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服務和銀行服務論文
時間:2022-10-23 11:16:57
導語:商業服務和銀行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別到一般:從價值創造的物質承擔者到對象承擔者
政治經濟學理論界為什么可以從普遍地否認服務勞動的價值創造到了普遍地(指承認主體之眾,而非客體之全)承認服務勞動的價值創造性,一是由于近50年來服務經濟在全世界的蓬勃發展,認識服務經濟價值創造性的客觀環境比之基本否定服務勞動價值創造性的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所處的時代有了根本改變,二是服務勞動形式及其成果的“非凝結性”作為人們認識服務勞動價值創造性的主觀思想障礙在很大程度上被克服。馬克思早在論述商品的價值對象性時就精辟地指出:“同商品體的可感覺的粗糙的對象性正好相反,在商品體的價值對象中連一個自然物質原子都沒有?!雹佻F在人們更是認識到,所謂勞動凝結在價值體的“凝結”兩字只是一個借喻詞。②傳統政治經濟學理論確實在文字上強調了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但物質承擔者的核心內容是價值的承擔者。在當時,還沒有供人們不把這個承擔者與“物質”形態相聯系的社會條件,今天,我們是完全可以用“對象承擔者”來把物質承擔者一般化的。對象承擔者的含義是:勞動對象化為一種使用價值,由使用價值載體承擔了勞動的價值。這個對象承擔者可以是物質狀態的,它是一種使用價值;也可以是運動狀態的,它同樣是一種使用價值。物質狀態只是“對象承擔者”的個別形式,它與運動狀態是同一層次不同形式的“個別”而已?;诖耍话愕乜隙ǚ談趧拥膬r值創造性就逐漸普遍起來了。但是,到了具體層面上,明明是已明確了商品體的價值對象中本來就一個自然物質原子都沒有的經典政治經濟學理論,卻對純粹商業服務和銀行服務的價值創造性做了否定。對此解釋的理由之一就是流通不創造價值,另一個是利息乃對產業剩余價值的分割。兩個具體的否定理由至今仍使人們對于服務勞動價值創造性的一般肯定處于非常不徹底的狀態??磥?,對于使用價值,從它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到對象承擔者的認識轉化還不能一般化,我們需要更具體地分析商業服務與銀行服務的使用價值究竟能否承擔服務勞動投入的價值性。
二、一般到具體Ⅰ:純粹商業服務的使用價值能否承擔價值
在經典與現行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關于商業利潤及對平均利潤分割理論的分析中,仍認為商業勞動不創造價值。如果這是源于對經典政治經濟學原理的簡單的慣性接受,那克服這種思想是容易的,理性地改過來就是了。如果是出于對商業服務勞動是否產生使用價值,或者這種使用價值是否具有可以承擔價值的物質形態的這樣的認識,我們就有必要做出商業服務有無使用價值和這種使用價值能否承擔價值的分析。為使分析簡單,本文只分析被肯定為不創造價值的純粹流通領域的純粹商業服務的價值創造問題。我們已經闡述了,任何勞動的價值創造與否必須通過其產品的使用價值能否承擔價值來討論。我們必須承認,一種服務產品應該對購買者,也只有對購買者帶來能體驗的、或實際的甚至是獨立的使用價值,才能承擔價值。那么純粹商業服務具有什么樣的使用價值呢?我們可以對分類意義上的不同服務產品做出比較性和歸納性分析。在各種服務分類方法中,多用部門外延和功能內涵作為標準,有一種常見的把服務分為生產者服務、消費者服務與分銷服務三類的方法,它對本文的討論有針對性和適用性。
1.生產者服務
此類服務為廠商所購買,用于生產性投入。典型的生產者服務如產品設計,其服務對象多為實物產品生產。這種服務生產可提升它所服務的對象產品的使用價值,其價值就被追加到其對象產品上,所以被稱為“追加服務”。生產者服務與對象物融合在一起,改變了對象物的狀況,但最終消費者購買的核心對象仍是實物商品,并非服務。這類服務的使用價值性質以及它的價值在實物商品上的追加,是目前大家都承認的。
2.消費者服務
這是滿足人的多種生活消費需要的服務。比如旅游、交通、理發、教育培訓、娛樂等等短距離的體驗式服務,這類服務本身就是消費者購買的核心對象,所以它們被稱為“核心服務”。此類服務的特點是消費者購買的核心對象是服務本身,與物無關。而消費者之所以購買這些服務,是因為它們可給自己帶來不僅是實際的,而且是獨立存在的使用價值。這類服務的獨立存在的使用價值直接承擔了服務勞動的價值。它不需要經過對實物商品的價值追加而迂回體現其自身價值。只要承認服務勞動可以創造價值,那么現在人們對消費者服務的價值創造性大多也沒有多大分歧。
3.分銷服務
這是消費者為獲取實物商品而連帶購買的流通服務。它有著比較復雜的特點:第一,服務對象是最終消費者(這里僅指零售商業服務),這一點似同于消費者服務,但與作為消費者服務的核心服務又不一樣,因為它沒有脫離物而獨立存在。消費者購買分銷這種商業服務時,同時是購買了實物商品的,消費者是為了購買實物商品而購買商業服務的。第二,它與物一起被購買,這一點似同于生產者服務,但與作為生產者服務的追加服務又不一樣,因為它與物沒融合,也基本不改變物的狀況。那么,這種服務承擔價值的使用價值載體是什么呢?它就是:純粹商業服務給購買者帶來能體驗的、或實際的、或獨立的使用價值。這個使用價值是它給了消費者以便利。便利是一種效用,是一種使用價值。物質產品生產廠家明明可以以零售價格自行銷售,但它們還是更多地選擇了通過商業企業銷售;消費者明明知道廠家生產該商品,而且有廠方的對外零售,但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選擇從商家購買。生產者與消費者需要的都是一種效用,即便利。便利里面包含著體力的節省、時間的節省、信息成本的節省和運輸費用的節省等等。從生產者角度看,若沒有商業服務,生產者不容易得到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也將承擔更高的銷售成本。從消費者角度看,若沒有商業服務,消費者不容易得到商品信息和購買渠道,也將支付更高的實際價格和支出其他成本。所以,生產者為了獲取便利,才以低于零售價格的出廠價格將產品給商業企業(假定工廠自銷,也要在出廠價格之上加上流通成本),消費者為了獲取便利,才在出廠價格之上另外支付商業服務的價格,選擇從商業企業購買商品。其實,馬克思本人也看到商業服務的經濟功能的,他說:“一個商人可以由他的操作,為許多生產者縮短買賣的時間。因此,他可以看作是一種機器,有助于無用的力量支出的減少,或有助于生產時間的解放?!雹亳R克思接著又指出,商人“就是一個出賣自己勞動的人。他在W—G和G—W操作上支出自己的勞動力和勞動時間。他以此為生,和別個勞動者靠紡紗、靠制造藥丸為生一樣,他盡著一種必要的職能”。但馬克思卻將這種職能稱為非生產性的,因此盡管“他和別個勞動者一樣勞動,不過他的勞動的內容既不創造價值,也不創造產品。他本身屬于生產的雜費的范圍”。②我們現在可以分析到,看到了上述經濟功能便是看到了商業服務的效用或使用價值,但是,只是當時沒有把價值承擔者一般化為對象承擔者,而只把直接的物質生產活動看作是唯一的價值創造活動,把物質形態看作是唯一的價值承擔者,才沒有貫徹勞動價值創造于服務生產而已。在肯定純粹商業服務創造價值后,合乎邏輯地就可以看到,商業企業的銷售收入扣除商品進價和各項流通費用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商業利潤。更確切地說,商業企業在投入了生產性流通服務和純粹流通服務的勞動后,才獲得了全部毛收入,即商品加價(進銷差價)在扣除了生產性流通費用和純粹流通費用后,剩余部分是商業利潤。可見,商業利潤是商業工人自己創造的。
三、一般到具體Ⅱ:“息費分離”———銀行服務的使用價值承擔價值
在《資本論》與其他經典政治經濟學著作中,沒有專門的關于銀行服務不創造價值的具體論述,不像商業服務是明確被界定為流通的,是不創造價值的。但是銀行利潤(指傳統銀行借貸業務利潤,不含現代銀行的中間業務利潤)一直被看成是對職能資本,更確切地說是對產業資本平均利潤的分割。理由是:銀行利潤來自銀行收入,而銀行收入來自貸款利息。這里的邏輯已包含著銀行服務是不創造價值的。再進一步說,由于利息是產業利潤的一部分,所以銀行利潤就來自于對產業利潤分割了。問題是出在人們傳統地將銀行收入看成來自貸款利息了。如果我們現在不把銀行收入看作來自貸款利息,事情會不會變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銀行工作實踐中與經濟生活中,人們把存款人獲取的存款利息加上銀行的存貸息差叫做貸款利息,把它看作銀行的收入。銀行部門自己也會這樣看,他們都認為本行收入的大部分來自貸款利息。而銀行利潤就是這個收入的一部分了,所以銀行利潤也就變成來自于利息了。其實,所謂的貸款利息并不全部是利息。我們在這里鄭重推出一個概念———息費分離論。它的含義是:所謂的貸款利息由存款利息加銀行服務費構成。銀行絲毫未從借款方收取任何利息,它只中介地將存款人訴求的利息搬到借款方獲取貨幣使用權的代價上,它在此之上又理所當然地加上了銀行的服務費。銀行的服務費對應的是銀行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勞動。銀行服務費應該是銀行服務勞動價值創造的貨幣表現。問題是:銀行服務作為一種勞動投入,它是否創造了價值呢?這還得從銀行服務勞動價值的對象承擔者,即它是否對服務接受者提供了使用價值來分析。作為一種金融服務,銀行服務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列為生產者服務,國際統計也列它為生產者服務,因為它主要為廠商所用。銀行服務也可以是消費者服務,因為它也可以為居民個人所用。但作為生產者服務,它并非追加服務,因為它沒有使服務的對象產品的價值增值,不像產品設計那樣的生產者服務。作為消費者服務,它也不是核心服務,因為它不是居民購買服務的核心內容,不像旅游那樣的消費者服務。銀行服務在功能分類的意義上講,近似分銷服務。因為它也是一種中介服務,它們都有這樣的特點:與物在一起,又不在一起。這個“物”就是貨幣。說銀行服務與貨幣在一起,是因為它的內容就是集散貨幣、融通貨幣;說銀行服務不與貨幣在一起,因為它不能附著到貨幣上面去。既然銀行服務近似于分銷服務,它的使用價值也同樣為“便利”,是為存貸雙方提供的便利。存貸雙方是貨幣的真正供給者與需求者,但他們兩者的自我銜接會非常不方便,存在大量信息成本與漏配的損失。有了銀行介入所提供的便利,包含著雙方體力的節省、時間的節省、信息成本的節省和資金供求漏配損失的避免。存款人和借款人從銀行那里獲得了不僅是能體驗的,而且是實際的,甚至是獨立的使用價值。這個使用價值當然承擔銀行服務的價值。它與消費者購買某種實物商品具有價值是完全一樣的。如何進一步看待銀行利潤呢?如果把貸款利息看作銀行收入,然后刨減所有成本,包括存款利息和其他各項管理費用后,將其剩余部分看作銀行利潤,那么銀行利潤就成為利息的一部分,即為對其他部門的剩余價值的分割甚至是瓜分。迄今為止的所有政治經濟學理論就是這樣看的。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不合理的。以銀行服務的價值分析為基礎的“息費分離論”完全可以讓我們這樣看:存款利息外的銀行服務費是銀行收入,刨減各項管理費后的剩余部分成為銀行的利潤。由于存款利息外的服務費是銀行服務勞動創造價值的貨幣表現,那么,作為服務費的一部分的銀行利潤就完全是銀行員工的服務勞動創造的。
四、產業利潤、商業利潤、銀行利潤與社會平均利潤
在肯定純粹商業服務和銀行服務創造價值后,合乎邏輯地就有必要討論下一個問題,即它們與產業資本平均利潤的關系,以及相應地如何處理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的生產價格的位置問題。這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大問題。在經典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由于產業資本各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不同和周轉速度不同,使各部門資本的年利潤率發生了差別,而等量資本具有等量利潤的客觀要求,所以,在市場經濟的較高程度發育的基礎上,即在資本可以在部門間轉移和價格得以上下波動的市場機制下,形成了利潤在各部門平均化的趨勢。在此之后,政治經濟學原理才進入對不創造價值和利潤的商業資本和銀行借貸資本的分析,指出商業利潤與銀行利潤是商業資本和借貸資本對產業資本的平均利潤的分割?,F在我們可以知道,資本有機構成與周轉速度不僅在產業資本內部有差別,從而成為利潤率在產業資本內部平均化的物質基礎,而且在商業資本內部也有差別,經營不同商品的商業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和周轉速度之差別一點也不比產業資本弱,因此,商業資本也有內部各部門利潤平均化問題。再者,商業資本整體與產業資本在有機構成與周轉速度上沒理由認為它們是相同的,因此,工商之間有利潤率平均化要求,不然,整個社會的工商比例就會失調。至于銀行資本(當然銀行資本應該按其自有資本衡量),盡管各銀行經營的是同樣的貨幣,不像工商部門的各行業生產經營的是不同產品,銀行內部只有規模大小不等和經營水平差別之分,但銀行資本整體的有機構成和周轉速度與工商資本之間也不會正好相等,它與職能資本也有利潤率平均化的客觀要求與趨勢。這就是說,三種形態資本的有機構成和周轉速度(農業資本實際上也如同產業資本,這里存而不論)存在著客觀的差別,從而使各部門的年平均利潤率發生了差別。同樣,在上述市場機制下,形成了利潤在各部門即整個社會平均化的趨勢。這里的利潤平均化是三種資本的利潤平均化。社會平均利潤率決定于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和銀行利潤總和與三種資本的總量。社會平均利潤問題應在三種資本的分析后才予論述,生產價格也應是成本加上基于三部門利潤平均化的平均利潤。如此,政治經濟學才在理論上與體系上做到了服務勞動創造價值的貫穿。
作者:李慧中單位:復旦大學
- 上一篇:企業文化對商業銀行發展的作用
- 下一篇:行政管理思想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