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現狀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3 10:25:00

導語:作文教學現狀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文教學現狀管理論文

[內容]

為了了解中學作文教學現狀,改進作文教學,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最近,我們對作文教學的諸多方面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班級有8個,共410人。其中初中4個班,204人;高中4個班,206人。8個班既有城市中學的,也有農村中學的;既有重點中學的,也有一般中學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說服力。調查內容包括作文題材、命題形式、表達方式、作文指導和講評、課外練筆等方面,幾乎涉及到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層面。下面結合調查的結果加以分析、探討。

一、關于作文題材

題材是寫作者攝入文章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學生熟悉哪些題材領域,了解他們作文材料的來源,對我們的命題及作文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所熟悉的題材領域從總體上來說依次是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從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數呈遞減的趨勢,而初中則反之,呈遞增趨勢。可以說高中生的生活視野比初中生要廣闊一些。二是中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和興趣。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再加上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信息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和形象性,使學生對社會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從中獲取了豐富的知識。為了具體地了解中學生對社會生活關注的焦點,我們設計了一個簡答題:“在社會生活中(包括新聞媒介所報道的),你最關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當然是五花八門的,但比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聞、熱門話題(包括《焦點訪談》中的內容)、世界體育賽事、國際軍事沖突等,可見當代中學生興趣廣泛,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參與意識。由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和評論,如《向“下海”的老師進一言》、《閑話“追星族”》、《我看學校招收“自費生”》、《我為東亞殘疾人運動會歡呼》和《小山智麗(即何智麗)該不該挨罵》等。

學生作文題材取自自身生活經歷的為數最多,而虛構的也不在少數。學生的虛構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編硬造毫無疑問要加以反對。學生寫作時生編硬造往往是教師隨心所欲的“命題”逼出來的。以取自書刊的間接材料作為作文題材,高中生人數超過初中生一倍,可見高中生的閱讀面更廣,吸攝力更強。在作文指導中,我們應多引導、多鼓勵學生去寫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寫出真情實感。

二、關于命題形式

命題形式指教師命題與自由命題、命題作文與供料作文。

喜歡自由命題的學生比喜愛教師命題的多,占被調查人數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題在選材、立意、謀篇、表達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靈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潑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師命題或脫離學生生活,或過俗過濫,限制過死,以致倒了學生的胃口。適當地讓學生做一些自由命題作文,即古人所倡導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條契合學生寫作心理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汲取。歐陽修主張“作文之體,初欲奔放”,謝枋也認為“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小心”。劉國正先生也提倡讓學生多寫“放膽文”,即讓學生自己擬題自由作文,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當然,完全“放”長期“放”是不行的,可將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結合起來,間隔反復,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師的命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生活、情感實際,點燃他們寫作的欲望。

喜愛命題作文的同學略多于喜愛材料作文的同學。從具體的調查材料來看,初中學生喜愛命題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學生在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這與初中段較多地訓練命題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適當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學生的思維定勢有一定的關系。

三、關于文體和表達方式

從表5、表6統計的數字來看,初、高中學生在文體和表達方式的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年齡段差異,初中學生喜歡記敘文和敘述、描寫表達方式的占有優勢,高中學生喜歡議論文和議論這種表達方式的占有優勢,反映了初中學生偏重感性思維、高中學生偏重理性思維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可因勢利導,引導初中學生多寫記敘性的文章,要求寫得具體、生動、形象;而對高中學生,應引導他們多分析一些社會、人生問題,力求深入、辯證,具有理性色彩。

選“說明文”和“說明”的只有20人和12人,分別只占總數的4.9%和2.9%。學生為什么對寫說明文這么不感興趣?一、說明文的內容要求具有科學性,不含或較少含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一般來說,學生較難把握,缺乏探究的熱情;二、說明文閱讀教學往往顯得枯燥、平板,知識講解多,而情趣激發少,因而也間接影響了學生對寫作說明文的興趣;三、說明文寫作教學方法單一,往往滿足于布置題目,不善于喚起學生的寫作沖動,不能使學生體驗到作“有米之炊”的成功的樂趣。說明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表達能力,與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要重視說明文的寫作教學。在說明文寫作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寫作興趣,要有一個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階段,決不能以布置一個題目或交給幾則材料而簡單了事。可以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如組織學生上街檢查、搜集錯別字,然后,說明產生錯別字的現象、原因和糾正的方法;也可以設置特定的情景,如讓每個學生帶一樣自己心愛的玩具或工藝品,互相觀摩、欣賞,然后說明它的形象特點和心愛的原因等等。總之,要讓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

四、關于作文指導

根據“你對作文指導有什么要求和建議”的提問,學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這些回答出自內心,發諸真情,是我們平時所不易聽到的,對我們改進作文指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生的要求和建議主要集中在下列三個方面。

第一,作文指導要著力于激發寫作興趣,打開思路,并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間。“作文指導應指在要害處,導在興趣上,讓學生的眼睛發亮、發光。”“指導時多點撥,少一些老師自己的見解,這樣可使我們打開思路,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寫,不致在框框里打轉。”“對于一些題目,老師不應講得十分透徹,應該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這些話語在指出了教學弊端的同時提出了懇切的希望,值得我們反思。在這方面,國外的一些作文指導經驗可資借鑒。如英國的作文教學,鑒于學生不會寫好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就在學生作文前,教師先設法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啟發和素材,如看圖畫,讀書,聽音樂,看戲劇,討論等,以喚起學生作文興趣。

第二,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或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神游其中,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學生的生活經歷比起成年人來當然不夠豐富,但也并不是白紙一張。作文指導應該喚起學生對自己某種生活的回憶,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強烈沖動。學生說得好:“建議老師著重開發同學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從而使同學們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體會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師講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虛構。”“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確實,有豐富的生活,有強烈的表達動機,才有可能寫好作文。

第三,適當淡化寫作技巧的指導。對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作一些相機點撥,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談作法,而不注重開啟生活、情感這一源泉,那就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誤導學生,使他們以為只要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就可以包醫百病了。不但如此,“過多地強調寫作技巧的提高,學生反而對寫作文易產生厭惡的情緒”。(王晨、徐同編《國外語文教學概況》第39頁)因此,有必要提出“適當淡化寫作技巧的指導”這一觀點。對此,學生也有強烈的呼聲:“作文指導對寫法不能提示太多,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思路。”“應理論聯系實際,少講空話、套話。”“作文指導應將學生易寫偏的地方加以點撥,但最好不要多舉例,多講解寫法,否則易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個范圍內,得不到擴展。”確實,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力戒空話、套話,作一點切實、精要的點撥。

五、關于作文批改和講評

真正要求精批細改的學生只占少數(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認為不妨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學生認為比較有效的作文評改方式是教師批閱后加以講評。這后一種評改方式是教師所經常運用并取得了實際成效的,為學生所熟悉和喜愛。

為了更加具體、深入地了解學生對作文講評的要求和建議,我們又采用要求簡答的形式進行了具體的調查。學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個方面:一是遵循鼓勵性原則,就是多肯定,多表揚,少批評,不嘲諷,即使對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著誠懇親切的態度,嘲諷決不是教學幽默。學生說得好:“講評時,好的文章應加以表揚和宣讀,而對較差的文章則不應責備。否則容易使這些學生難堪,從而失去對作文乃至對語文的興趣。講評時,應將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訴學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講評課上成批評課或笑話課。”我們應該讓學生特別是作文差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們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并使這種快樂和信心轉化成追求的具體行動。二是多采用比較的方法。學生說:“講評時應重復一下作文指導時的話,好讓學生與自己的文章對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講評時最好把好的作文與差的作文都讀一讀,先讓我們自己比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讀一、兩篇范文,讓我們在比較之后有所收獲。”“作文講評應以一至兩篇好文章和差文章為例,先讓同學們發表意見,然后老師講評。”這些建議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較:一是將習作與寫作要求進行比照,二是將好作文與差作文進行比較,三是將學生作文與范文(或優秀作文)進行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為什么”。講評時羅列一些現象,套用幾句術語是懶漢的做法,我們需要的是根據學生的作文實際作一些具體深入的分析,正像學生所要求的:“作文講評要有針對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說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說它不好,都要使我們弄清楚。”講評不必面面俱到,但對講到的那一點必須抓準、講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關于課外練筆

課外練筆是作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作文教學必要的補充和延伸,理應列入我們調查和思考的范圍。

表8

(附圖{圖})

表9

(附圖{圖})

應該承認,近年來通過教師的努力,課外練筆這塊荒蕪的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離開理想的境界還有相當的距離。從表8可以看出,經常練筆的學生只有36人,占總數的8.8%;有時練筆,但不經常的人數較多,占有62.7%;很少寫和不寫的卻有117人,占有28.5%,呈現出頭小、中間大、尾巴也不小的態勢。我們應大力提倡、鼓勵、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練筆,使“有時練筆,但不經常”的學生向“經常練筆”轉化,而不致滑向“很少寫”乃至“不寫”;使“很少寫”和“不寫”的向“有時練筆,但不經常”甚至“經常練筆”轉化,形成人人經常練筆的可喜局面。要形成這樣的局面當然需要教師的熱情鼓勵和精心指導。具體的做法可以是:1.瀏覽后興之所至寫點評語,重在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溝通感情;2.鼓勵學生給練筆插圖;3.鼓勵學生將練筆編成集子,并擬出“書名”,如“百草園”、“鵝卵石”、“牛犢”之類;4.在班上宣讀或張貼;5.將優秀的練筆向有關報刊推薦。總而言之,要調動多種手段,精心培育、保護、增強學生練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樂于練筆,勤于練筆。

至于課外寫作的方式,有半數學生喜愛隨筆,有半數學生喜愛寫日記和摘抄。在這方面,可以隨學生性之所近,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