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開放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6 09:53:00
導語:作文開放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開放課堂
在應試教育的禁錮下,學生的生活范圍只是校園小天地再加家庭鴿子籠,生活程式只是圍繞讀書這個中心環節的機械式動作,而生活內容則局限于課堂內外的無休止訓練。這種緊張而單調的生活節奏,使學生全然喪失了一種從容不迫的心態去擴展生活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內涵。這樣,學生的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癢,閉門造車。
為克服這種弊端,教師首先要放開眼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嚴格控制課堂講解時間,控制作業量,給學生松綁。為開拓學生視野,筆者專門在每周5節的語文課中設立一節閱讀課,推薦學生看《小小說選刊》《散文》《科幻世界》《雜文選刊》《故事大王》等。同時,指導學生閱讀和摘記的方法。我還拿出自己訂閱的報刊和他們互借,拿出自己的摘記本讓他們傳閱,使班級里借書、看書、摘記蔚然成風。在假期,筆者布置學生看名著,寫讀后感,既開拓了閱讀領域,又提高了文學素養。當然,社會才是真正的大課堂。結合學校的“社會服務課”,我積極引導學生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服務。比如:勤做家務、為群眾寫春聯、用擦皮鞋的錢和貧困孩子結對子等。這樣,既體察了小日子的質樸,又感應了大時代的脈動;既拓展了生活視野,又豐富了人生經歷;既積累了素材,省去捉襟見肘之窘,又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
二、開放過程
開放過程就是要把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獲得無拘無束的自主體驗,放飛寫作靈感,解放個性,做寫作的自由人。在過程的開放中,我主要抓住兩個方面進行。
其一,用周記訓練快速提煉生活,指導學生寫好友情、同學情、師生情、親情以及對某事物的一點小看法等。如《父母的愛情》《老師的煩惱》《南瓜組長》《我有新媽媽了……》《大廚爸爸》《我看“韓寒熱”》等,或情真意切,或妙趣橫生,或見解獨特,都是緣于周記給了學生新鮮的空氣、廣袤的空間。批閱時,我總是重在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是師長,似朋友,如切如磋。有時,為了得到我長長的“留言”,他們甚至暗暗搞起了“競爭”。周記,使學生拋棄條條框框,寫己所想,樂在其中。
其二,通過作文培養反復推敲的習慣。作文,一般要和單元要求相一致,故重在培養審題、立意及修改的習慣。清代戲劇家李漁認為:“凡作傳奇,當開筆之初,以至脫稿之后,隔日一刪,愈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無瑕瑜互見之失矣。”因此,我指導學生用“冷卻法”修改作文,要求一鼓作氣寫好初稿,再留紿他們較長時間進行回顧修改。一篇作文,從開始構思到成文上交,往往要經歷十余天時間。期間,我將修改作為“重點作業”布置。批閱時,先檢查修改稿,將其和作文結合打分。此外,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都有參考題目,我總是鼓勵學生另取題目,鼓勵他們將一般記敘文寫成小小說、散文。這樣,能讓學生穩中求活,并在自我修改中不斷提高。
三、開放評議
評議包括作文打分和講評。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要求比較苛刻,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以小作家的標準去要求學生。有的學生,寫了五六年的作文,卻從來沒有一次得過80分以上,難免心灰意冷。我打分喜歡“高高在上”,基本分為85分,比較好就得90分,高的可達95分甚至滿分。同時,對學生不再“一視同仁”,對基礎差一些的,降低標準,鼓勵,鼓勵,再鼓勵。如果寫“歪”了,就干脆不打分。至于評語,避免俗套,追求個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針見血,飽含期望。我發現,每次發作文,學生都非常激動。他們不單關注分數,更關注老師的“看法”。
再說講評,我主張寫前不過分強調“章法”,寫后則要博采眾長。每周,我還會安排1節課用來交流周記、講評作文。交流時,讓學生勇敢地上講臺朗讀自己的“作品”。講評時,既指出優點,也指出不足;有“面”上的總結,更有“點”上的突破。同時,我結合下水作文(1997年出版的《王秋珍下水作文集》中的老作文或新寫的作文)以及當初構思、選材的經過進行指點。其間,更多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的開放性評議,不僅輸出知識信息,還輸出情感信息,在講評過程中,形成師生、生生互動,使師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學關系更加和諧。在相互表揚中,獲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長補短中,促進競爭。
四、開放園地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任何活動都有一種企求達到成功的愿望。但倘若每次作文,“發表”的總是同樣的幾位學生,就會使其他學生自慚形穢,喪失信心,使這幾位“穩坐釣魚臺”的學生驕傲自矜,缺乏積極的競爭意識;我的要求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品嘗成功的美酒,又讓他們不滿足自我,不斷跨越新的高度。
有人認為,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表”作文簡直難于上青天。其實,也不難。這里也有個“層次”問題。
第一層次是作文展讀會和班級墻報。每周一節的作文周記展讀會,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只要有閃光點,哪怕是一段,也不妨采用。每次“發表”十余篇,一個學期已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在此基礎上,選擇作文編出班級墻報,使文字可見可觸,更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基礎特別差的學生,選擇特別精彩的一句在班級凡人佳句欄內“發表”也未嘗不可。
第二層次是“校園之聲”。“校園之聲”作為學校廣播站,能讓學生的作文從班級走向學校。由于班上輪流開展了三分鐘演講,我就選擇優秀的講演稿推薦給“校園之聲”,同時也推薦一些周記中的小論文,這樣,能使學生輕松而愉快地發表作文。
第三層次是班刊。出版班刊《金秋》可謂是我的作文教學特色之一。迄今為止,我已擁有了十余本班刊。班刊欄目眾多,內容豐富(每學期一期,每期100多篇),儼然正規出版物。它兼顧面廣,或文章,或妙語,或照片,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作品”。因此,它讓每位學生愛不釋手,可謂其喜洋洋者矣。
第四層次是在報刊上發表。我鼓勵學生自己向報刊投稿,告訴他們,“發表”不是目的,投稿本身就是一種提高,并給他們講述一些名作家“屢敗屢戰”的軼事,從而使學生端正心態,又熱情不退。當然,我自己也熱情高漲,不時給報刊寄一些學生作文。幾年來,學生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有100多篇,獲獎70多篇。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蘇霍姆林斯基)在一次關于興趣的民意調查中,兩個班136位學生,100%喜歡語文,97.06%的學生不害怕作文。可見,作文并非“捉魂”,它是智慧的花朵、心靈的表白、創新的舞臺,只要正確引導,必將成為學生生活的必需。
- 上一篇:跨國投資決策稅務籌劃論文
- 下一篇:稅收法律性本質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