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播理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00:54: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網絡傳播理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網絡傳播理論

網絡傳播社會管理論文

主題詞:因特網社會管理全球性媒介管轄范圍融合性

KeyWords:Internetregulationglobalmediumjurisdictionintegration

內容摘要

隨著因特網的迅速發展及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凸現,因特網的社會管理問題,已在世界范圍內引起關注。本文聚焦于因特網的一些基本特點對網絡傳播的社會管理的挑戰,并討論對網絡的社會管理中法制建設同自律/道德建設及技術手段的關系。文章指出,中外許多有關研究和討論都注意到了因特網的跨地域、跨國界的傳播特點給網絡管理帶來的困難,但是,因特網的另一基本特征,即融合性特征,同樣同網絡管理的困難重重緊密相關。本文還指出,在重視自律與技術手段在網絡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時,必須認識到法律框架在這個問題上的指導作用并強調法律建設和道德建設并重的重要性。

Abstract

AstheInternetdevelopsrapidlyandexertsincreasinglygreatimpactonpeople’ssociallife,theissueofInternetregulation/governancehasreceivedmuchattentionthroughouttheworld.ThisarticlefocusesonsomebasiccharacteristicsoftheInternetandthechallengesthesecharacteristicsposetoInternetregulation/governance.Inaddition,it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legalregulation,(industry)self-regulation,andtheuseoftechnologicalmeansinInternetregulation.ItpointsoutthatwhilemuchrelatedresearchandmanyrelateddiscussionshaveobservedthechallengetoInternetregulationbroughtbythisnew,globalmedium’scapacityforcross-border,worldwidecommunication,anotherbasiccharacteristicoftheInternet,i.e.,integration,isalsocloselyrelatedtodifficultiesinInternetregulation/governance.Moreover,italsoholdsthatwhilepayingattentiontothefunctionsof(industry)self-regulationandtechnologicalmeans,wemustrecognizethefundamentalguidingfunctionoflegalregulationandemphasizetheimportanceoflayingequalstressonbothlegalregulationandself-regulationinInternetgovernance.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語言符號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從傳播學、語言學、符號學相結合的角度,對網上交流中所出現的新的語言現象進行了歸納和分析,提出了網上交流語言新現象的生成機制。

【關鍵詞】網絡;語言符號;生成機制

無線電廣播問世38年后擁有5000萬聽眾,電視誕生13年后擁有同樣數量的觀眾,而互聯網從1993年對公眾開放到擁有5000萬用戶只花了4年時間。網絡傳媒越來越引人注目。網絡傳播中的語言符號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與印刷媒介中的語言符號,規范的現代漢語相比,出現了很多新現象。(我們這里談論的網絡傳播中的語言符號,不包括上傳自傳統媒體的語料,專指在網絡上發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言論和談話。)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七種情況:

一、使用英文及英文的簡寫、英文的漢譯諧音

在網絡傳播中,出現了大量中英文混雜的情況。拋開社會文化心理的影響,出現這種語言現象的很重要的一個現實原因是,英文字母的組合在鍵盤上要比拼寫漢字節省時間,在上下文語意足夠清晰的情況下,漢字中混雜英文字母也就流通起來。在這一類型中又有三種情況:除夾雜完整的英文,如Viva——萬歲(表示特別喜愛某樣東西時使用),還包括英文的簡寫,例如PS——Photoshop,GF——女朋友(源于英文GirlFriend)。BF——男朋友(源于英文BoyFriend。)BTW——順便說一句(源于英文:ByTheWay。)IMHO——竊以為(源于英文:InMyHumbleOpinion。屬于Internet的文言文。)另外還有個人“發明”的英文漢譯諧音,例如:faint——分特(指因為激動或震驚而昏倒,網絡上用來夸張感情的強烈。)

二、拼音及拼音的簡寫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倫理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網絡在技術上的特殊性使網絡媒體面臨新的

網絡倫理問題。本文在對網絡性質深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網絡倫理建設的具體措施,并分析了網絡倫理建設新的特點。

[關鍵詞]網絡傳播;網絡倫理建設;網絡技術;網絡道德;政策法規

網絡社會,是由不同的網絡社區組成的一個虛擬社會,它存在的基礎是網絡技術。在這一虛擬的社會結構中,雖然其行為主體仍然是現實社會中真實的個人,但網絡在技術上的特殊性使網絡媒體產生了許多傳統媒體未曾遇到的新問題。面對這些新的網絡倫理問題,我們應針對其特殊性,在理論上加深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設措施。

一、基本的認識前提

1.關于網絡技術的性質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學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顧了人類傳播史,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歷史性杠桿作用。當今因特網及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網絡傳播的新特征使得傳統的傳播學理論難以合理解釋網絡傳播現象,使得網絡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本文探討了網絡傳播學的任務、研究對象、學科屬性和相關學科,概述了網絡傳播學的研究現狀并進行了前瞻。

[關鍵詞]因特網/網絡傳播/網絡媒體

Abstract:Thisthesis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ofnetworkcommunication.Theauthorpointsoutthatthetraditionalcommunicationtheorycan''''tproperlyexplainthenetworkcommunicationphenomenonandthereforeanewnetworkcommunicationmustbefounded.Theresearchobject,researchactualityandfutureofthenetworkcommunicationtheoryhavebeendiscussedinthisarticle.

Keyword:Networkcommunication,Internet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傳播

回顧人類傳播史,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歷史性杠桿作用。信息技術的每次創新,都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給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推動著人類的文明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信息技術強而有力地改變著人類生產與生活的面貌,信息技術集中反映的標志就是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人類的信息傳播迄今可分為5個階段(口頭傳播階段、文字傳播階段、印刷傳播階段、電子傳播階段、網絡傳播階段),前一個階段向后一階段的躍升無不以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為前提。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社會管理論文

主題詞:因特網社會管理全球性媒介管轄范圍融合性

KeyWords:Internetregulationglobalmediumjurisdictionintegration

內容摘要

隨著因特網的迅速發展及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凸現,因特網的社會管理問題,已在世界范圍內引起關注。本文聚焦于因特網的一些基本特點對網絡傳播的社會管理的挑戰,并討論對網絡的社會管理中法制建設同自律/道德建設及技術手段的關系。文章指出,中外許多有關研究和討論都注意到了因特網的跨地域、跨國界的傳播特點給網絡管理帶來的困難,但是,因特網的另一基本特征,即融合性特征,同樣同網絡管理的困難重重緊密相關。本文還指出,在重視自律與技術手段在網絡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時,必須認識到法律框架在這個問題上的指導作用并強調法律建設和道德建設并重的重要性。

Abstract

AstheInternetdevelopsrapidlyandexertsincreasinglygreatimpactonpeople’ssociallife,theissueofInternetregulation/governancehasreceivedmuchattentionthroughouttheworld.ThisarticlefocusesonsomebasiccharacteristicsoftheInternetandthechallengesthesecharacteristicsposetoInternetregulation/governance.Inaddition,it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legalregulation,(industry)self-regulation,andtheuseoftechnologicalmeansinInternetregulation.ItpointsoutthatwhilemuchrelatedresearchandmanyrelateddiscussionshaveobservedthechallengetoInternetregulationbroughtbythisnew,globalmedium’scapacityforcross-border,worldwidecommunication,anotherbasiccharacteristicoftheInternet,i.e.,integration,isalsocloselyrelatedtodifficultiesinInternetregulation/governance.Moreover,italsoholdsthatwhilepayingattentiontothefunctionsof(industry)self-regulationandtechnologicalmeans,wemustrecognizethefundamentalguidingfunctionoflegalregulationandemphasizetheimportanceoflayingequalstressonbothlegalregulationandself-regulationinInternetgovernance.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知溝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數字鴻溝”帶來的信息落差、知識分隔和貧富分化,是互聯網發展必須應對的難題。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數字鴻溝的存在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著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網絡的使用者與非使用者之間的區隔已成為社會分層的新維度,它對傳統的社會結構正形成勢不可擋的沖擊;與此相關,網絡傳播的效果研究更是傳播學界無法忽略的一個課題。鑒于此,傳播理論中原有的“知溝假設”(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關涉的傳播過程中由社會分層形成的知識差異現象,理應成為數字鴻溝時代傳播學研究的題中之義。

[關鍵詞]網絡傳播;知溝;社會經濟地位;互聯網接入與使用;數字鴻溝

前言:網絡時代的“數字鴻溝”

當前,正當人們還沉浸在數字化傳播所帶來的種種神話中時,“數字鴻溝”(DigitalDivide又譯“數字區隔”等)的嚴峻現實卻已擺在我們面前。“數字鴻溝問題是在全球數字化進程中,不同國家、地區、行業、企業、人群之間由于對信息、網絡技術應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識分隔’和‘貧富分化’問題。”⑴數字鴻溝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積累溝”,它是國家、地區、群體之間業已存在的社會發展差距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數字鴻溝表現在4個方面,簡稱“數字鴻溝ABCD”。A(access)指互聯網接入與使用渠道。互聯網不僅需要信息基礎設施,而且對終端用戶來說,互聯網接入價格由硬件/軟件、提供接入費用及電話服務費三者組成,因此,社會經濟差異是產生數字鴻溝的一大主導因素;B(basicskills)指數字化時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群體間信息智能的差異往往造成互聯網利用能力方面的鴻溝;C(content)指網上內容。在四通八達的網絡世界里,誰主導著多媒體、多語言的信息內容和網絡信息產品,這些內容與產品又以哪些群體的利益、愛好為取向,最終決定了這些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的鴻溝;D(desire)指個人上網的動機、興趣。不同的“使用與滿足”類型,決定了互聯網用戶在獲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方面的鴻溝。

上述ABCD所帶來的種種信息落差、知識分隔和貧富分化,是互聯網發展必須應對的難題。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數字鴻溝的存在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著國家、社會、群體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網絡的使用者與非使用者之間的區隔已成為社會分層的新維度,它對傳統的社會結構正形成勢不可擋的沖擊;與此同時,網絡傳播的效果研究更是傳播學界一個無法忽略的課題。鑒于此,傳播理論中原有的“知溝假設”(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關涉的傳播過程中由社會分層形成的知識差異現象,理應成為數字鴻溝時代傳播學研究的題中之議。

“知溝”理論假設的文獻回顧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知識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

網絡本身并無擴大或合攏“知識溝”的傾向,但由于眾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優勢將傳統大眾媒介影響下業已形成的“知識溝”數倍放大。首先,經濟水平的差異造成網絡接觸率各不相同;其次,網絡在受眾的閱讀、語言、專業技術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受眾攝取的信息也與自身的知識結構相吻合。而且,網絡作為一個多元化社區,信源、信宿分散,很難具備合攏“知識溝”的能力。

【關鍵詞】網絡傳播;知識溝;擴散

所謂的“知識溝”(Knowledge-gap)(有的文章也稱為“信息溝”)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系統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群體或個人之間所形成的知識差距。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傳統大眾媒介的發展使信息流的迅速增長成為可能,但這并未使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如預期般地等同受益。相反,一些研究者指出:“信息流的增長往往產生負效果,即在某些群體知識的增長遠遠超過其他群體;‘信息溝’將會出現并擴大一個社會群體與另一個社會群體之間在某一特定問題上的知識距離。”①最早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這個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的是美國傳播學者蒂奇納(Tichenor)、多諾霍(Donohue)和奧利恩(Olien),他們指出,“當一個社會體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長時,那些受過較好教育,具有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們比教育較少、地位較低的人們更好地吸收信息。這樣,信息增長導致了‘知識溝’的擴大而不是縮斜。②

網絡的出現曾使傳統大眾傳播時代長期處于信息匱乏,信息接受不均,形成嚴重知識差距的人們充滿了憧憬:傳播技術的改進將會縮減傳播成本與費用,節省資源,實現信息與知識的均化;傳播速度的加快與信息流量的增大使受眾面臨著一個更易接受與豐富的界面,從而提高個人的知識與信息總量;國外一些學者甚至勾畫出“網絡大學”、“虛擬教育”、“知識超文檔”、“模擬系統”、“自動學徒系統”等設想,并稱之為“沒有圍墻的學校”。

然而,令人遣憾的是,現實并未如人們想象的那般理想。也許在某些特定知識方面,網絡確實縮小了人們的知識差距;但從知識總量來看,不得不悲哀地承認網絡以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優勢進一步加劇了傳統大眾媒介下業已形成的知識分布的不均衡。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神化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我們珍愛自由,但自由絕不是一份免費的早餐。互聯網上的控制真實只是一個歷史階段,不能把這個王綱解紐的戰國時代看作是歷史的終結,而應看作是一個新的歷史過程的開端。只有保持對自由的再次失落的高度警惕,才能從容應對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正如在傳統媒體上所發生的歷史過程那樣,在互聯網上,為實現傳播自由而進行的斗爭也將永遠不會停止。

[關鍵詞]自由;控制;網絡傳播;歷史過程

“新聞史就是人類長期以來為相互自由傳播而斗爭的歷史。”⑴這是埃默里兄弟在《美國新聞史》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

時下萬維網(WorldWideWeb)以它“瘋狂的西部”(WildWest)的特點令世人歡呼雀躍,以為這部斗爭史將以自由的獲勝終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自由的神話而已。

任何傳播技術的誕生或者說人類的一切創造,都源于人的欲望。正如柏格森所說,看的欲望發展了人的眼睛,聽的欲望發展了人的耳朵,感受的欲望發展了人的心靈。人的感官的延伸導致了各種媒介的應用。媒介的發展既使人的交流變得更加自由,更加超越時空的限制,又使群體間的欲望發生沖突,使社會控制得以合理存在;既使世界的真相敞開,又使世界的真相被遮蔽;既使人的某一種或某幾種感官獲得延伸,又使人的感受器官發展失衡;既使人走得越來越近,又使人離得越來越遠。結果是,自由與控制成為一對孿生兄弟,永遠伴隨著人類遠行。

網絡傳播也是如此。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自由問題管理論文

一、新聞自由問題的由來

新聞自由問題由來已久。早在新聞事業誕生之前的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新聞傳播自由思想就已經包含在政治、經濟、文化的思想體系中,集權主義、自由主義在當時已初露端倪。到封建社會末期,新聞事業誕生的時候,由于資產階級為謀求政治地位迫切需要傳播信息、宣傳觀點、制造輿論,這種自由與控制之間的斗爭變的異常激烈起來。各國的封建統治者通過各種政治手段壓制異己思想和信息的傳播。

在中國,新聞自由與控制的斗爭歷史也很長。自從唐代有了“邸報”這樣一種原始狀態的報紙,官府就開始對此加以控制。自此之后的歷朝歷代官府都對官報的新聞源和傳抄活動實行了中央控制。但與此同時,肇始于北宋的的民間小報卻屢禁不絕。這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民眾要求新聞自由的結果。

與外國不同的是,中國古代新聞事業的誕生和發展都是在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并沒有伴隨著尖銳的階級斗爭和革命運動,在這個時期即使民間有要求“新聞自由”的想法,也大多處于自發狀態,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主張,當然也沒有可供實踐的政治土壤。只有在外國,當“新聞自由”成為一個階級反抗另一個階級的斗爭武器時,它才有可能被當作一個綱領性的政治主張被正式提出。

從1644年英國政論家密爾頓發表《論出版自由》的演說到1789年法國通過《人權宣言》、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一修正案,再到1855年英國政府宣布取消印花稅制度,西方的新聞自由體制才經過200多年的反復斗爭得以基本確立。

然而問題遠遠沒有結束,資產階級在獲得政權以后,其先前提出的、代表全社會公眾利益的“新聞自由”口號卻逐漸異化成為維護資產階級內部自由、排斥控制其他階級自由的工具。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可以不受其他階級的同等權利的任何妨礙而享受這些自由,至于資產階級完全禁止‘他人’享受這些自由,或是允許‘他人’在一定的條件下(每一個條件都是警察的陷阱)享受這些自由,那抹這都是僅僅為了保證‘公共安全’,也就是為了保證資產階級的安全”。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在憲法中對“自由”的語意層層設伏,對“自由”的實現設置重重障礙,盡管“自由”早已成為一個閃亮的標簽,而其本體的含義早已蕩然無存。

查看全文

網絡傳播媒介文學管理論文

關鍵詞:網絡網絡文學社會心理文學接受者

前言

自1997年一部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風靡全國之后,人們才開始關注網絡上的文學;在“網易中國網絡文學獎”的評選之后,隨著網絡上的網絡、文學作品的大量出現,“網絡文學”這個范疇方始納入文學研究的視野之內。發展到今天,網絡已經成為文學的重要傳播媒介(一些經典的著作都在網上有著電子版本);當然也是網絡文學最主要的傳播媒介(一些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也有出版社出版發行,以書本形式傳播)。由于網絡文學本身尚處于發展階段,其自身的要素還有許多不成熟、不穩定有待于發展的地方,對網絡文學的諸多研究也處于探索階段,甚至于對“網絡文學”的概念還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網絡給傳統文學帶來了多方面、不同層次的影響。文學作為一種社會的現象,與社會中的人是分不開的。在以往傳統的文學研究中,對文學活動主體的研究往往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那么,網絡文學一種新的文學傳播媒介,其對文學主體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這種影響對文學本身又有怎樣的意義呢?其是否改變了文學的本質?這些問題,各家從不同的方面入手,各有所說,尚無統一的定論。本文將借鑒社會心理學的一些觀點,主要探討網絡傳播媒介對文學接受主體的影響,并對此影響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認為網絡成為傳播媒介,使得網絡文學,本質中審美的要素下降,娛樂性的成分上升。在本文中,筆者在討論網絡主體的整體特征的基礎上,將網絡文學的接受者和傳統文學的接受者作簡單的比較,并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分析網絡文學接受者特有的心理特征,重點探討網絡對網絡文學接受者造成的特殊影響。

一相關范疇問題

作為文學傳播媒介的網絡。從原始社會階段“詩樂舞”一體的文藝活動產生以來,文學活動系統中,傳播媒介總是處在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文學活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根據傳播媒介在文學互動上的特點來看,文學的傳播經歷了口頭傳播——紙張傳播——電子傳播——網絡傳播幾個階段。應該說,每一種主導的傳播媒介都是與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口頭傳播階段,文學主要是由人們面面相授傳播的。這樣,傳播者有很高的權威性。這種方式生動形象,互動性很強,而且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創作、傳播自己的作品。但是這種傳播方式很受時空的影響。因此,遠古時代的大部分的文藝作品都不能保存下來。進入紙張傳播的階段后,由于文字的使用,限制了大部分人的創作權利和自由。同時出版的審查制度,也使傳播媒介成為權威機構的壟斷工具。但是這種傳播方式跨越了時空的限制,保存了大量古代的優秀的文學作品,使得讀者有機會欣賞前人的,甚至是千年前的作品,為文化的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書本的出現使得文學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書本文化至今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文學活動。電子傳播一方面擴大了讀者的范圍,兼有字,音,畫,多媒體的多種形式,但是基本上也被權威機構所壟斷,在本質上與紙張傳播大致相同。網絡作為一種嶄新的傳播媒介,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第一,沒有了以往紙張傳播、電子傳播的審查制度,沒有特殊的原因,創作者一般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發表自己的作品的地方。第二,接受者的閱讀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前主要是書本閱讀,現在變成了對著電腦屏幕進行閱讀,不同的閱讀環境對接受者的心理和狀態等等要素都會產生影響;第三,網絡上創作者和接受者互動性交流活動增強。網絡的作品所在的頁面大多設有發表評論的地方,讀者可以直接發表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另外還可以通過QQ、E-mail、BBS等網絡工具與創作者進行交流。

網絡文學接受主體。這里我們談論的文學接受者,不光是上網為了學術研究、文學交流的,有一定審美基礎的讀者,也不僅僅指那些文藝理論批評家們。這里的文學接受主體更主要的是泛指所有上網瀏覽網絡上的文本的廣大網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