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技保障專業衛勤保障能力生成路徑

時間:2022-09-08 10:45:34

導語:醫技保障專業衛勤保障能力生成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技保障專業衛勤保障能力生成路徑

摘要:著眼醫技保障專業衛生士官實戰化衛勤保障能力生成,分析當前教育訓練存在的問題,突出“教為戰”目標導向,研究醫技保障專業衛生士官人才培養途徑,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關鍵詞:衛生士官;實戰化;衛勤保障能力

我軍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后,陸軍衛生士官編制數量大幅度增加,新版《戰傷救治規則(試行稿)》擴大了衛生士官救治技術范圍[1],隨著“官改兵”崗位的持續推進,衛生士官的職責范圍不斷拓展。醫技保障專業涵蓋藥劑、檢驗、放射、特診、衛生裝備維修5個專業崗位,承擔平時官兵健康維護、戰時火線救治的重要任務,是衛勤保障的重要力量。研究現有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資源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緊貼平戰時衛勤保障需求、專業崗位職責任務需求、一線救治能力建設需求,以部隊醫技保障崗位各專業衛生士官首次任職為牽引進行全方位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1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1專業與崗位編配設置研究領悟不充分

無論是在思想層面還是在能力層面,教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維慣性化地方化、軍事特色發展思路不清、目標要求把握不準的問題。目前,專業設置與部隊崗位之間的對應關系研究不透徹,尤其是藥學專業、醫療器械維修專業一直沿用地方專業名稱,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放射技術專業、特診技術專業與地方醫學院校及軍醫大學本科學歷教育區分度不高,不符合部隊相關專業衛生士官崗位人才需求,不符合我校獨具軍事特色的辦學定位和“緊貼一線戰場、緊貼作戰部隊”的總目標;各專業士官對應的部隊崗位編配,與新體制編制調整要求下的崗位任職能力匹配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1.2崗位任職標準與平戰時保障任務需求對接不緊密

針對平戰時各專業崗位保障任務,尤其是戰術區戰傷救治鏈條中各級保障任務、各軍兵種及特殊勤務環境下保障任務缺乏系統性、全面性,需要嚴格對照新版《戰傷救治規則(試行稿)》,一對一分析梳理崗位任職標準。專業教育訓練內容與崗位職責匹配度不高,設計不科學,培養目標與部隊各級救治機構工作實際需要存在一定偏差,人才培養與地方院校醫學教育和部隊衛生技術干部學歷教育區分度不高。

1.3專業首任能力破解及人才培養目標不精準

教學人員部隊任職經歷有限,對部隊崗位任務體悟不深,衛生勤務理論與戰傷救治知識欠缺,對各級各類法規標準指南對勝任崗位任務的實踐性指導、戰術衛勤保障任務與實戰化教育訓練之間的聯系理解粗淺,備戰打贏喊得多、思考落實得少。這就勢必導致現行人才培養方案中,各專業士官崗位能力與首次任職崗位貼合度不高;人才培養目標地方化、空泛化,與部隊醫技保障專業崗位一線救治能力需求、“官改兵”發展要求不適應。

1.4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體系軍味、戰味不鮮明

教育訓練聚焦實戰的深度、廣度不理想,教育訓練組織實施與平戰時部隊實際需求在末端落實環節存在脫節現象。貼近實戰化保障能力的課程不足,體現軍種專用保障能力的課程缺乏,與地方醫學教育及部隊衛生干部學歷教育大同小異的“微縮版”課程依然存在;緊貼戰傷救治保障需要的教學內容不全,靠前服務各軍兵種部隊一線的教學內容較少,以典型戰創傷傷情及救治任務為中心的教學內容有待完善。同時,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對首次任職作用不大,對專業技能培養的針對性不夠強。

1.5教學資源配套建設促生專業內涵發展不厚實

目前,醫技保障各專業整體教育訓練軟硬件配套資源尚不能滿足各專業高質量衛生士官人才培養需要。師資隊伍能力素質整體過硬,但人才梯次存在斷檔現象,能力素質過硬的臺柱子、教學尖子、多面手、帶頭人數量不多,緊貼戰傷傷情、戰場救治環境、一線救護行動的一體化演訓條件及平臺支撐不足,以戰傷傷情及救治任務為中心的情景案例式、學導討論式教改實踐有待持續推進。

2專業建設的具體措施

全面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深化教學改革,把培養醫技保障專業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衛生士官人才。按照“專業設置適應戰傷救治需求、課程體系支撐專業崗位任職、首次任職奠定長遠發展潛力”總要求,根據首次任職及崗位發展目標,以“官改兵”醫技保障能力生成為導向,遵循可持續科學設計原則,論證學科專業及任職崗位設置;遵循“崗位確定能力、能力決定課程”的反向設計理念,優化重組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加強專業與課程建設。

2.1研究論證專業建設依據

瞄準一線救治需求、崗位任職需求,理順專業設置與部隊崗位對應關系,研究學科專業目錄與培訓任務優化,充分論證部隊醫技保障專業崗位設置、編制情況、任職能力需求,根據新版《戰傷救治規則》時效救治鏈條所需的軍事藥學、衛生裝備器材維修、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保障范疇以及《師以下部隊基本衛生裝備配備標準》,深入破解平戰時首任崗位任職能力。

2.2科學制定專業培養目標

遵循軍事人才培養和能力生成規律,專業培養目標必須聚焦平戰時專業崗位任職標準、部隊醫技保障能力、任職發展新型適應能力,聚焦終身學習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科學思維能力。依據崗位需求,制定各軍種醫技保障專業衛生士官崗位任職標準,廣泛征求實習學員、部隊單位、總部機關的意見建議,最終據此修改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

2.3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上要適應新時代陸軍要求及不同戰區和軍兵種衛勤保障、發展要求,體現課程的科學綜合性、選擇針對性、前瞻發展性,構建科學合理、邏輯清晰、救治保障任務突出、軍事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課程建設方案,以各專業為牽引,加強相關專業、基礎學科課程主動雙向無縫對接,采用課程矩陣判斷方法,梳理確定增減、拆并的課程,調整軍事基礎課程、政治理論課程、衛生士官專業共同科目、專業背景課程、首次任職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2.4重組課程內容

在各課程教學內容優選重組過程中,以首次任職崗位核心能力生成為主線,統籌一線戰救保障、專業崗位能力、職業成長路徑、軍事醫學發展的縱橫聯系。按照“基礎知識為專業知識服務,專業知識為操作技能服務,技能訓練為戰斗力生成服務”的總體要求,建立崗位、成長、能力縱向聯系,實施“發展為本、能力為先”的教學內容重組。梳理分析專業背景課程、首次任職課程中重復、交叉、融合的內容,細化分解至章節,充分挖掘課程教學在意志、品質、作風、思維、素養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潛在培塑。按照醫技保障崗位能力牽引下應用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及保障能力要素構成,在培訓內容上突出“實、精、專、特、新”,做到學為用、練為戰。

2.5加強資源配套建設

根據課程體系要求,明確教材選編原則、自編教材編寫原則等基本原則,確定以“基本教材+輔助教材”為基本組成,“理論知識型教材+實踐教學型指導+戰創傷救治及保障訓練案例集”相配套的教材體系架構。經過專家論證、反復研討,集智攻關,確定教材章節目錄,確保配套教材及輔助教材對照打仗需求,突出戰創傷救治醫技保障。組織申報操作及模擬訓練場地、專修實驗室、儀器設備以及在線課程、案例庫、試題庫、試卷庫等資源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年輕教員及文職教員培養力度,堅持理論聯系實踐和教員自主發展的原則,以法規制度管理規定、課堂教學理論方法、戰傷救治原理技術、前沿科技轉化研究4個專題為培養內容,多角度全方位扎實開展教員培養工作,引導教員走專業化成長之路,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以滿足學校轉型發展培養專業化新型衛生士官人才的迫切需要。

2.6創新優化課程實施方式

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突出實戰實訓,積極創設學員主動參與、獨立思考、樂于探究的良好學習環境。推進現代化手段的廣泛運用,以理論授課為主線,利用慕課、微課、公開課等提升教學效果,突出學員主體地位;圍繞戰傷救治、衛生裝備與技術模擬仿真訓練平臺建設及應用,推進實裝實操教學與模擬仿真訓練相結合,推動虛擬仿真、實體模擬、交互沉浸等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構建“共享+”學習平臺、“混合現實+”訓練平臺。增加實戰場景及團隊協作訓練內容,利用綜合性案例進行綜合性實戰化考核。使單向型、封閉式知識灌輸轉變為思維互動型、資源開放式導向教學,將靜態的課程教學轉變為動態連續的新型教學設計,使學員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有意義的學習。

2.7強化課程全維管理

從定性、定位和定向3個維度進行課程教學管理,管理范圍涵蓋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案、課堂教學、第二課堂、課程考核、課程總結、評教評學等,涉及教書育人全過程。全方位精準發力,以人才培養目標為著力點,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科學籌劃專業課程建設,穩步推進課程建設步伐,瞄準課程目標執行力關鍵點,達成提升備戰凝聚力、崗位實踐力、職業發展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松強,黃建軍,鄭然.新形勢下陸軍衛生士官隊伍建設思考[J].解放軍衛勤雜志,2020(4):224.

作者:王建華 李忠紅 付占江 崔澂 單位: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