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疲勞消除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8 06:14:00

導語:運動性疲勞消除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動性疲勞消除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運動疲勞產生機制消除手段運動生理學

【論文摘要】:運動性疲勞的產生與體能的恢復,是當前體育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就運動性疲勞產生的機制、分類、判斷及消除手段進行綜述。

運動性疲勞是運動生理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在競技體育運動中,疲勞的消除和體力的恢復與運動訓練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自公然1880年莫索(Mosso)開始研究人類的疲勞以來,人們曾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疲勞的產生機制,研究消除疲勞的措施。但是由于疲勞的產生與消除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至今尚未得出一個公認的看法,本文擬就運動性疲勞產生的生理學機制、分類、判斷及消除手段進行綜述,以期為運動性疲勞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1運動性疲勞的產生

1.1運動性疲勞的分類

有關運動性疲勞的分類,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一般認為:運動性疲勞在人體中可分為軀體性疲勞和心理性疲勞,目前在軀體性疲勞方面研究成果較多。但能被人們接受的有以下的幾種區分方法:根據疲勞產生的部位不同,將運動性疲勞劃分為中樞疲勞、神經—肌肉接點疲勞和外周疲勞;根據疲勞發生時間的長短不同,將運動性疲勞劃分為急性疲勞和慢性疲勞;根據疲勞發生性質的不同,將其劃分為生理性疲勞和病理性疲勞;根據疲勞發生部位的大小,將其劃分為全身性疲勞和局部性疲勞。

1.2運動性疲勞產生的生理機制

運動性疲勞產生的生理機制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運動醫學界對此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對引起疲勞的原因和機理,在運動生理學上目前還沒有完全取得一致的看法,仍眾說紛紜。一般認為,生理和心理負擔過重,必能引起體內機能的變化,開始是某些生理常數的變化,如呼吸、心率、血壓等復雜的生理、生化變化。一旦這些變化不能及時恢復正常,最終將導致訓練過度而產生疲勞。自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學者對于運動性疲勞的生理機制提出過幾種假說。

“衰竭”學說理論認為:運動性疲勞的原因是體內能源物質的耗盡。最有力的證據是長時間運動中工作能力下降的同時常伴隨血糖濃度的降低,補充糖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堵塞”學說理論認為:運動性疲勞是由于某些代謝產物在肌肉組織中堆積造成的。19世紀蘭克發現肌肉收縮期產生的某些物質的堆積使肌肉收縮能力下降。這些堆積物被判明為是乳酸等。弗萊徹和霍普金斯(1907)發現肌肉疲勞的同時,發現血乳酸濃度升高。

“內環境穩定性失調”學說理論認為:血液PH下降,細胞外液的水分及離子濃度發生變化,血漿滲透壓改變等都可引起疲勞。如哈佛大學疲勞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高溫作業工人因泌汗過多,迅速達到不能繼續堅持勞動的嚴重程度,且給予飲水不能緩解,必須飲用適當濃度的NaCl水溶液。

“保護性抑制”學說理論認為:按照巴甫洛夫學派的意見,無論是體力的或是腦力的疲勞,均是大腦皮質保護性作用的結果。

2運動性疲勞的測定與判斷

科學地判斷疲勞的出現及其程度,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根據疲勞的種類、疲勞的部位及程度,下述列舉的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形態變化:下肢圍度及體重的變化。

肌力:背肌力、握力及呼吸肌力量的變化。

神經系統機能:膝跳反射閾、反應時及血液體位反射的變化。

感覺機能:皮膚空間閾、閃光頻率融合試驗法。

循環機能:心電圖試驗法。

唾液PH變化:測試運動前后唾液PH值。

尿液測定:測定運動前后尿蛋白和尿膽元的變化。

腦電圖描記法:測定受試者運動前后腦電圖的Q波變化情況。

3運動性疲勞的消除

由于導致運動性疲勞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消除方法與恢復手段也因人而異。運動性疲勞的消除與體能的恢復過程存在于整個訓練競賽過程中。但通常要談的是運動訓練、競賽后的恢復過程。在消除運動性疲勞和恢復體力的過程中,主要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在運動時被消耗的能源物質在運動后得到恢復,而且是良好的恢復。在這方面主要是應用“超量恢復”理論。二是在運動時體內環境和神經、免疫、內分泌等系統平衡被打破,在恢復期中應盡快、盡好地得以恢復,從而提高機體的調節能力。在這方面主要是應用Sely提出的應激學說?;謴褪侄我话惴譃槿?即教育學恢復、心理學恢復和醫學生物學恢復。這里重點介紹和論述醫學生物學恢復手段與方法。機體在負荷之后,產生一系列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方面的變化,甚至發生生理病理改變。這樣,醫學生物學恢復措施就占有特殊的地位。目前被人們采用且有實際效果的方法手段有:

水療:包括淋浴、盆浴、蒸氣浴和水按摩。

理療:包括光療、蠟療、泥療及電療等。

按摩:按摩在運動前后均可采用。

針炙和拔罐:針炙是針法和炙法的合稱。治療疲勞的針法可以局部取阿是穴,也可以循經取強壯穴。治療疲勞的炙法多用艾條炙。一般取強壯穴。

拔罐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吸附于身體一定部位,使之產生瘀血現象。此法在法國稱為“杯術”,在前蘇聯稱為“郁血療法”,在日本稱為“真空凈血療法”。氧氣和負氧離子:激烈緊張的肌肉活動是以氧化不完全為特點的,大強度負荷運動后,給氧是必要也是必須的。常用的有高壓氧、常壓氧、氧艙、小氧瓶等。

此外,還采用營養、藥物等手段來促進運動性疲勞的消除與體力的恢復。

【參考文獻】:

[1]馮煒權.運動性疲勞和恢復過程與運動能力的研究新進展[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3,(2):17-29.

[2]張洪林.恢復手段概述[J].山東體育科技,1990,(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