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04:45: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銀行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銀行業放松管制論文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明顯加大的背景下,銀行業放松管制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基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承諾,實際上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對外資有條件開放;那么,對于中國國內的資本而言,放松資本管制應當選擇何種形式作為突破口?比較國際經驗和中國的現實狀況,社區銀行應當成為中國放松銀行業管制、將民間資本引入銀行業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所謂社區銀行,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在經營特色和發展戰略上,社區銀行強調地是在特定社區范圍內提供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金融服務(bankonthepersonaltouch),與客戶保持長期性的業務關系。在美國,社區銀行的資產規模通常在1000萬美元和數十億美元之間不等。
一美國的社區銀行為什么在激烈的銀行競爭中具有生存空間?
如同全球銀行業一樣,美國的銀行業也經歷了大規模的合并之路,主要的大型銀行通過并購不斷擴大規模。但是,與此同時,美國的銀行界也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規模相對小的多的社區銀行同樣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這些社區銀行如何在大型銀行的激烈競爭中應當生存空間的呢?
根據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協會(ICBA,IndependentCommunityBankersofAmerica)2000年的統計,目前美國有8300家中小金融機構(如儲蓄和貸款機構等)被劃分為社區銀行,這些社區銀行在全美有36803個網點,這些網點有54%分布在農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區(suburban),有17%分布在城市。從社區銀行在美國的區域分布看,26%分布在美國的中北部,21%分布在東南部,16%分布在西南部,18%分布在中西部,11%分布在西部,8%分布在東北部。
盡管因為美國的銀行業市場已經發展成熟、因而銀行購并活動劇烈,美國的社區銀行的數量一度呈現減少的勢頭,但是,新的社區銀行始終在不斷出現,1999年,美國新設立的社區銀行就達到205家之多,達到歷史性的新高;上一個設立社區銀行較多的年份則是1989年,新設立的社區銀行在1989年達到了192家。
銀行業改革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銀行市場結構中國有商業銀行占據主導地位的原因,指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對整個金融制度的改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借鑒發達國家銀行業發展的經驗,在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中,更為迫切的是體制創新而不是技術模仿,改革的關鍵是進行國有商業銀行的民營化改造。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體制;民營化
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主體,而國有商業銀行在銀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股份制銀行則是國有銀行之外最具實力的“第二梯隊”,股份制銀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資產增長率、人均利潤率、資產收益率、不良資產率等主要經營指標都領先于國內同業水平,顯示出自己獨特的經營活力和發展潛力。但是從銀行市場結構上看,無論是存款、貸款還是資產額度上,國有商業銀行都牢牢地控制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在市場集中度上,除利潤指標外,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都超過了70%的水平。這說明國有商業銀行在整個銀行體系中的規模相對過大,市場結構壟斷程度太高。
股份制銀行難敵國有商業銀行的原因何在?中國銀行業改革的關鍵在哪里?這正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一、國有商業銀行占據市場主體原因分析
我國銀行業改革是從兩個方面著手的:一是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經營;另一方面則是從體制外因素開始的。目的是隨著體制外因素的發展壯大,進而影響和帶動傳統體制的變革,股份制商業銀行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發展的。但是,這些銀行并沒有成長為能與國有商業銀行抗衡的力量,主要的原因如下:
銀行業監管分析論文
一、監管與審慎經營的關系
監管與審慎經營是相輔相成的。從監管者角度來看,對銀行業的監管是全方位的、外在的監管,其目的是維護銀行業正常運行秩序,防止出現系統性或區域性金融風險,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金融機構實施審慎經營來實現。從被監管者來看,通過加強內部管理、自我約束,謹慎經營,保護自身的整體利益,其目的是實現穩健經營,有效規避各種風險,這也是金融監管的目標和監管重點所在。為此,我們認為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首先要樹立審慎監管理念,將其作為持續性監管的一項內容加以高度重視;其次,切實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審慎經營規則方面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力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要依據有關規定做出采取責令暫停部分業務、停止批準開辦新業務、限制分配紅利、限制資產轉讓、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或者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責令調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限制其權利、停止批準增設分支機構等措施,以確保這些審慎經營規則得到認真落實;三是對現有銀監會制訂“審慎經營”規則執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評價和改進機制,定期對監管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并根據銀行業的發展需求對需要完善的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四是要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履行“審慎經營”規則情況進行考核,對未嚴格履行職責的做出嚴肅處理。
二、監管與支持改革的關系
當前我國銀行業主要面臨三大風險,即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對這些風險的化解,最關鍵的是要改善銀行的公司治理,提高銀行的內部控制能力,而做到這些,要靠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決。支持銀行業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是銀行業監管當局監管職責所在。但是,支持改革,必須在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允許范圍之內,金融機構不能打著改革的旗號搞違規違法經營活動。監管不是阻撓改革,而是推動改革。監管部門要在銀行業改革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經濟金融政策,認真履行監管職責,不能無原則的支持改革。一是監管不能缺位,要密切關注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及時進行風險提示,保持金融穩定;二是監管不能越位,要根據其改革進程和風險管理狀況適時調整監管思路和政策;三是監管要強化指導,重點督促其建立功能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科學務實的內部控制機制和靈敏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從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四是監管要適應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為改革順利進行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和發展環境。
三、監管與鼓勵創新的關系
監管與創新是現代銀行業發展的兩大永恒主題,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銀行監管刺激創新,銀行創新在提高效率時所帶來的風險又不得不要求有效的監管。如果單純地強調創新而放棄監管,就會產生新的風險甚至導致危機;如果單純地強調監管而放棄創新,就會抹殺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發展。只有正確處理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掌握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平衡點,在監管中創新,在創新中監管,才能實現“監管—創新—再監管—再創新”的良性循環發展的路子。
物流銀行業務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字]物流銀行融資
[論文摘要]本文解釋了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銀行業務的特征與創新點,分析了我國物流銀行業務的發展前景,在探討物流銀行業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物流銀行業務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物流銀行業務的特征與創新點。
物流銀行業務的全稱是物流銀行質押貸款業務,簡稱物流銀行,是指銀行以市場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強且符合質押品要求的商品質押作為授信條件,運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銀行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有機結合,向公司客戶提供集融資、結算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的銀行綜合服務業務。
(一)物流銀行業務的特征。1.物流銀行業務的業務特征。物流銀行業務是一般動產質押業務的升華,與一般的動產質押業務的業務特征相比,具有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遠程化和廣泛性的特點。標準化是指物流產品的質量和包裝標準都以國家標準和協議約定的標準由物流公司驗收;規范化則指所有動產質押品都按統一、規范的質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確保質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點主要指所有的質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有關業務管理人員都可通過互聯網,檢查質押品的情況;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確保了該行在全國各地開展異地業務,并能保證資金快速匯劃和物流及時運送,因此,此業務具有遠程化的特征;而廣泛性是指該業務服務客戶可是大、中、小型各類企業,既可以是制造業,也可以是流通業,總之只要這些企業具有符合條件的物流產品,銀行都可以提供此項服務。2.物流銀行業務的信用特征。物流銀行業務能為需要資金的企業提供數倍于原有交易規模的信用額度,這種業務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應。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銀行業務中的保證金比率為三分之一計算,對于一般的流通企業來說,物流銀行業務可以使其銷售額擴大了近50%,商品周轉時間縮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個銷售網絡全面采用物流銀行業務,對于生產商來說,將使其整體銷售額擴大50%左右。3.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特征。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具有復雜性、多樣性、難測量性和難控制性的特點。這主要是由質押商品的授信條件本身所決定的。
(二)物流銀行業務的創新點與銀行風險。物流銀行業務可為企業提供部分產品裝卸、儲存、運輸、銷售流通費用,而這些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50%,同時還會減少約占整個生產過程90%的物流時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該業務打破了的傳統思維方式,為商業銀行獲取更大的市場和利潤回報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也創新地引用物流(動產)質押來解決部分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因為物流銀行業務服務的對象比較特別。物流銀行業務的服務對象為缺少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卻擁有較多流動資產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難以滿足現行銀行融資中的擔保條件。物流銀行業務相對于傳統思維方式下的抵押貸款的不同之處也正是這項業務本身的創新點,對于銀行來說,這種創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銀行資產的非市場風險。目前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大都存在著過分依賴大客戶、貸款授信額度過于集中的問題,從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來看,這種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做法無疑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市場和信用風險。以某上市銀行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戶貸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達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銀行指引標準。銀行借助于物流企業的規范性和整體實力,開展“物流銀行業務”業務,就能調整資產結構降低授信風險,確保貸款資金安全,而且銀行還突破區域限制與外地的生產商發生聯系,拓展了銀行的業務范圍,在此基礎之上開拓和發展一批優質的新客戶群體,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資產的收益性。
銀行業監管分析論文
一、國外發達國家銀行業監管現狀
在世界各國銀行監管領域,美國的銀行監管被公認為是最成熟、最完備、最具代表性的。
(一)監管組織機構
目前,美國銀行監管體系是一個以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為主體包括其他政府金融管理機構共同參加的龐大的金融管理體系。這一巨大的管理體系控制著美國所有的銀行,建立起了一個有系統分工的、縱橫交錯的金融管理網絡。其目標是適應銀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建立既保障銀行業安全又富有競爭性和活力,公平與效率并重的健全的銀行監管體制。“兩級多元化”的監管體制是美國銀行業監管最突出的特點。法律一方面賦予聯邦監管商業銀行的職能,另一方面又授權各州政府行使監管職責。美國的銀行也因此分為“國民銀行”和“州立銀行”。“國民銀行”依照聯邦法律登記注冊,接受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監管。“州立銀行”依照各州法律登記注冊,接受各州政府的銀行監管機構監管。銀行監管具有明顯的“兩級”監管特點。另外,“多重化”是美國銀行業監管的另一特點。除前面所介紹的兩個基本監管主體之外,貨幣監理署(OC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聯邦儲備理事會(FRB)等也都從各自的職責出發參與商業銀行的監營。
(二)監管措施
1各監管主體之間,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部門之間定期進行信息交流。通過交流,既加強了不同監管者之間監管信息的交流和溝通,避免監管漏洞的發生,又通過直接與金融控股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部門人員的溝通,及時獲取必要的信息。
銀行業績效評估論文
【論文關鍵詞】績效評估;平均化傾向;激勵制度
【論文摘要】文章從績效評估與我國銀行業績效評估的特點入手,著重分析了我國銀行業績效評估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措施。
商業銀行的績效評估是指銀行通過建立一整套科學、客觀、易操作的指標考核體系,對經營者和員工的工作作出系統的評價,進而公平地決定他們的地位、待遇和發展。它可以促進銀行的人才開發和合理利用,是人力資源的監督、反饋系統,起著最終提高組織績效的作用。
一、績效評估與我國銀行業績效評估的特點
(一)績效評估的基本內涵
績效評價工作屬于管理工作的范疇,本質上是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的。績效評價工作的產生、發展與績效評價工作所處的社會經濟、人文環境密不可分。隨著現代公司制度的出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得所有者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對經營者的經營績效做出評價。因為企業的約束機制即使很健全,由于不存在強勢的資本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使得經營者的努力程度和經營水平不能夠被所有者完全了解。在約束機制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時,業績評價制度可以在對經營業績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對經營者的努力結果進行相應的獎勵,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約束機制的缺陷,激勵經營者更好地完成所有者要求達到的目標。績效評價工作隨著管理理論的發展而逐步得到完善。
銀行業國際競爭力論文
[論文關鍵詞]銀行業國際競爭策略
[論文摘要]隨著2006年底向外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承諾日漸迫近,我國銀行業面對來自國外的大銀行,特別是美歐日銀行業的日趨激烈的強大競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文試著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對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
競爭是銀行業發展的動力。銀行業競爭力的體現集中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市場是否發育良好,運作是否國際化和一體化。中國銀行業經歷了由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完全壟斷,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眾多股份制商業銀行興起的過程,金融市場結構不斷演變,競爭程度日漸提高。特別是我國的資本市場近年來的長足發展,以及從業人員的金融風險意識的加強,為提升國內銀行業的競爭力奠定了基礎。但與世界上的主要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在資本金充足率、盈利能力、不良資產率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銀行的綜合競爭力總體上還不強.其主要表現為:
1.目前我國銀行業紛紛上市,但由于受以往國家所有制的影響,一些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尚未形成完善的獨立董事會制度,從而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董事會制度為企業提供長遠目標和戰略方向;監督公司績效(包括戰略和其實施);和監督公司行政領導的任免,評估管理績效。這造成了銀行的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2.我國的主要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在省級層面上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決策往往帶有濃重的省級政府政策而非以市場為主導,而總行亦無法直接掌握它們的日常業務,嚴重削弱了總行的領導地位,從而不能有效地保證整個銀行為一個共同的戰略目標及方案而努力。
銀行業穩定研究述評論文
內容提要:近期有大量文獻分別從競爭與銀行風險轉嫁激勵,競爭與銀行授信行為,以及競爭與銀行危機傳染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銀行競爭與銀行業穩定之間是否存在權衡關系。雖然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并未就此達成一致的看法,但某些觀點對于制定銀行管制政策卻給出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銀行競爭銀行業穩定風險轉嫁授信行為危機傳染
近二十多年來,西方各國銀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同時出現了兩種對立的發展趨向:一方面,管制放松后,銀行競爭程度明顯增強;另一方面,經過數次并購浪潮之后,銀行市場集中度顯著提高①。一般認為,增強競爭可以促使銀行業以更為低廉的價格向社會提供更多金融產品,能改善社會福利。但就金融監管部門而言,保證銀行業穩定似乎更為重要。他們長久以來的信條是。銀行競爭與銀行業穩定之間存在著權衡(Trade-off)關系,競爭可能會導致諸如銀行破產、銀行恐慌等不利于社會的后果②,基于這種信條,他們通常會采取某些限制銀行業競爭的政策措施。顯然,這兩種觀點的對立涉及到一個需要重新審視的基礎理論問題,即,銀行競爭與銀行業穩定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一、銀行競爭與銀行風險轉嫁
通過將吸納活期存款與發放貸款兩種業務置于同一組織機構之下,銀行可以為社會提供特性資產轉換服務③,這也決定了銀行具有財務桿杠比率高的資本結構特征。根據委托-理論(JensenandMeckling,1976),企業財務杠杠比率越高,其風險轉嫁(RiskShifting)的期望收益越大,從事高風險活動的激勵就越強。
就銀行而言,其財務杠桿比率很高,且其債權人主要由眾多分散的小額存款人構成,一般不了解銀行經營行為以及潛在風險。當競爭加劇導致銀行利潤水平下降時,銀行股東和經營者將風險轉嫁給存款人的動機就可能增強,從而承擔過量風險,給銀行業的穩定帶來潛在威脅④。
銀行業國際競爭力探究論文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
競爭是銀行業發展的動力。銀行業競爭力的體現集中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市場是否發育良好,運作是否國際化和一體化。中國銀行業經歷了由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完全壟斷,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眾多股份制商業銀行興起的過程,金融市場結構不斷演變,競爭程度日漸提高。特別是我國的資本市場近年來的長足發展,以及從業人員的金融風險意識的加強,為提升國內銀行業的競爭力奠定了基礎。但與世界上的主要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在資本金充足率、盈利能力、不良資產率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銀行的綜合競爭力總體上還不強.其主要表現為:
1.目前我國銀行業紛紛上市,但由于受以往國家所有制的影響,一些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尚未形成完善的獨立董事會制度,從而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董事會制度為企業提供長遠目標和戰略方向;監督公司績效(包括戰略和其實施);和監督公司行政領導的任免,評估管理績效。這造成了銀行的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2.我國的主要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在省級層面上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決策往往帶有濃重的省級政府政策而非以市場為主導,而總行亦無法直接掌握它們的日常業務,嚴重削弱了總行的領導地位,從而不能有效地保證整個銀行為一個共同的戰略目標及方案而努力。
3.一些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和一些地方性的銀行業務易受政府影響。出于維護地方性或國有企業的利益的目的,地方政府往往會對銀行的貸款、信貸政策進行干預,使其貸款具有明顯的政策性,這也加大了銀行的風險。使其不能對貸款風險進行很好的控制。
4.不能有效地管理人力資源,缺乏良好的人才激勵和制約機制。許多銀行都存在著以下問題:(1)以員工資歷(和其他不透明的因素)而不是以能力來確定報酬和事業發展機會的體制;(2)不完善的績效管理(績效的評核、獎勵措施、和對員工明確的期望和指標)(3)五大人力資源管理程序(業務規劃、要求定義、人員招聘、績效管理和員工發展)相脫節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使我國銀行業在的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競爭力大大下降。
銀行業內控制度防范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操作風險形成原因;加強內控建設,構建防范操作風險的長效機制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風險意識不強、業務學習不到位,執行制度有偏差、查處力度不到位,警示效果不明顯、計算機網絡系統不夠完善,易形成較大資金風險點、打造先進的內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學發展為指引,樹立健康經營理念、嚴格崗位職責管理,要以風險防范為前提,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市場的日趨開放,金融機構面臨的競爭形勢更加嚴峻,各種金融風險逐步呈現,其中銀行業都將加強內建設,防范操作風險提到各自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并將其作為規范業務發展的重要和必要內容。究其原因,筆者想結合自己工作實際談談自己對銀行業要加強內控建設,防范操作風險的認識。
關鍵詞:內控防范操作風險
近年來,國內外銀行業經濟案件頻發,涉案金額巨大、影響惡劣并造成巨大資金損失,嚴重威脅著銀行和客戶的資金安全。其中操作風險引發的案件占相當大比例,巴塞爾委員會在2002年舉行的一次全球性針對銀行操作風險的調查表明,參加調查的銀行共報告了47029件每件損失超過1萬歐元的操作風險事件,平均每家銀行在這一年間發生了528起操作風險事件,其中有5家銀行在這一年間發生了超過2000起操作風險事件,一年造成的損失近80億歐元(出處:金融時報);從國內銀行業看,由于缺乏對操作風險的充分認識,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近年來操作風險也日趨嚴重。
一、操作風險形成原因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銀行業務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和國際化。金融機構尤其是基層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呈現出“機制功能弱化”的趨勢,產生操作風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