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溝通方式探析
時間:2022-08-23 11:02:31
導語:中央銀行溝通方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預期管理逐漸成為中央銀行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和執行貨幣政策的關鍵,中央銀行溝通作為一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能最為直接、有效地影響公眾預期。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溝通渠道、受眾、溢出效應等方面來看,央行溝通面臨許多新變化、新挑戰。本文通過對發達國家央行通行的一些做法與我國央行做法進行對比分析,從持續完善溝通框架、有效利用各種平臺、采取差異化溝通方式等方面對強化央行溝通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央銀行溝通;信息不對稱;時間不一致;理性預期與有效市場
一、新時期央行溝通的基本邏輯和面臨的挑戰
1、理論基礎。(1)信息不對稱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主要是說明相關信息在交易雙方的不對稱分布對于市場交易行為和市場運行效率產生的一系列重要影響(許志忠,1997)。信息不對稱會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嚴重降低金融市場運行效率。因此,信息不對稱理論強調,政府在宏觀經濟運行中應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與市場主體溝通,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以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央行溝通的客觀根源在于信息不對稱,央行比社會公眾具有明顯信息優勢,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規則制定者和參與者,其應致力于公開信息,消除金融市場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2)貨幣政策時間不一致性。時間不一致理論認為,政府部門應在事前做出令人信服的承諾。Barro(1983)進一步分析了貨幣政策中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基于此種理論,為了避免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問題,有學者提出央行應建立規則化的貨幣政策信息公開制度,增強貨幣政策的透明度,提高貨幣政策的可信度。(3)理性預期與有效市場假說。理性預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重要基礎性假說。一開始,理性預期假說是不主張央行進行溝通的,原因是政策只有出其不意才會對經濟短期產生影響。但隨著信息經濟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不同經濟主體的預期可能是一致的,人們只能對部分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通過“適應性學習”修正自己的信息,形成預期并對政策作出反饋。理論上,中央銀行溝通能夠通過提高信號噪音比,縮短適應性學習的時間,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可預測性、可信性和有效性。因此,央行有動力通過加強與市場進行溝通,以使理性預期的社會公眾與央行政策步調一致,減少預期偏差。2、傳統溝通策略。(1)溝通對象。一是面向金融市場參與者。根據有效市場假說,央行面向金融市場參與者進行溝通,能夠提高金融資產的定價效率,使金融市場更為有效。當前,我國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參與者對貨幣政策有關信息的預期將迅速導致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波動,對央行溝通的高效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挑戰。二是面向政府部門。央行面向政府部門進行溝通,有助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組合的有效實施。三是面向普通公眾。由于普通公眾的金融素養差異較大,對信息的利用能力和學習能力不一,且央行溝通運作機制較為復雜。央行面向普通公眾進行溝通,有助于公眾了解和認同貨幣政策信息,進而實現引導協調公眾預期。(2)溝通內容。主要包括: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信息,如貨幣政策框架、具體政策和相關操作等;央行對經濟金融形勢與前景的展望,對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效果評價及建議等等。此外,2008年金融危機后,多國央行實施政策“前瞻性指引”,加入了央行對未來經濟金融形勢及貨幣政策走向看法等內容。(3)溝通方式和溝通頻率。央行溝通方式主要為書面溝通與口頭溝通兩種。書面溝通主要是央行通過官方網站、正式文件等形式的報告、決議、聲明、紀要等內容,是經過審核和精煉后的正式信息,一般定期常態化,如美聯儲會議紀要等;口頭溝通主要是央行領導通過新聞會、演講、媒體采訪等渠道與市場進行的溝通,這種渠道往往相對非正式,可能表達個人觀點,但也可反映央行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看法,一般不定期,如美聯儲主席演講等。3、新時期央行溝通面臨的挑戰。(1)防止溝通陷入“塔西佗陷阱”。研究認為,言行不一的貨幣政策無法建立可持續的博弈基礎,將使政策負面成本上升,達不到預期效果。所謂“塔西佗陷阱”,是指當政府喪失公信力后,無論說什么做什么,人們都會認為它是在說假話、做壞事。我國央行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其溝通也面臨“公信力”問題。央行的實際行動要與公眾根據其信號形成的貨幣政策行動預期之間具有一致性。如果央行經常言行不一致,一方面將導致市場各方反應過度,增加經濟金融運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因失信于民而削弱央行政策的權威性。(2)溝通對象發生變化。一方面,央行溝通對象的組成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此前央行主要以面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溝通匯報為主,現階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受眾主體更為多元化,央行溝通的對象涵蓋金融市場參與者、社會公眾、政府部門;另一方面,溝通對象的知識層次不斷提升,更加深層次地參與金融市場。良好的溝通可以降低央行與公眾信息不對稱程度,最終為央行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提供必要條件。但同時各層面受眾的知識層次、運用信息的能力有較大差別,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引導形成有效預期,是擺在央行面前的重要課題。(3)傳遞媒介發生變化。一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在信息傳播速度上實現了實時、實時傳遞。二是信息者、傳遞者和接收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信息傳播輻射面不斷擴大,公眾由被動接收信息到主動傳遞信息、信息、參與互動。三是形成了一些經濟金融方面的意見領袖,其可對輿論引導產生影響。這些變化對央行溝通效果帶來了不可知與不可控因素。(4)央行溝通面臨跨國溢出效應。王博、劉翀(2016)對央行溝通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央行溝通和貨幣政策決定對匯率市場的影響力度極小,且不顯著,遠不如其他金融市場效應強。一方面,匯率市場的投資主體是境外投資者,相比境內投資者而言,獲取溝通內容具有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央行溝通主要采用中文溝通,這就給境外投資者正確理解溝通事件中含有的政策意圖帶來了難度。
二、中央銀行溝通的國際經驗及與我國的比較
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央行在與市場溝通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以下對發達國家央行溝通的方式和內容進行梳理,并與我國央行進行比較。1、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并公開會議紀要。美聯儲每年召開8次議息會議,會后簡短聲明,聲明的內容包括貨幣政策決策、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看法、未來貨幣政策取向;一般在議息會議后3周公開會議紀要,展示美聯儲委員對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的看法、投票結果等內容。歐央行每月召開2次管委會會議,分別討論近期貨幣政策以及央行其他事務,其中議息會議召開當天召開由歐央行行長出席的新聞會回答記者提問,通報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看法、對貨幣政策的評估等內容,議息會議結束后的1個月內會議紀要。英格蘭銀行按月召開會議,會后公布新的貨幣政策決定,半個月后公布會議紀要,基本囊括所有會議細節。日本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每月召開2次例會,1個月后會議紀要。2、向國會報告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美聯儲每年向國會提交2次貨幣政策報告,美聯儲主席在國會做證詞,向國會詳細報告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并就年度、半年度貨幣政策決策進行說明。歐央行每年以年報形式對歐洲議會做出公共聲明,歐央行行長每年至少4次在歐洲議會作證詞,并對歐洲議會成員問詢做出回復。日本銀行每年向日本國會提交2次貨幣政策報告,報告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情況,日本銀行行長就金融政策方面回答國會質詢。3、定期披露經濟金融數據和重要研究報告。美聯儲每周公布貨幣存量、利率、匯率等金融數據,按季非金融部門債務、居民債務等數據,每年8次經濟形勢調查報告“褐皮書”,披露各地聯儲的經濟金融運行情況。美聯儲重視研究成果,2018年在官網工作論文89篇,旗下的紐約聯儲還設有自由街經濟學博客,專門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涉及美國經濟、金融科技等多方面。歐央行定期披露經濟金融統計數據和報告,并以《貨幣政策月刊》的形式為公眾提供歐元區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制定依據數據等信息。歐央行每月《研究手冊》,并在官網設置工作論文專欄,刊登歐央行員工的研究成果。英格蘭銀行按月利率、匯率、金融企業資產負債、國際收支等金融數據,按季通貨膨脹報告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值、國債回購數據等,以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4、公布高層演講內容。美聯儲主席及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不定期通過高校講座、國會作證等各種渠道向公眾發表演講,闡述其對經濟金融各種問題的看法,引導外界正確理解貨幣政策。歐央行高層利用媒體采訪、公開講座、參加論壇等多種渠道與公眾交流貨幣政策,特別是在貨幣政策相關決議形成后召開會向公眾傳遞政策信息,引導公眾預期。日本央行通過官方網站不定期公開高層講話內容,并公布高層參與活動的時間表。5、金融危機后各國央行更加注重前瞻性指引的作用一是開放式前瞻性指引,僅對未來政策利率路徑提供定性的描述,不給出明確的政策轉向時間。美聯儲2008年底降低基準利率至零水平并宣布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極低利率水平,以引導微觀主體進行消費和投資。歐央行2013年7月宣布歐元區主要再融資利率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0.5%水平不變,并存在繼續下調的可能。2015年1月,歐央行宣布退出QE,并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再融資利率在較低水平。日本銀行自2010年10月起一直維持開放式指引,其宣布在實現價格穩定之前,仍將保持零利率政策。二是基于時間的前瞻性指引,明確給出貨幣政策可能發生變化的時間節點。美聯儲2011年8月起采用基于時間的指引,宣布至少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0.25%到2013年中期。英格蘭銀行2017年11月宣布加息25個基點,并稱未來三年央行可能會有兩次以上的加息。三是基于狀態的前瞻性指引,明確可能引發貨幣政策變化的經濟指標門檻。美聯儲2012年12月使用基于狀態的指引,宣稱只要失業率保持在6.5%以上,通脹不高于2.5%,將維持0%~0.25%的低利率水平。英格蘭銀行于2013年8月宣布維持0.5%的超低基準利率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直至失業率降至7%以下。6、我國央行溝通經驗做法我國央行從形式上目前已基本涵蓋上述溝通方式,業已形成一些好的溝通做法。一是目前我國央行按季度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截至4月末已召開84次會議,但召開時間并不固定,且未公布時間表。二是從貨幣政策例會新聞通稿內容看,多為原則性表述,與其他央行會議紀要相比,對數據的深層次解讀較少,所釋放出的政策信號對公眾預期的影響有限。此外,行領導對外重要活動等雖在官網公布,但均為新聞稿并非全文。三是多數內容只有中文版。上述發達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決議、會議紀要、演講等內容,都有英文版本,而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更關注我國央行的政策取向,因此演講、新聞通稿等語言有必要更多元化。四是我國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前瞻性指引框架,只有對貨幣政策基調“穩健”“穩健中性”的溝通,市場難以根據此種表述形成預期。
三、政策建議
1、持續完善溝通框架。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嘗試建立定期議息會議制度,并在議息會議結束后立即政策聲明,讓公眾更容易記住時點;增加溝通的頻率和內容,在重大政策出臺前通過行領導講話、采訪等形式進行適當吹風;對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重要章節、重要變化通過新聞會、新聞稿等方式進行解讀;增強突發事件的溝通。2、有效利用各種平臺。一方面,用好官方網站、《金融時報》、《中國金融》等平臺,定期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紀要、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各類研究以及行領導重要講話等內容,確保信息的時效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積極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尤其在重要政策出臺前后,第一時間發聲,讓政策以公眾易于接受且容易傳播的方式進行傳導。3、采取差異化溝通方式。一方面,著重利用專家媒體發聲作為央行溝通的有效補充,特別是在重大政策前夕、重要報告后等時期,加強評論解讀,增進各界對貨幣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央行溝通的效率。另一方面,不斷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提高公眾金融素養。此外,嘗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新聞通稿、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要研究報告的英文版,以適應金融開放需要。4、嘗試進行前瞻性指引。積極構建貨幣政策目標體系,加強宣傳引導,消除社會公眾的不確定和疑慮。完善貨幣政策信息披露機制,在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增加對貨幣政策目標實現途徑、實際效果和偏離原因的分析等內容。探索制定貨幣政策的前瞻性指引,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長期政策預期。
參考文獻
[1]Barro,RobertJ.&DavidB.Gordon.Rules,DiscretionandReputationinaModelofMonetaryPolicy[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3.
[2]、林福和:品讀歐央行的溝通藝術[J].中國外匯,2009(23).
[3]潘再見:提高中央銀行溝通的有效性:國際經驗及啟示[J].福建金融,2013(12).
[4]李巧琴、胡國、王齊維:新媒體時代金融宣傳的功能、挑戰和改進思路探討[J].浙江金融,2013(12).
[5]許志忠:信息不對稱理論及其經濟學意義[J].經濟學動態,1997(1).
[6]萬志宏、曾剛:中央銀行溝通:理論、策略與效果[J].金融評論,2013(5).
[7]王博、劉翀:央行溝通的金融市場效應——來自中國的證據[J].經濟學動態,2016(11).
作者:魏路遙 陳明端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 上一篇:礦山工程項目投資管理與控制對策
- 下一篇:中資銀行產能合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