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黃與大黃藥學認識綜述

時間:2022-04-28 09:20:00

導語:土大黃與大黃藥學認識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大黃與大黃藥學認識綜述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Il。前二種習稱“北大黃”;后者習稱“南大黃”。掌葉大黃主產陜西、青海、甘肅、四JtI,唐古特大黃主產青海、甘肅一四川、西藏,藥用大黃主產四1if、云南、湖北。土大黃為同屬波葉組植物藏邊大黃、河套大黃(波葉大黃)、華北大黃、天山大黃等的根和根型[21。主產于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兩者來源于同屬植物,植物形態又相似,民間常把土大黃當作大黃用,為了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現將二者生藥學特征描述如下,供大家參考。

1藥材性狀

1.1大黃:呈圓柱形、圓錐形或不規則塊片狀,長3-17em,直徑310em,除去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習稱“錦紋”;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橫皺紋及縱溝。質堅實,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異型維管束)環列或散在,顆粒性;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及形成層環紋,習稱“檳榔紋”,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黃色。

1.2土大黃:呈不規則圓錐形,外表紅褐色,無橫紋,質輕而松,斷面無星點,無錦紋,直徑多在5em以下,質緊密,折斷面紅棕色,根莖髓部無星點,木部寬廣,射線細密,不具星點;氣不清香而重濁,味先澀后苦。

2顯微鑒別

2.1橫切面組織特征

2.1.1大黃『根莖橫切面:木栓層與皮層大多除去,偶有殘留。韌皮部篩管明顯,射線一至數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密,1—2列細胞,導管稀疏,徑向木化,非木化。髓部寬廣,有異形維管束散在,木質部位于形成層外側,內部為韌皮部,射線呈星狀放射。薄壁細胞中含大型草酸鈣簇晶。

2.2.2土大黃『根莖橫切面:木栓層薄,皮層無機械組織,有極少的草酸鈣簇晶散在,直徑5O一6o微米。韌皮部細胞壓縮。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呈半徑向排列,中心為髓部薄壁組織,均無星點。

2.2粉末特征

2.2.1大黃:棕黃色,氣特異,味苦澀。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21125微米,棱角大多短鈍。導管多為網狀,并有具緣紋孔及細小螺紋導管,非木化。淀粉粒眾多,單粒球形或長圓形,直徑5~32微米,臍點星狀;復粒由2-8粒組成。

2.2.2土大黃:極少的草酸鈣簇晶散在,直徑50~6O微米,薄壁組織中充滿淀粉粒,均為單粒多呈類梭形,少數類球形。

3成分

3.1大黃:主要含蒽醌類衍生物,有游離狀態的和結合狀態的。游離蒽醌類衍生物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等,為大黃的抗菌成分;結合葸醌類衍生物為游離蒽醌類的葡萄糖苷、雙葡萄糖苷或雙蒽酮苷,系大黃的主要瀉下成分,以雙蒽酮苷瀉下作用最強。

3.2土大黃:主含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其中以土大黃苷為主,用于提取染料;不含蒽醌類衍生物。

4理化鑒別

4.1大黃:取稀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滴加稀醇擴散后呈黃色至淡棕色環,置紫外光燈下檢視呈棕色至棕紅色熒光。

4.2土大黃:取甲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以75%的乙醇展開,置紫外光燈下檢視,顯持久的亮藍紫色熒光。

5小結

綜上所述,大黃與土大黃在藥材的性狀特征上根莖髓部有無星點、氣味不同等方面有較大差異;在顯微特征中橫切片有無星點,成分有無雙蒽酮類;熒光試驗熒光的不同。利用常用的生藥鑒定方法進行鑒定,大黃與土大黃均具有顯著的差異,可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