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診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0:13:00
導語: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診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診斷治療
癡呆是一種臨床綜合征,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癡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其原因由于各種腦血管病在增加,導致腦內血液循環障礙,引發腦功能降低以致癡呆發生。如腦卒中后出現記憶力下降、智能減退、行為異常、人格改變等征象。
目前世界上發生癡呆病人逐漸增加,尤其是血管性癡呆。主要由于老年人壽命延長,腦卒中發病率也日益增加。歐美國家老年性癡呆占所有癡呆病人50%~60%,血管性癡呆占10%~20%,在亞洲,中國和日本一樣,血管性癡呆發病率最高,占老年人癡呆>50%。
1血管性癡呆病因與病理基礎
總體說,是腦血管病引起的腦內循環障礙。主要原因由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度,引起腦內動脈硬化,血管彈性減退,導致腦內血管狹窄或閉塞,血流緩慢,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結構損害,和腦代謝功能下降。臨床上發現大片狀多發性腦梗死,尤其是特殊部位腦梗死及多發性腔隙性梗死病人,多見于大、中動脈閉塞,病變累及皮質、皮質下區域。如累及角回、丘腦、頂葉、基底節及腦室周圍白質等易發生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尚有大面積腦梗死,由于心臟病附壁血栓脫落發生在腦內主要血管梗死,尤其是在額葉、頂葉、顳葉等區域腦梗死也易發生癡呆。此外,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也稱為白質疏松癥,主要腦深部白質,長時期處在缺血、缺氧情況下,可導致腦內循環障礙,腦代謝功能下降。有學者研究認為,持續性腦內呈低灌注狀態,也可導致腦內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害,引起認知功能下降。總之,大腦前、中、后動脈供血區域發生的腦梗死,發生癡呆機會多見,這些區域稱為“要害性梗死”。它破壞了腦內與其他區域的特殊神經纖維聯絡通路有關。其次認為腦血管病損害面積愈大,超過腦代謝功能時,也可逐漸出現認知功能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有腦萎縮存在,神經功能逐漸退化,乙酰膽堿含量減少,更會促進癡呆發生。最近也有學者研究提出,長時期高血壓、高血糖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結構損害,而認知功能下降與葡萄糖耐量下降也有一定關系。
最后,老年人如發生癡呆,除了老年性癡呆外,有的是混合性癡呆,如老年性癡呆合并血管性癡呆,血管性癡呆合并酒精性癡呆或合并帕金森病癡呆等。
2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提
出的診斷標準草案為準。
2.1符合美國《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版-R》癡呆診斷標準:主要是認知功能明顯下降,尤其自身前后對比,除記憶力下降外,伴有>2個認知功能障礙,如定向、注意力、語言、視覺空間功能,執行能力,運動控制等。
2.2急性和亞急性發病的腦血管疾病診斷,有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如偏癱、偏盲、感覺障礙、語言障礙(失語或球麻痹)等。
2.3既往有腦卒中史,≥1次。
2.4病程波動呈階梯性發展。
2.5常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
2.6Hachinski缺血量表記分>7分。
2.7CT或MRI證實腦內有多發性皮質或皮質下缺血灶。如有多發性腦梗死灶及多發性腔隙性梗死灶,以及大面積腦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腦梗死灶,如白質,基底節、角回、腦室周圍等。
2.8血管性癡呆常發生在腦卒中后3個月,并持續>6個月,或認知功能障礙突然加重。
3對血管性癡呆這一病名商榷
國內有些學者曾提出,有些老年人腦卒中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但尚未達到診斷血管性癡呆標準。此外,無腦卒中史的慢性腦血管病,如皮質下白質長期缺血、缺氧時也可引起白質疏松癥引起癡呆。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據研究有可能會促進癡呆發生。遺傳性腦淀粉樣變的腦血管病也可發生癡呆等。以上這些腦血管病如單用血管性癡呆這一病名較難完全解釋。因此,有學者提出用血管認知功能障礙這一病名較妥當。它既包括血管性癡呆,也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
4血管性癡呆與其他原因引起癡呆鑒別
首先與老年性癡呆(Alzhemer)鑒別,老年性癡呆是腦老化,腦萎縮明顯,有老年斑(Senileplaquas)和神經原纖維纏結,平野小體等病理改變。而無血管性癡呆病人有腦卒中史及影像學改變。假性癡呆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均有明顯的發病期,病程較短,進展快,有明顯的精神創傷史,家屬易發現并可鑒別。帕金森病癡呆及酒精性癡呆均有明顯的長期飲酒史,及原有帕金森病臨床表現也易區別。
5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治療
本病一經臨床確診需給予藥物治療,但目前世界上對癡呆的治療尚無一種特效藥物,有些只能改善一些記憶及認知功能。使其病情進展緩慢,延長生命。下面列舉一些目前常用治療癡呆的藥物。
5.1改善和促進腦內血液循環及腦細胞代謝激活劑
(1)尼麥角林(麥角溴咽酯),商品名叫腦通或思爾明,國產叫富路通及樂喜林等,用于急性或慢性腦血管的循環障礙或腦代謝功能不良,它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增加腦對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腦梗死后遺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同時能增加和改善記憶作用。
(2)海得琴(二氫麥角類)又名喜得鎮,該藥80年代以來廣泛用于腦功能減退藥物,都可喜(二甲磺酸烯丙哌三嗪和阿瑪堿復合劑及倍磊倫等,這些藥物能增加腦細胞能量代謝,有效提高動脈血氧含量,增加氧和葡萄糖利用,改善腦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遞質DN轉換,從而改善和增加記憶作用。
(3)鹽酸丁咯地爾,長春胺,環扁桃酯等,均可增加腦血流量,改善氧對腦的供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降低血粘稠度作用,有助于神經細胞代謝過程中恢復,對腦卒中、腦動脈硬化血管性癡呆均有改善記憶力作用。
(4)萘呋胺脂,極易通過血腦屏障,促進細胞代謝,增加紅細胞變形,對細胞缺氧具有保護作用,對血管性癡呆和混合性癡呆病人亦能改善和提高認知功能。
5.2神經細胞保護劑
有尼莫地平,鹽酸氟桂利嗪、美金剛等,前者是鈣能通道阻斷劑,能抑制鈣超載,后者能抑制缺氧時,導致突觸前興奮性氨基酸釋放,以減輕大腦在缺血、缺氧時對神經細胞損害作用,達到保護腦細胞作用。腦復康(吡拉西坦),圣和凱寧(茴拉面擔),三樂喜(阿尼西坦)及奧拉西坦等,均為腦細胞代謝激活劑,能增加神經傳遞,調節離子流。同時對中樞膽堿能神經通路有刺激作用。也能改善記憶作用。
5.3膽堿酯酶抑制劑
有安理申(多萘哌齊)、加蘭他命、卡馬拉丁及石杉堿甲等。膽堿酯酶抑制劑以往用于老年性癡呆(Alzhemer''''sdisease)。現在認為血管性癡呆病人也伴有膽堿能神經原功能減退,由于腦基底膽堿能核團局部缺血時引起膽堿神經元缺失,現已得到臨床證實。因此,多數學者認為提高膽堿能神經元功能,可能是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理論依據。
(1)安理申(多奈哌齊)為中樞乙酰膽堿酯酶選擇性抑制劑,增加乙酰膽堿作用,通過腦內膽堿與卵磷酯誘導下,促進乙酰膽堿合成。當前國內、外常用于老年性癡呆藥物,對血管性癡呆也有效,能改善和增加記憶作用,對輕-中度癡呆病人有效、副作用少,個別病人長期服藥后會出現肌肉痙攣、乏力、惡心、失眠等副作用。
(2)艾斯能該藥物能增加大腦皮質與海馬區域膽堿能神經通路,現已證實,這些通路與記憶力、學習、注意力等認識功能有密切聯系。有選擇性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能釋放出乙酰膽堿,促進膽堿能神經傳導。但該藥副作用大,特別對消化道,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
(3)石杉堿是我國中草藥中千足塔提取的一種可逆的高效、高選擇性中樞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通過臨床研究,改善記憶功能明顯優于腦復康。
(4)加蘭他命對中樞乙酰膽醇酯酶也有選擇性抑制作用,經臨床、雙盲、多中心實驗,也有改善認知功能障礙作用。
5.4雌激素替代療法
據反復研究,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誘發癡呆的危險因素。雌激素能刺激乙酰膽堿等神經遞質,激活神經生長因子,具有促進和維持神經功能生長,保護腦細胞作用。
5.5祖國醫藥治療癡呆研究
中醫稱癡呆為呆癥、文癡、善忘等。中醫認為由于年老,臟腑備疲,心血耗損、腎精虧虛,以致心腎失養,髓海空虛,主張以調心、補腎為原則。總之,中醫中藥對治療癡呆正在研究和開發之中。
最后,目前世界上在治療癡呆方面尚無特效藥物,較常用的有改善腦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和增加腦對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及膽堿酯酶抑制劑和腦保護劑等。阿斯匹林雖然臨床應用廣泛,但其對血管性癡呆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但阿斯匹林能降低腦卒中的危險性,這一點已得到臨床證實。
- 上一篇:商場客服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焦慮抑郁共病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