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時間:2022-05-08 09:35:12
導語:銀行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立足內蒙古村鎮銀行發展現狀,深入分析內蒙古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在借鑒孟加拉鄉村銀行和美國社區銀行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提出促進內蒙古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村鎮銀行;對策;“三農”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首要問題,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與關鍵。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最基本的資本要素配置制度,對破解“三農”問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首批村鎮銀行的試點省區之一,內蒙古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村鎮銀行發展的方針、政策,積極推進村鎮銀行在本區的發展。截至2015年6月月末,全區開業村鎮銀行65家,分布在全區12個盟市,實現了盟市的100%全覆蓋和旗縣區的80%以上覆蓋。村鎮銀行在內蒙古的農村金融領域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支持農村牧區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拓寬了民營資本投資渠道,推動了內蒙古地區縣域經濟、非公經濟發展。但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在發展和經營中,顯現出資金來源不足、定位不準等問題,全面系統地分析這些問題及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無疑十分必要和意義重大。
一、內蒙古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內蒙古作為首批村鎮銀行的試點省區之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村鎮銀行發展的方針、政策,積極推進村鎮銀行在本區的發展。2007年4月,內蒙古第一家村鎮銀行———固陽包商惠農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在經歷2007、2008、2009年三年的摸索后,內蒙古村鎮銀行的發展進入高峰期,2010和2011年設立的村鎮銀行分別為19家和21家,2012年開始進入平穩發展期,截至2015年6月末,全區開業村鎮銀行65家,其中,開展存貸款業務2年以上的村鎮銀行共有61家,比2014年年末增加5家,這61家村鎮銀行的資產總額為419.46億元,比2014年年末增加164.55億元,增長64.55%,資產規模不斷壯大;各項存款余額313.96億元,較2013年增加107.9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50.78億元,增長75.54%。從地區分布看,65家村鎮銀行分布在全區12個盟市,實現了盟市的100%全覆蓋和旗縣區的80%以上覆蓋。總體上看,內蒙古村鎮銀行得到較快發展,在支持農村牧區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拓寬了民營資本投資渠道,推動了內蒙古地區縣域經濟、非公經濟發展。(一)資產規模、存貸款規模截至2015年12月月末,內蒙古村鎮銀行資產總額419.46億元,比2014年年末增加164.55億元,增長64.55%,資產規模不斷壯大。各項存款余額313.96億元,較2013年增加107.92億元,增長52.38%;各項貸款余額250.78億元,較2013年增加107.92億元,增長75.54%。與全國同期的貸款增長率20.94%和存款增長率28.79%相比,內蒙古2015年的存貸款增長是比較快的。(二)主要業務結構內蒙古村鎮銀行涉農貸款規模穩步上升,支農效果顯著。據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統計結果,截至2015年年末,村鎮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95.65億元,比2015年年初增加75.4億元,同比增長62.7%,占貸款總額的78.02%,其中農戶貸款余額115.97億元,比2015年年初增加46.78億元,同比增長67.79%,91.8%的村鎮銀行涉農貸款比例指標達到了各季度末平均涉農貸款比例不低于70%的標準要求。總體來看,內蒙古轄區內村鎮銀行都能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為“三農”發展提供積極的信貸支持。截至2015年年末,內蒙古開展存貸款業務2年以上的61家村鎮銀行實現凈利潤4.17億元,同比增加0.41億元,增長11%。資產利潤率0.95%,低于1%,同比下降0.15%。其中12家機構凈利潤為負數,80.33%的機構實現盈利。73.77%的村鎮銀行資產利潤率指標達到標準要求,46%的村鎮銀行資產利潤率較2014年有所提高。整體來看,村鎮銀行盈利能力較為穩定,運行穩健程度提高,財務狀況呈現較強的持續性。
二、內蒙古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內蒙古村鎮銀行經過試點摸索階段、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在改善“三農三牧”服務、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整體發展勢頭良好。與此同時,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受多方面因素制約和內外部環境影響,目前還面臨許多發展問題,影響了其壯大農村金融隊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量的能力和效果。(一)外部環境制約因素。1.經營環境差。村鎮銀行大多設立于貧困地區,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和鄉鎮中小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增長,而且村鎮銀行不得跨縣(市)吸收存款的規定也限制了其資金來源,在吸納存款上與國有銀行相比缺乏信賴感,制約了各項業務的發展。此外,我國農村的信用環境不理想、信用制度不健全,以及農民的信用意識比較淡薄增大了村鎮銀行的經營風險。2.政策扶持不足。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我國以及內蒙古的村鎮銀行還處在培育和壯大的關鍵時期,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才能在經濟風險高、收益低的農村環境下穩健地運營,才能在眾多的金融機構中占有一席之地。雖然我國政府對村鎮銀行有一定的政策偏向,但是現實情況是政府對村鎮銀行的政策支持還不夠,缺少相應的配套措施。3.金融監管不完善。目前,我國銀監會對村鎮銀行按照“嚴監管、低門攬”原則進行監管。監管機構通過嚴格的監管措施實現規避金融風險、規范剛建立的村鎮銀行的各項業務、使得村鎮銀行獲得規范穩健的發展的監管目的,通過降低建立村鎮銀行的市場準入條件使村鎮銀行發起比較容易,從而增加村鎮銀行的數量和業務覆蓋面。然而,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有效性。(二)內部制約因素。1.服務宗旨和市場定位出現偏差。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規定,村鎮銀行應該在金融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設立,以為“三農”和當地的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和相關的金融服務作為服務宗旨。但是,作為具有獨立地位的法人企業,村鎮銀行的運營模式是商業化的,要為出資人負責,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部分地區的村鎮銀行難免出現“不村鎮”現象,在開展授信業務時“嫌貧愛富,差別對待”,甚至在向農牧民開展貸款業務時,會采用“企業+農戶”的擔保模式,即農戶如果想貸到款,必須有企業的擔保。2.資金來源不足,貸款規模小,資金支農后勁不足。內蒙古村鎮銀行普遍存在吸收存款難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成立時間短,缺乏公信力,很多居民不放心將積蓄存入村鎮銀行;二是大部分村鎮銀行通常設立在經濟欠發達的縣域,當地居民收入水平低,加上其信譽度本身不夠,更是加大了吸收存款的困難;三是村鎮銀行的發展業務受限,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成本費用控制差,盈利少甚至虧損,本身補充資本的能力非常有限。3.業務經營模式單一,創新能力不足,盈利能力有限。當前大多數村鎮銀行以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不能辦理或是受各種條件限制不能開辦電子銀行、投資理財、保險、擔保咨詢等新型業務,主要依賴存貸款利差和存放同業款項利息收入,盈利渠道較為單一。同時由于村鎮銀行的放貸對象基本為農戶和個體工商戶,且貸款規模受信貸政策管控,雖筆數多,但金額小,對象分散,利潤空間較小。
三、促進內蒙古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村鎮銀行作為我國近年來興起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改進農村牧區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支持村鎮銀行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村鎮銀行改善農村牧區金融環境、完善農村牧區金融體系方面的作用,人民銀行出臺了多種措施,內蒙古自治區應制定了相關支持政策,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加快建立農村地區的征信制度。可以從全面收集個人信息入手,逐步實現建立農牧民的信用檔案,從而實現建立農村誠信系統、提高農牧民的誠信水平、優化村鎮銀行的發展環境的目標。其次,完善農村地區的信用擔保機制。政府可以通過為村鎮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建立良好的平臺,從而實現“村鎮銀行+農牧民+保險公司”的模式,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充分調動起村鎮銀行開展信貸業務的積極性。最后,加大對農牧區的教育投入。眾多研究表明,教育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誠信意識息息相關。一個地區的教育投入越大,教育水平越高,經濟就越發達,人們的誠信意識也越高。(二)要加強金融監管。一是監督村鎮銀行根據存款、資本充足率等狀況,控制好規模擴張的步伐,確保穩健。堅持“小額、流動、分散”的信貸原則,嚴守貸款集中底線,強化客戶集中度限額管理,防止過度授信。二是糾正違規受讓發起行信貸資產的行為,嚴格要求村鎮銀行執行“村鎮銀行一律不得受讓他行貸款,信貸資金要全部用于支持三農和小企業發展,嚴禁受讓他行以及主發起行的貸款”的規定。三是加強信貸投向監測,嚴把信貸投向關口。繼續為農牧戶生產生活和微小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信貸資金支持,嚴禁向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兩高一剩”等限控類行業發放貸款,嚴禁向國家限控類行業、房地產行業及政府融資平臺項目等高風險領域放貸,嚴禁信貸資金流向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市場,嚴格控制非農貸款擠占涉農信貸資金的行為。四是嚴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資本監管為核心,加強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監管,加強對村鎮銀行控股股東的監管,防范關聯交易風險。對于甩貸款、甩票據、甩理財產品,規避金融監管和利益輸送的行為嚴肅追究責任。要防范對貸款投向,貸款集中度的監管。鼓勵面向三農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確保資金用于“三農三牧”。(三)要明確市場定位。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資金供不應求的問題是我國村鎮銀行設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內蒙古村鎮銀行必須把主要競爭區域鎖定在農牧區,這一方面是落實國家相關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農牧區有著巨大的金融市場,卻是金融供給最為短缺、金融發展最為緩慢的地區,內蒙古村鎮銀行應根據內蒙古農牧區對信貸資金需求的特點,借鑒孟加拉鄉村銀行的經驗,確定適合于自身發展的客戶群體,滿足農牧區客戶的資金需求,在致力于當地的經濟建設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從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經驗看,村鎮銀行應樹立現代銀行經營發展理念,面向“三農”,面向社區,采取差異化金融戰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設計產品和服務,不斷探索靈活、便利的信貸管理和服務模式,增強金融服務功能。要將其管理部門和工作重心向村鎮傾斜,主動下鄉,要始終堅持服務“三農三牧”,兼顧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市場定位,防止脫農現象的發生。
四、結語
我國的村鎮銀行是為了服務農村金融而建立起來的,因此不僅具有營利的目的,還具有重要的扶貧作用。在村鎮銀行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該從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上加大對村鎮銀行的支持力度,為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出有利的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1]蔣玉敏.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浙江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為例[J].貨幣銀行,2011(05).
[2]何飛.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路徑[J].中國金融,2015(04).
[3]李海艷,周孟亮,歐文靜.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J].焦點時空,2009(09).
[4]李建華.約束與深化:我國村鎮銀行建設研究[J].中州學刊,2008(03).
[5]李申申.淺析河南省村鎮銀行發展的優劣勢[J].時代金融,2014(11).
作者:馬金河 單位:包商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上一篇:數據挖掘在銀行的應用
- 下一篇:銀行問題貸款前期識別與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