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語文教學論文10篇
時間:2022-02-14 08:43:20
導語:職校語文教學論文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職業教育的不斷的發展,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工作重點,在大量人才缺乏情況下,就是加強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而情感教育作為嶄新的教學手段,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中筆者結合多年實際的教學經驗,分析了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的含義和作用,總結了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促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情感教育;中職語文;語文教學
所謂情感就是指由人們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刺激引起的強烈的心理反映,是當人們接觸到客觀事物時,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判斷此事物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一種真實情感體驗。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是承載了作者某一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對這一情感充分領悟和理解。現行中職語文教材規定語文教學的三大目標體系就是知識教育、道德教育和情感態度,充分顯示了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1情感教育的含義
眾所周知,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師利用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主要包括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情感因素,比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意志和學習態度等,它能夠促進中職學生自覺學習。
2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2.1有利于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當前中職學生普遍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情感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情感變化的掌握,對落后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情感鼓勵和有針對性的幫助。情感教育以情感作為突破口,有助于建立學生對中職語文的學習興趣。
2.2有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
在中職語文的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學生普遍不重視語文的學習,對語文教師也表觀出滿不在乎。這時如果應用情感教學法,有利于調節師生之間關系,建立起正常的師生關系。情感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教師對其無微不至的關懷,而且使教師在學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才會和教師更好地配合,致使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2.3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體現
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角,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效果的評價也以試題考試為主要的形式,缺乏考慮中職學生實際情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要求教學出發點應該是學生實際,而且也要要求其對語文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段教學,使每個學生自身能力的都能得到應有的提高。
3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3.1轉變教師角色、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情感建立的基礎就是交流,在我們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永遠是課堂的主角,通常是非常嚴肅的形象,師生之間存在著情感不平等的問題。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轉變教師角色,再次需要注意加強師生的交流。如:在教學中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勵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落后的學生要多關注和給予表現的機會。對于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和主動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興趣愛好和個人情感變化等。
3.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去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第一,要在學生范圍中建立以學習探究為目的的互助和合作,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第二,需要實行多樣化的交流方式,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第三,建立鼓勵性以及肯定性的評價方式,為達到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及時地鼓勵和肯定學生行為,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3采用新的教學手段
情感教育的實現需要在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師生以及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情感交流。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對于活潑好動的中職生具有良好的運用效果。角色扮演法是指學生通過對教材文本內容的表演來最終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在語文學習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實現對學習興趣激發和實現口語提高的作用。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不同的故事中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利用不同的語文詞語以及表達方式,進行角色內心世界的展示,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角色扮演具有形象生動和身臨其境的特點,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這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的互動中,可以借助豐富的身體語言進行內心世界的表達,可以幫助學生擺脫枯燥乏味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3.4充分挖掘教材情感資源
中職語文教學在教材內容方面增加了與中職生生活相關的生活化內容,可以通過挖掘發揮其情感作用。傳統的中職語文教育過分要求在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考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處于被動的限制狀態,對于發揮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教師需要充分地挖掘教材文本的情感因素,結合中職學生的生活實際,由于中職生對此有接觸基礎,可以有效地實現情感共鳴和以情育人的作用,實現情感教育。
3.5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是否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考核,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只注重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考試成績的評價,不適應情感教育的開展。因此,在新形勢下,中職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評價,評價的方式以激勵和疏導為主,既可以實現評價的激勵作用,又可以實現情感教學的良性循環。如,有的學生雖然語文學習成績欠佳,但在語文課堂活動中表現積極,對語文的學習態度端正,教師應該先肯定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再給予學習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導。
4結語
目前,一種嶄新的中職語文教學方式即情感教育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要想中職學生學好語文,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運用情感手段的力度,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融合到文章的意境中去。
作者:李勇 單位:項城市中等專業學校
第二篇:情感引領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感教育在語文教育中有重要意義,它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中職教育中,語文課程多數只是形式的創新,在內容上并沒有進行變革,因此情感教育在語文中也沒有發揮到更好的作用。中職學校的學生通常畢業即工作,那么在他們走向社會之前,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情感教育,這樣才能養成學生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在以后的道路上向著更加高遠的方向發展。
一.中職語文教育的情感引領概述
1.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
我國教育體系中,多個學科都關系到情感教育。但是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更加深入透徹,包含的情感因素更全面。語文學科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中,由課本內容引起學生的心靈感受,讓學生在文章中領會意指,形成積極的、健康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把這些情感應用于具體的工作和學習中。語文課程中的文章體裁包括詩歌、散文和戲劇等,在詩歌中,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美感和生活理念,在小說中學會主人翁的奮斗精神、生活精神等等。
2.中職語文的情感教學方法
學習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樂趣,但是一些學生具有厭倦學習的態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實施快樂教學的方法,沒有把文章內容更透徹的分析給學生,也就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基于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更要利用情感教學引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具體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選擇語文教學內容,提升語文情感教學。語文課本中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體裁多數以音樂和詩歌的教學為主,因為詩歌本身是詩人想要表達感情而創作的題材,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其次,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促進情感教學。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進入情感的學習中,主要涉及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教學、分小組合作、身教感化的教學方式。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學習,并在語文中找到作者的情感因素,學會讓自己的行為和語言都能達到以情動人的境地。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分析
1.尊重語文教材,補充情感共鳴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相對輕松,學生沒有過多的課程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課本外尋找一些作家作品,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增強課堂生動性和愉悅性。教師可以多講一些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的故事,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傾聽興趣,讓學生更主動的學習。
2.創設情景,誘發情感
創設情景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方法的更新,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會學習,學到情感知識。語文課表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圍繞三個維度,其中包括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說明語文課程能夠誘發學生情感,同時讓學生真切感受課本的內容還能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在課文《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中,對于友情的表達能夠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作者的對友人的真摯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演示,在演示中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表達方式。
3.挖掘教材深層次的情感
一些文章中,對于情感的表達比較隱晦,不容易被發現,因此這需要教師引領學生挖掘文章中的深層次情感。在《風景談》中,它描繪了很多美景,但是一些學生對美景并沒有足夠的欣賞能力,對美景的描繪也沒有足夠的興趣。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此項特點,把此節課進行升級,美景欣賞課變為情感體驗課。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做到吐字清晰,語氣順暢,這樣才能真正表達出作者的真摯情感。
4.聯系生活實際,讓語文學習能夠學以致用
在中職語文課程中,有關于信件和應用短文的寫作,一些學生對此感覺十分難懂、枯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出能夠讓學生練習寫作的機會,其中寫感謝信是學生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例如,某位同學在接受幫助時,要懂得寫感謝信,感謝信包含了作者的真實情感,那么教師要在語文課中教會學生利用怎樣的寫作手法和語言形式區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感受和情感表達對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向往,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時提高學生的個人品質和道德修養,為學生走出校園,面向社會打下基礎。國家對中職院校的教學格外重視,職業學校招生力度的擴大也能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語文的情感作用,為國家培養更多有用人才。
作者:田鄂 單位:遼寧鳳城市職業教育中心
第三篇:行動導向模式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
中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一線技工人才的搖籃,將來的市場談判及申訴表達等要求我們的學生有系統的語文知識學習和運用能力。為了強化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及時轉變,我們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指導下,嘗試將語文教學也融合進來,打造以“行動導向模式”激活學生興趣,牽引他們實踐和體驗語文知識生成和運用過程,最終完善自身技能的教學目的。鑒于此,筆者聯系一線教學實踐,對如何運用行動導向模式來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教學方法多元化
1.趣味導向模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我們只有設置形象、趣味的方式才能激活他們主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必須要將興趣導向放在首位,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知識學習中來。比如在教學《應用文寫作》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理論說明,那同學們肯定無法產生深刻理解。沒有興趣的話就會對各種應用文寫作的方式及細節可能搞紊亂,所以,我們可以結合具體是案例以形象的方式來激活學生興趣,比如讓同學們去市場調查,然后寫一份蔬菜價格調查報告,這樣就能抓住驅動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導向。
2.情境導向模式。語文是對語言知識的系統學習,為了達到形象、直觀的認知效果,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具體的情境,讓同學們通過體驗對應的情境來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語文知識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同時,通過情境體驗,完善從知識到技能的轉化,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比如學習《威尼斯商人》時,我們我們就可以運用情境導向模式形象教學:讓同學們閱讀并熟悉課文,然后結合文本故事設置法庭場景,讓同學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體驗對相關知識的運用。在這樣仿真的情境里,同學們經過對文本故事的反復演練在掌握基本語文知識運用的同時,還讓他們熟悉司法審判的實際過程,熟悉與案件相關的實體法與程序法,也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
3.任務導向模式。項目教學方法是通過完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來提升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師生共同努力的情況下分組、分項目完成語文活動。例如:教師設計“畢業生經驗交流”的綜合實踐活動。具體的步驟包括:(1)分組分工,以每4到5名學生為一小組,自選負責人1名。分工內容根據項目情況應該有組織者、宣傳設計人員、記錄人員等。(2)活動準備。教師明確畢業生經驗交流的宣傳特點、制作基本步驟與要求。小組討論制訂項目計劃:整體設計、收集信息、文章編輯等內容。(3)項目實施。小組分工合作,找到歷屆畢業生的優秀代表,共同討論閱讀相關的發言稿件,整理出不同的發言類型,保證交流會議能夠有特色。(4)成果評價。活動完成后進行各組表現的相關評價。除了這類大型的項目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進行小范圍的項目教學活動,在班級內讓各小組進行活動。例如:“口語交際活動——主持”的完成,這根據教師要求,學生觀看電視節目,觀察主持人的表現,學生對“主持”有個大概的認識之后,小組分成各個項目活動:主持詞的撰寫人、主持人、表演者,學生領取任務后再具體小范圍分工,確定好各自的工作步驟,形成方案。總之,項目教學方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團結能力,提升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完善合理評價體系
評價是課堂的畫龍點睛之筆,合理的評價不但能給學生指出不足,點明改進的方向,還能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勇往直前。所以,中職語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除了基本的教學方法以外,也要注重完善合理評價體系。首先,行動導向評價要緊跟語文學習的每個行動過程:
1.預習階段。每個組的語文科代表上課前檢查預習情況并做好登記,作為學生自我學習的評價標準。
2.值日生報告評價。學生們應當按照每天值日的順序來到講臺上進行表演。內評分標準為集體制定,學生互評。
3.課堂評價。根據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回答問題的積極度和次數來評價。
4.活動評價。講演比賽、辯論活動、情景會話活動,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貼近學生的題材都要設計相關的評價標準。其次,要保證評價內容全面性。要保證評價目標系列化的縱向指標,也就是要自上而下地進行評價。教師把握教材,分析知識點,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導主任及教科研人員,要把握教材,分析知識點后,制定每冊教材的具體執行目標。要構建橫向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目標體系。橫向的評價系列就是要針對每節課、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評價設計,考慮到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雙向評價結合。總之,行動導向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注重以學生認知規律為根本,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序列的前提下,讓同學們完成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體驗。中職語文知識駁雜,需要運用這樣系統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通過互動和交流,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作者:趙洪艷 單位:內蒙古赤峰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第四篇:中職語文教學體系的構建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教學目標作為一把“尺子”對整個教學活動起到了指導、監控的作用,它是整個教學的依據。教學目標包含兩層內涵:一是課程教學目標;二是下一層級的課堂教學目標。教育部制定的關于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上有別于普通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它的落腳點“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換言之,它是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做準備的教育。中職語文教學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針對中職課程的職業性特征,教師在日常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語文素養,為其從業做好準備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職語文教學的現實與困境
(一)中職語文課程地位不高
在職業學校中,與中職的專業課、實踐課程相比,中職語文課程地位不高已是公認的事實。語文課程不受重視,教研力度不夠,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打著培養職業能力的大旗,但卻游離于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方面也缺少在中職語文教學方面的教學專項競賽以及激勵機制,這樣造成了中職語文教學更多地傳授學生的知識而非能力,更多地重視結論而輕過程的培養。中職語文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弱化了教學方法的改進,缺少在教學內容上的變革,更談不上不斷開拓創新了。
(二)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缺少系統化的“職業”引領性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這種職業性規定我們教授的內容要具體特定的“職業性”。然而,就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整體而言,無論在思想認識層面上,還是在實際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仍停留在基礎知識的教授,過于貼近書面寫作的培養,針對職業性的語文知識拓展性培養還比較欠缺。缺少對語文教學系統化、標準化的引導作用,缺少系統化的“職業”引領性。此外,中職語文教學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所授課本中的知識為中心,完全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這樣就容易出現厭學,課堂上出現打瞌睡、玩手機等現象。
(三)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較薄弱
中職學生的入學起點較低,語文功底薄弱,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已養成了對語文這類文化課比較排斥,大部分中職學生認為上了職校學好專業知識就行了,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似為可有可無的現象比較普遍。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對于中職語文課程的學習意識就比較淡薄。此外,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評價也比較滯后,以期末的試卷測評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學習情況反饋不及時,這樣影響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效果。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應對學生強調中職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提醒他們學習語文的意義,在將來的面試與工作中的公文處理、洽談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只有讓中職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語文的“實用性”,才會從被動的接受甚至是排斥變為主動的學習。
二、變革與構建
(一)構建中職語文教學新理念
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促使我們的中職語文教學也應與時代接軌。我們應轉變舊觀念,注入新理念,形成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找尋到真正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新觀念,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最終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新突破。長期以來,中職語文教學備受冷落,這與我們職校的專業課相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語文教學處于被人忽略的邊緣狀態,不夠重視。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想轉變這種現狀,必須有新理念。以往的教學,教師處于統領地位,中職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服從知識的權威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教學效果了。教育學家朱永新說“:教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教師要重審師生關系,并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民主,即為讓中職學生在語文課程上要有“話語權”,敢說敢論,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這樣的課堂相信不會有同學再厭學再排斥。
(二)強調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職業性”
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的最大區別是以就業為導向教育體系,中職語文教學應根據所授專業的不同結合專業的獨特性研究教學內容,為他們的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做好準備,讓中職語文成為一種職業化的教學。職業化教學是指“:面對中職學生這一特定教學對象,面向社會中等實用型技能人才緊缺的就業環境,弱化傳統語文教學的學科性、理論性、系統性,以有利于學生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其就業需求為發展方向,重構當代中職語文教學全新的教學模式與體系。”比如旅游管理專業的語文課應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尤其在口語表達上的訓練更應多于其他專業;文秘專業的語文課程更應強調的是公文寫作能力等,這樣與專業特點結合的中職語文課程才能真正地做到語文課程職業化的目的。
三、保障措施
(一)外部保障條件
中等職業學校應在對待中職語文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構建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從學校層面上有個正確的導向,中職學生除了學好專業課程的同時,也應該培養以語文課為代表的文化類課程。學校教務處可以牽頭組織以“中職語文職業化”為主題的語文說課比賽等,切實將此項工作落實,轉變以往對中職語文的傳統觀念。
(二)內部保障條件
1.教師對語文教材的處理。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依據,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材針對廣大中職學生的共性所編寫的教材,并不能做到涵養學生所需的所有語文方面的知識,更不能做到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個體需求。中職語文教研室的教師可以多開展教研活動,結合學生專業精選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吸引力,把課堂所教授的內容真正地轉變為學生想要學習的內容,并且能夠主動學習中職語文課程。
2.使中職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認同。中職語文教學與普高教學的最大區別在于中職語文除了教授學生語文的基本素養外,還教授中職學生的職業語文素養,這種職業語文素養是為將來的從業做準備的,所以必須讓中職學生明白習得語文的重要性及它的特別用意,讓學生從心底接受并認同中職語文教學。
作者:姚飛 單位:沈陽交通技術學校
第五篇:中職語文教學改進探析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人們更加注重對技術的學習,而忽視了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中職院校,相比高等院校來說,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明顯缺乏足夠的重視,而且,自身底子相對比較薄,所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本文將結合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為中職語文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一、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在中職學校中存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忽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作為受教育主體,很多人進入中職學校是因為不想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或者高考失利,想學一門技術,早日踏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他們更傾向于學習技術,以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立足。對于語文、政治這種學科,就會存在一種無所謂的想法,自然沒有興趣,更不用談及后天的學習了。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作為教育主體,一方面,一部分教師存在與學生一樣的想法,沒有認真對待語文這門學科,認為這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消極態度也使教師產生了語文學習對于中職學生可有可無的想法,他們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回報與認可,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消極情緒,結果往往就是連最起碼的語文理論知識都不想講解,更不用說讓他們去深入地探究呢。這就是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很不樂觀,長此以往,語文這門課將逐漸淡出中職課程安排,中職學生也將失去一個提高綜合素養、開闊視野、積累知識的機會,這對于教育及個人發展都是不利的。相關部門必須重視這一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這一現象加劇。
二、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落后
這個問題主要是由于各方對語文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造成的,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教師沒有興致講解,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各方就會產生語文學習可有可無的想法,教學中越來越應付,不去追求教學質量,不探索教學模式創新。另一方面,中職語文教學不像小學、中學、大學那樣,相互間存在交流與溝通,有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所以,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就無法在中職院校里得到應用。落后的教育模式使學生愈發失去學習興趣,而且語文學習不像理科,比較生動形象,容易理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有效拓展,制約了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2.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
在初中、大學的語文課本中,多講一些詩詞歌賦、文學名著,能夠引起很多學生的興趣,即使與現實關系不大,仍然能夠引起學生探究的熱情。但是,當前,對于中職院校而言,語文課本內容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大綱要求,本來學生興趣就不高,如果課本內容枯燥的話,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認為課本與自己所學技術沒有直接聯系,這種學習是徒勞的。課本內容很難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代脫節,會使教學質量更加得不到有效提升。
3.教師缺乏教學技巧
首先,中職教師在知識儲備、經驗閱歷等方面可能不如大學老師豐富,高等院校之間交流比較多,教師的教學經驗能夠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學模式得到創新發展。然而,中職學校對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如一些專業技術,所以,教師的水平很長時間內得不到培訓,或者很少有機會走出去交流,久而久之,教學思路封閉,方法依然拘泥于傳統模式,最終就會阻礙語文教學的發展。
三、改進策略
1.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多接受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與高校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模式等,改變課堂上教師的主體意識,通過提問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多與學生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思考,開拓思維,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興趣。
2.理論聯系實際,課堂融入生活
鑒于中職院校學生不屬于純學術派,所以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就要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課堂,需要更加靈活多變的課堂模式。這就敦促教育工作者出版適合中職院校學生的教材。
3.師生交流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交流不足,溝通不足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許多知識點。在當今課堂,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使學生理解模糊的知識點在交流與討論中漸漸明朗,使學生不斷進步。本文在分析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目的在于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對中職教學的關注,尤其對中職德育文化教學的關注,正是因為缺乏足夠的重視,中職教學的某些學科發展長期處于滯緩狀態,這不利于人才的培養。所以,希望通過本文,為廣大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些許經驗,以此來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艾玲 單位:鞍山市交通運輸學校
第六篇: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
一、引言
中職院校的教學水平一直徘徊在很低的水平,與各類專科及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相差甚遠。生源質量差,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缺乏興趣。特別是語文教學方面,大部分學生語文素質十分薄弱,很多正常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任務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甚至難以展開。所以,語文教師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與心血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基礎知識。堅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首位,嘗試在語文教學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理論知識。長此以往,一定能夠切實提高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水平。
二、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通常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對于語文基礎很差的中職院校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尚有一定的困難。但大部分學生對于生活方面的感悟都較為深刻,因此老師可以抓住學生此類的特點,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生活化處理,在教學模式方面也要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且大多數學生對于枯燥的語文課本內容缺乏內在的理解與感悟,通過老師的引導也難以獲得文章作者一樣的豐富體驗。所以,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突出職業性、實用性,通過生活化的眼光來關注學生畢業之后的工作發展,才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中職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胡同文化》一課,老師在講課之前首先需要考慮到班級內絕大部分同學從未到過北京去親身體驗胡同文化,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簡單的進行文字講解,學生則很難真正理解講授內容,且會很快對教學內容失去興趣,這樣課堂的教學質量自然難以保證。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來對“胡同文化”進行生活化的講解,播放北京胡同文化的記錄片,講解胡同相關的趣味知識,并結合學生身邊的街道來發表對北京胡同文化的看法,通過這樣教學模式生活化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提高中職院校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熱情,也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另外,中職院校學生畢業之后從事的工作絕大多數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操作類工作,如果能夠在學習階段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以及形成較好的文學素養,不僅能夠使學生自身的涵養、氣質更加優秀,在職場競爭中或許能因此而脫穎而出。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快的去適應文字類的工作。所以,語文教師在講解學習課堂內容之前也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作用,并且是與學生本身的發展密切相關的,這樣更多的學生才能夠主動學習,做到真正貼近學生的需要,這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生活化的一種外在體現。
三、語文教學評價模式的多元化
傳統的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其評價模式往往是期末的考試成績,而考試形式自然是傳統的紙質試卷考試,這樣一考定結論的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不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學生的文化素養。而是將初高中應試教育的模式帶入到中職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紙質試卷所反映的成績僅僅是學生的應試成績,而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團隊溝通能力等都無法通過試卷進行體現。這不僅是對中職學生不負責任,也不符合中等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大綱。通過這樣方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只是一批批流水線式的“產品”,缺乏文學素養以及個性化的表達,使得中職院校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更加被動。且社會的發展也對人才要求的標準不斷變化,為了盡快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進行大膽的改革模式分析,具體如下:第一,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特別是在語文學習階段的評估方面,要將學生的文學素養、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協調溝通能力納入到語文水平的考核過程中,通過上述綜合內容的考察確定學生最終的語文成績。第二,中職語文學業的評分標準也要分開計算,分別是課堂成績以及考試成績。并針對不同的學校制定不同的評分系統,主要能夠更具針對性。第三,關注日常學生的學習動態,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作業完成情況,對于出現問題的同學要協助及時糾正,防止出現厭學情緒。第四,提高教師評價的語言表達水平,優化整體教學評價環節,通過評價模式的改變倒逼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從而提高教學水平。第五,在分塊教學以及評估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更多的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學標準,做到以人為本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問題。
四、學習方法的自主化
中職院校學生通常缺乏學習自主性,究其原因通常因為基礎差、底子薄難以對學習產生興趣久而久之陷入惡性循環。一方面中職院校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習慣,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單一的學習方法,即語文教師所傳授的方法為最佳方法,這樣雖然能夠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抑制了學生自主性的發揮。畢竟不同的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是能夠找到最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的,如果在學習階段老師過分的強調學習方法的唯一性往往適得其反。利用小組討論學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發現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習方法的角度入手加快教學模式的轉變,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有主動性。五、結束語綜上所述,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只有通過改革的方式才能夠徹底糾正錯誤。通過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評價模式多元化、學習方法自主化等措施,加快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建設,爭取早日改善中職院校學生基礎差、素質低的固有形象,使中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更具有競爭力。
作者:劉利芳 單位:習水縣中等職業學校
第七篇: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活動,同樣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人們生產實踐活動。但目前,中職語文教育重識記能力、輕應用,導致學生和家長認為“學習語文沒有用,只是用來應付高考”。反之,英語、數學、物理和化學受到家長的重視,認為這些東西學而有用。其實,語文學習能改變人的能力,開闊人的視野,對于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最理想的教學過程是產生疑問、解答疑問的過程,然而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學生缺乏質疑能力,他們只知道是什么,該怎么辦,每個人的頭腦中就像有一套公式,知道遇到每個問題時應如何解答,至于“為什么”,則不在教師和學生的頭腦中。但是,萬事萬物皆有其內在規律,只有通過不斷質疑,才能發現事物的規律,從而掌握和利用規律,學生缺乏質疑能力,便失去了探索能力,失去了創新能力。那么,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倘若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高度緊張,生怕犯了什么錯誤,那又怎么敢提出自己的問題呢;其次,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師可以舉辦一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課堂環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一個人必須擁有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常見的方法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等。如在教學《赤壁賦》時,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文章的朗誦和翻譯。在一個學習小組內,有的學生負責翻譯詞句,有的學生負責文章朗誦。負責朗誦的學生需要標出文中生僻字的讀音。如“少(shǎo)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而負責翻譯的學生要把文章的意思解釋給其他學生聽,最終使所有學生通過互學學會這篇文章,這就是合作的成果。
三、培養學生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是想象力的一種體現,它能使學生理解作者和文中語句的感情,也能幫助學生換位思考,體諒別人的感受,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蘊含的感情,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移情能力。如在鍛煉的初期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一些感情色彩濃厚的文章,如《故鄉的榕樹》《竇娥冤(第三折)》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體會文中每段話的具體感情色彩,感悟文章感情的變化。
四、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總結概括能力主要表現為學生能夠迅速抓住一段話的中心意思,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總結。如在預習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列出每個段落的中心思想,并把這些句子提煉出來,總結文章提綱,然后根據提綱分析文章的總體框架。在課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讀一些文章,并把提綱列舉出來。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當天報紙的某篇文章,并羅列出提綱。這種鍛煉方法沒有什么巧處,主要是需要多練。
五、總結
本文從質疑能力、合作能力、移情能力、總結概括能力這四個方面,探討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引導。此外,教師還需要把教學內容與活動結合起來,做好教學設計,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楊丹 單位:江西省上饒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分院
第八篇:中職語文教學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踐
0引言
校園文化的發展與語文教學是息息相關的,優質的語文教學是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的先決條件,創新語文教學模式,開掘語文學科資源,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有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語文教育的健康發展。本文就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困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效應、語文教師在繁榮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職能提出一些見解。
1中職語文教學面臨的嚴峻挑戰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部分學生素質逐漸呈下降的趨勢,他們已然已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或思想意識差,或學習能力差,或行為習慣差……以致教師在課堂上費神費勁,特別是維持課堂紀律都要周折半天,甚或無濟于事,由此,部分教師逐漸產生了倦怠之心理。我們常常會看到好動活潑的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一問三不知,課堂氣氛很沉悶,究其原因:學生的知識面狹窄,語文能力低下,對學習文化缺乏興趣。所以,如何加強中職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進程,成為了每一個中職語文教師的責任。
2中職語文教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有的效應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性質是就業教育,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教師要切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語文教師所肩負的責任更重大,因為語文有一套自成體系的文化傳統,蘊含著我們民族一脈相承的審美教育觀,甚至還有它代代延用的經世哲學。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母語學習,是中華民族對其后代的精神的哺育,語文對形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文化底蘊,培養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語文作為中職學校主要的必修課,它承擔著培養學生人文、科學、職業素養的任務,承擔著教會學生做一個具有中國文化思想的人的職責,這些也就是中職語文教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具有的效應。那么,如何使中職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滿足企業的挑選和社會的需求,語文教師在完善課堂教學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廣泛吸納新的文化信息,跟上新時展的步伐。當今,在大力倡導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語文教學應該擔當重任,起主力軍的作用,為推動且繁榮校園文化建設做出相應貢獻。
3中職語文教師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職能
3.1教師應成為校園文化資源的開掘者
社會給予了人們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對學校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條件。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把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在實施新語文課程中,教師應努力成為校園文化資源的開掘者。
3.1.1積極開掘語文課程資源,提升課程文化的教育功能
課程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實施途徑,而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教師的任務僅僅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實施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大綱、課程計劃的機械執行者,成為了各種教學資料的呆板復制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擺脫過去那種“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地合作探究,質疑解惑,開展自主性學習,把一個個疑問,通過個性解讀的方式得到解決,在自身實踐中發展語文思維,提升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對于中職生來說,結合課內學習開展課外延伸閱讀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學習某人文章,可研讀其另外作品。古今中外許多著名作家,寫了大量的精美作品,但選入語文教材的卻十分有限,在學習某位作家的作品時,可在課外進行拓展性專題閱讀其他優秀作品,像學習余秋雨的《廢墟》,可以選讀作者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霜冷長河》等散文集中的作品,通過遷延閱讀,能夠全面了解作者的寫作格調和時代風范;又如,學習文人作品,了解作者其人。古人有“知人論世”之說,即閱讀作品需了解作者,也需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社會環境,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關于作者的介紹、評價等方面的文字資料,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性格、創作成就等情況,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意蘊;再如,學習引用的名句,可閱讀原詩原文。許多課文,都引用了一些古典詩文名句,課外可以擴展開去,引領學生閱讀這些詩文名句的原詩原文。這樣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而且可以開闊眼界,提高文化修養。實施新語文課程,教師應由課程的使用者轉為開掘者,把新語文教學的實施過程看作是新語文課程的開掘、充實和創造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有效地利用課程中的經典美文,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語文元素,提升課程文化的教育功能。
3.1.2開掘語文課外活動資源,豐富學生的文化實踐生活
語文課外活動資源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校園精神文化包括智能型文化、意識型觀念文化、情感型審美文化等等。這些精神文化對學生語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智能型文化活動,如開展演講、辯論、“漢字英雄”“誦讀經典”等競賽活動,激發學生求知的動機、欲望和熱情;通過意識型觀念文化,如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的認識與探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用正確的觀念支撐起精神世界的大梁;通過情感型審美文化,如開展《走進企業,感受品牌》巡回參觀展、《遠離,珍愛生命》宣傳行、《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紀念日等活動,激勵學生增強熱愛生活、享受和平、創造輝煌的昂揚斗志和飽滿精神。語文教師只要不失時機地開掘語文課外活動資源,就能豐富學生的語文課余生活,以利促進校園文化實踐生活的健康發展。
3.1.3開掘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資源,增強學生的專業職能與文化素養
在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向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職業技術教育自身的發展呈現出規模化、綜合化、高學歷化的態勢,向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對文化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術課程關系的再認識的深化,向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這就要求語文教育應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文職業素養,打好語文基礎;重視文化傳承,走進社會生活;強化美育功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的功能至關重要。將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是避免專業學習盲目性、提高學習自主性的有效方式。近年來,依托學校開展的專業技能課實驗實訓,倡導學生多讀專業課外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學生反映,有了閱讀主題,才能分詳略,定層次,循序漸進,覺得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知識有了更多的拓寬;也有學生說,參與了老師布置的課外專業書籍閱讀,就必須廣泛收集資料,多讀書,這給需要督促的我加了道緊箍咒,不知不覺中業務水平提高了許多;更有學生說,自從閱讀了一些課外專業課書籍,我對自己的專業課學習不再茫然,更堅定了要努力學好它的信念。作為重要文化基礎課的語文教學應與專業課的學習緊密相連,我們語文教師要努力開掘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資源,在借鑒企業先進的專業文化的同時,不斷在自己的學課文化中融入新鮮的血液,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與繁榮。
3.1.4開掘社會環境的校園文化資源,熏陶學生成為有用“社會人”
社會環境是個體生活于其中,并影響其發展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也包括具有多樣性的社會生活環境和人文化了的自然環境等。研究表明,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如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文化的思考”,通過單元課文的系統學習、作文的習作交流,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進行調查研究,借助“建立網絡論壇”和“注冊博客”的互動形式,綜合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生活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交流感想,表達觀點,學生對社會的多元文化就會有更深層次的清晰認識和感悟。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關注新聞媒體、閱覽時事政策等方面感受我國各行各業所取得的顯著進步,認清社會發展的主流,培養學生熱愛社會、創造社會、奉獻社會的主人翁意識。
3.2教師應成為學生新時代文化精神的培育者
人的精神是生命的函數,能整合人的意志、品性及創造才能。引領學生追求廣闊的文化精神生活,培育其時代精神,是實施教育終極目標的關鍵。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擔負起培育學生時代文化精神的歷史重任。
3.2.1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系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關系民族的未來,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把民族精神納入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當然,首先是注重課堂滲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中的主導作用;其次是注重活動體驗,精心選擇語文教學活動載體,組織開展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如社區活動周、軍訓幸福月、暢想職業夢,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偉大的民族精神。
3.2.2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師應高揚人文主義的大旗去占領學生的精神領地“。腹有詩書氣自華”,首先,建立讓學生與書本為友的“園地”,引導學生在讀書中明理,在讀書中明智,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凈化自己的靈魂,升華自己的人格。其次是發揮名人效應,讓學生與大師對話,我們可通過邀請文學、藝術、科學等領域中卓有成就的人物為學生作報告,請他們介紹他們自己成長和發展的經歷,闡述對人生的看法,對幸福的理解。使學生在聆聽前賢的教誨、感悟前賢的成長中省察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3.2.3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
知識經濟時代充滿了機遇、挑戰和競爭。人要生存,順應千變萬化的社會潮流,必須具備創新精神。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創造性活動,創設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不拘泥于別人的現成看法和既定的思維模式,善于類比,善于發現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與本質之間的聯系,敢于大膽想象和質疑,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文化知識的創造才能,健全人格,完善個性,做新時代富有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3.2.4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現代社會,個人的創造活動不是孤立的,始終離不開他人或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不會合作很難適應和立足現代社會。教師應順應時代需要把合作精神的培育融入語文教學的主旋律。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相容相合”的心理習慣,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同伴合作關系,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學會學習上相互交流,思想上相互激勵,心智上共同奮進。其次,指導學生理解合作的真實內涵,即在共同的學習中,一起尋找質疑解惑的途徑,一起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小團體內的“哥們”義氣的錯誤認識,這樣才以利活學活用,促進共同提高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和素養。
4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共促進、同發展的互為關系,語文學習,教師不能放任學生自流,應該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文化的趣味性,才能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內驅力,喚起學生的尊嚴感與成就感,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的變化,促進自我文化涵養的發展。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品德修養的需要,是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新時展的需要!
作者:王文娟 單位: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
第九篇:中職語文教學與教材改革研究
近年來,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中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方式也發生著日益深刻的變化,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呼聲高漲,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也相當豐富,百家爭鳴,觀點紛呈,本文擬對中職語文教學與改革的研究進行梳理和論述,以期較為全面精要地把握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和改革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行尋求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一、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與問題
(一)學生方面
中職學生在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等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效果。有研究者指出,自2005年中等職業教育擴大招生規模以來,中職教育從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但相應地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生源文化素質呈整體下降趨勢,中職學生大多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中職語文教學陷入一定的困境。[1]具體而言,生源問題的主要表現是:第一,語言表達能力差;第二,文字書寫能力差;第三,文體寫作能力差;第四,心理素質差,缺少自信心;第五,職業意識差,缺少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擇業心態[2]。生源質量的匱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原始困境,不僅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和超越,而且需要從教學和教材環節入手積極解決這一問題。
(二)教學方面
中職語文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是更為本質的問題,也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綜觀而言,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教學目標來說,中職語文教學是重視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還是基本素質,這些關乎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問題,尚未獲得明確共識,課程目標比較模糊,極大地制約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3]。教學目標的模糊,容易造成中職語文教學方向的偏失。第二,從教學內容來說,因為缺乏統一的中職語文課程標準和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學內容存在某種程度的隨意性,影響了中職語文教學效果。第三,從教學方法來說,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主要表現為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脫離學生發展實際,使本應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變成了知識的單向灌輸[4]。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第四,從教學評價來說,中職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還趨向陳舊,以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為主,以試卷、分數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力形成以及個性差異等,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的運用偏少,缺乏多元評價的視野。
(三)教材方面
教材是實施教學的重要手段,中職語文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也是研究者重點探討的內容之一。具體表現在:第一,目標設定過高,導致教材內容偏多偏難,完成教學任務存在一定的困難[5],換言之,就是“低起點”問題仍然突出[6],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有限,而教材的難度卻沒有下降的趨勢;第二,現有的中職語文教材內容較多,容量較大[7],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較為單一,而且教材在選定內容時具有某種隨意性,在體現中職教育特色與當前中職語文課程改革新理念方面,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這樣,中職語文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某種程度的缺失;第三,教材的層次感并不鮮明,無法比較全面地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分層次教學的理念在教材中體現不足,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材存在起點偏高的問題,而對于學習基礎較好且有能力深造的學生,教材又不能完全滿足其提升的需要。中職語文教材中存在的這幾個問題其實是互為聯系的系統工程,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中職語文改革的策略與方法
挑戰與機遇并存,困境與生機同在,找到了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就有可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許多研究者都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和觀點,有助于啟發我們的思考,進一步明確改革的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行提供有力的依據。
(一)教學改革
第一,針對教學目標的改革:有研究者指出,要設定切合實際的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對普高學生的能力要求直接套用在中職學生身上,這是對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強調[8];也有研究者指出,要確立正確的中職語文教學目標,既要在思想上扭轉輕文的傾向,又要注重語文的實用性,使語文學習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把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作為語文教學貫穿始終的指導思想和學生語文學習的努力方向[9],這是在語文素養的基礎上對語文實用性的強調。綜合來說,中職語文教學,要知識和能力并重,知識性和實用性并行,制定中職語文教學目標,既要使中職語文具有語文的共性,又要適當展現其職業特色和專業特點,這樣的教學目標更加符合中職語文的定位。第二,針對教學內容的改革:為了突破傳統的教學內容,研究者提出,要注意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不能僅僅圍繞傳統的語文教學重點、難點,或語法、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有利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性情、積極思考人生、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10]。這是一個理論認識上的飛躍,意味著中職語文教學從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凸顯。同時,有研究者提出中職語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的交融性問題,認為語文教學內容應相應引入美術、音樂、歷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知識,適當融入當今時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學內容立體化[11];有研究者提出中職語文教學內容與崗位需要相結合的問題,認為對中職生進行語文教學應注重實用性,以職業崗位的需要為導向來設計語文教學內容,體現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12];還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專業化,如:可以根據職業或專業特點,整合、設計語文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與專業特點相結合也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13],又如:根據不同專業,調整和設計語文教學內容,比如旅游專業可選一些介紹文物古跡、描寫山川景物、敘述歷史故事的文章,內容上緊扣旅游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的感知能力[14],這是富有創見性的認識,值得思考和探索。第三,針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得當,可以使中職語文教學事半功倍,所以對教學方法的研究相當必要。許多研究者都認為要改進教學方法,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如: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采用競賽式教學法,提升學生積極性,結合網絡平臺,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15];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語文課堂,運用討論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思維,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參與表演,體會快樂學習等,這些都是對于教學方法的具體闡釋;還有研究者從理論層面闡述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幾大原則,如“課程內容注重人文性和實用性相結合”,“教學目標注重養成性和簡單性”,“教學手段賞識性和公平性結合”,“教學形式新穎性和多樣性相結合”,“教學效果注重長期性和系統性”等[16]。第四,針對教學評價的改革:為了改變以往中職語文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方式相對單一的情況,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設想。比如,倡導過程性評價,建議中職語文教師改革以試卷或分數為主要評價依據的終結性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個性特征,記錄學生不同時段的學習狀態[17],提出要建立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突出過程評價,既能展現平時的學習狀態,又能體現最終的學習成果;倡導發展性評價,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評估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肯定學生的努力和熱情,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倡導多元評價,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尤其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充分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換一個角度而言,多元評價也意味著從“單一的試卷測試模式”向“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模式”轉變,比如通過試卷測試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書寫、寫作能力,再通過對話考查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教材改革
教材作為實施教學的重要載體,一直備受矚目也頗多爭論,針對中職語文教材中存在的問題,許多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觀點和意見。從宏觀角度來說,有幾種傾向性的觀點:一是控制內容總量,降低知識難度,在中職文化課程教學時數有限的情況下,盡量精選終生學習必備的知識和職業生活必需的內容;二是教材要“面向職業”,突出職教特色,中職學生的學習要符合未來職業和崗位的實際需求,中職語文教材的編排和設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在教材中適度融入職業理想、職業精神教育[18];三是在選文方面要有新的認識和突破,要創新選文標準,適當吸納一些彰顯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的作品,以及一些反映現代科技成果與文化生活的文章,要適當增加時文,充分體現語文教材的時代性,拓寬學生的人文視野,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從具體編排角度而言,研究者們對中職語文教材內容的選編形成了某些共識。比如,中職語文教材可以突破以閱讀教學為主線進行編排的傳統格局,轉變為以實用文寫作、口語訓練、閱讀探究相結合的綜合編排[19],減少傳統閱讀教學,強化應用文寫作、實用口語訓練乃至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近年來中職語文界的共同呼聲;在教材體系的編排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認為中職語文教材可以分為基礎教材、提高教材和特色教材,供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作彈性選擇,其中,基礎教材是中職學生都要學習的基礎內容,按照中職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要求進行設計,提高教材是文化基礎素質要求較高的專業或需要繼續深造的學生必須補充的內容,按照中職學生的提升需求進行設計,特色教材則是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長而設計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是圍繞教育部頒布的中職語文教學大綱進行的,比如對中職語文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的研究和探討[20],將深化對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理解和認識,促進中職語文教學的新發展,這方面的研究可以進一步展開。
作者:吳暉湘 單位: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第十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誦讀策略
朗讀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大量的實際研究可以證明,朗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新課改推進的當今社會中,眾多語文教育者將重點轉移到學生朗讀教學上來,換言之,語文教學從注重知識傳授轉移到學生語文能力培養上來。為此,本文立足于朗讀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究中職語文朗讀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朗讀教學的作用
朗讀環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突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開啟學生的智力,并提升學習效果。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讀戲劇時,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當角色定位之后,通過朗讀對戲劇中的沖突進行分析。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雷雨》戲劇分角色朗讀,當魯侍萍與周樸園見面時,教師指導學生充分了解戲劇中的人物關系,在兩人見面時一句“你姓什么”的語氣變化分析,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男主人公的虛偽與無情。在朗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將戲劇中人物性格進行整體把握,還能提升對該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另外,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是一種學問,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在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得到較多的語言練習機會,將無聲的課文以逼真的情景再現表達出來,是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二、中職語文朗讀教學實施策略
(一)朗讀材料分類教學
1.詩歌教學
古代詩歌講究韻律,通過平仄生相互交錯,在字里行間產生一種跌宕起伏之美。正是由于詩歌具有精練的語言,才能產生悅耳的音樂。因此,在詩歌的閱讀教學中重點就是帶領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在實際朗讀中需要抓住詩眼,由于詩歌的思想情感都集中在詩眼中,學生很容易抓到重點。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再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的“紅”與“綠”。學生在詩眼中的情感把握有助于閱讀。
2.散文教學
中職散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散文教學地位突出不僅是因為其具有較為精練的語言、行文比較雋永、語言運用手法巧妙,還因其內容美妙,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散文教學有很多難點,散文的形式比較散亂,但是神韻不散。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散文教學時需要注意朗讀的層次,在不斷朗讀中研究朗讀方法。首先是帶領學生進行認識性朗讀,從散文中字的音、形以及詞義等表層含義出發;然后,學生進行基礎性朗讀,在對文章整體形式進行把握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文章上下結構進行反復朗讀;最后是散文的創新性朗讀,該環節中以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為基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文章進行剖析。
3.戲劇教學
戲劇對于語文來說是一門綜合性的教學資料,其中糅合了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這門綜合性的教學材料對這些方面進行統一組合,在語文教材中體現了一種新的社會風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在生活中不能真實感受到的場景,在情感形式上增強了學生的體驗。對于戲劇學習,重點在于怎樣理解戲劇的矛盾與沖突,在戲劇中,其矛盾越是尖銳明顯,戲劇越能迸發出藝術魅力。此外,戲劇更打動人心的是其社會化的語言,純粹化的口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劇本。
(二)中職朗讀教學突出實用性
中等職業學校是職業教育的主要載體,其中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但是在很多中職語文教學中,不能正確認識應用型語言教學的實施。因此,中職語言教學需要注重其教學的實用性,朗讀教學的實施,在語文教學、寫作教學、口語教學等方面作用突出。語文教學能夠與學生專業教學進行融合,為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供知識基礎。例如,在進行《鴻門宴》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朗讀,學生在課前對課本進行精心排練。在劉邦、項伯、項羽等人進行對話環節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人物不同特點進行朗讀,并提倡學生即興發揮。學生在進入人物角色朗讀中能夠深刻感受到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情懷,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職語文教學任務重大,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勞動者的責任,因此,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是擺在中職語文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實現學生語文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為此,本文立足于朗讀教學模式的作用,研究中職學校語文朗讀教學的實施策略,以期提高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效果。
作者:楊芳 單位:興平市職業教育中心
- 上一篇:青少年的話語模式及其道德教育意義
- 下一篇:全面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實踐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