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誘因和防范

時間:2022-07-12 09:46:25

導語:金融風險誘因和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風險誘因和防范

早在2012年時,我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便強調,堅決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并在日后的經濟會議中頻繁指出,要控制地方性財務風險出現的概率,高度重視我國金融與債務風險問題。故此,深入研究其發生誘因,并提出解決對策,提升我國金融風險防范能力。

一、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誘因

(一)系統性金融風險綜述。早在20世紀70年代時,系統性金融風險一詞便已經登上歷史舞臺,其基本特點包括:傳播性廣與破壞性大。所謂傳播性廣,即該種風險一旦發生,將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至各類機構,甚至波及到與之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第三方經濟。而破壞性大,即指該類風險一旦發生,將造成一家甚至多加大型機構發生破產,倒閉風險。由于傳播范圍廣,一旦發生將造成全球性經濟危機的發生。除此以外,系統性風險涵蓋眾多領域,且引發該危機的實體機構可能恰恰就是金融機構本身。由于傳播的特殊方式,使得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均受到牽連,最終引發大規模的整體環境危機現狀。(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誘因。金融風險在客觀角度而言,具有較高的可控性。但仍舊需要分析其較為突出的風險點,針對誘因,進而提出綜合防范路徑。其一,在宏觀角度來看,經濟呈現上升趨勢,但在增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復的現狀。我國經濟在總體條件來看,仍舊處于轉型階段,且經濟調整的陣痛仍舊在持續中。眾多改革成本對經濟總體增長造成一定影響,需要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來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但在全球金融化程度來看,世界主要經濟政策外溢現象越加突出,進一步增強了金融市場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1]。其二,由于監管力度的不斷增強,混業經營矛盾進一步增加。當前,眾多金融機構實現了集團經營模式,造成較為復雜的金融體。在微觀角度來看,風險傳遞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強。若微觀風險無法及時處理,將瞬時傳導至其他環節,造成聯動效應,甚至引發大型的系統性金融危機。其三,股市等風險仍在積累,雖然經過一定的努力,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體經濟服務具有較大改善,但眾多弊病仍舊無法徹底擺脫,克服。而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變化,導致股市風險也呈現上升趨勢,在高風險運行的軌道上,資本市場爆發金融風險的可能性無法被排除。

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路徑

(一)以預警系統技術防范金融風險。該技術主要基于資產負債表中的有關數據,股票、債券市場數據,以及多市場數據來建立的有關模型。在資產負債表的模型中,利用綜合指標法,通過銀行研究資產負債表,進而分析風險。銀行的雙邊資產負債敞口,以及銀行網絡結構中,可對破產量、預期損失等有關信息進行衡量。而利用股市與債市數據對系統金融風險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多采用時間序列進行。對傳統VaR度量等有關模型的修正,進而實現對風險的測量。在多市場數據模型中,常利用函數的靈活性捕捉變量之前的線性與非線性關系,實現對金融風險的防控目的。(二)堅定實現供給側改革。當前金融結構體系較為復雜,產品體系變幻莫測,交易方式呈現信息化,開放化。因此,必須時刻堅持對金融界的監管,完善各監管機制,強化監管綜合體系。改變混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狀態。與此同時,有必要加強綜合性金融監管力度,并加快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實現金融信息系統全面監管之目的。深化金融體制的變革,強化供給側金融體制的改革[2]。(三)優化經濟渠道。鑒于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現狀,應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時刻堅持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實體經濟渠道,努力實現資源配置,以資本要素有序流動,強化供給側改革為基本目標,促使大眾共同創新出新的貢獻。確保所有金融與證券回歸實體經濟,并對市場進行監管,嚴格管制操控股票的行為。積極引導外部資金進入市場,但需要加強管理與監督,保證資本市場的順利實施與改革。(四)加強財政的正確引導。主要利用稅收與財政投資、補貼、信用等方式對經濟發展與運行進行調節。財政的主要目的便是確保經濟的穩定增長,但無法承擔經濟增長中出現的各種風險。由于金融危機中的最后承擔者基本為政府,因此政府應對金融運行狀況、經濟增長態勢時刻觀察與監測,并努力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能。在宏觀防范金融危機角度來看,最主要的財政手段主要表現為擴大財政投資,增強投資者信心,并穩定市場。在以往金融危機中,主要的財政手段便是對特性對象給予一定補助,進而促使經濟正常運行。以該種方式防范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強調財政支出、補貼的方式對經濟、消費結構、分配結構等方面進行直接調整。財政支出的主要優勢表現為提升資金的流動性,對流動性風險加以防范。且迫于財政主要的目的,即實現經濟增長,必然要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正常運行。若處在財政赤字狀態下,將導致投資無回本,財政風險金融化現狀出現,引發新一輪的財政風險。(五)以金融方式對風險進行防控。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調節貨幣的供給量對經濟進行控制,如信貸政策、利率政策等。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對象,需要以貨幣政策方式,中介目標等各種方式間接的作用于對象。中央銀行需要對金融風險有著宏觀的了解與分析,再進行防范與處置。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更加重要。宏觀審慎管理方式被眾多國家使用,成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即在宏觀角度、逆周期角度等方面,對金融危機可能引發的傳染性風險加以防范,維護金融體系的相對穩定性。宏觀審慎管理手段中,主要表現在增加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方面。對金融信息進行動態監測,評估與預警,繼而實現對金融風險的全方位防范。

綜上所述,在新經濟不斷出現的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需要克服重重困難,避免走老路。對新型產業特別關注,根據地方是情況對經濟加以監管。在金融機構中,堅持風險管理與評價標準雙向實現,避免出現“壞賬”,確保及時防范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沈悅,李博陽,張嘉望.系統性金融風險:測度與時空格局演化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7,32(12):42-51.

[2]沈悅,逯仙茹.系統性金融風險:來源、最新研究進展及方向[J].金融發展研究,2013(08):35-39.

作者:郭曉燕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漣源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