖方式。

“種植園管理技術”一章,有關種植園的規劃作簡單介紹,讓學生一般了解,掌握總的原則即可。重點講授園藝植物的植株管理,包括果樹的整形修剪和蔬菜的植株調整,并安排實驗課,鞏固技術要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設施園藝”一章,用4學時的時間要概述一門課程《設施園藝學》的內容,就必須有的放矢,突出重點。主要讓學生了解設施的不同類型,重點講授常見設施如大棚、溫室的結構特點及設施內環境特點。另外還要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有關設施園藝發展的新動態。

二、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1.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園藝通論》主要是針對非園藝專業的學生授課,學生基礎知識不足,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展示圖片、動畫、視頻等手段增加了教學信息量,豐富了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學習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園藝植物的繁殖方式如嫁接、扦插,操作方法有很多種,實驗課課時有限,而通過視頻、動畫的演示,使每位同學都清楚地了解到具體的操作方法,在實驗課上直接親自實踐,便很輕松地掌握了這些技術,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2.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要求教師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要求學生樹立自我學習的意識并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個理論既肯定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又使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上,如果老師一味地灌輸概念、分類、各種園藝植物的特性等理論知識,容易使學生厭倦,學習的積極性下降。因此我們采用啟發互動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教材內容,然后分組討論,再把討論得出的答案在課堂上反饋,教師進行點評。通過此方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和總結問題的能力,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會更牢固。此外,還可以根據課程進度,適時安排2~3學時的討論課。把全班同學分成7~8個小組,課下按照老師劃定的選題范圍查閱大量資料,制作PPT,然后課堂上由小組代表走上講臺給全班同學講解,講解完畢其他同學進行提問,小組成員共同回答問題,老師進行補充和點評。這種形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集體智慧,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也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好評。

三、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園藝通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了增強學生對于園藝作物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2010年培養方案修訂時將原來的32學時理論課改為“24學時理論+8學時實驗”。精選了蔬菜種子的識別、蔬菜育苗、嫁接、組織培養、果樹的整形修剪、參觀溫室大棚等幾個實驗,根據季節和課程安排選作,并與課程進度緊密配合。學生進到實驗室,走進試驗地,通過親眼觀察,親手操作,對課堂講授的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將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

考試是用來衡量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反饋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但不能作為唯一手段,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尋求一種好的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高分低能,而且還能在考查學生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所以,應對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進行改革。該課程總評成績包括兩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占40%,包括考勤、實驗技能與實驗報告、課堂提問與討論、課程論文撰寫等。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督促,同時鼓勵學生在課程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是期末試卷成績占60%,題型安排上增加主觀試題的比例,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五、小結

在《園藝通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僅使學生對園藝相關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光晨.園藝通論[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吳智明,趙春香,周俊輝.《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0,(16):31-32.

[3]李明,賀一松,楊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五項教育工程”[J].高等農業教育,2002,(2):34-37.

篇8

景觀展覽溫室是利用現代科技,通過人工創造適宜的氣候條件栽培和保護植物資源,用以科研和公眾展示、休閑的綠色空間場所。它是現代溫室技術與建筑學、植物學、環境工程學、管理學、生態學、美學相結合的綜合體現,其獨特的造型,適宜的環境、豐富的內容成為現代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成為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與植物和諧共榮的奇妙樂園。

中國景觀展覽溫室的快速發展始于1999年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植物溫室,它的建設促進了國內景觀展覽溫室的深入研究,掀起了一輪建設。2000年,北京植物園大型景觀展覽溫室萬生苑(圖2)正式開放,建筑面積9500 m2,最大跨度55 m,建筑最高點20 m。萬生苑溫室造型優美,氣勢宏偉,其極具創意的造型確立了標志性建筑的地位。設計者獨具匠心,很好地詮釋了“綠葉對根的回憶”。溫室分為4 個主要栽培區,現有植物種類3100 種,內部環境實現了計算機調控,開啟了中國智能化設施最完善的景觀展覽溫室的先河。

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深入地對植物栽培技術的研究、新的商業模式的應用,以及新技術和新材料研究成果的推廣,對景觀展覽溫室的創新和突破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近年來,世界上新建景觀展覽溫室以及已有溫室的改造突出反映了新的趨勢和特點。

景觀展覽溫室用途和功能不斷擴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工作、生活、購物和休閑的空間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成為政府造福人民的目標,隨著城鎮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遠離農村田野,遠離大自然的環境。人們更多期望在城市建筑的共享空間內營造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景觀展覽溫室不再局限于植物的栽培展示和簡單的科普活動,餐飲、購物、休閑娛樂、花卉及寵物批發零售,以及婚禮宴請等多層次的需求豐富了景觀展覽溫室的功能和用途。景觀展覽溫室不僅成為城市地標建筑,將更多成為新的商業活動場所,走進社會的每個角落,走進千家萬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了都市人們對生態自然環境的熱愛。

更加注重經營模式和思路轉變,提升品牌影響力

景觀展覽溫室以往都是植物科普教育的基地和植物資源保護和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但隨著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景觀展覽溫室的用途和功能不斷擴展,在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效益,注重現代經營模式和思路的轉變。塑造寓教于樂、生態園林與休閑生活的形象,提升品牌影響力,是后續發展的永動力。

以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溫室植物園(圖3)為例,植物園內部的園藝布局能讓游客聞到熱帶茉莉花香,看到梯流瀑布、溪流、水池、醫療小屋和隱蔽的洞穴。棕櫚植物林采用了傳統和現代園藝相結合的方法,讓游客觀賞到不同種類的棕櫚樹;菲普斯溫室植物園根據每個季節盛開的花兒定期舉辦花展,屆時游客可盡情賞花。園內設有咖啡館和禮品店,游客可以休憩和購買喜愛的植物和種子。

菲普斯溫室植物園實行會員制,并利用互聯網對會員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開展不同系列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貫穿一年四季。例如,針對成年人設立連續的園藝課程班、園林景觀課程班、花藝課程班、本地植物栽培課程班、植物工藝品課程班等時尚流行的教育和培訓;針對兒童設立季節營地活動、關于植物蔬菜水果及小動物的故事會活動、童子軍野營實踐活動及發現之旅等深受歡迎的科普活動,從小培養孩子們認識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這些不同的寓教于樂的商業活動,提供的不只是走馬觀花的視覺感受,人們置身于溫室植物園中,得到的是不同于家庭和學校的新鮮知識和技能,人們在這里更加注重實際感受。通過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建立起溫室植物園在各階段人群中的形象和品牌價值。

再如,英國都比斯花園中心是眾多英國花園中心的代表。其中,景觀溫室門頭的設計極富現代感,其運營理念是讓更多的消費者把花園中心當成家庭娛樂休閑的目的地,塑造其品牌的形象,提升影響力。花園中心有自營的餐館,全天供應咖啡、果汁、茶等系列飲品以及面包、三明治、熱菜等配餐,顧客在體驗購物樂趣的同時,也可以坐下來喝一杯飲料,享受舒適愜意的自然生態環境。讓花園中心成為集購物、娛樂、休閑的理想去處,成為家庭娛樂休閑的目的地。花園中心除富有現代感的餐廳設計和新鮮的食物,還能提供更親近自然的環境,這是區別于一般會議及聚會場所的一大亮點。

這些都說明景觀展覽溫室的設計在考慮多功能和用途的基礎上,要根據現代經營模式和理念,在設計風格和氛圍上更多注重現代元素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打造具有品牌形象的商業新模式。目前,北京世紀奧橋花卉園藝中心依托世界花卉大觀園的溫室植物園,汲取歐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正在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特色的花園中心模式之路。

新材料在景觀展覽溫室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性能優異的新材料更多地被設計師所青睞,從覆蓋材料到高強度的金屬材料和更好蓄熱保溫的相變材料,這些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廣,無疑為景觀展覽溫室設計師帶來新的喜悅和挑戰。

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溫室植物園的溫室群堪稱世界領先的綠色建筑技術、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概念的典范。菲普斯溫室植物園作為主會場為了迎接2009年G20峰會的召開,進行了升級改造。其中,用Starphire超白玻璃更換了的原有玻璃,超白玻璃的透光率可達91.5%,其晶瑩剔透,從而滿足強光植物的光照需求。毗鄰熱帶雨林溫室的“重大活動中心”溫室采用的是PPG公司生產的Solarban 70XL陽光控制低輻射玻璃,這種玻璃可見光透光率64%,能阻擋73%的能量,節能率比同類產品高29%。它可以節約能源并降低成本,還能減少建筑物空調設備的使用。目前,國內河南裕華光伏公司超白玻璃新品種——低鐵超白減反射散射玻璃開始量產,已應用于高端科研溫室,其最大特點是高透光、高散射、無霧滴,可見光透射比達到97.5%(ISO9050-2003),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降低,這種新型玻璃將會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館(圖4)的設計方案競標中,美國HKS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在溫室建筑方案中采用了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膜)、多媒體幕墻、金屬穿孔板和竹結構系統。其中,EFTE膜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點,通常雨水就可以清潔主要污垢。EFTE膜通常厚度小于0.2 mm,其重量僅為玻璃的1%,卻能承受高達400倍自重的荷載,大量減少了結構荷載和基礎重量。將其做成氣囊,又可獲得可以調節的符合需求的熱工性能。EFTE膜壽命在25~35 年,屬可循環利用材料,達到B1防火等級標準。因此,創新的設計越來越多采用高新材料,這些材料將廣泛應用于大跨度、大空間的景觀展覽溫室,使得這些建筑更富現代感、更節能環保、更綠色。

在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品種展示基地項目中,北京航天華陽公司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憑借雄厚的實力和新穎的設計,成功競標種子交流館(圖5)的設計方案,這是繼2005年成功競標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玫瑰園溫室項目后的又一次成功挑戰。在該方案中,設計師采用大面積類似于國家大劇院屋頂的金屬板加玻璃幕墻結構,新材料和結構的采用保證了種子交流館靚麗的造型,目前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

新技術的運用是未來景觀展覽溫室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現代高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景觀展覽溫室的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靈感源泉。新技術的運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晶瑩剔透、造型獨特的溫室建筑,同時,在溫室環境調控、節能降耗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為例。

在溫室設計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空氣能量流體力學模型;

美國匹茲堡的菲普斯(Phipps)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在設計之初便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太陽運動路徑,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溫室空氣能量流體力學模型,通過計算機模擬優化,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節能運行方式,通過屋頂開窗,充分利用“煙囪效應”實現被動通風降溫,從設計上避免了大體量溫室空間采用高能耗的機械通風降溫帶來的困擾。

分析太陽運動路徑,確定太陽光的主入射面和主散熱面;

通過對太陽運動路徑的計算分析,得出冬季進入溫室的直射光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南側墻,而非溫室頂部的結論。因此,溫室采用了向北面傾斜的屋頂;為了保證最大限度的透光性能,南側墻使用了單層玻璃;屋面為主要散熱面,因而采用了高保溫的中空玻璃幕墻。

采用地埋管降溫通風技術;

地層溫度恒定,是天然的“冰箱”。經過工程技術人員分析驗證,該地區地下4 m深度范圍,地層恒溫為13 ℃。因此,該熱帶雨林溫室共埋設24 英寸(約60.96 cm,編者注,下同)水泥管300 英尺(9144 cm)長,利用屋頂開窗“煙囪效應”產生的真空將熱空氣吸入地埋管,室外熱空氣經地埋管熱交換后變成冷空氣進入溫室,起到降溫作用。

另外,溫室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系統,該溫室成為綠色建筑技術、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概念的典范。

結束語

新商業模式的運用、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利用、新種植技術的研究應用以及多學科技術的融合,都為景觀展覽溫室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和內涵。2009年9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被稱為匹茲堡“綠色心臟”的菲普斯溫室植物園(圖6)設宴款待出席全球G20峰會的各國首腦,揭開了峰會的序幕。這次峰會的召開是21世紀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其開幕式選擇的場所標志著21世紀的景觀展覽溫室也將具有更多新的魅力和挑戰。

隨著中國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必將為景觀展覽溫室的研究和建設提供更廣闊的的舞臺。現代景觀展覽溫室不僅作為一個視覺符號來表達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它還是一個載體,更加完美的詮釋人、自然、科技三者之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理念,實現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胡永紅,黃衛昌,等. 展覽植物與觀賞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

[2] 龍文志,白寶鯤. 現代屋頂新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

篇9

關鍵詞:園林工程;新技術;新工藝

一、園林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

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游人游玩、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城市綠地系統的建立,需要在植物配置上多下功夫。施工人員在進行城市綠化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園林建筑區域的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展開一系列優化措施。在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園林綠化工作人員需要從植物群落的節奏和韻律上面考慮,比如像盆栽類的植物,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對其進行修剪,將植被喬木、矮叢灌木等園林綠化中經常使用的綠色景觀與道路、建筑等形成呼應。給人較強的視覺沖擊,提供給觀眾一種更加舒適和貼近自然的感覺。因此,在園林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使用新技術可以促使園林綠化過程中產生強烈的藝術氛圍和氣息。

對于這類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綠化人員在進行植物配置的過程中可以邀請專業的盆栽園藝師,根據苗木的自身特點進行藝術化的修剪。園林綠地植物在進行配置時還應該注意植物層次和色彩的把握高質量的園藝工作需要結合大眾審美來進行,栽培大家喜歡的植物種類,并且搭配一些常見的其它類植物,提高園林綠地的層次化,應該花費一定的資金引進一批色彩鮮艷的熱帶景觀植物,用豐富多彩的植被景觀增強園林植物的欣賞性。

二、園林工程建設中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要點

(一)建設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局部小生態環境

園林綠化施工建筑的新工藝要求,對于施工人員的施工理念非常重視,它要求相關的施工人員更加注重建筑環境施工的各個細節,并且,園林工程設計師在實施操作活動時,應該上升到藝術布局的高度,對于建筑環境開展藝術思維的創作。從整體的角度把握園林景觀的真實概念,因為植物的配置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園林綠地的植物多樣性配置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局部小生態環境。多樣性的植物群落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欣賞需求,同時,在園林植物配置中使用新的植被栽培技術,將多種多樣的植物栽培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改善種植綠地的土壤條件,也可以使園林植物在合理搭配之后減少病蟲害的產生,具有抑制病蟲害對綠化成果威脅的顯著作用。

園林綠化工作人員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應該重視植物配置多樣性的景觀意義。植物多樣化是園林景觀多元化的基礎,不同種類的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質地、季相各不相同。有些種類的植物生命力比較頑強,比如萬年青,可以把它和月季、玫瑰等色彩比較明艷的景觀植物搭配起來,符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視角和搭配方式下,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二)合理配置園林施工資源

綠化工作人員在植物配置多樣性上還要考慮到植被綠化的社會意義。園林綠化植物的多樣化不僅可以在加強樹種選育引種科研方面有所裨益,在提高園林設計和施工管理水平方面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的施工技術人員在改進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地吸收新的施工技術,總結出一系列新的工藝施工技術要點。同時,不同區域的園藝工程設計師應該展開切實有效的合作,進行新工藝的交流與討論,促進區域內的園林綠化配置達到最優水平。另外,園林工程建筑設計師可以通過大面積、大數量的植被種植,進行農科所樹種選育培養,可以有效地加強園林植物的優選優育工作的推進。通過園林植物多方配置,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日常園林作物管理水平,季節變換過程中,園藝配置需要涉及到多個種類的植物培養,每一個季節的應季植物都不一樣。

(三)推動道路軟化建設工作

不能簡簡單單的讓工作人員日常照料簡單的幾種植物,更應該提高自身的園藝水平和管理能力,進行“梧桐樹”、“萬年青”等有代表性植物的栽培,推動綠化植被產業的發展。在園林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還要重視道路生態和游廊藝術建設工作,可以在園林環境中,鑲嵌草地于臺階的石板中,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園林建筑綠化的整體和諧,還能夠強化園林道路中的軟化鋪設,防止游客因為跌倒造成的磕傷、碰傷,特別體現出了對于老人和小孩的保護。

(四)尊重園林工程施工工藝的內在規律

園林施工工藝的運用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由于結構簡單,從本身來說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很容易遭受到病蟲害的襲擊。為了解決園林綠化過程中的生態單調的問題,可以努力增加植物的種類,通過不同類植物的優勢互補,避免病蟲害的侵襲,有效地減小農藥、殺蟲劑等對環境的危害。為了保證園林施工的過程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切實提高生態植物的存活率,必須要增強園林施工新工藝運用的預見性,減少植物養護過程中的成本支出,增強城市生態聚落群的穩定性,讓綠化區的小生態環境中的各類植物都能夠有所涉及,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和成熟的環境生態系統。

當前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創新應該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觀賞功能,園林植物具有防塵的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空氣質量,園林植物可以吸收雜音,減少噪音污染,為嘈雜的交通與居民區之間設置一個良好的減音屏障。綠色園林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保護水土,通過綠色植物根莖的涵養水源的作用,很好的保持水土。在園林施工中使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是有效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有限植被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實現園林工程施工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尊重園林施工新工藝的內在規律,才能夠達到園林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曉敏.新技術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0):905-905.

[2]朱俊峰,陳楠.新技術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2):924-924.

篇10

(鄭州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栽培基質是植物景觀墻植物生長的物質基礎,是對植物起固定和支持作用,緩沖外界環境對植物的危害,為植物提供水分和養分。植物景觀墻位于建筑物表層,位置特殊,植物景觀墻結構的穩定和安全與基質的重量息息相關。因此,栽培基質的選擇應充分考慮植物景觀墻的高度、養護管理水平和景觀效果。

1 選擇原則

1.1 質量輕,保水性能好

植物景觀墻栽培基質選擇的最重要原則就是質量輕,這樣可以減輕植物模塊的質量,繼而減輕金屬支撐架所需承受的力量,以保持安全。此外,建筑物體表面植物生長環境惡劣,夏季高溫、酷熱,因此,栽培基質還應具備吸水率大、持水力強的特點,減少供水系統的負荷,為植物提供必須的生存條件。在夏季多雨地區,栽培基質還應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是過多的水分易疏泄,防止植物根部積水腐爛,發生濕害。

1.2 物理性狀良好,化學性質穩定,具有極佳的通氣性能

栽培基質應有較大的總孔隙度,在達到飽和吸水量后,尚能保持大量空氣孔隙,以利根系的貫通和擴展,為植物生長提供必需的氧氣,保證植物根部的清潔,防止植物根部腐爛,減少植物病害的發生。栽培基質還應具有良好的化學性質,不易變質和腐敗,從源頭上杜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對植物的危害。

1.3 資源豐富,價格便宜

栽培基質用量較大,因此應選擇原材料來源豐富,不受地區資源限制,便于工廠化批量生產的基質。同時,基質的選擇應符合經濟性原則,即價格便宜,可近距離獲得。降低植物景觀墻的成本,便于植物景觀墻的推廣和發展。

1.4 選擇純天然材料,材料干凈,可長久使用

栽培基質應盡量選用純天然材料,可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純天然產品材料還應清潔,無污染,本身不攜帶病蟲草害,不宜外來病蟲害滋生,從源頭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了便于養護,栽培基質的使用年限應較長,不易變形變質,便于重復使用時進行滅菌、滅害。栽培基質間可以相互混合使用,使栽培、管理更加方便和容易。

2 栽培基質的種類

植物景觀墻的培養基質很多,以下幾種較為常見:

培養土(泥碳土):泥炭土為園藝栽培上經常使用之資材又稱介質或培養土,使用范圍非常廣泛,諸如穴盤育苗、蔬菜、花卉等草花栽培,一、二年生草花,盆栽圣誕紅、百合、彩色海芋等。基本上泥炭苔為酸性之有機物質,以水苔屬之苔蘚類沉積形成之水苔泥炭特性最佳且利用廣泛。

椰土:將椰子殼切成小塊后再干燥制成,具有良好的通氣性與保水力。優點為纖維多而強韌,其軟木質彈性佳、含水性好,且不易腐爛。近年來多用在蘭花栽培,根系發展良好,因此椰子殼纖維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被用來取代泥炭苔的一種優良介質材料。其內含養份不多,幾乎微少,需加入其他土質調制才可相輔相成。

碳化稻殼:稻殼的應用可以直接混用或經炭化再使用、未經炭化稻殼的通氣性較佳,碳化稻殼是調整酸化土質的良伴,單用碳化稻谷,容易讓植物缺乏鈣、鎂、微量元素(如硒、碘),因此可在碳化稻殼里添加了貝殼類、甲殼類、骨粉、鎂石灰等等,炭化稻殼為堿性,過多使用會大幅改變土壤酸堿值,導致養分利用率低、微量元素缺乏及土壤硬化等問題。

樹皮:將溫帶樹之樹皮切成小塊后再干燥制成。優點為纖維多而強韌,細粒可用在氣根性植物栽培,粗粒因為形狀美觀,也常用在美化庭園時覆蓋裸露出來的土壤盆栽表面,并避免雜草蔓生或土壤流失。

珍珠巖:珍珠巖美國叫做Perlite,臺灣叫珍珠巖,屬于天然石灰巖的一種,經1800度高溫燒成的多孔隙白色粒狀物,清潔無菌,呈中性反應,通氣性良好保水、保肥性極佳,質地輕,把它加入本身無吸水或吸收任何肥力之功能但在粒子表面及粒子間,即可令此基質吸附水份及肥料要素。

發泡煉石(即是陶粒):經特殊方法煉制燒結而成的膨松的石礫狀產品,具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氣性,無菌、無臭,為優秀的介質,用于水耕及礫耕栽培。發泡煉石可用于調整土壤排水性,適用于盆栽植物的底部可防止土壤流失,增加排水及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