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質量安全監控現狀與應對措施
時間:2022-02-14 09:16:07
導語:棉花質量安全監控現狀與應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1996—2015年生產領域全國棉花質量監督抽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了解我國棉花生產和流通過程棉花質量監控現狀;通過多年來對部分品種跟蹤抽查和年度纖維質量公告,從棉花的田間生產、采摘收購、加工、貿易流通、質量公檢、國庫儲備等方面,分析闡述20年來我國棉花纖維質量安全監控現狀及出現的問題,為今后我國棉花質量安全生產與貿易流通提出一些建議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棉花產品;質量安全;質量現狀;監督抽查
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受農業部種植業司的委托,自1996年開始,連續20年承擔著棉花生產領域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對全國15個省市,優質棉基地縣、種子公司、科研院(所)、良種棉加工廠、軋花廠、良繁基地、制種基地等進行抽樣調查。抽查樣品達到3889份,涉及品種560個。通過抽查分析,我國棉花質量總體來說相對較好,年度間有好的發展,但質量問題也比較突出。
一、棉花生產領域質量和纖維品質現狀
1.棉花品種多。棉花品種多、亂、雜影響棉花質量。隨著棉花市場的放開,市場上的棉花種子種類繁多,農民購種選擇范圍擴大,但農民在購買時對于種子的認識不夠,有些地市縣棉花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自育品種較少。有些好的品種棉花更新換代較慢,農民愿意種植自己熟悉的品種,特別是主栽品種一般推廣年限多在5年以上。因而,主栽品種退化日趨嚴重,產量和品質嚴重下降。有些品種更新較快,新引進的品種由于氣候等因素,栽培適應性不強。棉農對品種的認知還不夠,種植管理經驗不足,新品種的試種摸索著前行,從而會影響到棉花的產量。同時,農民會試探性地種植幾個品種,容易導致棉花交售時,在分曬分堆過程中不同品種混雜,影響棉花質量。2.棉花生產面積和銷售價格波動較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和消費國,棉花總產量和消費量占世界總額的四分之一,總產和單產均位于全球產棉大國首位,植棉面積僅次于印度,位2016年1月中國纖檢37列全球第二位。我國棉花的遺傳品質、生產品質和初加工品質處于全球中上等水平。我國棉花種植區域跨度大,氣候與生態類型差異明顯,棉纖維品質類型多,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糧棉爭地矛盾突顯,多熟種植方式的棉花面積擴大,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區棉花面積萎縮嚴重,我國棉花主產區呈現“西進、北上和向濱海鹽堿地轉移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由2001年的7217萬畝,逐步擴大到2007年的8889萬畝,此后逐年遞減,2014年縮減至6328萬畝。原棉總產量從“十五”初期的500萬噸左右上升到“十一五”時期的750萬噸左右,此后逐步回落至2014年616萬噸。同時,原棉進口量呈現急劇上升趨勢。我國棉紗年消費量略大于供給量,棉紡織行業每年使用的棉纖維量占整個紡織纖維總量60%以上,國內部分棉紡織企業高價從國外進口棉花,以滿足紡高檔棉紗的要求。受棉花價格的影響,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在逐漸降低,一些棉農寧可出去打工掙錢也不愿意種植棉花。3.農藥的使用和對棉花質量安全的影響。隨著棉鈴蟲、紅蜘蛛、枯黃病等病蟲害發生,過量用藥情況時有發生,直接影響棉花產量與質量。調查顯示,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棉花苗病(如立枯病)和枯、黃萎病是影響棉花產量與品質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黃萎病在兩大棉區發病相當普遍,半數以上的棉農都使用了殺菌劑。近年來,化學調控劑在棉花生產中的應用已十分普及,成為高產優質的一項重要栽培措施。100%的棉農使用化控劑來調節棉花的生長發育,使用次數一般為1~3次。新疆棉區化控劑的用量較大,使用次數也多,一般為3~5次。除草劑在棉花生產中也得到廣泛使用,而催熟劑在新疆棉區則很少使用,這與新疆棉區棉花收獲季節天氣晴好、光熱資源豐富有關,而山東、河北、江蘇約有40%的棉38中國纖檢2016年1月催熟劑。棉花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幾乎沒有限量,殺菌劑、化控劑、除草劑和催熟劑也在棉花生產中普遍使用。如此大量地使用農藥,不但使棉花產品上帶有農藥殘留,對生態紡織品帶來嚴重隱患,而且與棉花間作套種的糧食、蔬菜、水果以及生態環境也會受到污染。在棉花生長過程中使用的農藥,有一部分會被纖維吸收,成為棉花質量安全的隱患。另外,棉籽餅粕和棉籽油是我國重要的飼料源和食用油,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直接的利害關系。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僅影響棉花質量安全,也對棉副產品的質量安全構成威脅。由于大量化學物使用,特別是氮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板結,地力下降。4.氣候變暖影響纖維品質的變化。通過每年的抽查取樣及對棉花纖維品質有系統的測試分析可以看出,年度間受氣候條件影響很大。通過比較黃河、長江、西北內陸三大流域棉區纖維各指標之間、年度間的纖維品質的差異,分析表明我國生產領域棉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以中絨28.0mm~30.9mm為主,占77.1%,主要分布在中等檔次。棉花纖維的斷裂比強度分布在26.0cN/tex~28.9cN/tex的樣品占44.51%,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3~4.9,占49.34%。棉花綜合品質年度間逐年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西北內陸棉區近幾年纖維品質逐步好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從纖維品質的變化趨勢看,馬克隆值在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變化非常明顯。總體趨勢是: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西北內陸棉區。其中,長江流域棉區馬克隆值基本穩定5.1左右,黃河流域棉區馬克隆值在5.0左右,但近年來逐年遞增,到2013年黃河流域棉區馬克隆值超過了長江流域。西北內陸棉區馬克隆值明顯低于長江和黃河流域棉區,基本穩定在4.2至4.7之間,但受氣候影響,2015年度也表現出歷年來的高值。黃河流域馬克隆值提高幅度較大,成為馬克隆值最高的棉區。馬克隆值的變化增高,直接導致紡紗過程中增加疵點。紡紗均勻指數是綜合性指數,反映出原棉性能的紡紗能力。西北內陸棉區紡紗均勻性指數明顯高于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整體上,紡紗指數差異表現為:西北內陸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西北內陸棉區參試品種紡紗均勻性指數的表現,從2005年逐漸增強到2008年的峰值160,可紡80~100的高支紗,而后開始下降。到2014年,降到145,可紡50左右的中等紗支。長江流域棉區2005年紡紗指數在135以下,以后逐漸遞增到2011年的峰值148。但長江流域棉花總趨勢是逐年遞增,近10年來,在品種選育和品種審定上都非常嚴格。黃河流域棉區紡紗均勻性指數總體趨勢是在下降,尤其在2011年以后下滑明顯,這可能與近年來黃河流域氣候異常導致馬克隆值變粗有很大的關系。5.異性纖維和“白色污染”問題。棉花市場放開后,質量的把控不如計劃經濟下的嚴格監督與管理,尤其異性纖維影響棉花的質量。隨著棉花拾花用工緊張,對拾花過程要求放松,導致發絲、纖維等混入棉花的幾率增加。在追求棉花高產目標的驅動下,由于地膜覆蓋的大量推廣使用,導致了棉田“白色污染”增加。特別隨著機采棉的大面積推廣,殘膜被卷入棉花纖維中的可能性增加。6.大容量多功能快速測試儀對棉花質量檢驗起到很大作用。近些年來,國家投資大批經費引進國際上快速大容量多功能纖維測試儀,對棉花質量檢驗起到很大作用,對加工生產的每一包棉花都標注有一定的質量監控信息,保證棉花在流通過程中信息的安全。
二、保證棉花質量安全的建議和應對措施
我國棉花在產業組織、生產規模和產業服務體系上還不太完善,棉花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各環節的經營模式不夠健全,棉花的經營與棉農之間達不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優化模式。針對影響棉花質量安全等問題,建議采取如下措施:1.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和應用。一是規范種子市場,加強棉花良繁體系建設,培育本地新品種,建立健全棉花品種試驗、示范、推廣機制;二是篩選適合當地的優良品種,提高棉花的純度和質量,加強棉花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強種子市場的監管制度建設,提高種子入市門檻,加大對種子市場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凈化種子市場。2.科學施肥,合理噴藥,抓好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我國應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施農家肥、有機肥。按照農技部門的配肥方案,推廣普及棉花配方肥,提高施肥科學合理性,改善土壤。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和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生物與物理防治為主導,以化學防治為輔助,以及增益控害為目標的害蟲防治原則,繼續加強對病蟲害生物控制技術、主要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加強綜合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高效、安全、實用、優化生態的綜合治理技術。3.加強制度建設,嚴防“三絲”危害。“三絲”問題已成為長期困擾我國棉紡界的重要問題,為此需要嚴禁用化纖等容易混入異性纖維的包裝材料裝運棉花。在棉花收購過程中,要嚴格把關,前期加大監管力度,落實戴帽入田措施,防止發絲混入棉花。同時加大地膜回收力度,推廣0.01mm以上地膜,防止“白色污染”,防止機采地膜混入棉花。4.創新思路,嚴格履職,提升棉花質量監督工作的有效性。一是要摸清底數,建立棉花質量信用檔案,切實掌握各地區良繁區域內棉花生產、加工、流通情況;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棉花質量監管工作,加強棉花收購和加工質量監督檢查;三是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工作,規范開展棉花的收購工作;四是棉花收購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棉花收購質量檢查驗收制度,具備品級實物標準和棉花質量檢驗所必備的設備;四是按照國家標準對異性纖維和其他有害物質進行分揀;五是嚴禁嚴管摻雜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質量違法行為;六是防止將投放的儲備棉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新棉交儲的“轉圈棉”現象。5.完善棉花質量安全標準,盡快研究制定棉花質量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及有毒有害物質分析測試技術標準。6.加強與其他國家棉花種植和紡織領域的合作。為了降低美國棉花對我國棉花產業的沖擊,保證有穩定的進口棉來源補充國內的供需缺口,我國需要加強與印度、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以及非洲各產棉國之間的合作交流。近幾年來,我國與乍得、馬里和多哥等西非國家就棉花問題開展合作,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每年抽專家為非洲的農業官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棉花的種植、深加工能力,給他們講解棉花種植技術,派遣植棉專家幫助西非國家發展棉花生產,與西非產棉國共建紡織加工基地等。
作者:唐淑榮 馬磊 魏守軍 楊偉華 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農業部棉花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安陽)
- 上一篇:項目教學法在白描課程藝術設計中應用
- 下一篇: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現場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