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時間:2023-12-02 15:34: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血管超聲診斷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心血管超聲檢測技術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由常規的M型超聲,二維超聲,頻譜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發展到如今的經食管超聲,術中超聲,復合超聲,超聲造影,組織多普勒等等。心臟超聲正在由解剖成像向功能成像逐步發展,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發展。心血管超聲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為超聲心電圖這么學科得到了拓寬,同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檢測以及治療提供了更多手段。選取了自2009~2012年共80例接受檢測的患者進行研究,對這些患者采用心血管檢測,分析這些患者發生頸動脈硬化的具體情況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存在的危害,分析和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治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了從2009年10月~2012年1月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檢查的80例顱外段頸動脈患者進行了跟蹤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28例,年齡段28~83歲。本文中所選擇的這些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方面存在差異,但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選取的這80例患者共分成兩組進行對比研究,觀察組45例患者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對照組35例患者為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具體超聲檢查方法:本文所用超聲檢查儀器型號為:飛利浦IU22、阿洛卡α7,其應用探頭頻率為7~12 MHz,在進行檢查時,需叮囑患者采取仰臥位,并于其頸部后墊好溥枕,患者注意頭部要稍偏向非檢查一側,儀器探討需具體從頸部位置開始逐漸向上,對患者兩側的頸總動脈進行逐階段的探查,并繼續探查其顱外段的頸內動脈以及分叉部頸內動脈,椎動脈以及頸外動脈,并做好檢查部位橫軸與縱軸的實時二維圖像,隨后對患者血管的解剖結構進行詳細觀察,并仔細分析其走行情況,以及其管壁的厚度,斑塊情況,并對血流采用脈沖多普勒技術以及彩色多普勒技術進行探測,將兩組患者所得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1]。
2結果
上述患者當中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的檢出率是58.75%,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病變的檢出率也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的趨勢,各組患者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P
3討論
根據多普勒效應制成的超聲診斷儀稱為多普勒超聲診斷儀(D型超聲診斷儀)。它在醫學臨床診斷學中用于心臟、血管、血流和胎兒心率等診斷。超聲多普勒儀種類繁多,根據顯示方式的不同,可把它大致分為兩類:頻譜多普勒儀和超聲多普勒顯像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超聲頻譜多普勒探測血流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的成就[2],彩色多普勒的出現,使之更趨完美。
當今的醫學領域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對于心血管疾病和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所存在著的密切聯系有所關注[3],有國外的相關學術報告曾經指出,在白人當中,頸內動脈之中的顱外段發生病變的人群中,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時又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出現的患者比非硬化患者高(P
參考文獻:
[1]黃光民.北京、上海、深圳3個城市2435人心血管功能隨即測試及其測試方法的研究和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7,10(4):3.
篇2
孕婦,25歲,初孕39w,未做過產前檢查,此次來我院常規檢查。無遺傳病史,無孕期感染及用藥史。查體:宮高30cm,腹圍90cm,胎位LOA,胎心140次/min。彩超所見(圖1,2):宮內可見一胎兒,頭位,雙頂徑9.5cm,顱骨光環完整,腦中線居中,腦室無增寬,顏面顯示清,口唇未見缺損,于前額部探及一大小約5.1×4.0cm等回聲包塊,境界清晰,形態欠規則,內部可見多個無回聲區,彩色多普勒其內可見少許血流信號,該包塊可隨胎頭同步運動,胎心145次/min,胎兒脊柱排列整齊有序,胎盤位于前壁,成熟度II級,S/D:2.0,股骨長7.0cm。超聲提示:①宮內單活胎晚孕,頭位,胎盤功能II級;②胎兒前額部異常回聲包塊:考慮血管瘤,畸胎瘤不除外。1w后孕婦正常分娩,體重3.5kg。于胎兒額頭部可見一大小約5.5cm×4.8cm的包塊,表面膚色正常,與頭部軟組織接觸較廣泛。未見其他異常。后手術切除,送病理診斷證實為血管瘤。
2討論
胎兒軟組織腫塊可見于:血管纖維瘤 、囊性淋巴管瘤 、硬纖維瘤 、頸部纖維瘤病、纖維肉瘤 、血管瘤 、淋巴管瘤、橫紋肌瘤、軟組織肉瘤 、畸胎瘤等 。在一組190例出生至12月嬰兒軟組織腫瘤回顧性研究中[1],75%為良性,大多數為血管上皮瘤(64%,其中32%為毛細血管瘤),淋巴管瘤(29%)和纖維瘤病-肌纖維瘤病。胎兒纖維肉瘤是交界性病變,而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是最多見的惡性軟組織腫瘤。和成人軟組織腫瘤不同,嬰幼兒軟組織腫瘤有以下特點:①盡管腫瘤細胞分裂活躍,但大多為良性。②1歲以內成纖維細胞-成肌纖維細胞腫瘤多見,1歲以后,神經源性,肌肉源性腫瘤相對多見。③軀干,頭部,頸部多見,1歲以后多見于四肢。
血管瘤是人類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多為良性,可發生于身體的許多部位,面部及頸部血管瘤可發生于皮膚、頰部、顱骨表面的軟組織及頸部組織,也可發生于舌部,許多血管瘤不能為產前超聲所發現。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性,海綿性和混合性三種。毛細血管性血管瘤最多見于面部,頭皮,背部和前胸部,單發或多發,嬰兒中,女性發病是男性的3倍,自發性消退常見(60%在5歲內,其余大多在10歲內),罕見的并發癥包括血小板減少,Kasabach-Merritt syndrome。海綿狀血管瘤邊界沒有毛細血管性血管瘤清楚,也可自發消退,胎兒期可引起水腫。能為產前檢出的血管瘤常為海綿狀血管瘤,此種血管瘤不僅包含有表皮血管異常,而且瘤體可達皮膚深層或皮下組織,瘤體內可有明顯擴張的靜脈竇。超聲表現為混合性或均質性實質腫塊,回聲特征與胎盤回聲相類似。部分腫瘤內有囊性腫塊暗區,此即為擴張的血管竇。彩色多普勒可探及其內的血流信號。如果腫瘤內有較大的囊性暗區,彩色多普勒有可能檢出因動靜脈瘺形成的高速低阻血流信號,瘺口處出現五彩血流[2]。但即使是囊性血管瘤,總能顯示某一區域的類似胎盤回聲的實質性區域,血管瘤可以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大小維持不變,也可以逐漸增大。范圍廣泛者可累及頭、頸、面部及四肢、軀干的大部分區域。血管瘤一般不壓迫或破壞鄰近的組織器官。
血管瘤通過二維及彩色多普勒可以與其他軟組織腫塊進行鑒別。首先需要與海綿狀淋巴管瘤鑒別,海綿狀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先天性畸形,是兒童第二常見的血管性腫瘤,也是需與血管瘤鑒別的最常見腫塊。海綿狀淋巴管瘤也分為三種:單純性淋巴管瘤:由與毛細血管內徑相近的細小淋巴管構成 ;海綿狀淋巴管瘤:淋巴管擴張,有纖維包膜;囊性水瘤:被覆上皮組織的淋巴囊腫,多見于頸部,腋窩,也可見于胸腔,腹股溝區。頸部水囊瘤呈囊性或多房囊性改變,腫塊內一般無實質性回聲區可與血管瘤相鑒別。大多數淋巴管瘤為先天性,腫塊內可見增強回聲的小靜脈石,腫瘤生長緩慢,常浸潤周圍組織,導致難以切除,6%的病例可復發。另一需與血管瘤進行鑒別的常見腫物為畸胎瘤,畸胎瘤起源于生殖細胞,常由三個胚層組成,有時僅有兩個胚層,少數一種成分(內胚層組織或外胚層組織),發生在胎兒中線軸器官,多見于骶尾部、頭頂部、卵巢、舌下等中線部位。根據回聲特征分為:①囊性型,腫塊邊緣清,內為液性暗區,暗區內見強回聲帶或平行的短細回聲帶;②實性型,腫塊呈混合性或實性不均質性回聲,內含少量液性暗區,可有強回聲的團狀、帶狀骨骼樣回聲。根據畸胎瘤發生的部位有不同表現,骶尾部畸胎瘤表現為在胎兒骶尾部皮下有一腫塊,腫物可呈囊性也可為混合性,突出于羊水中,可隨胎兒活動而擺動,完全囊性者應注意與尾椎脊膜膨出鑒別;顱內畸胎瘤多為實性,占據顱腔,口腔內畸胎瘤長大時向口腔外突出,使胎兒面部顯像困難,實性型畸胎瘤與血管瘤二維超聲鑒別困難,前者囊性區內可見強回聲帶或平行的短細回聲帶,后者多表現為實質性均質回聲區,富含血管[3]。
本病預后良好,但如果腫瘤較大,彩色多普勒檢出明顯的動靜脈瘺時,可引起心衰而死亡,應進行嚴密產前及新生兒檢測[4]。
參考文獻:
[1]馮潔玲,何花.胎兒頭頸部血管瘤產前超聲表現及臨床結局的研究[J].新醫學,2012(10).
[2]李麗,秦平.胎兒皮膚血管瘤的超聲影像特點及胎兒結局[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09).
篇3
造影“看輪廓”,超聲“看內部”
當某人出現胸悶、胸痛癥狀,疑似冠狀動脈有病變時,醫生通常會建議其做一次冠狀動脈造影。不過,冠脈造影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它是通過造影劑充填的管腔輪廓來間接反映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醫生無法觀察到血管壁上粥樣硬化斑塊的具體情況;其次,冠脈造影對冠狀動脈特殊部位(如冠狀動脈開口或分叉處)病變情況的判斷較為困難。
近年來,隨著微型導管超聲換能器和聲學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血管內超聲檢查已逐步成為冠心病臨床診斷和介入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的“新武器”。血管內超聲利用安裝在導管頂端的微型超聲換能器,在血管內發射和接收高頻超聲信號,實時顯示血管的橫截面圖像,不僅能清晰顯示管壁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態,還能幫助醫生清晰辨認粥樣硬化斑塊的類型、大小和嚴重程度。
血管內超聲檢查需要在心導管室內進行。在冠脈造影檢查的基礎上,醫生首先會選定需要檢查的血管和病變部位,然后將一根直徑不到2毫米、頂端安裝了微型超聲探頭的特殊導管送到病變部位。超聲探查時,整個血管壁和血管腔內的情況都可以被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醫生根據看到的具體圖像,可以對患者冠狀動脈的病變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和準確判斷。
血管內超聲的三大優勢
1. 發現冠狀動脈早期病變
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早期,血管會發生代償性擴大,以維持管腔的通暢,不至于發生顯著的狹窄。這時候,冠脈造影結果往往是正常的。一旦斑塊的體積超過了管腔直徑的40%,血管的代償能力衰竭,管腔就會出現狹窄。此時再做冠脈造影,可能看到血管有狹窄。由此可見,冠脈造影對冠狀動脈早期病變的診斷能力有限。血管內超聲則不同,它可以檢出早期的內膜增厚和斑塊形成情況,提示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并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等措施,預防病變的進展。
2. 診斷冠脈造影無法確診的病變。
如前所述,冠脈造影對冠狀動脈特殊部位(如冠狀動脈開口或分叉處)病變情況的判斷較為困難。血管內超聲則不受投照位置的影響,能夠檢出冠脈造影無法確診的病變,如血管開口、分叉處的病變等。同時,血管內超聲還能精確測定血管狹窄的程度和性質。
另外,血管內超聲還可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定位和療效觀察中。比如,幫助確定病變是否需要植入支架、植入支架的大小和范圍、支架擴張得是否充分,監測支架植入以后是否存在支架內再狹窄、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晚期貼壁不良等問題。
3. 明確斑塊類型
血管內超聲通過將斑塊內的回聲與血管周圍代表外膜或周圍組織的回聲進行比較,可以確定斑塊的“軟硬”程度。一般地說,斑塊越“軟”,性質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破裂。而斑塊一旦破裂,血管內形成“血塊”,容易引發心肌梗死。因此,早期識別“高危險性”斑塊的意義重大,可以提示患者加強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預防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不同類型的斑塊的血管內超聲圖像。
圖A為軟斑塊,斑塊的回聲密度低于外膜及周圍組織。
篇4
【關鍵詞】 肝血管瘤 超聲檢查 體檢
肝血管瘤發病原因至今未明,可能與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及后天內分泌影響有關。正常人群的發病率為0.5%~0.7%,30~50歲女性多見,男、女發病比例為1:1.1~1:6.0,10%~30%為多發血管瘤。臨床上一般無任何癥狀,超聲檢查被認為是肝血管瘤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600例體檢者,其中男273例,女327例,年齡25~70歲。
1.2 使用儀器 百勝MyLab90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按常規對肝臟進行右肋間、右肋緣下、劍突下做縱切、橫切、斜切多個不同平面掃查。發現病灶,觀察病灶回聲及周圍變化情況及位置、大小并記錄。
2 結果
2.1 本組600例檢查者中,肝血管瘤樣病變檢出者為54例,發病率為0.9%,略高于正常人群發病率,其中男22例,女32例,比例約為1:1.4~1:1.5。
2.2 該54例肝血管瘤樣病變受檢者中,高回聲型最多見,有43例(80%),低回聲型、無回聲型、混合性回聲型經CT、MRI診斷核實有7例(13%),其余4例隨訪失敗,未經證實。
3 討論
3.1 腫瘤形態 外形以圓形多見,腫瘤較大時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巨大者可向肝表面突起,邊界多清晰。
3.2 回聲類型 分四種類型 (1)高回聲型:最多見,瘤體實質回聲均勻、致密,有小孔篩狀改變,腫瘤邊界清楚,猶如浮雕,故稱之為“浮雕狀”改變,在血管瘤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直徑
3.3 病理學分型:(1)肝海綿狀血管瘤;(2)肝硬化性血管瘤;(3)肝血管內皮細胞瘤;(4)肝毛細血管瘤。一般肝血管瘤由于二維超聲圖像的特征而容易診斷,但對于一些不典型的肝血管瘤或由于合并脂肪肝造成病變區與周邊組織分界不清,而需與肝癌進行鑒別診斷時,則需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肝血管瘤是因為肝內小血管組織感染,肝組織局部壞死或肝內出血,血腫機化等原因造成肝內局部血循環停滯,血管海綿狀擴張,靜脈淤血膨大形成血管瘤?;蛞驗楦蝺刃⊙馨l育異常,形成蜂窩狀大小不一的血竇,血竇間為纖維間隔,間雜血管和膽管。因此病灶內血流極為緩慢或相對靜止,所以直徑3cm的肝血管瘤可有靜脈竇與灶外靜脈相通,所以顯示速度極低的靜脈血流信號。肝內血管瘤必須與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等鑒別,結節周邊有無聲暈是肝血管瘤與肝癌的主要鑒別點之一。原發性肝癌是大腫塊周邊出現小結節,形成衛星樣;轉移性肝癌可出現多個低回聲腫塊,呈靶環征、牛眼征,并有原發病癥。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作為肝血管瘤首選的影像學方法已被廣泛應用,因其無典型的臨床癥狀,更能體現出體檢篩查對其診斷的重要性。
參 考 文 獻
[1]譚星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原發性肝癌和肝血管瘤鑒別診斷中的診斷.[J].濰坊醫學院學報,2004,26(2):103—104.
[2]周永昌,郭萬學.[M].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927—928.
篇5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下肢血管疾??;手術病理;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9(c)—0095—02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ZHU Xiangdo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 Hunchun City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Hunchun 133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2 were selected, and were use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the ultrasound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inal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Results Fifty—two case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96.15% (50/52).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Surgery and pathology; Diagnosis
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周圍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無創性診斷已成為臨床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首選方法[1]。本文筆者對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下肢血管疾病患者52例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與手術病理結果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下肢血管疾病患者52例,其中,男41例,女11例,年齡21~82歲,均經手術病理證實。
1.2 儀器與方法
對52例患者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探頭頻率為5~10 MHz?;颊呷⊙雠P位查髂、股動脈、靜脈、大隱靜脈,俯臥位查腘動脈、腘靜脈及脛后動脈、靜脈,觀察管壁、管腔及周圍結構。記錄病變部位、血栓大小及栓塞程度。
2 結果
52例手術病理證實為下肢血管疾病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96.15%,其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見表1。其中,下肢靜脈瓣功能不全聲像圖表現為下肢靜脈迂曲擴張,呈“蚯蚓”狀或“包塊”狀,向皮膚表面膨凸,如圖1;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部位血管增寬,管壁清晰,血栓為無回聲或均勻低回聲,如圖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下肢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2]。以往血管病變診斷的金標準是血管造影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但DSA為有創檢查,已逐漸被無創檢查所替代[3—4]。彩色多普勒超聲能更清晰地顯示組織器官內的較小病灶,在對患者的檢查過程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觀察患者組織器官在不同周期時相的血流速度變化、血流狀態和組織回聲切面圖像上的血流速度分布等信息,來判定患者組織器官是否有病變、病變的程度以及病變的性質。其作為無創檢查,在下肢血管疾病的診斷中逐漸占據著重要地位。彩色多普勒超聲不僅可顯示血栓的形態、類型、管腔阻塞情況、血流狀態及急慢性病變,而環情況、有無血管外其他疾病等,對臨床選擇治療方案、客觀評價藥物療效提供重要依據[5—8]。
國內大量文獻報道[9],超聲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為94%、特異性為99%。已成為一種無創性重復性強的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可靠的方法,并在隨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組52例手術病理證實為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96.15%(50/52),此結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下肢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性。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血管疾病檢查安全、無創,可重復進行,無檢查禁忌證,已逐漸成為下肢血管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 超聲醫學[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834
[2] 陳俊華,范寧.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血管狹窄性疾病的臨床價值[J]. 中國廠礦醫學,2008,21(1):87—88.
[3] 江濤,羅慧軍,陳夢宇,等. 彩色與能量多普勒超聲在診斷下肢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08,5(34):78—79.
[4] 栗翠英,胡建群,葉新華,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下肢血管疾病急診檢查中的應用[J]. 實用醫技雜志,2004,11(11A):2234—2236.
[5] 沈孝萍,李薇.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價值[J]. 實用臨床醫學,2008,9(10):103.
[6] 秦博,張芳,曲紅培. 高頻超聲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 上海醫學影像,2008,17(3):251—252.
[7] Grabs AJ,Wakely MC,Nyamekye I,et al.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J]. Br J Surg,1996,83(10):1380—1382.
[8] 張少華.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下肢靜脈曲張的診斷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1,8(4):91—92.
篇6
[關鍵詞] 腦梗死;頸部血管超聲;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7(a)-01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for diagnosis of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in our hospital unit in February 2015 ~ January 201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uspected in January during the study, a total of 50 cases. They were applied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vascular ultrasound and neck. In head CT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comparative test results. Results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cerebral lesions sensitivity was 97.62% (41/42), specificity was 87.50% (7/8);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cerebral lesions sensitivity was 93.02% ( 40/43), specificity was 74.13% (5/7); diagnostic results under the two method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ntra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exact value,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spection target lesion hemodynamics and plaque 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reference value, it can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Diagnosis
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不斷加劇,老年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導致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1]。腦梗死為常見心腦血管病變之一,對患者的主要危害體現在腦部供血障礙方面,進而可能導致患者腦組織進入缺血、缺氧狀態下,后期會導致患者腦組織發生軟化、壞死癥狀,并發神經系統功能缺損問題,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如何對腦梗死疾病進行早期、有效診斷,已成為心血管內科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之一,早期準確診斷腦梗死對改善患者預后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4]。為觀察評價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的診斷作用與意義,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間心血管內科疑似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50例。對50例患者分別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結果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間心血管內科疑似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50例。研究內容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50例入選患者中,男性患者共38例,女性患者共12例。患者年齡區間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60.2±1.8)歲,排除有明確心房顫動以及心臟瓣膜病變患者。
1.2 方法
1.2.1 經顱多普勒檢查 應用DWL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取坐位以及仰臥,分別經顳窗、枕窗、眼窗對患者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以及頸內動脈終末段的流速、頻譜進行監測觀察。
1.2.2 頸部血管超聲檢查 應用西門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檢查范圍為患者雙側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脈、以及椎動脈。檢查過程中患者取仰臥,指導患者頭部適當后仰,將頸部充分暴露于檢查視野下,工作探頭置于患者頸部,檢查時患者稍向對側外斜,盡量使工作探頭方向與血管長軸保持平行狀態。先對患者血管內徑、內中膜厚度進行觀察,觀察是否存在內徑狹窄、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癥狀,注意對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球部、以及椎動脈起始位置的準確定位。分別于受檢對象頸總動脈球部、球部近心端1.5 cm位置、以及頸內動脈起始距離1.5 cm位置對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近心測量。
1.3 診斷標準[5]
經顱多普勒檢查診斷腦梗死病變參考《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手冊》相關標準;頸部血管超聲診斷腦梗死標準為:①顱內前循環狹窄診斷標準為中膜厚度>0.9 mm;②頸部血管狹窄診斷標準為收縮期峰值流速>120.0 cm/s,舒張末期流速1.5 mm。以最終經頭顱CT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以及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下的診斷結果以及靈敏度、特異度進行對比檢驗。
1.4 統計方法
研究相關數據資料錄入SPSS 15.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表示為%,通過χ2檢驗,在檢驗P
2 結果
以最終經頭顱CT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顯示42例患者確診為腦梗死,另8例患者未見腦梗死征象。經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共41例患者檢出異常,其中15例患者為顱內前循環狹窄,18例患者為頸部血管狹窄,8例患者為斑塊形成;經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共40例患者檢出異常,其中15例患者為顱內血管狹窄,17例患者為頸內動脈狹窄,8例患者為腦動脈硬化。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7.62%(41/42),特異度為87.50%(7/8);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3.02%(40/43),特異度為74.13%(5/7);兩種檢查方法下對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性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既往報道中顯示:動脈粥樣斑塊向腔內隆起引起管腔狹窄,斑塊碎片脫落或狹窄處形成血栓被血流沖擊到顱內動脈,造成遠端血管閉塞,從而致腦部供血減少而發生缺血性事件。在此基礎之上,斑塊內出血導致狹窄程度急劇增高,突然閉塞血管,側支建立不良從而導致腦灌注衰竭癥狀,最終成為誘發腦梗死的直接因素。因此,對腦梗死病變進行早期準確診斷,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早期治療干預,是挽救腦梗死患者生命的重要路徑之一[6]。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進行診斷能夠有效評估受檢對象頸部血管的解剖結構是否正常,了解相關血流動力學信息,直觀反映患者血管走向與形態是否正常,管腔是否存在擴張、受壓、或狹窄癥狀。同時,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的提示患者頸部是否存在內膜-終末增厚、斑塊形成等重要作用[7],且對動脈狹窄程度分級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已有相關報道中顯示:在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優勢體現在:能夠準確提供斑塊的特征、范圍、位置信息、以及損傷程度等,清楚顯示受檢對象的管腔狹窄程度以及血流情況,具有安全有效的特點。同時,診斷人員可以根據斑塊形態、大小、內部結構、以及回聲特點,對斑塊穩定性作出準確判斷。其中,不穩定性斑塊內部回聲多具有形態不規則,回聲不均勻,脂質細胞、炎性細胞多的特點,穩定性斑塊內部回聲多具有形態規則,回聲均勻,表面光滑、脂質細胞成分少的特點,診斷鑒別的難度低。
該研究中對比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這兩種方法在對腦梗死進行診斷方面的價值,對比數據顯示: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7.62%(41/42),特異度為87.50%(7/8);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3.02%(40/43),特異度為74.13%(5/7);兩種檢查方法下對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性數據對比,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趙亮等[8]人在《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動脈系統評價》一文中所得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結果為51例腦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檢測出患有頸動脈狹窄,參照NASECT計算SCTA和CVUS的頸動脈狹窄率分別為(36.54%±15.64%)和(33.42%±14.72%),二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CTA斑塊檢出率為58.82%,明顯優于CVUS的2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均提示兩種診斷方法均對腦梗死病變有確切的診斷效果。有既往報道認為,在應經顱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病變進行診斷時,在顳窗較小的情況下檢查結果存在一定局限,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能夠有效彌補這一局限,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顯示受檢對象顱外段血流有特定變化時,可作為推測顱內血管病變的基本依據。但單純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評價受檢對象頸內動脈狹窄情況時無無法了解其遠端血管內血流動力學的異常情況,而配合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則能夠解決這一問題,除對顱內血管自身病變進行判斷以外,還可提示頸部血管的狹窄、閉塞情況。這一研究結果提示,將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技術與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克服兩種檢查技術在診斷腦梗死方面存在的不確定性,全面反應患者顱內、外腦供血動脈的血管壁改變情況,對血流動力學參數的異常變化特征也有良好的提示價值。
綜合相關數據結果整理結論為: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診斷有確切價值,可有效掌握檢查對象病變血管血流動力學以及斑塊形成情況,對腦梗死發病因素判斷有參考意義,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 吳國訪.腦梗死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5):46-48.
[2] 王艷玲.經顱多普勒超聲與頸部血管超聲診斷120例腦梗死患者的結果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6):85-86.
[3] 孫景芝,王宏橋.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部血管超聲診斷腦梗死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22):49-50.
[4] 王艷玲,王雪梅,談曉牧,等.頸部血管超聲及腦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6):1100-1102.
[5] 寧海燕,王巖.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動脈系統檢查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23):86-87.
[6] 呂康,劉斌,劉玉玲,等.CT 血管成像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顱外段病變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藥,2014(9):1306-1308.
[7] 張黎軍.超聲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頸部動脈斑塊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9):1007-1008,1026.
篇7
【關鍵詞】頸部血管超聲;缺血性腦血管??;診斷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約占全部腦血管疾?。–VD)的70%,可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占我國致死率的10%,致殘率>50%,存活者40%以上會復發。頸動脈系統不穩定性斑塊形成、脫落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我科對120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行頸動脈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經頭顱CT或磁共振證實。其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96例,腦梗死24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40-83歲,平均64.6±5.4歲。所有病例均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以106例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腦疾患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4例,女52例,年齡42-86歲,平均67.6±7.3歲。
1.2 方法
采用東芝阿波羅SSA-770及Philips iE33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13 MHz。患者仰臥位,暴露頸部,首先采用二維圖像檢查頸總動脈(CCA)、頸內動脈(ICA)、頸外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及頸動脈分叉部(BIF)內外徑寬度和內膜厚度、狹窄程度和動脈收縮舒張運動情況。斑塊病變位置、形態、、大小、表面光滑度、回聲情況。在應用彩色多普勒觀察血流充盈情況,是否有狹窄及狹窄程度。測量內-中膜厚度部位為頸總動脈距離分叉處1.5cm處及分叉處血管后壁內-中膜厚度,測量三次取平均值。內-中膜增厚標準,頸總動脈分叉處>1.2mm,其余部位>1.0mm.斑塊性質診斷標準:扁平斑:內膜增厚并不光滑,局部輕微隆起;軟斑:斑塊質地與周圍組織相比呈低回聲,突出于管腔,表面光滑連續;硬斑:斑塊呈強回聲且表面光滑[1];混合斑塊:斑塊回聲不均勻,強、中、低回聲混雜,并表面粗糙不平。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a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及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
所有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住院患者頸部血管彩超檢查,120例中109例檢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102例,檢出率為85%。對照組106例檢出斑塊形成21例,檢出率為2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頸動脈硬化斑塊的發生部位
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成部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組102例檢出斑塊中,頸總動脈分叉處58例,其次為頸內動脈起始部36例,頸總動脈主干8例。對照組檢出斑塊者21例,頸總動脈分叉處10例,其次為頸內動脈起始部7例,頸總動脈主干4例。兩組同一部位發生斑塊比較發生率相近,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2.3頸動脈硬化斑塊的分型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組102例檢出斑塊中,軟斑29例,混合斑14例,硬斑34例,扁平斑25例。對照組檢出斑塊者21例中,軟斑2例,混合斑1例,硬斑10例,扁平斑7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組軟斑、混合斑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照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我國發病呈年輕化,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臨床研究已經表明,頸動脈硬化及斑塊形成與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密切相關。了解頸動脈系統斑塊的性質、大小、穩定性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二級預防非常重要。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準確、經濟、有效的檢測顱外段頸動脈,能夠為臨床缺血性腦血管病防治提供客觀依據。
本研究表明,斑塊好發于頸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起始部和頸總動脈主干。這些部位血管管腔血流緩慢,易產生湍流,成為斑塊好發部位。斑塊的發生以在頸動脈分叉處最多見,可能與分叉處受到的血流沖擊力大,易致血管內膜損傷和脂質等成分沉積,并且血小板在分叉處受到較高的剪切力,易致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有關。
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已被證實,考慮發病機制如下:(1)破裂碎片或已破裂斑塊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導致血栓;(2)狹窄的頸動脈使遠端灌注不足,導致分水嶺區供血不足,形成邊緣帶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3)粥樣硬化斑塊不斷增大,直接阻塞血管;(4)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潰的碎片或狹窄處形成的血栓被血流沖擊到遠端顱內動脈,甚至進入主要的腦動脈,從而產生小的顱內動脈持久或短暫閉塞,即“微栓塞理論” [2]。因此,動脈硬化是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基礎,而缺血性腦血管病多伴有頸動脈部位的斑塊形成。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指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二級預防及治療,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具有指導意義。尤其對于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肥胖、糖尿病患者建議普及頸部血管多普勒彩超檢查,同時建議該類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適當鍛煉、控制原發病。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三維超聲;胎兒;心臟畸形;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5(a)-0118-02
目前婦科臨床上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為心血管的畸形,相關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約為0.8%,而新生兒死亡率高達3%[1],為了探討利用三維超聲經三血管氣管平面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總結了在本院用三維超聲影像學技術,通過三血管氣管平面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產婦560例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資料對象來自2010年1月~2012年11月在本院用三維超聲影像學技術,通過三血管氣管平面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產婦560例資料,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28.5±13.8)歲,孕期20~32周,所有產婦中孕早期有因感冒服用感冒藥者24例,有過畸胎生育史的產婦3例,產婦羊水過多者7例。
1.2 診斷方法
三維超聲影像學所用儀器為GE VOluson 730 Expert 彩色多譜勒超聲診斷儀,腹部二維探頭,頻率為3.0~7.0,配備RAB2-5L容積探頭,頻率為3.5~5.0。該探頭能完成在二維、靜態三維及動態三維掃查。
診斷中獲得三血管氣管平面圖像的方式為:孕婦檢查為平臥,其心臟四腔室觀向胎兒的頭測移動,同時略微向上方傾斜超聲探頭,觀察主動脈弓和動脈導管共同連接在降主動脈上,而在此之前,動脈導管和主動脈弓的夾角為30°,主動脈弓行走方向為在氣管前方自右向左,氣管和上腔靜脈在主動脈弓的右側端,氣管在后方而上腔靜脈在前方,此形成的平面即為三血管氣管平面(圖1)。觀察目標為三血管(肺動脈、主動脈和上腔靜脈)位置關系,管徑大小和血管數量。另外,還可以根據異常的平面近一步觀察心內的結構有無異常現象,以便確定胎兒是否同時合并心外畸形現象。
1.3 血管管徑大小標準
胎兒肺動脈主干的橫徑部分與升主動脈的橫徑部分基本相等(有的情況略大于),胎兒的胎齡越近滿月,兩橫徑的大小差別愈大。
1.4 確診方法
對所有孕婦利用三維超聲經三血管氣管平面診斷胎兒心臟畸形后,其診斷結果與產后超聲心動圖結果或者尸檢結果進行比較,以此來確定利用三維超聲經三血管氣管平面診斷的診斷準確率。
2 結果
三維超聲對血管數量異常的臨床診斷準確度為96.97%,對血管位置異常的臨床診斷準確度為71.43%,對血管管徑大小異常的臨床診斷準確率為86.67%,具體結果見表1、2、3。
3 討論
通常,在任何有畸形結構的胎兒中均會出現位置、大小等解剖學關系的改變,因此也會產生相應的超聲影像學改變,氣管、食管與主動脈的正常解剖關系為:主動脈弓位于氣管和食道的前面,而降主動脈下行到食管的后面,而利用三維超聲經三血管氣管平面能夠很好地反映這種解剖學關系的變化[2-3],這是本院利用三維超聲對心臟大血管和氣管異常進行判斷的標準。
本組研究資料表明了利用三維超聲經三血管氣管平面診斷胎兒心臟畸形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其切面操作簡單且易于顯示和觀察,在大量產前超聲檢查中能夠作為基本篩查的切面,提高臨床診斷和篩查效率[4-8]。
盡管該方法具有以上優點,但在臨床檢查實踐中,筆者還總結了該法在診斷胎兒心臟畸形方面有以下不足之處:不能夠充分顯露出心臟內部的結構情況,不能很好地分辨出左右心室和心內瓣膜的情況,因此,如果要系統地完成對胎兒心血管畸形方面的檢查,必須結合心臟的其他基本切面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 熊奕,王慧芳,吳瑛,等. 三血管氣管切面對胎兒大動脈異常的診斷價值[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270-2274.
[2] 王慧芳,熊奕,吳瑛,等. 胎兒三血管氣管平面在胎兒心室發育不良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5,21(11):1738-1740.
[3] 陳琮瑛,李勝利,文華軒,等.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線索和方法研究[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6):478-482.
[4] 接連利,許燕,林振華,等. 胎兒完全性血管環的產前超聲診斷研究[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8):696-698.
[5] 趙婧,楊家翔,周柳英,等. 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在胎兒心臟畸形篩查中的臨床價值[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0,12(11):743-746.
[6] 孔瀟玉,陸培明.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聯合三血管氣管切面對胎兒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特異性研究[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3(4):269-270.
[7] 黃松帶,程紅 柏桂森,等. 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在胎兒永存左位上腔靜脈超聲診斷中的應用[J]. 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1):37-47.
篇9
[關鍵詞] 馬凡綜合征;超聲診斷;心血管病變
[中圖分類號] R59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2(b)-083-02
馬凡綜合征又稱主動脈及其瓣環遲緩癥,是一種少見的以結締組織為基本缺陷的遺傳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統、骨骼及眼組織病變。在心血管系統中的改變主要表現為升主動脈的進行性彌漫性擴張等[1]。筆者報道本院超聲室診斷馬凡綜合征患者,重點討論馬凡綜合征心血管系統的臨床表現及其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CDE)特征,為臨床治療提供比較準確的超聲診斷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患者均為2002年10月~2009年9月來本院診治的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齡5~54歲,平均36.4歲?;颊呔胁煌潭鹊闹鲃用}環和升主動脈擴張,臨床初診: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脈導管未閉(PDA)、冠狀動脈瘺(CAF)、主動脈竇瘤破裂、心臟雜音原因待查、心律失常原因待查等。
1.2方法
使用儀器:美國ASPEN-CDE,凸陣變頻探頭,頻率2~4 MHz。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或左側臥位,探頭取左室長軸(圖1)、心底短軸、主動脈弓長軸、四腔心等切面。觀察心腔有無擴大、主動脈系統有無擴張、夾層及動脈瘤,室間隔及左室壁有無運動幅度減低等。各心腔及大動脈內有無異常血流,尤其是主動脈瓣、二尖瓣有無反流等(圖2)。測定左心室收縮功能,包括舒張末期容積、收縮末期容積、每搏輸出量、左室射血分數和短軸縮短率五項指標。頻譜多普勒對異常血流取樣分析。對檢查結果錄像記錄,以便后期回顧性分析[2]。
2 結果
本組21例經CDE檢查: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顯示左室增大, 內徑6.0~9.6 cm;升主動脈內徑顯示擴大主動脈壁變薄,主動脈環擴大,升主動脈自根部為起點向遠端彌漫性擴張,多呈瘤狀改變,擴張區最大內徑為13.2 cm,最大長徑為15.6 cm,多延伸至無名動脈根部附近。主動脈瓣及二尖瓣不同程度關閉不全,導致左室舒張末期容積增大,每搏輸出量增加,當心輸出量增加達到正常的3~6倍時,射血分數減少而導致心力衰竭,最低者左室射血分值為0.20。5例夾層動脈瘤,其中3例主動脈內膜部剝離限于升主動脈內。2例主動脈內膜剝離起自升主動脈根部波及主動脈弓直至胸主動脈段,顯示主動脈內膜游離于主動脈腔內形成真腔和假腔,顯示血流從真腔進人假腔。結合患者其他臨床表現提示:符合馬凡綜合征心血管系統異常改變。全組患者經CT或心血管造影等輔助檢查佐證CDE檢查結果;5例經手術及病理證實CDE診斷,與手術對照符合率為100%。
3 討論
馬凡綜合征為綜合征候群,9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變。心血管病理改變是主動脈中層組織囊性壞死、彈力纖維減少、變性斷裂和膠原纖維的超微結構異常,可使主動脈根部變薄形成夾層動脈瘤,二尖瓣葉可因黏液變性、酸性黏多糖增多使瓣葉伸展延長。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間胚葉非常罕見,發病率為0.04%~0.10%。臨床上多見蜘蛛樣指(趾),漏斗胸和兩臂伸展長度遠遠大于身高等。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晶狀體向上脫位或半脫位。心血管方面病變主要是累及升主動脈,主要表現為主動脈根部及升主動脈瘤樣擴張以及形成夾層動脈瘤,升主動脈的擴張可隨年齡的增長而呈進行性加重,這是造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學者研究發現當主動脈根部直徑>6 cm時,則有出現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發生夾層動脈瘤的危險。馬凡綜合征的心血管病變是馬凡綜合征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十分重要[3]。
超聲心動圖[4]是診斷馬凡氏綜合征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可以直觀地顯示主動脈根部病變的程度。利用CDE可做出明確診斷,并可與先天性心臟病等其他器質性心血管病相鑒別,CDE以其簡便、實用、無創、準確性強等優勢已成為臨床檢查該病的首選和重要參考。本文表明CDE可清楚顯示心腔的大小,主動脈的形態、動脈瘤的大小范圍、主動脈瓣及二尖瓣的活動狀態與血流情況等,CDE檢查結果對臨床制定手術方案及預后評估等均具有重要價值[5-7]。
[參考文獻]
[1]徐紅衛,王錦純.馬凡綜合征影像學的多系統表現[J].實用醫學雜志,2008,10(24):1841-1843.
[2]曾慧茹,徐禮梅,侯傳舉,等.馬凡綜合征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診斷[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0,11(4):244-246.
[3]孫衍慶.現代心胸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1446-1462.
[4]王新房.超聲心動圖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68-479.
[5]馮薇,張桂香.超聲診斷馬凡氏綜合征一家系[J].1995,22(6):78-79.
[6]高律萍.心血管型馬凡綜合征的放射診斷[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5, 3(3):103-104.
篇10
關鍵詞 超聲診斷 腦血管病 頸動脈硬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2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cleratheroma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ssels diseases.Methods:203 cases data diagnosis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ere collected,130 cases in which suffered cerebral vessels diseases,while the remains 73 cases were free from cerebral vessels diseases as control,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all data.Results:112 cases were diagnosised with plaque formation from 130 cases suffered cerebral vessels diseases (86.15%);in the control group,19 cases were diagnosised with plaque formation (26%)(P<0.01).the rate of plaque formation happened on carotid artery bifurc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site of cervic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carotid artery,there was no significance in statistics(P>0.05).Conclusions:Carotid artery scleratheroma generally result from cerebral vessels diseases,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an evaluate the degree of carotid artery pathological change precisely,which can provide diagnosis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vessels diseases among elders effectively.
Key Words Ultrasound diagnosis cerebral vessels diseases Carotid artery scleratheroma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腦血管疾病患者130例,根據臨床診斷將其分為腦梗死組96例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34例,其中男80例,女50例;年齡33~81歲,平均65.83歲。腦梗死和TIA患者的診斷均符合1996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標準,并全部經頭顱CT和MRI證實。另取同期住院的非腦血管疾病患者73例為對照組,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齡31~66歲,平均48.64歲。該組患者均經臨床證實無明顯腦血管疾病。各組間年齡、性別構成,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比例無明顯差異(P>0.05)。
儀器與方法:使用美國Logiq 5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式探頭頻率7.5MHz。受檢者平臥位,頭偏向對側,分別取其橫切面、長軸切面依次檢查:頸總動脈(CCA)中段和遠端至分叉處,頸內動脈(ICA),頸外動脈(ECA),椎動脈(VA)的管壁厚度、斑塊及血流情況,每一指標測量3個心動周期取平均值。二維超聲檢測:血管其管壁及管腔情況,測量IMT,確定斑塊的位置及回聲,斑塊的形態、大小、范圍,管壁的微硬化征,潰瘍壁龕,有無狹窄或阻塞,有斑塊者測量內徑狹窄。CDFI觀察頸動脈有無充盈缺損及湍流,確定狹窄或阻塞部位。用頻譜多普勒超聲檢測狹窄血流速度,記錄血流參數:收縮期最大流速(PSV)、舒張期末最低流速(EDA)、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所有血流測量夾角均60°。
判斷標準:頸動脈IMT>1.0mm為內膜增厚,IMT>1.5mm視為斑塊形成[1]。根據組織病理研究和斑塊的影像學特點,將斑塊分為:①扁平斑:內膜毛糙,回聲增強,增厚局部輕微隆起(圖1)。②軟斑:斑塊凸向管腔,回聲強弱不等,表面光滑連續(圖2)。③混合斑(潰瘍斑):斑塊較大,基底較寬,表面凹凸不平,邊緣回聲較低。④硬斑:斑塊高低不平,強回聲后伴聲影(圖3)。
頸內動脈狹窄分級的多普勒頻譜診斷標準[2]:①內徑減少0%~50%(無血液動力學意義狹窄),表現為收縮期峰值流速<120cm/秒;頻譜存在。②內徑減少51%~70%(中度狹窄),表現為收縮期峰值流速>120cm/秒;舒張末期流速<40cm/秒;頻窗消失;頸內動脈收縮期峰速與頸總動脈之比<2。③內徑減少71%~90%(嚴重狹窄),表現為收縮期峰值流速>170cm/秒;舒張末期流速>40cm/秒;頻窗消失;頸內動脈收縮期峰速與頸總動脈之比>2。④內徑減少91%~99%(極嚴重狹窄),表現為收縮期峰值流速>200cm/秒;舒張末期流速>100cm/秒;頻窗消失;頸內動脈收縮期峰速與頸總動脈之比>4。⑤內徑減少100%(閉塞),表現為閉塞段可見血栓回聲;閉塞段管腔內無血流信號;同側頸總動脈舒張期無血流信號,甚至出現反向波。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以(X±S)表示,均數的比較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較行X2檢驗。P<0.05被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與對照組比較,腦梗死組及TIA組的IMT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左、右側頸動脈IMT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維超聲檢測所有患者,共顯示175塊斑塊,患病組的斑塊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超聲檢測頸部動脈血管異常112例,異常率86.15%(112/130);對照組中斑塊形成19例,異常率26%(19/73)。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各部位發生情況:發生在右側85塊,左側90塊,左側比右側值略高,但兩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粥樣硬化斑塊分叉處最多見,見表3。
討 論
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日益提高。如今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方法較多,而用高頻探頭進行超聲檢測頸動脈IMT被公認是當代判定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最可靠的指標。本研究中,對照組的年齡較腦梗死和TIA兩組的年齡偏低,各種斑塊的檢測率也偏低,從而表明:年齡與頸動脈硬化的患病率也有著密切聯系,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多發生于頸動脈分叉處和頸內動脈起始段,而且往往是兩側同時受累。這是由于頸動脈分叉處血流動力學變化,形成的高切應力和湍流的機械損傷,加重內膜損害,以致使高密度乳糜微粒及脂蛋白沉積于這些粗糙區域,最終促進斑塊的形成[3]。本文研究結果也證實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好發于頸動脈分叉處。本文結果顯示腦血管疾病患者IMT明顯增厚,各種斑塊明顯增多,狹窄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這種現象證實了頸動脈硬化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因而積極治療和預防頸動脈粥樣硬化對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積極地作用。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硬化是一種簡便、無創、安全、經濟的檢查方法,它可以對斑塊進行形態學評價,并可估計其穩定性,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疾病提供依據,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血管和淺表器官超聲檢查指南.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26.
- 上一篇:體育科學研究
- 下一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