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營造真實感藝術創作論文

時間:2022-05-12 03:30:24

導語:電影營造真實感藝術創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影營造真實感藝術創作論文

電影劇情的真實感范疇

如何才能使劇情真實,沒有虛假的成分在里面,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各有言辭、莫衷一是。對于電影劇情真實性的討論最早出現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這位古希臘的哲學家說:詩人和歷史學家一個用韻文敘事,一個用散文敘事,他們之間的不同,不是他們文體表達方式的不同。亞里士多德喜歡用韻文敘述歷史,這樣的格律并非是限定內容的固定方式,能具有較好的藝術效果,唯一不同的是事情是否真的已經發生。因此,詩比歷史更加富有哲學性,而成為更高境界的東西。詩詞通常表現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情,而歷史記錄的是過去的具體事件,”這種觀點雖是一個較好的定論,但現實中的矛盾并不會消失,詩人認為此事“有可能發生”,而觀眾不可能全部贊同作者的觀點,有些觀眾認為作者所敘述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縱觀文壇的發展歷程,許多文壇名家都對文藝創作中真實與虛假問題,提出過精辟的觀點,結果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其中較權威的觀點有:郭沫若的“失事求似”之說,茅盾的“兩個真實統一”之說,余秋雨的“七項原則”之說,邵荃麟的“實實在在寫史”之說以及郭啟宏的“傳神為上”之說等。在這些觀點中,實施性較強的當屬余秋雨的“七項原則”之說,其宗旨為:“一,對影響力較大的歷史事件要反映其真實的一面。二,史書上確有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必須真實,他們若為劇中主角,則更為嚴謹。三,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要清晰,時代特征、歷史氛圍以及社會狀況要做到真實。四,劇中由于劇情需要虛構的部分,要符合特定的歷史情境。五“,真人假事”其所發生的事不但要與“真人”的身份、性格相匹配,還要符合特定的歷史情境。六“,假人真事”,即劇情中虛構的角色在承擔歷史上發生的真事時,該“假人”外表和內心特征要與歷史事件有內在的統一性。七,對于劇情中真實的內容,即所謂的“真人真事”要徹底保全其歷史的原貌。”余先生的這段高論,對于歷史題材的電影藝術創作,確有較好的借鑒作用。然而,它的不足之處是,它無法做到讓任何題材的作品都能做到真實而不涉假。在國外同樣存在著這樣的爭議和矛盾,最具權威性的說道是德國電影家法斯賓德的一句名言:“戈達爾說,電影是一秒鐘二十四格的真理。我說,電影是一秒鐘二十五格的謊言。”這兩種說法觀點相悖,但都各自立場堅定。崇尚真實,藐視虛假,是人們內心在接受事物的潛意識。然而,真實的界定很難把握,即便理論家的文章中滿是為了證明真實性的各種論述,但電影創作者在創作中,依舊是茫然無措無從著手。其實,電影藝術的創作和其他敘事文藝作品類似,為了讓觀眾在觀看電影作品時真正融入到劇情發展中,隨著主人公的情感波動而起伏。換言之,對于創作者追求的真實感并不是理論上的或者客觀存在上的真實,而是以使廣大觀眾認可劇情,與角色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即所謂的“真實感”。真實與真實感,雖一字之差,卻分屬不同的學科領域。所以,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真實,而是真實感,即以真實感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最大限度使觀眾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實現感同身受的境界。二千多年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可信卻不一定有的事,比不可信卻有可能發生的事有意義”。亞氏名言中的“可信”與“不可信”,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真實感,即影片事件所給觀眾帶來的主觀感受,而并非純粹追求歷史事件的真實。

營造易信不疑的劇情風格

風格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有意或無意的在自己作品上產生的一種特色形態,定型以后的風格會受到與之審美取向相同的人的借鑒和模仿。風格的另一個代名詞叫“主義”,藝術理論把不同的作品分成不同的“主義”,有多少個主義就有多少種風格。具體來說有以下六種主要的風格:現實主義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自然主義風格、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后現代主義風格等。“主義”是不同國度在特定時期、特定理論體系支撐下的創作產物。它有自己的規律性和秩序性。從一定視角上看,各個“主義”表現的是藝術特色與生活的關系,或疏、或密、或近、或遠、或形似、或神似。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就要求創作者在對作品風格定位時,要準確把握特定的歷史、地域、生活方式等理論。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劇情去擬真,可以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夸張的后現代主義風格或浪漫主義風格,這樣不易讓觀眾起疑,從而增加劇情的可信度。電影創作者要營造熟人熟事,觀眾才會易信無疑。這是一個普遍的創作法則。同時,如若電影編劇對各類電影題材都很在行,那么大部分觀眾都能切身感受到真實感。老舍創作的經典作品《茶館》,就是運用現實主義風格的手法,展現了一幕真實的故事情節。雖然該片也有人評價“故事不夠緊湊,人物雜亂”,但是,沒有人懷疑該片的真實性。因為老舍對老北京的普通民眾、市井風俗等十分熟悉,在與觀眾書信互動時,老舍這樣說:“官場達人我不熟悉,無法描述他們生活的真實面貌。我所結識的都是小人物,這些人過著清談的生活,常下茶館,我就把他們集中到一個茶館里,從進出茶館人物的變換洞悉社會百態的變換,同時映射出當時的政治時代特征等信息,這就是我寫茶館的初衷”。正因為老舍熟知北京文化,對茶館文化深有研究,其作品《茶館》的真實性讓觀眾深信不疑。曾一度熱播的《霸王別姬》《活著》《圖雅的婚事》等影片引起了較好的反響,在這些影片的真實性問題上觀眾均具有較高的認可度,這幾部電影的編劇均為蘆葦,是位資深的劇作家,由這樣一位深諳其道的編劇營造劇情,鮮有人疑其不真。為了表現電影的真實性,電影會竭盡全力向受眾展示其真實的一面,如影片中角色的造型、劇情、動作等,攝影機常常以客觀或主觀的視角讓受眾去觀察和體會。使之在精神的時空里,由直觀的生理接觸潛移默化為生理感受與意念幻覺,從而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附加到影片中某個角色的內心世界,站在片中人物的角度和位置來感受劇情中所上演的內容,有時還會將自己置身于劇情中去想象接下來的劇情發展。例如,電影《沉默的羔羊》就成功運用了現實主義藝術特點,把受眾和片中女警官克拉麗共同引入變態殺人案的迷津中;《泰坦尼克號》運用浪漫主義風格把受眾與露絲、杰克共同帶入毫無心理準備的巨大海難場景中,體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情節;《人鬼情未了》運用魔幻現實主義風格,表現了莫莉的危險處境,由于劇情的前期鋪墊,觀眾比她更清楚事態的發展,從而處處為她擔心;而在以“癡人說夢”形式進行敘事的《阿甘正傳》中,以現實主義風格敘事,使觀眾通過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產生的關注,產生對美國社會狀況、歷史、未來和人類社會生存狀況的“真實”體驗,透過劇情引發深入的思考與感悟。電影藝術的創作正是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運用高度的真實性使有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藝術內容吸引觀眾,使觀眾體會到片中那一時刻的逼真場面。這樣的電影讓觀眾置身于現實生活不可能會發生的境況中,引發觀眾思考從未想過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

三運用“邏輯真實”手法營造電影真實感

如何切實可行的獲取真實感,緊跟時代步伐,領悟社會精髓,深入剖析事實真相,創作出可信的故事,是每一個創作者的心愿,電影創作者應依據電影藝術創作的內在規律,靈活運用創作法則,以拋棄虛假為準則,烘托真實感為目標,做到理智的創作行為,這才能夠體現電影創作者的巧思與睿智。在一部電影中故事情節的主要內容以及起、承、轉、合的發展過程,作為劇情發展的主動脈,也是電影創作者最關心的問題。在電影創作中營造真實感的常規手法是:第一,故事情節要投觀眾所好;第二,故事情節要表述作者熟知和感興趣的內容;第三,故事情節的內容要符合電影的表述。除了這些創作法則,在營造故事情節真實性的手法上“,邏輯真實”藝術手法的應用也是營造電影真實感的良好手段。美國的科幻大片《第六日》講述的是關于克隆技術的故事。影片開始就設定了一個大的前提:克隆技術的研究是為了造福人類,野心家卻打算用來操控人類,這是該電影的主要線索,并以此為基點輻射開來,講述了不同類型克隆人間及克隆人與人類之間的故事。在影片的大前提下,使編劇設定的場景及各種情節進入我們現實生活空間,讓觀眾產生了真實的內心感受,而且影片還給真人和克隆人賦予不同的人性進行各種較量,使觀眾產生更加真實的身心感受,在帶來視覺感受的同時,也使觀眾產生了對社會價值觀的思考,加入真的存在克隆人,那么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又會有怎樣的變化?該影片有效運用“邏輯真實”的藝術手法,既做到了藝術的真實,又達到了生活的真實,在這種兼具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藝術表達中,由于“邏輯真實”手法的有效運用,使電影給觀眾呈現出來的故事情節在符合觀眾內心真實感受的同時,又與現實的社會生活與人物活動軌跡相似,使人物具有鮮明的精神特征,使觀眾的內心真實感受與情感邏輯達到了統一。由此可見“,邏輯真實”是電影藝術創作營造真實感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電影藝術創作真實感的營造,就是通過影音、色彩變化、光線明暗對比等藝術手法,不僅表現出主人公的生存狀況與境遇,更要充分體現電影的藝術真實性與現實真實性,給觀眾呈現出具有真實感的藝術形象,引發觀眾深刻的思考,只有這樣的電影才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作者:李建偉單位: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