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用文化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22 10:29:00
導語:商業銀行信用文化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信用文化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
信用文化能夠使商業銀行全體員工對風險的含義、種類、防范風險的手段以及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的關系,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并且它能夠使其員工的思想得到統一。因此,信用文化對于提高銀行管理水平和抵御信用風險能力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旗幟作用,成為一家銀行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熏陶作用,通過共同的價值觀來熏陶和感染銀行的全體員工;凝聚作用,引導所有員工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積極努力;規范作用,通過制度來規范和約束員工的行為,有效地實現銀行的經營管理目標;激勵作用,通過樹立銀行的最高追求,激勵全體員工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奮斗;展示作用,通過銀行文化的外在表現,人們可以了解銀行的形象和員工的素質,從而對銀行作出評價和選擇。
社會信用觀念淡薄嚴重侵蝕銀行業,使銀行信用風險加劇。中國銀行業作為社會信用關系最集中的體現者,一直在遭受一些行為主體信用價值缺失的侵蝕。侵蝕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沒有償還能力卻隱瞞自己資信的真實狀況騙取銀行貸款,有的是有錢不還,想方設法抵賴銀行貸款,還有的是鉆相關金融法律的空子,多方騙取貸款或拒不歸還貸款,有的甚至是打著政府的名義以多種方式逃避銀行貸款。凡此種種造成的結果是銀行信用風險日益積累,不良資產比例居高不下,銀行效益出現嚴重問題。銀行業的風險不可小視,小而言之,它可能導致商業銀行惜貸或懼貸行為,影響其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大而言之,信用風險積累成大的金融風險,有可能引發一國的金融危機,進而威脅一國的經濟安全。
三、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文化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
1.從體制改革方面看,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和中國加入WTO,中國的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在體制和治理結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革。20余年來,中國商業銀行體制遵循“一元化—多元化—專業化—企業化—商業化—現代化”的漸進改革路徑,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如形成了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000家地方性商業銀行,100家外資銀行分支機構為補充的商業銀行機構體系;金融工具種類增多,金融資產數量增加了26倍,商業銀行初步具有收益—成本和風險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但是,中國的商業銀行信用文化的發展并沒有與銀行體制變遷同步發展,過去的信用文化理念在員工的思想觀念中影響深遠。而目前傳統信用文化的理念已不再適應于以價值規律和規模市場交換為主導的現代市場經濟,這就嚴重阻礙了現代商業銀行信用文化的建立。
2.從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看,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雖已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但也處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因此,與發達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文化相比,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文化中信用意識、信用精神和信用原則都沒有得到充分地發展。
3.從制度方面看,產權制度不完善的經濟一定是一個不講信用的經濟。當前,中國的產權制度是不完善的,也是不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從國有企業來看,由于產權不清,職責不明,導致很多問題。例如,預算的軟約束問題、經營短期行為問題、政企難分的問題、領導者的權力與義務的問題、企業領導的考評與任用的不科學的問題。因此,企業不照章辦事、不按市場規則辦事的行為時有出現;而從商業銀行的借貸行為看,有時候,他們的借貸關系不是靠信用來驅動而是依靠關系來驅動,所以那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潛規則有時也會發生作用。
4.從法制方面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走上了依法治國的軌道,依法治國的國策已經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1)立法上表現為法律不完善,違反信用關系的行為不能得到法律處罰。(2)法律執行效率低下,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搞人治,個人說了算,而不能從嚴行政、依法行政。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3)有法不依的現象嚴重,法律缺乏嚴肅性和權威性,很多債務人對法院的裁決拒不履行。凡此種種嚴重影響了法律的公信力。
四、對策——建設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文化體系
當前,中國已經具備了建設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文化體系的可能性和條件:一是黨和政府對信用制度的建設十分重視,下決心實現社會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轉;二是社會各界對失信行為深惡痛絕,加大治理力度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三是一些部門已經就解決此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始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四是一些企業界的有識之士已經相繼發表了“信譽宣言”,表明要從自身做起,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做出努力。趁此有利條件,建設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文化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大的方面著手。
(一)加快建立和健全中介信用機構,完善商業銀行體制建設的中介信用環境
1.建立和完善法律與經濟信用中介體系。通過建立信用中介機構之信用懲罰制度,對嚴重失信者加大其懲罰力度,使其不敢失信;同時通過建立守信激勵機制,使守信度高的信用中介機構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
2.建立政府的信用管理公司。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比較成熟的商業銀行的經驗來看,它們的信用體系是涉及企業、中介組織、政府以及整個社會的一個完整的信用體系。建立社會信用管理公司,有助于推進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3.建立社會職業信用評估、評價機構。通過職業信用評估,對職業人員的自身價值及其從業優勢作出評估和判斷,以充分保障職業人員的權益,強化職業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在行業監督以外形成社會監督和第三監督,為防范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無信用行為和職業道德缺失提供防范機制。
(二)建立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為商業銀行信用體制建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應用電腦信息系統加強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是西方商業銀行廣泛應用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建立社會信息服務系統。
1.信用風險管理電腦系統。信用風險管理電腦系統匯合了會計、信貸、統計等多項信息,它可以存儲、傳遞銀行和客戶的相關資料,并且可以為信貸管理、財務、風險管理、客戶分析、銀行高層管理和監管機構提供各種特定的報告。
2.數據信息集中管理系統。沒有數據的大集中,所有的數據都是分散的,不系統,不統一的,形成不了有效的數據,特別是在業務全球化的今天,沒有數據信息集中管理系統,難以實現信用管理的信息化,因此,數據大集中已成為國內外金融信息化發展的普遍趨勢。
3.建立社會信息服務系統。在全社會范圍內,通過對社會公用信息系統的匯集和分類,通過對企業,個人等所有信貸行為和信貸信息匯總,實現銀行、證券、保險、就業、工商稅務、公檢法等機構對企業、個人的信息實現資源共享,為信貸風險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三)完善信用風險防范體系,打造商業銀行信用內部機制
1.確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商業銀行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風險投資性,銀行經營管理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本質是管理風險的能力,因此,風險管理永遠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第一要務。商業銀行要確立風險管理意識,把確保商業銀行的安全放在首位,把風險管理滲透到銀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
2.建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風險防范機制。以客戶至上為原則,以提高效益和功能為目的,重新確立操作流程,減少無效環節和無效崗位,弱化低效環節和低效崗位;通過職能的重新確立和職能架構的重新設計,明確崗位職責,強化職責約束,提高崗位效率;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人機相互制約、人人相互制約,從而實現權力機制的重新確立和有效制衡。
3.強化和促進商業銀行內部評級制度。內部評級制度是商業銀行量化控制信用風險的重要技術手段,且已被中外商業銀行的實踐經驗所證明,中國商業銀行也在廣泛應用。在監管當局的指導下,商業銀行正在建立內部評級制度,相信它的建立和完善對商業銀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4.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素質培訓。職業道德素質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的基本素質,是防范信貸風險的前提。商業銀行必須注重全體員工道德素質的提高,打造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同時,多方面提高全員的業務素質,也是降低信貸風險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江平.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系統[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291-293.
[2]代軍勛.商業銀行積極風險管理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650-654.
[3]馬海英.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分析與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15-17.
[4]江奮.中國信用不規劃的制度根源[J].經濟學報,2002,(3):42-44.
[5]畫玉平.關于信用文化及其結構與功能的探討[J].經濟學報,2002,(1):50-52.
摘要:隨著金融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在不斷增加,而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文化滯后又使其信用風險加劇。通過加快建立健全中介信用機構,完善商業銀行體制建設的中介信用環境;建立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為商業銀行信用體制建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完善信用風險防范體系,打造商業銀行信用內部機制可以構建良好的商業銀行信用文化體系的基本框架,以此來防范中國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文化;信用風險
- 上一篇:肉牛產業化項目籌備調研報告
- 下一篇:狂犬病綜合防治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