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風格論文:地域區別影響古代作家風格

時間:2022-01-27 09:10:15

導語:地域風格論文:地域區別影響古代作家風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域風格論文:地域區別影響古代作家風格

本文作者:夏肖蓉單位:溫州城市大學·溫州廣播電視大學

地域文化,一般是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來定義的。我們認為,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地域文化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社會學、文化學都認為,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響一方經濟、造就一方社會,于是就有了以地域劃分的從內容到形式都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宏觀上的文化是指所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合,具體又可指多元的文化形式。如從世界性范圍來說有中國文化、阿拉伯文化、歐洲文化等,單從我國來說,也因不同社會結構和發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環境、資源風水、民俗風情習慣、政治經濟情況等因素,因而孕育出不同特質、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例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趙文化、中州文化、齊魯文化、三晉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贛文化、閩文化、嶺南文化等等。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原型(archetypes)是“最初的模式,所有與之類似的事物都模仿著這一模式。”地域文化就有著原型意義的最初的模式特征。古代作家受其影響,而不由自主地模擬著這些模式。地域文化成為一種“象征,通常是一個意象,它常常在文學中出現,并可被辨認出作為一個人的整個文學經驗的一個組成部分。”地域文化對人的影響、對文學的影響,對作家風格的影響是廣泛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

不同地域催生的文化具有性質、形式等差異

不同的地域,使得地域文化顯現出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地域經濟、政治的發展程度,制約著文化的發展水平。古代中國曾有不少經濟繁榮的時代,更多的是戰亂年月。不言而喻,戰亂時代,民不聊生,其文化所受的摧殘就更為嚴酷了,文化的發展當然是微乎其微的。而即使在和平歲月,文化的發展,仍是有著地域上的巨大差別。盛唐時,乃以京畿一代的政治、經濟、交往最為繁榮,因而文化發展快,文化活躍,文化氛圍濃厚。地域的不同,使得文化對歷史的承傳顯示出差異。這主要表現在,交通發達的地區,歷史文化的承傳和時間往往是同步的,連接快速,與時俱進。而在偏遠地區,文化的承續,更多的是守舊和固陋。區域不同,使得對歷史傳統的認同在同一時間區段中出現差異。地域的不同,使得文化的表現形式也大相徑庭。這主要是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語言、習俗和民族特點,使得當地文化帶有濃厚的地域和民族特征。漢族地區以漢語言為主,因此,漢族文化發達。少數民族地區,語言迥異,以少數民族語言交際,就成了在地的基本方式,其文化氛圍就帶有濃厚的方言特色。例如古代的嶺南,多為少數民族所聚居,受其語言影響,文學創作的形式,口頭創作較多,民間文學多以口頭傳承。大量的民歌、說唱作品,多以口頭為主,即使有所記錄的,仍然是基于漢文字基礎上的自創載體,以應付文化流傳所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文明史。一些地方的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沿用主要民族的文字,這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自己民族的文明發展,少數民族地區也因此顯得后滯,這都是典型的歷史現象。此外不同地域還因此而有文化內容、文化功能等方面的差異。基于不同的地域,及其各自不同的政治、經濟、交通發展狀況,以及不同的傳統、習俗,就派生出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自古以來一直延綿著。

地域文化影響古代作家的具體表現

(一)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影響著古代作家的心靈世界我們知道,心態直接彰顯主體的風格個性。而不同的環境、氛圍和場景,往往催生出不同的心態。劉勰所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審美感受差異,即沿于外界客體的不同,對主體產生的審美感受也不同。作家的創作過程,往往是借助外界客體的審美把握,產生心態的躍遷,而出現不同的藝術想象。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促使文人創作沿襲并致力于表現這些性格。有些地域文化的特點是才華恣肆、閑散虛浮、豪放自由、溫情優柔等,有些地域文化的特點是瑰麗清奇、詭秘飄忽、善感多情等。這些描述可能不是都那么明顯區隔,大多可能都有相近、相交的地方,但仍是有其主要的分野的理由的,而這些不同特色,對古代作家的風格影響是極為明顯的。拿巴蜀文化來說,巴蜀文化有著我國古代眾多地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文化形態,大盆地的地理環境,催生了巴蜀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靈世界,這樣,神奇、神秘、神妙,就成了巴蜀文化的顯著的特色。而在地作家往往也自覺地依附這些性格,并逐漸厚積出自己的審美個性。例如,巴蜀文化中,體現著豐富的心靈世界的神妙之處。主要是指蜀人在文化心理和思維定勢上,有著明顯的浪漫奇特、富于夢幻的思維傳統,從三星堆人的奇特想象,到李白的浪漫,到蘇軾的豪放與夢幻,直至今天所見到的許多巴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韻,無一不顯示出巴蜀地域作家們心靈世界的無盡的神妙。

(二)地域文化中的地理生態環境影響著古代作家的審美個性審美個性即是審美風格的顯現,不同的審美個性,決定了作家的不同愛好和偏重。不同的地域生態環境、生活方式、民歌、戲劇等文化藝術,影響著作家的審美個性。古代作家的審美個性,是由古代作家文學創作整體藝術素養所決定的,是他們的整體文學藝術創造建構的個性化實現。也就是說,古代作家有什么樣的藝術素養,在文學創作上有什么樣的藝術追求,也就會表現出什么樣的審美個性。比如說作家的審美態度、審美理想、審美思維方式與習性、審美知覺、審美情感、審美想象,還有作家的心理氣質、文化人格等等,都與審美個性建構起一種雙向影響與滲透的內在關系。而作家所在地域文化對其審美個性與風格的影響作用,尤其明顯。往往,生態惡劣,水土異化,主體心境沉悶,個性遭受壓抑;生態優美,主體心情舒暢,個性得以張揚。就作家來說,其創作個性也會隨著環境和生態的優劣而呈現不同的變化,連帶影響作品思想的變化。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活動于離亂之間,因而最有憂患黎元的感受。詩人生逢安史亂前的全盛時期,目睹了危機潛藏但仍繁華豪奢的開元盛世,在安史大亂中顛沛流離,親身體驗了戰亂給民眾帶來的血淚苦難,中晚年又目睹了唐王朝衰落的開始。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歷史大轉換時期社會治亂盛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和廣人民群眾的命運休戚與共,既是社會生活縮影,也是歷史真實的寫照。這種生態環境的變化,制約著作者的審美感,因而使得杜甫的創作更多地體現出沉郁頓挫的風格。《兵車行》用鋪敘渲染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生離死別的圖畫,為全詩創設了一種悲涼的氣氛。在這些平實的敘事語言中字字句句蘊含著詩人對統治階級窮兵默武的譴責;對廣大勞動人們的無限同情。正是生態現實催生了作者的批判激情。杜甫的大量作品,反映的是人民的苦難,這都是與他所經歷的生態場景有關的,正是地域的離亂現實,影響了作家的創作個性風格,使其作品主要的以譴責為主。“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甫詩歌創作的審美風格的第一性征。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又與他憤懣現實,并設想跳躍現實的理想追求有關,也正是他經歷了現實的污濁的結果。類似地,柳州古屬南蠻,柳宗元被貶到柳州,任刺史,其審美心理受制于環境,加上被貶謫的憤懣,因而產生郁悒之感。他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詩云:“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詩所顯示的,正是作者久滯南蠻而生愁思茫茫之感,心境惆悵,乃至于影響其創作個性,因而顯現出類同杜甫的沉郁頓挫的詩風。

(三)地域文化的繁榮程度影響著作家的創作傾向地域政治、經濟的繁榮促成了文化的發展,因而更多地催生了許多作家及其作品。越是經濟繁榮的地方,文化越是發達,這是物質第一性征的顯現,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必然。歷史上的許多時期,往往是以京城為中心,輻射出強弱不同的文化圈,越是接近京畿的,就越繁榮發達,古今中外皆然。于是,文化圈中心的作家作品,也就越豐富多彩,文人輩出,文采斐然,創作成果豐碩。即使在異地產生不少的作品,也多是與京畿文化有關的,或是從政治、經濟中心,波及出去,或是一些作家從京畿遷徙過去。文人空間移動形成的運動軌跡,即移入場和移出場的轉換,使得異地也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但其作品仍然與原來所在的地域有關。當然,隨著移動時間的推移,文人活動地點的變換也在改變著自己描述的對象,因而使得他們的創作風格也隨之發生變化。古代作家的創作,京都往往是創作最集中的地方,這是文學藝術創作地點呈現的普遍性規律。初唐、盛唐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宮廷應制詩,這些以歌頌為主的作品,以絕對優勢稱霸詩壇,而且詩壇領袖也在宮廷應制詩作者中間產生。這時候的京畿出現的文學作品,大多是應景之作,為歌功頌德的多,這就與地域文化熏陶有關,地域文化導致了作家的創作傾向被牽引,使得詩歌作品的基本形式和內容分別為以文館為中心、以帝王為中心和以朝臣為中心等。而在中晚唐時期,雖然二京所在之地陜西、洛陽,詩歌創作數量的絕對值還是遠遠高于地方,這都說明,地域政治、經濟的繁榮,是明顯地影響著地域文化發展的,地域文化的發展又促成了文學創作的繁榮。當地域文化從歌舞升平中變形以后,作家的創作傾向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南宋遷都,經歷磨難,地域文化中,即使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頹廢,但更多的是關注國家安全、抵抗外侮,于是,作家的創作傾向更多的是體現在愛國上。于是就有了陸游的抒發憂國憂民的思想和報國壯志的詩篇,表現出豪邁悲郁的風格,有了楊萬里痛苦、婉而多諷的詩風。確實,地域政治、經濟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地域文化的發展狀況,地域文化的高低水平又直接決定著文學創作的榮枯和作家的創作傾向。

地域文化對作家風格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所概括的,還有其他一些,例如,不同的地域文化,還能夠催生不同作家的審美愛好、行為習慣、創作傾向和價值觀等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關系到作家的創作風格。今天看來,這樣的影響狀況,存在著利弊互現的狀況。有利的地方在于它能豐富文化的形式,豐富作家的創作風格,使多元風格充實著創作現實,繁榮人類的文學藝術。不利的地方則可能在于傳統因襲和地域限制,往往不利于吐故納新、與時俱進,不利于各種風格的解放、開放和融合。看來,地域文化對作家風格及其他方面的影響,都是不能忽視的,必須正確對待,有意識地揚棄和升華,以促成作家風格的豐富和完型,促成文學創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