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危重患者轉運和無縫對接探討
時間:2022-07-10 02:50:53
導語:急診科危重患者轉運和無縫對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MEWS評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和無縫對接中的影響。方法:回顧性選擇2019年6-12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接收的100例危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行常規院內安全運轉的患者作為參照組(n=50),將行MEWS評分、院內安全轉運和無縫對接的患者作為研究組(n=50)。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及轉接質量評分。結果: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充分評價、專業技術、交接效率、完善藥品預備、全面監測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和無縫對接中采用MEWS評分可有效提高院內轉運效率,縮短對接時間,還能減少不良事件。
【關鍵詞】MEWS評分;急診科危重患者;無縫對接模式;院內安全轉運
急診科危重患者是指生命體征不穩定且存在潛在生命危險的人群,需要立即住院轉運治療,但轉運前需要根據患者體征和生理參數以評估病情,并選擇正確的干預方案和轉運科室。同時,急診科人員還需采用常規急救評估以縮短轉運時間,確保患者搶救成功。可見,急救評估在院內轉運中尤為重要,通過簡單且直觀的方式評估患者目前病情嚴重程度,為醫護人員選擇正確治療方法提供參考[1]。目前,很多基層醫院未全面開展整體評分測試,僅依據急診科醫生的經驗與直覺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指導患者轉移,很容易出現評估結果不穩定的情況。因此,尋找更便捷、更高效的觀察指標,對規范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國外醫學臨床提出的早期預警評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能更方便、快捷地對急診室高危患者進行準確、快速的風險識別,以提高患者的搶救效率[3-4]。故本文探討MEWS評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和無縫對接中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選擇2019年6-12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接收的100例危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各項生命體征均可監測(符合MEWS評分標準);(2)出現內臟性胸痛、氣促,服用硝酸甘油不緩解;(3)呼吸窘迫,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4)臨床資料完整;(5)需優先安排診治及搶救。排除標準:(1)非危重癥;(2)自動轉院或出院;(3)院外死亡;(4)智力障礙;(5)合并精神疾病。將行常規院內安全運轉的患者作為參照組,將行MEWS評分、院內安全轉運和無縫對接的患者作為研究組,每組50例。研究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5~72歲,平均(57.89±5.41)歲;循環系統疾病20例,呼吸系統疾病15例,消化系統疾病10例,理化因素致病2例,神經系統疾病3例。參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3~75歲,平均(57.92±5.82)歲;循環系統疾病18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消化系統疾病10例,理化因素致病2例,神經系統疾病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參照組采用常規院內轉運模式,經急診科醫生診斷和初步搶救后,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手術、轉入ICU或住院治療。通知院內準備轉運,對患者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做好急救藥物、器械準備,保持患者靜脈通道通暢。建立轉運通道,并與接收科室人員進行詳細對接,核實各項資料。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增加MEWS評分,具體如下:(1)轉運前:采用MEWS量表對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收縮壓、體溫及意識等進行評價,每項計0~3分。根據MEWS量表評分結果對患者目前未出現或潛在的生理功能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評分合理安排轉運人員、轉運科室、轉運時間及干預方案,提前準備相應的急救藥品和方案。低年資護士負責轉運總分為0~4分的患者,此類患者病情相對穩定,轉運安全性較高,轉運過程需攜帶氧氣筒。由5年及以上急診工作經驗或主管護師以上護士和護工共同轉運5~8分的患者,此類患者院內轉運為中度風險,在轉運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需攜帶轉運急救箱,內配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等急救藥品,以及簡易呼吸器等急救物品。由急診科二道班醫生、5年及以上急診工作經驗或主管護師以上護士、護工共同轉運總分≥9分的患者,此類患者屬于高度風險,在轉運期間隨時會死亡,醫護人員需給予高度關注。在轉運過程中需攜帶轉運急救箱及轉運儀器,同時還要告知家屬轉運風險,待家屬同意后方可轉運。(2)轉運中:針對骨科外傷患者,搬運時應先固定肢體再搬運,還要保持患者的牽引功能。搬運患者后,護理人員應仔細觀察病情變化,檢查管道通暢情況,尤其是靜脈輸液通路、人工氣道,穩定好靜脈通路的針頭,避免針頭脫落,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為減輕患者的不適,在上下坡時應始終保持頭部處于輪端。對于顱腦受傷患者,需將頭偏向一側或取側臥位。對于休克患者,應取凹臥位。對于胸部外傷患者,應取半臥位。護送期間必須拉起床欄,護理人員應站在患者的頭側,避免患者情緒激動而發生墜床。(3)轉運后無縫對接:轉運人員需備好患者相關資料并上交于接收科室,護理人員應與接收科室醫護人員共同為患者固定管道、吸氧等裝置。進一步進行床邊詳細交接,告知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項,包括呼吸支持、靜脈置管、輸液情況、MEWS評分及急診處置等,交接完畢后由雙方簽字。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記錄兩組轉運不良事件情況,包括墜床、急救藥品不足、靜脈通道不暢。比較兩組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采用自制的轉接質量量表對兩組院內轉運、對接的情況進行評價,量表內容包括充分評價、專業技術、交接效率、完善藥品預備、全面監測,每項2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轉接質量越高。1.4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不良事件比較。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低于參照組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比較。研究組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轉接質量評分比較。研究組充分評價、專業技術、交接效率、完善藥品預備、全面監測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對急診科危重患者進行院內轉運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診療措施,并進一步將病情或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患者轉運到氣壓醫療機構或科室進行必要的檢查或治療以改善預后[5]。急診科危重癥患者在轉運期間需要依靠儀器進行監測或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增加死亡風險。臨床常見的轉運風險與醫護人員、患者及設備有一定的關聯,其中醫護人員造成的風險主要有未做評估、未通知接收科室做好接收準備、轉運方式不當、轉運不及時等[6-7]。而在轉運期間實施MEWS評分,不僅能做出快速、正確的病情評估,還能系統地整理患者病情資料,做好相關護理準備,從而有效提高院內轉運效率[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MEWS評分主要包括心率、收縮壓、意識、體溫、呼吸頻率五個方面,可由醫護人員觀察和監測得到,不但能快速評價患者病情,還能顯著縮短常規轉運評估時間,可操作性較強,具有較高的普適性。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各項指標對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價,以便快速做出相應等級的干預,并制定轉運方案,使院內轉運各項操作得到落實和規范,因此可有效降低轉運不良事件發生率[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因為常規院內轉運僅僅是簡單將患者送至普通病房、重癥監護室、檢查室等其他科室,容易忽略轉運過程中對病情風險的防控,進而導致病情惡化,降低轉運效率。而采用MEWS評分可保證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及無縫對接的連續性,在轉運前做好應急措施,能夠及時反饋患者轉運期間的生命體征波動情況,確保臨床診療的持續性。同時,接收科室的醫生根據患者的相關資料與MEWS評分,可以快速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從而有效縮短院內轉運時間、對接時間[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充分評價、專業技術、交接效率、全面監測等轉接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因為MEWS評分貫穿于轉運前、轉運中、轉運后的過程中,不僅能對患者癥狀、病情進行追蹤,還能及時發現風險或不安全事件,有利于進行針對性處理。同時,還可規范交接流程,實現無縫對接,避免不同科室間的責任推卸問題,從而保證轉運與對接質量。綜上所述,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及無縫對接中采用MEWS評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還能縮短轉運、對接時間,提高急診科院內轉接質量。
作者:林美鳳 賴梅月 劉先鳳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院
- 上一篇:吞咽障礙患者口腔護理舒適安全分析
- 下一篇:醫護患手術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