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難治性潰瘍中醫外治創新論文
時間:2022-12-02 10:44:00
導語:皮膚難治性潰瘍中醫外治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慢性皮膚潰瘍(CSU)又稱難治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難治性疾病,CSU從肉體和精神上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在20世紀90年代前,盡管醫護人員嘗試使用多種治療慢性潰瘍的方法,但臨床療效甚微。在過去十年中,隨著冶療技術的進展和新的護理模式的出現,終于使人類對于慢性潰瘍性傷口的治療有了突破性進展,這種慢性潰瘍傷口是可以治愈的。
關鍵詞:中醫外治法皮膚慢性潰瘍進展
慢性皮膚潰瘍(chronicskinulcer,CSU)又稱難治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難治性疾病,它包括血管性潰瘍、壓迫性潰瘍、放射性潰瘍及感染性潰瘍等。CSU從肉體和精神上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在20世紀90年代前的文獻中很少見到有關慢性潰瘍傷口完全愈合的報道。盡管醫護人員嘗試使用多種治療慢性潰瘍的方法,但臨床療效甚微,許多病人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治療仍未得到治愈。在過去十年中,隨著冶療技術的進展和新的護理模式的出現,終于使人類對于慢性潰瘍性傷口的治療有了突破性進展,現有研究證明,這種慢性潰瘍傷口是可以治愈的,在這其中,中醫外治法的應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將CSU治療中應用的中醫外治法進展情況綜述如下。
一、中藥外敷的應用
中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從對中醫的拋棄到對中醫的回歸認同,使中醫治療和護理技術的應用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從90年代初期,報道使用的單味中藥或成藥如胎盤、六神丸片、云南白藥、珍珠粉、地龍、蜂蜜、雙黃連等探索性外敷治療皮膚慢性潰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90年代中后期開始就有何玉蘭用冰片與慶大霉素中西結合外敷治療小腿慢性潰瘍收效甚好的“慢性潰瘍新療法”的報道。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改變,大膽創新的意識也逐漸加強,2000年后則出現了自擬方進行治療慢性潰瘍的報道,如劉秀梅等用自擬外科解毒生肌散(組方:五倍子35g,枯礬28g,冰片7g,黃連7g,白芷14g,呋喃西林粉3g,五倍子洗凈,焙起球泡,黃連洗凈泥土雜質,各藥研極細面混合均勻,高壓消毒30min,裝瓶密封備用)外敷治療多種慢性潰瘍,藥理研究證明,自擬外科解毒生肌散,共有抗菌消炎,并抑制殺滅病原微生物,減少炎癥反應,改進局部微循環,生肌長皮,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實踐證明,本方中西藥物合用,對上述各種疾病確有實效,而且簡便效廉,值得進一步更深層次研討推廣。另有王守民采用不含傳統制劑中的汞、鉛、砷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中草藥加工而成的糖芪合劑(藥物組成及配法:生黃芪100g,生甘草20g,50%葡萄糖注射液160ml,將前2味藥置容器內,加水500ml,浸泡1h后,文火煎煮30min,去掉藥渣,沉淀過濾,取藥液150ml,將藥液與5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濃縮至150ml,裝瓶,高壓滅菌后備用),外敷治療皮膚慢性潰瘍,據報道“1周治愈率達86%”。也有安賀軍等用麝香珍珠膏(組方:麝香5g,珍珠粉200g,血竭105g,水蛭70g,黃茂、白及、龍骨、黃連各210g),進行更詳細的瘡面動態觀察:治療組:7-12d,壞死組織基本脫凈,疼痛減輕,瘡面形成散在薄痂;13-18d,融合,瘡面縮小;19-27d,瘡面布滿痂皮,周圍痂皮與正常組織分離并高于瘡面;28-32d,痂皮脫落,瘡面愈合。對照組:7-12d,壞死組織開始脫落,疼痛無緩解;13-18d,壞死組織部分脫落;19-27d,瘡周凈化,有白膜生長;28-32d,瘡面周圍白膜向心爬行,部分瘡面愈合或部分有皮島生成。病理觀察:治療組7-12d,纖維素滲出明顯,新生血管增多,大量鰭中性白細胞出現,吞噬活躍,并有成纖維細胞及上皮細胞出現;13-18d,血管增生明顯,可見增生的纖維結締組織。對照組(無效病例除外)7-12d,未見肉芽組織,鏡下見大量壞死組織,部分毛細血管增生;13-18d,部分毛細血管增生;19-27d,纖維素滲出及表皮細胞出現。
二、中藥外洗劑的應用
有人應用中藥外敷就會有人應用中藥外洗來治療疾病,因此,陳定雄等自擬復方石榴皮煎劑(組方及配制用法:桂枝30g、七葉蓮60g、石榴皮300g、澤蘭30g、寬筋藤60g、水蛭20g、蘇木30g、田基黃30g、冰片6g,將上藥加清水2000m1,煎沸后20分鐘將藥液倒入經消毒的盆內待降溫后熱洗患處。藥液溫度要適宜,勿燙傷皮膚及肉芽組織,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洗至潰瘍愈合后每周仍需洗1-2次。連用2-3個月,預防復發)外洗為主治療慢性體表性潰瘍,也有一定的療效。
三、外貼法的應用
在1996-1997年有牟正華等人想到了利用羊膜外貼治療皮膚慢性潰瘍46例,效果滿意。方法:應用無肝炎病史,且羊水澄清的剖腹產婦新鮮羊膜,經無菌處理后貼敷于處理干凈的慢性潰瘍面上,促進創面處上皮再生,肉芽生長。
四、針刺法的應用
從1993年起楊愛華等、魏如清把傳統的中醫外治法“點刺放血療法”用于治療下肢慢性潰瘍30例也取得明顯療效。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治療手段日臻完善的今天,引入點刺放血治療皮膚慢性潰瘍,仍不失一種簡便、廉效的好辦法。方法:創面周圍皮膚常規消毒,用鑷子酌量去掉瘡口邊緣白色鎖口皮,用三棱針沿瘡周淤血處快速垂直啄刺,刺法由內到外,由密到疏,針距1-3分,以拔至見血如球為度,每周點刺放血2次,連用數周,待瘡周暗紫色淤斑轉至紅色為止,點刺放血療法畢,創面覆蓋生肌生長紗條(本院自制的油紗條)。
五、灸法的應用
在2002-2003年有魯萍利用灸法探討艾條熏蒸治療皮膚慢性潰瘍的臨床效果的護理研究,認為艾條熏蒸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艾條熏蒸時所放出的熱量能使創面局部溫度升高,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性水腫及組織缺氧,促進炎癥吸收和消散,保持創面干燥,促進創面愈合;濕熱作用還可加速致痛物的運輸,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艾條熏蒸法操作簡單、效果顯著、經濟、無毒副反應,為臨床治療慢性皮膚潰瘍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方法:觀察組局部清創后,給予躚糝瘟疲疵看穩“?根或2根(每根20cm長),用木或竹做成一個長40cm、寬35cm、高45cm的箱子,將艾條固定于箱子的底部,病人取適當的體位,充分暴露患部,將患肢放于木箱上,點燃艾條一端,使艾條與創面之間相距20cm-25cm為宜,用床單將患肢與木箱全部掩蓋,使其煙霧集聚于創面上,如為軀干及其他部位的潰瘍,將艾條切成小段置于艾煙熏蒸器中燃燒,艾煙熏蒸器置于創面稍下方(3cm-5cm),使其煙對準患處,在瘡面形成一層薄黃色油膜,周圍皮膚紅潤、濕熱,熏蒸完畢,外敷消毒敷料包扎,每天1次或2次,每次30min-60min,7d為1個療程。
另有報道陳英秋用雷火灸治療慢性潰瘍31例,總有效率達到96%。認為趙氏雷火灸藥力峻猛,滲透力強,具有活血化淤、通絡鎮痛、促進血液旺盛、改善患處血液循環、無毒副作用等特點。配合穴位神厥、大椎、足三里等灸療,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促進創面的愈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六、新護理模式—中醫整體觀的應用
陳春美“奧瑞姆的護理模式在慢性皮膚潰瘍病人中的應用”說明了新的護理模式在不同的疾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奧瑞姆護理模式也稱自我照顧模式,強調自理的概念。根據慢性皮膚潰瘍病人個體自理缺陷的程度給予兩種護理補償系統。應用奧瑞姆護理模式的支持教育系統,通過不同時期的支持教育護理,治愈了20位慢性皮膚潰瘍的病人。認為病人學會了自行護理,發揮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可減少跑醫院的麻煩,減輕病人的家庭及經濟負擔。
中醫護理的理論優勢,動態平衡的整體健康觀、生命觀,形成了生物—社會—心理—環境的中醫護理模式。中醫整體護理也在慢性皮膚潰瘍病人的治療護理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據黃麗在“附骨疽的中藥換藥與護理”中報道,除了一般的中藥換藥以外,正確有效的心理護理是實施一切治療的保證,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正確的飲食指導也是慢性皮膚潰瘍病人治愈的一個重要保證,所以強調了人的整體性。公務員之家
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是根據疾病特點和護理原則,選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根據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學說,運用中醫四診、八綱的理論和方法對不同的病情進行辨證施護的,在醫治過程中與醫療互動,根據醫囑為病人進行護理。中醫護理技術在慢性皮膚潰瘍病人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對于慢性皮膚潰瘍的治療配合穴位按摩、推拿、刮痧、拔罐、壓耳穴仍然少有報道,尤其是皮膚慢性潰瘍治療中的中藥辨證換藥方面的問題,是應該引起注意,并值得探討的,本院門診外科換藥室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較好的經驗,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秀梅等.慢性潰瘍新療法.中醫外治雜志,2003年4月第12卷第2期.
[2]王守民等.糖芪合劑外敷治療皮膚慢性潰瘍的臨床觀察.河北中醫,2003,1.25.1.
[3]安賀軍等.麝香珍珠膏治療體表慢性潰瘍的臨床觀察.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4:23.
[4]陳定雄等.自擬復方石榴皮煎劑外洗為主治療慢性體表性潰瘍.廣西中醫藥,1994,8.17.6.
[5]牟正華等.羊膜治療皮膚慢性潰瘍46例體會.中華口腔雜志,1998:3.
[6]楊愛華等.點刺放血療法治療下肢慢性潰瘍30例.上海針灸雜志,2003:3.
[7]魏如清.刺血療法治療下肢慢性潰瘍14例療效觀察.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3,24:5.
[8]陳英秋等.雷火灸治療慢性潰瘍31例.上海針灸雜志,2001年12月第20卷第6期25.
[9]陳春美.奧瑞姆的護理模式在慢性皮膚潰瘍病人中的應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1.
[10]黃麗.附骨疽的中藥換藥與護理.吉林中醫藥,2003年5月第23卷第5期.
- 上一篇:小學音樂與信息技術銜接研究論文
- 下一篇: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策略分析論文