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式語文教育探討

時間:2022-08-22 10:50:34

導語:生態式語文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式語文教育探討

生態教育學的誕生,是教育學與生態學相互借鑒而形成的學科。它的提出與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是一致的,更多地體現出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現狀,為不少教育專家和教學一線的老師所稱道。在探討語文教育的同時,把生態式教育與語文教育結合在一起,不斷修復課堂教學對生命意義的缺陷的同時,使語文教育更多的體現出對人文素養和知識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塑造的過程。

一、生態式語文教育的背景、意義和基本內容

(一)背景

生態式語文教育是在生態教育學的基礎之上研究語文教育的一種學科,它把教育生態系統中有機的機構和功能應用到語文教育當中,探討生態與語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指導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而這一概念是美國教育家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書中提出來的。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育要強調人的內在性、全面性的發展,要求培養的人是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基于這一前提,生態式語文教育適應了這樣的發展要求,更好培養了學生的內在精神,更多的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一方面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粗放型”經濟發展雖然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的提高帶來了巨大的福利,但基本上消耗的是我國的不可再生資源,對生態造成了嚴重地破壞;為此,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目標。把語文教育的研究建立在生態學的基礎之上,可以把生態文明的宣傳“帶進”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使語文教育和建設生態文明社會達到共贏。而生態文明的研究可以為語文教育教學提供一種教學方向。這種方向對我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內在精神、情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從生態教育中發現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熱愛自然,使學生在學習保護環境的同時,達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意義,更好地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當下的應試教育扭曲了原來語文教育的生態化,出現了很多的不符合生態化的教學現象,不僅學生飽受應試教育之苦,而且老師也遭受升學率的壓力,導致教學嚴重偏離了生態式教學的要求,使語文教學成為了應試教育的一個工具,沒考慮到學生的內心的需求和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當然在新課改和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進行中,雖然我們可以“窺見”生態式語文教育是與課改與時俱進的。但語文教育仍存在著閉門造車、墨守成規之嫌,出現了很多的嚴重問題。如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視了人文性的育人培養;語文教育中的教材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師“始終如一”的教學風格、方法很難跟上課改的要求;教師的教學實踐沒有生成的空間,使語文教學容易變成機械的、無對話式的唱獨角戲教學;語文教師“以不變應萬變”教學策略一用就是好多年,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很好地組織課堂教學;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適時提出適應語文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語文教育當中體會生活、體驗生命價值,養成具有人文性、終身化的學習品質。正因如此,生態式語文教育適應現代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時代呼喚,它不僅可以更好地適應這些價值的追求,也可以更好滿足于自我生命的審美價值。

(二)意義

1.生態教育的意義

生態文明在生態式語文教育當中體現的是生態價值觀的弘揚與倡導,培養的是學生的生態文明的精神。在語文教材當中,添加生態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對生態文明的關注,學習生態文化的知識,讓生態文化根植于學生的思考之中,使語文教育與生態教育達到有機地和諧與統一。生態文明把語文教育中的基本精神從自然生命,人與生活的價值的關系中得以提高,不是老師簡單地以說教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在理解審視中去反思生態文明對語文教育所帶來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生態教育的實施讓學生在享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告誡他們不要忘了對生態文明價值的關注,“它以善惡為尺度去規定人們在與自然關系中哪些行為是應當做的,哪些行為是不應當做的,引導和約束人們在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價值選擇,”更進一步激發我們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學習中做起,共同構筑起建設生態文明的偉大意義。

2.生活理想的意義

生態式語文教育可以擴大語文教育的范圍,把語文教育和生活教育結合在一起,體現出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人格,使其成為一個獨立的個性個體。生態式的語文教育可以使課堂教學生活化,這種教育方式是理性和感性教育的結合體。在我們的內心中總以為學習語文是為了以后的發展,但我們很少考慮當下的語文教育方式、培養模式是否妥當。而生態式語文教育在關心人的生活狀態和幸福情況的因素下,充分考慮教育為人的發展所提供的的生態方式,使語文教育在生活中反璞歸真,使學生在生活經驗中自然地開拓思維,達到語文高效學習的目的。因此,運用生態式語文教育方式培養成的人才也定會擁有創新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維,在教育的歷程中學會選擇適應自己的生活方式,抓住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

3.生命價值的意義

生態式的語文教育是以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為本,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的教育。這一模式的語文教育體現在生命的體驗中,在體驗中發現自我,形成自我,改善自我,從而使個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人格達到熏陶,實現了生命的超越。生態式的語文教育注重人文性和情感性相互統一的過程,因此對語文教師來說,教師要創造讓學生積極體驗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升華學生的生命價值,彰顯新的自我。對于學生的個體而言,生態式語文教育更多地體現在個體的生存狀態之中,因為依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要求,我們可以分析到生理需要是其他高層次需要的基礎,只有生存狀態得到了滿足,才可談論生命意義和價值的實現問題。為此,語文教育就應該讓個體在滿足自己的需要當中來積極體驗語文知識的樂趣,從而達到讓學生在與自己、他人、社會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的新境界。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對語文教育的解讀就可以把基礎性、終生性的教育理念定位為生態式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用發展的、動態性的教學模式開闊生態式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用豐富、多樣性的教學評價推動生態式語文教育的評價方式。但無論這些對語文教學效果的影響如何,教師都應該銘記語文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關系,兩者就像地里種的莊家一樣,讓學生多接受大自然芬芳的滋補,這樣長期以來,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這種植物最終得以收獲。所以,用生態式的語文教育可以滋補生命價值的空白,用生命的激情綻放擁抱生態式的語文教育,這才是生命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完美結合。

(三)基本內容

在生態式語文教育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從生態、生活、生命三者中詮釋生態式語文教育,從而為同行研究語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

1.生態教育

生態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環境的優與劣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嚴重的影響。把生態教育納入語文教育的內容里,是對地球上的所有存在的生物的一種敬畏,也是整個自然界所有生物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一種法則。它表現為地球在這個大的生態環境中是具有的調節、更新、凈化的功能,形成的是作為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存形態。“人被宣稱為應當是不斷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查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而每一個鮮活的生命要想得到綻放的機會都需要生態的平衡與完善。但當下在我們的賴以生存環境當中,我們審視人類為了發展進步所做的努力,但這樣的發展是以什么為代價?答案是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嚴重紊亂,人類永無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而從不思索自己的行為后果,最終導致大自然對人類的傷害。從小的范圍來說,可以把生態環境理解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生態的各個系統就好比我們身上的一些生理器官,各個系統不能很好地協調和平衡,就會使人病入膏肓,生活和學習就不能正常的運轉。因此生態中的所有植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減少或增加一個鏈條就會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生態式教育寫進語文教材當中,是語文教育發展的趨勢,它時刻關注著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在語文教材當中,包括了很多的關于自然景物的描寫、人類生存環境的對白以及作為一個學生如何讓周圍的生態環境更美好的行為。有些教材會讓學生利用小手拉大手的行動帶動周圍的人,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世界的美妙風采,還可以對學生的行動能力的培養進行熏陶,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因此把生態教育納入語文教育當中是一種潛在的趨勢。

2.生活教育

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語文教育是人與人、人與世界、人與精神靈魂的契合”。要想從傳統的語文教育中解脫出來就應該回歸語文教育的本身,傳統的語文教學很少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從教師方面來說,在課堂上,老師所關注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填鴨式”的教學風格一直隨著老師的教學任務的加重而不斷“深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教學任務完成了再說。這樣做不僅是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也使自己的教學效率低下,完全是“出力不討好”的結果。另一方面,學生完全是單項式的、被動的、壓迫式的接受學習,使學生覺得學習完全沒有任何興趣而言,造成學習無力,不能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何以談學生思維的發散。因此,回歸生活教育的語文教育可以起到感化課堂的教學效果,使課堂生活化、生態化,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課堂上領悟生活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寬容得到理解,使每一個學生主體性得到發揮。對生活語文教育的審視,可以避免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民主和諧為緯,以個性解放為經,回歸生活本質,拋棄不合實際的、假大空的語文課堂教學,喚醒真誠、內心、平等、智慧的語文教育,積極地營造一種師生共享的教學氛圍。因此,教育與生活密切相關,休戚與共。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生活對于我們的啟迪和期望,而生活離不開教育,生活給予了教育生成的情景,或者說生活的過程也是教育的過程和人生意義的集中體現的過程。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生活教育又超越于“功利性”的教育,生活教育不僅教給人知識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且還教會了人們該怎樣鑒別和創造生活中所必要的價值,讓人們在生活的教育中達到“凈化、超脫”的境界。

3.生命教育

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人們為了尋找教育的真諦、尋找教育的答案,可以概括為是對生命意義的尋找。而語文教育的最求就是促進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也只有教育才可能把人培養成完整的人,才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續和發展,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礎,生命是教育的存在的載體。每一種教育形式的發展和提高,都是對生命意義的全新闡釋。所以說,生命與教育是結合在一起的,生命的本質要求我們對待教育就應該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注每一個個體的存在,讓一個個生命之花都得以綻放,讓生命教育成為人成長的助力器。生態式語文教育是站在對人尊重的起點上,關注人的生命價值的語文教育。而這樣的教育最重要一點是要把課堂教學的一切都回歸生命當中,對鮮活的小生命進行重新的塑造。但是,在生態式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有蜻蜓點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認識,最容易忽視對生命多樣性的考慮。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正好可以體現出生態語文教育培養的教育智能。雖然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但可以相信在教育中只要堅持對生命的尊重,讓每一個學生走進獨特的生命視野當中,讓語文教育隨時隨著學生的認知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讓每一個學生在體驗自然、社會、文明中激起珍愛生命價值的火花。

二、生態式語文教育的案例設計

生態式語文教育的提出,在教育中引起了較大反響,這一教學理論不僅適應了現代社會教育的發展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展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案例1:大美新疆(片段)老師在課前導入時用ppt展示了課題的圖片。師:你們知道我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嗎?生(齊):新疆。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嗎?師:好,學生們你們知道展板上畫的什么嗎?生1:畫的是新疆的景色,人和小動物和睦相處,人類生活的很幸福。生2:畫的是我們新疆的干果、雪蓮、葡萄、美麗的景色。師:新疆有這么多的好地方呀?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真是太可貴了,你們誰來說一下新疆還有哪些是大自然給我們留下的財富?生3:新疆最美的和田玉,還有火焰山、天山。師:回答的很棒,我們用另外的PPT展示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圖片你們有什么感受呢?(生看PPT,并不斷的討論著,可見惋惜的表情)生4:看了之后很是傷心,原來那么好的自然環境怎么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人類難道就不知道他們現在的做法在破壞環境嗎?生5:感到很憤怒,尤其是前后對比我們的生存狀態,才知道人類的環境被破壞得那么嚴重。對此,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來保護我們的新疆的美麗。師:是呀,我們在感受新疆美的同時,也感受大自然把所有最美的景色饋贈給我們的時候,卻不知這種美正在漸漸地離我們而去。現在請同學們分組討論這樣的行為有哪些影響?拿出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小組組長匯報。討論與分析:通過上面一個簡短的教學片斷,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語文教學在設置上考慮到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在生態價值觀教育上把生態美的塑造、生命價值的彰顯、生活教育的魅力都設置其中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當今生態破壞的情形。對人類為了追求短暫的利益,導致情感與道德的喪失的反思。教師積極地啟發學生的生態意識,讓學生在行動中學會了對生態的保護、生命的珍惜、生活的返璞歸真。案例2:斑羚飛渡問題討論(片段)教學設計:課前導入,老師通過讓學生看羚羊的奔跑的短片,并用師生互動的談話方法、小組合作的方法對文章進行感知,共同探究動物身上的品質,感悟生態、生命、生活的可貴。師:通過讀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生1:羚羊死里逃生。生2:羚羊在困難時表現的智慧、勇敢,像人類一樣聰明。師:回答的很好,針對這篇課文,小組里面肯定有問題,把你們的問題寫下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當第一組提出問題,第二組回答,其他小組補充,以此類推。問題:1.羚羊在奔跑時悲哀的叫了幾聲,每次叫聲代表了什么?2.領頭羊堅定步伐中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文章所體現的人與自然是什么關系?(問題提出后,全班同學共同討論,暢所欲言)師:這樣的問題很有價值,推及開來,我們的人類又是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該怎樣做?(師用PPT中的事例展示自然的破壞,人類的無情,社會的冷漠與無情)討論與分析:通過《斑羚飛渡》中的上述問題討論,學生感受羚羊忘我的精神,為了讓下一代生活的更好,犧牲自我的高貴品格。通過比較現實中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真實生活情感,從小事做起,尊重自然,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行動和愛保護我們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因此從這個教學案例中學會感悟生態、生活、生命價值的意義所在。

三、生態式語文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把生態式語文教育課程系統化

在對生態式語文教育進行教材組織時,要充分考慮到課程內部的結構,使語文課程的實施盡量系統化,把生態式的教育寫進語文教育的課程當中,于是就構成了語文的“復合生態系統”:自然系統(外生態系統)、社會系統(人類生態系統)、課程系統(內生態系統)。生態式的語文教育把這樣一個大的系統編制到語文教育當中,更好地達到語文教育的三維目標,使語文教育的外部環境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機的結合。再讓學生全面了解生態式語文教育的內涵,并積極地參與生態式語文課程的編寫當中,可以讓學生對這樣的教育模式深入了解,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書寫自己的生活觀、生命觀、價值觀。在營造生態式語文的自然、社會、課程時,要充分審視其外在環境的影響,溝通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的統一,建立生態教育與語文教育的積極對話體制,完善語文教育中課程組織對生態教育的不足,切實把生態式教育所要求的“兩生”的系統網絡化,共促生態式語文教育的發展。

(二)注重語文教學的親身體驗

語文教育中離不開學生在校的教育以及校外的教育。但無論哪種形式的教育都離不開生態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影子。生態、生活、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載體,呼喚的不僅僅是語文教育的本質,而且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是語文學習的動力。所以,生態式語文教育的實施最根本的還是要注重學生在語文教育當中的真實體驗,把學生喜聞樂見的、耳濡目染的經驗“帶進”教育當中,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潛力,發散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在真、善、美當中感悟生態式語文教育的魅力,在體驗中遠離了假、丑、惡。因此,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的課堂當中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通過說一說、練一練、看一看、悟一悟的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體驗性更加的具體化、豐富化,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感悟中理解世界和生活,升華自身的內在價值。

(三)倡導自由平等的師生觀

生態語文教育要想得以很好的實施,另外一個因素必須考慮進去,那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師生關系的問題是實施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而在生態式語文教育平等的教育指導下實施的新的征程,對師生關系的民主化的考慮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自由、平等、對話、和諧的新型師生觀,可以讓老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學生也能在輕松和愉快的課堂氛圍當中掌握知識。因此,生態式語文教育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學生的潛能和興趣得以發揮,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教師在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運用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啟迪,使學生在問題的思索中,開拓學生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進而提高生態式語文教育效果,最終達到“雙生“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多元的語文評價體系

在對生態語文教育上,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對其進行評價,評價體系的完善與否對生態式語文教學的進一步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對教學效果有著牽一線而動全身的影響。《語文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要求評價的目的不僅是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還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與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后現代主義所要求的評價不僅僅是從教學目標實施的效果來看,而且要求評價體系要多元化。這為我們建立生態式語文教育評價的實施起到了契機的意義。因此在生態式語文教育評價中要達到評價功能、評價主題、評價對象、評價方法的多元,把生態化的教學評價看成是一種生成性的、過程性的評價,讓教師在最近發展區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興趣。從另一方面來說,通過多元的評價的反思,教師也可促進生態化語文教育評價方法的進步完善。

四、結語

通過新形勢下對生態式語文教育的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這種把生態式教育觀與語文教育一起研究的教育理念,它不僅凸顯了對生活教育的原本面貌的呼喚,而且展示了對生命教育的迫切的訴求。推廣生態式語文教育,是當代語文教育的發展的趨勢,體現了語文教育發展的規律。在使學生獲得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時,更多的讓學生體驗到了生態式的教育中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意義和認識社會、改造世界的意義。

作者:趙夢雷 單位:喀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